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母親學科學,我為美麗的家鄉說話。伴随着幼稚的嗓音,很多像趙宇哲這樣的孩子,都為家鄉的特産做了"代言"。在介紹之後,哈爾濱方正的富硒米飯、甘肅煥昌的中藥材、廣西客人的八仙天池等極具家鄉特色的美麗風景、美食、特色産品在衆人面前呈現。這就是《我和媽媽一起學科學》在2021年想要帶來的效果——通過組織中國小生和媽媽們閱讀科學内容,并錄制成短視訊上傳,将科學知識與當地特色相結合的科學視角,積極推廣家鄉風采, 促進美麗村莊的振興。
"我媽媽和我學科學"活動由中國科協科學部、中國科協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北京科技通訊社主辦,主題聚焦"美麗家鄉我說話"。該活動于2021年5月正式開幕,來自全國22個省區的63個縣的223所學校參加了活動,學生上傳了9,055個優秀視訊,點選量超過1億次。活動向各縣中國小生和婦女團體傳遞了科普内容、科學生産與生活的理念和方法,促進了青少年對家鄉優勢的認識,引領婦女兒童發揚科學精神。
多方關聯廣泛動員,萬人為美麗家鄉代言
"我和媽媽學習科學"活動是針對青少年及其媽媽的主要群體,在活動中以顫抖的聲音、快手、科學加平台建立"我和媽媽學習科學"活動集聚頁面。
同時,為了給孩子們一個良好的示範,活動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祥平、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志浩、中國航天博物館館長陳青、中國古代動物博物館館長王源、葉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學教授、北京交通大學理學院教師陳峥等科學家,中國科協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張玉芝,中國農業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劉亞丹,中央廣播電視台cCTV廣播員楊海波。北京廣播電視台主持人王靜怡、科普部落客周卓成、徐科一等12位科學家和各界人士擔任科學導師,錄制了簡短的視訊示範閱讀,與孩子們拉近距離。

據了解,包括四川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深圳市馬鞍山市雨山市、武漢市洪山區、哈爾濱市常德市武陵區、武岡市等8個地方科協、教育局、婦聯、學校等機關的廣泛動員,確定後續活動有效開展。
走出教室擁抱美麗的家鄉,傳承家鄉文化特色
"我和媽媽學習科學"運動始于2020年,重點是該國最後52個擺脫貧困的貧困縣。今年,更加注重家鄉特色,緻力于挖掘當地特色科普主題。
針對不同家鄉特色,活動對79個科學示範縣(市、區)開展了專題研究,包括動物、植物、美食、建築、景點、科學館、科學名人等地方特色,并根據研究情況制作了1000大學學書籍資源包。
在紙上收集資訊肯定不像當地人的削減那樣深刻和紮根。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許多年輕人從"讀"科學到"走出去"。有的走進當地科技館進行科普展品,如安徽科技館、重慶自然博物館等,有的去當地景點,如雲南大理渤海、李白故居等,有的在回程時展現當地特色的動植物、食物等, 金絲、花餅等,有的在家裡做實驗或使用道具展示,比如垃圾分類展示、友善面為什麼彎曲。
"我和媽媽學科學"不僅讓孩子們把課堂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鍛煉他們發現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而且在科普活動的基礎上提高家庭教育的效率和成果,為母親提高自身的科學素質和幫助孩子更好地探索科學有着重要的推動作用。(趙玲)
資料來源:Brigh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