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布了一批在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方面,具有典型代表性和借鑒意義的創新案例,11個案例得以脫穎而出。
目前,全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正處在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時期,人才建設以及建立科學的人才觀,是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此,此時開展行業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案例征集評選工作,可謂是恰逢其時。
(一)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目前,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正在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轉型壓力和發展前景相向而行,全行業比曆史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廣電總局開展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案例征集評選,其重要動能就在于推動全行業建構起更多人才培養機制和體系,在全行業呈現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壯闊景觀,讓不同專業特長、不同職業崗位、不同能力水準的人才各得其所,這是其根本用意。
11個案例可以說是各有所長,既有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芒果TV等對于青年幹部人才培養的創新機制,也有如廣東台、安徽台等建立工作室工程等人才項目,既有主流媒體也有如華策等民營制作機構,有着極強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比如,在青年幹部人才培養方面,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芒果超媒等進行的有效實踐,對于全行業均有着重要的借鑒意義。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年輕幹部人才選拔、培養、管理、使用全鍊條機制建設》案例,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和實踐性。應當講,人才的提拔、使用一直是行業内較為尖銳的話題,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多年來雙軌制形成的多種用工制度,并成為機制壁壘難以突破。近年來,總台不斷摒除和破除不利于人才成長、發展的障礙和藩籬,通過建立健全選、育、管、用環環相扣又統籌推進的全鍊條機制,建構起“幹部人才隊伍建設全鍊條機制”,一大批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優秀幹部人才脫穎而出,形成了良好的幹部人才使用機制。
“選、育、管、用”作為保障幹部人才脫穎而出的4個法寶,“選拔”是基礎,人才是否得力,底子很關鍵;“培育”是手段,唯有經過曆練,見過風雨的人才方能行穩緻遠;“管理”是保障,公平公正的考核評價機制是激發幹事創業激情的保證;“使用”是關鍵,是讓人才快速成長的“關鍵一招”。4項工作是相輔相成,不可荒廢一項,有一項是短闆,都會導緻人才一定程度的浪費。
再如,芒果超媒啟動《芒果青年說》,以“發現問題、發現狀态、發現人才”為宗旨,為芒果青年提供跨機關、跨層級、跨業務自由表達的舞台,主動解決各類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形成了一套獨有的刺激湖南廣電事業發展的青年文化體系。
在“芒果青年說”舞台上,90後、95後、00後閃亮登場,用創新的機制盤活整個生态系統,讓整個生态保持着最青春的氣質、最創新的特色、最探索的鋒芒和最活躍的樣态,與青年人同頻共振。在已經舉辦的八屆以來,“芒果青年說”共收到超過5000份的青年創意,上千名青年登台演說,成功落地《婚前21 天》《名偵筆記》《虛拟演唱會》《盲盒企劃》等超過50個優秀項目,孵化出“芒果影視城”“劇本殺”“寵物idol”等多個創新産品。
(二)
放眼今日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既有廣播電視的轉型壓力,也有網絡視聽發展的方興未艾,無論是面對“未來電視”的科技難題,還是書寫再次振興廣播電視的大文章,乃至于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時代命題,都迫切需要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備的有為人才。
其中,廣東廣播電視台《廣東衛視訊道名編名導名主持團隊工作室工程》案例,積極創造條件,培育全媒型、專家型人才隊伍,并通過制度配套,打造以知名主播、知名記者、知名導演和知名欄目等為品牌的專業工作室,讓其成為節目生産、項目營運、媒體融合、面向市場的創新平台。這些工作室擁有團隊組建權、經費支配權、收益獎勵權和創意自主權,以人才撬動創新,挖掘名編名導名主持潛力,優化了内容創新創作的生産流程,創造了與日常生産協同發展的新生态圈,給全平台傳統生态帶來新的改變。
河南廣播電視台《深入推進薪酬管理機制改革激活人力資源新動力》案例,通過公司化人事管理和薪酬理念與内容制作行業的規則和邏輯進行比對,創新制度體系。其中,打破身份限制,淡化職級、工齡概念,從台長到員工做到基礎工資統一,同時降低固定工資、大幅提高業績績效工資占比,将幹部職工努力程度、貢獻指數充分反映到績效工資中,并向宣傳一線、創作制作等關鍵崗位傾斜。同時,河南台對涉及改革部門人員實行雙向選擇、競争上崗、合理分流等方式,鼓勵人員向一線部門流動。尤其在全媒體營銷策劃中心,綜合行政人員占比不到2%,其他人員全部組建為導演工作室、視覺工作室等十幾個工作室和項目組,每個人既是創作者又是創業者。
