天天看點

金克木:《許國璋教授闖三關》

作者:朱永新教育觀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

</h1>

朱永新出版社:

金克木(1912-2000),安徽省壽縣人。曾任武漢大學、北京大學教授,全國政協委員。譯本包括古印度詩人卡納堂吉的《雲信使》、《古印度文學理論選集》和《古印度詩歌選集》,并著有《梵文文學史》、《比較文化集》等多部作品和學術短文。本文最初出現在曹先生在新民晚報的"閱讀音樂"專欄中,後來被收錄在曹先生的著作《百位名人談閱讀》中。本文介紹徐國軒先生在學習語言學時的閱讀方法。徐先生突破了三個層次,使用不同的閱讀方法,第一級是"一刀切斬首",第二關是"剖腹産挖心",第三關是連他都沒看清楚"解号"。要做到學習,當然離不開閱讀。

金克木:《許國璋教授闖三關》

什麼是語言哲學?找原來,談理論,查派系,都是學者和專家的事情。回答這個問題的另一種方法是暫時服用。在古代,所謂的"學習",直接翻譯成現代詞彙就是照鏡子。這與一次性照鏡子不同。作為一種語言哲學觀點,語言哲學可以檢查我們的家庭與外國。這比一般評估要困難得多。有人願意突破這一點,他就是徐國軒教授。

徐國軒教授的漢語哲學需要連續突破三個層次。第一次通過是反對他家人的"言語"。他的方法是用刀斬首,然後進行屍檢,将句子的"序列"部分抄下來分析。第二個層次是處理現代馬建忠的《馬文通》。這一次是剖腹産,将中國的書籍系統與18世紀歐洲普遍的理想主義文法(拉丁語文法系統)進行比較。除了寫作、文法,還有第三個層次,據徐教授1991年告訴我的是劉偉的《寫心龍》。這是中世紀的文學藝術,他想把握的關鍵來分析,是1992年為"華人"做人生的事情。文章我沒看過,我不知道用了什麼新的"解決方案"。這兩篇文章已經發表,并被收錄在他的作品集《徐國軒的語言》(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1991年版)中。專注于其他語言學派的精彩文章,包括讨論。還有一個翻譯,并摘錄了他的老師金月軒的演講來解釋語言。他的突破方法顯然是堅持老師的,即英國人分析哲學之路的數量,抓住具體對象的碎片化,由小到大,語言必須有充分的根據,這是一個優勢,也成為一個盒子。有箱子大,外面有箱子,是以還有其他辦法查一下徐、馬、劉三位長老自己都不會宣傳的語言哲學。這是在他們的書裡面,但也在他們的書之外。徐教授的闖入隻是一個引子,而不是一個結論。他更注重語言,更注重哲學。

二十世紀即将結束。回過頭來看,影響人類思想的科學、實體、生物學新潮流,是語言學、心理學,它們強烈、色彩鮮豔,影響巨大,與十九世紀大不相同。其中許多說法已經傳播到常識領域。徐教授的書幾乎全是關于二十世紀的語言學理論的。語言學不一定要由每個人都學習,但語言的觀點是每個人都應該關心的。誰能脫離語言?禅宗中不是有很多"字"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