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亮融愛星“星星的畫展”全國巡展首場展出在紹興風越裡圓滿收官。本場展出以普及孤獨症常識、增強特需孩子社會融合為目标,得到3位青藝術家公益支援,14位孤獨症小畫家的作品被浙江衛視、越牛新聞、紹興新聞綜合頻道多次報道,還登上了浙江省殘障人士聯合會、紹興市殘障人士聯合會官方公衆号及官網首頁。
大家都說“活動辦得好”“很有社會意義”。畢業季,特需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更需要被聚焦和思考。社會融合的環境營造也需要更多創新手段和務實探索。融愛星“星星的畫展”全國巡展與國内外青年藝術家廣泛關聯,帶着孩子們對表達的渴望自由生長,翻山越海,與世界建立更緊密的連結。
而在連結以外,特需孩子的未來才是媒體、政府和家長、老師們真正關注的。就在這場小小畫展中,大家似乎都看到了希望。
5次展出實踐
跨界合作探尋特需孩子未來
“陪伴是治愈孤獨,最好的良藥!”
孤獨症等特需孩子,在康複融合階段,能夠像普通孩子一樣通過聯考、大學再到就業的少之又少。藝術療愈作為康複手段之一,在幫助特需孩子提升專注力和情緒控制的同時,也讓不少孩子找到了熱愛和擅長的事。2024年海亮融愛星正式啟動“星途點亮計劃”,大力挖掘有藝術天賦和特長的特需孩子,進行職業化路徑培養,助力他們在快樂中展現才華,打開未來的成長之路。
今年2月,海亮教育天馬實驗學校融合生梁益璋的首場個展亮相深圳,帶動了不少家長、老師對特需孩子藝術發展的思考。經過近半年的組織和社會展出實踐,以梁益璋為代表的14位孤獨症小畫家通過“星途點亮計劃”走入大衆視野。他們的畫作先後在杭州、北京水立方、河南國際青年藝術節、湖州“兒童友好藝術村”窯裡村展出。
生動的藝術展現形式,也影響和帶動了許多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愛心人士加入融愛星公益夥伴隊列,多元度助力特需孩子成長。
(*以上僅為部分公益夥伴展示)
在公益力量的托舉下,梁益璋作為融愛星“星途點亮計劃”發掘的首個孤獨症小畫家,得到雨傘品牌RABBITUU和服裝潮牌CryingCenter的青睐。以梁益璋風景系列畫作為主要設計元素,進行跨界聯名産品嘗試,已上線首款聯名晴雨傘。
接連不斷的喜訊讓大家看到,藝術培養或許是點亮特需孩子未來的一條可行路徑。
籌建藝術工作室
村校共建 合力點亮星途
“璋璋小朋友,畫畫要加油!”
以藝術為媒,6月以來,融愛星“星途點亮計劃”關聯各地青年藝術家,積極籌備“星星的畫展”全國巡展活動,尋求更具規模和持久性的社會探索。這一舉措受到浙江衆多鄉創團隊的關注,并邀請融愛星共同出席、參與“松陽縣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暨項目交流洽談”,探索借助文化鄉創和兒童友好藝術村資源優勢對孤獨症等特需孩子的融合成長提供有益助力。
在了解融愛星“星途點亮計劃”和梁益璋後,窯裡村鄉村營運團隊創始人黃彬彬,舞蹈藝術家、北京向前文化傳媒創始人費翔,杭州“706青年空間”城市客廳營運者鄭冬冬,資深鄉村文旅營運人飯飯一起為梁益璋送上祝福。未來他們将和各地鄉創團隊一道為“星星的畫展”全國巡展落地提供公益支援。
目前,融愛星已率先與“兒童友好藝術村”窯裡村建立黨建共建體,并開展“藝術工作室”的籌建,以期成為孩子們長期創作、展出的專屬空間。
窯裡村依托千年古窯文化,與北京大學、澳門理工大學等高校密切合作,吸迎全國各地藝術家前來駐村鄉創,發展藝術研學、田園度假等産業,成功入選“2023年浙江省第三批未來鄉村”。優美的江南水岸風光和融合創新的文化氛圍,将幫助特需孩子釋放天性、感受童年的歡樂,接受更豐富的藝術培養支援,包括繪畫、陶瓷、書法、詩歌、手作、音樂、舞蹈等等。
窯裡村鄉村營運團隊創始人黃彬彬說:“在公益合作和社會傳播中,我們應該關注特需孩子的多樣性,而不是強調其疾病性。這是一種更全面的視角,也更友好。”
結緣非遺大師
開啟多元化星途探索
“讓破碎的作品重新找回它的生命!”
前不久,梁益璋參加了越窯青瓷燒制技藝傳承人顧少波發起的藝術家駐地活動。在活動中,顧少波和其他青年藝術家一起指導梁益璋學習制陶工藝,“希望通過陶瓷技藝的學習,激發璋璋更多新的創作靈感,比如用新的材料在泥土上作畫,使用新的筆法和工具繪畫等等。”
據顧少波老師介紹,他身邊就有心智障礙的孩子。在觀察和接觸中,他常常思考“作為一個手藝人,怎麼幫到他們?”在紹興“星星的畫展”中,他了解到梁益璋這位孤獨症小畫家已經在全國多地展出作品,讓他備受啟發。“非遺傳承中就有幫助特需孩子的機會,隻是還需要探索和實踐。”
他說:“特需孩子在成長中可能會受到周圍人的歧視,但這都不是問題,最關鍵的是什麼樣的人來帶領這些孩子認識世界。”在他看來每個孩子都很聰明,隻是心智障礙的孩子可能慢一點,很多人的潛能沒有被發掘出來。通過鼓勵和支援,幫孩子建立自信和勇氣才是最重要的。“先放手讓他去做,把膽子練大。”“陶瓷創作的過程,大家都要聚在一起,溝通交流,這本身就是一個融合的環境。”
在為期兩天的駐地活動中,梁益璋嘗試了大型器物的創作流程,也自己創作了喜愛的小動物群像。梁益璋媽媽說:“好像帶着孩子們來到了世外桃源,室外是天然氧吧,室内都是熱心的老師。來的路途有些遠,但是孩子收獲了很多,玩得也開心。”
顧少波老師除了非遺傳承人的身份,也是紹興市人大代表,他希望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社會影響力,讓更多特需的孩子加入融愛星“星途點亮計劃”,不僅僅是繪畫,還能通過陶瓷非遺技藝的學習和傳承來找到社會價值,實作自力更生。
現階段,顧少波工作室還在探索更多為特需人群提供援助的可能。他說:“制陶的過程總免不了失敗,但是即便瓷器破碎了,同樣有修補工藝,比如用金屬給它焊接在一起,這又是一件新的作品。開始它雖然破掉了,但也給了我們有新的創作靈感。真正的藝術,會讓破碎的作品重新找回它的生命。人的成長也是如此,有了困難以後,不用怕,不斷去克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