華數傳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發揮專業資格認證“助推器”作用激活廣電專業人才發展動力》案例,首先是源于華數傳媒推出《“8090”青年人才發展計劃方案》,明确了“8090”人才遴選、培養任用、動态管理機制等,意為通過“多元考察”選拔機制、“1+2+3+N”培養機制、“動态進出”管理機制等戳死,促進更多年輕人才脫穎而出。而其所實施的“發揮專業資格認證“助推器”作用激活廣電專業人才發展動力”,正是基于該計劃全面優化人才生态的具體舉措。通過對工程師進行專業化、标準化和系統化的教育訓練認證,并與其薪酬待遇相挂鈎,為工程師提供了清晰的職業規劃與發展路徑,全面提升器成就感和職業滿足感,進一步推動公司的人才結構更新。
江蘇省廣電有線資訊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實施的《江蘇有線“223有線遠航”人才工程》,創新實踐“890菁英實訓營”,不斷優化“傳幫帶”培養機制,積極試點并推廣一線崗位競聘上崗模式,建立優秀年輕幹部上下挂職、雙向交流機制,為廣大幹部員工成長成才提供多軌道、大平台;試點實施職業經理人制度,建立完全面向市場的競争機制。目前,該計劃分期分批選拔并滾動培養20名左右第一層次領軍人才、200名左右第二層次中堅人才、3000名左右第三層次骨幹人才,形成一支專業門類齊全、具有一定規模、滿足發展需要、梯次結構合理的優秀人才隊伍。
(三)
浙江省瑞安市融媒體中心《深化融媒用人機制改革打造縣域融媒體人事改革“浙江标杆”》案例,通過搭建“大部制+專班化”組織架構,推進機構設定去行政化、績效薪酬市場化、團隊運作專班化、工作室孵化常态化,成功孵化21個工作室、14家子公司,培育内容生産、空間營運、數字研發等20餘支專業化團隊。實施人員行政級别與實際崗位相分離,開展每年一次中層幹部競崗,改革後“80後”“90”後中層幹部占70%,同時實行一線員工雙選、落聘人員輪崗試崗,并引入專業技術序列和管理序列并行發展模式,鼓勵員工走專業化、專家型道路。
人事制度和薪酬體系改革極大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熱情,人均稿件原創量、基礎量、爆款量和短視訊生産量均實作翻倍增長,新媒體平台使用者總數從95萬增至315萬,融媒指數考核獲得2023年度全省第一;營收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實作三年翻番,并率先啟動傳媒集團上市戰略。改革經驗被省委宣傳部制作成教學視訊案例,人事改革制度在全省做經驗分享;去年入選浙江省創新深化改革清單典型案例(第一批),系全省唯一縣級媒體融合典型案例。
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在創作中不懼起用新編劇,新導演,新制片人,而《華策卓越制片人成長計劃》就是重要展現。該計劃包括線上課程、線下課程、必讀書籍、輪崗、實戰與輔導等五個部分,緻力于建構一個疊代優化、內建智慧的中心賦能的孵化平台,為制片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援。該計劃在近幾年成果斐然,如華策出品的爆款劇集《去有風的地方》,其總制片人龍亞就是一位90後;台網熱播的《承歡記》,其總制片人楊柳也是90後,一批年輕的制片人逐漸走上前台,成為内容創作的重要力量。
安徽廣播電視台“營造良好人才成長機制建設一流媒體人才隊伍——“首席(金牌)制”人才項目”,堅持以創造論才幹、以擔當論品格、以貢獻論英雄,通過系統實施“人才興台”戰略,大力推動以“業務崗位首席制、經營崗位金牌制”為主要内容的“首席制計劃”。同時,優化幹部選拔任用流程,推進優秀年輕幹部發現培養選拔“789青年英才計劃”,讓更多人才得以各就其位,讓更多年輕人得以快速成長。
上海廣播電視台東方廣播中心“融媒體産品主理人計劃”,其要義就是重點培養廣播優質融媒内容産品主理人、商業創新主理人。該計劃堅持以人為核心,不斷創新與融媒轉型相适應的機制,激活廣播人創新活力。主理人計劃自2022年開始正式确立機制雛形,推動成為“以内容的價值創造帶動經濟價值創造”為目标的長期人才計劃。每一屆計劃為期一年,自2022年開始,共計征集52個融媒産品,近30個産品進入了深度分析和研究,第一屆已經成功孵化了4個優秀融媒産品,幫助數名優秀主理人成長和轉型。
北京市海澱區融媒體中心實施的“打破身份壁壘,暢通培養路徑——海澱區融媒形成‘中心+公司’一體化雙輪激勵新路徑”案例,打破編制職級的身份壁壘,不再區分平台隸屬,全部都是全媒體記者、全媒體編輯,全部進入全媒體采編流程,促進了人員跨平台流動和生産協作;同時,建立統一績效考評機制,建立“基本工資+崗位工資+績效獎勵”的薪酬體系。在此基礎上,海澱融媒通過開展開展多層次理論教育訓練、建設融媒體教育訓練體系、建立專題輔導機制等,促進傳統采編人員轉型更新為全媒體行家裡手。
如此種種,可以說這些人事制度改革為全行業的幹部人才培養提供了有效、可複制的案例。目前,很多省市廣電台人才外流現象愈發嚴重,幹部人才培養制度形同虛設,想幹事、願幹事者得不到政策、制度保障和上升通道,渾水摸魚者大有人在,對于正處在融合轉型期的廣電台來講,既是損失也是一種人才浪費。
在此背景下,唯有找準痛點難點,打通堵點卡點,對各項措施進行深度整合,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實際又統籌推進的全鍊條機制,方能長效化推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人才工作高品質發展。
來源:微信公衆号“廣電視界”
作者:王禹
編輯:鄧汝濛
【聲明:本号為宣傳傳媒領域融合創新的理論與實踐平台,屬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其它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