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桑椹(補陰藥)

桑椹(補陰藥)

《新修本草》中藥桑椹“單食,止消渴”。到了《本草拾遺》:“利五髒關節,通血氣,久服不饑……變白不老(即治頭發早白)。”現代《全國中草藥彙編》總結桑椹功效主治為滋補肝腎、養血祛風,主治耳聾目昏、須發早白、神經衰弱、血虛便秘、風濕關節痛。今天來聊聊桑椹。

桑椹(補陰藥)
漢代許慎《說文解字》:“黮,桑葚之黑也。”故桑椹以果色紫黑色而名。桑椹異名:由于桑椹有黑、白兩種,《本草綱目》又稱之為文武實,《本草蒙筌》稱黑椹,《和漢藥考》稱桑仁,《江蘇植藥志》稱桑果;其他異名還有桑粒、桑棗、桑椹子和桑泡等。
桑椹(補陰藥)

中醫

中藥桑椹為桑科植物桑的幹燥果穗。主産于江蘇、浙江、湖南、四川。4~6月果實變紅時采收,曬幹,或略蒸後曬幹。本品氣微,味微酸而甜。以個大、色暗紫、肉厚者為佳。生用。

本品性味甘、酸,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生津潤燥的功效。

注意:脾胃虛寒而大便溏薄者忌服。

桑椹(補陰藥)

《本草經疏》

桑椹,甘寒益血而除熱,為涼血補血益陰之藥,消渴由于内熱,津液不足,生津故止渴。五髒皆屬陰,益陰故利五髒。陰不足則關節之血氣不通,血生津滿,陰氣長盛,則不饑而血氣自通矣。熱退陰生,則肝心無火,故魂安而神自清甯,神清則聰明内發,陰複則變白不老。甘寒除熱,故解中酒毒。性寒而下行利水,故利水氣而消腫。

桑椹(補陰藥)

《本草新編》

桑白皮,味甘而辛,氣寒,可升可降,陽中陰也。入手太陰肺髒。助元氣,補勞怯虛羸,瀉火邪,止喘嗽唾血,利水消腫,解渴祛痰。刀刃傷,作線縫之,熱雞血塗合可愈。

桑葉之功,更佳于桑皮,最善補骨中之髓,添腎中之精,止身中之汗,填腦明目,活血生津,種子安胎,調和血脈,通利關節,止霍亂吐瀉,除風濕寒痹,消水腫腳浮,老男人可以扶衰卻老,老婦人可以還少生兒。

桑椹,專黑髭須,尤能止渴潤燥,添精益腦。此三品相較,皮不如椹,而椹更不如葉也。

桑椹(補陰藥)

前人未及分晰,世人不知,餘得岐伯天師親講,老人男女之不能生子者,制桑葉為方,使老男年過八八之數、老女年過七七之數者,服之尚可得子,始知桑葉之妙,為諸補真陰者之所不及。所用桑葉,必須頭次為妙,采後再生者,功力減半矣。

或疑桑椹乃桑樹之精華,其功自勝于葉,而吾子謂椹不如葉,意者桑葉四季皆可采用,而桑椹必須四月采之為艱乎?曰∶椹與葉,功用實同。因椹艱于四季之采用,且制之不得法,功遜于葉多矣。我今備傳方法,使人盡知可也。四月采桑椹數鬥,飯鍋蒸熟,曬幹即可為末。

桑椹(補陰藥)

桑椹不蒸熟,斷不肯幹,即幹而味已盡散無用,且尤惡鐵器。然在飲鍋内蒸熟,雖鐵鍋而無礙也,此皆岐天師傳餘之秘。同熟地、山茱萸、五味子、人參同用,實益算仙丹,誠恐世人不知制法,是以單言桑葉之奇。蓋無椹用葉,功實相同耳。桑椹紫者為第一,紅者次之,青則不可用。桑葉采葉如茶,種大者第一,再大者次之,再小者又次之。與其小,無甯大也。

過大,則隻可煎湯以入藥,不堪為丸散矣。洗目,宜取老桑葉,自落者無用矣。

現代藥理

中藥桑椹主要含黃酮類成分:矢車菊-葡萄糖苷,矢車菊-芸香糖苷;脂肪酸類成分:亞油酸,油酸,硬脂酸等;揮發油:桉油精,香葉醇等。還含有機酸類、胡蘿蔔素、糖類、維生素等。

桑椹(補陰藥)

中藥桑椹能延緩衰老,提高全血和肝谷甘肽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活性,增強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減少心肌脂褐素、過氧化脂質,提高皮膚中羟脯氨酸;本品有中度促進淋巴細胞轉化的作用,能促進T細胞成熟,進而使衰老的T細胞功能得到恢複,有免疫增強功能;本品還能降低膽固醇、低密度脂蛋自、甘油三酯及緻動脈硬化指數,升高高密度脂蛋自和抗動脈硬化指數。桑椹液還有防止環磷酰胺所緻白細胞減少,降低其誘發骨髓微核率和染色體畸變率的作用。

時間:2024
桑椹(補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