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質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新質生産力是發展的硬支撐。
從在地方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産力”這一重大概念,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作出重要部署,再到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進行系統闡述……習近平總書記以深邃的戰略眼光和高度的理論自覺,深刻回答了“什麼是新質生産力、為什麼要發展新質生産力、怎樣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大問題,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的創新和發展,深化了我們黨對生産力發展規律的認識,進一步豐富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内涵。中金嶺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集團FAITH經營理念,向“新”聚能發力、向“質”攀高躍升,知重負重、奮發作為,以新質生産力塑造高品質發展新優勢,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多金屬國際化全産業鍊資源公司。
向新求變 激活高品質發展強勁動能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别是原創性、颠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颠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湧現,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新動能。”
中金嶺南召開2024年科技創新工作會。
中金嶺南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出台中金嶺南《科技創新獎勵管理辦法》《科技項目揭榜挂帥管理辦法》等10餘項制度,為科技創新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撐。
堅持産學研深度合作,将高校、科研機構的技術優勢與企業的市場優勢、産品優勢有效結合,一體化推進部署創新鍊、産業鍊,實作各方“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在公司2024年科技創新工作會上,聘任中南大學、蘭州大學、上海大學等專家學者為中金嶺南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與蘭州大學、中南大學簽約“稀土元素對合金内氧化(銀-錫氧化物Ag-SnO2)材料性能提升作用的研究及産業化”等揭榜挂帥重大科技項目,加快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提升中金嶺南在高端制造、“三稀”及金屬新材料等領域科技創新水準。
秉承“從資源中尋找資源”理念,強化金、銀、镓、鍺、铟、硒、碲、铋、鉑、铑等“三稀”金屬綜合回收,今年以來,先後投入科研費用超1億元,對礦産資源綜合回收、尾礦資源化利用、稀有稀散稀貴金屬高純化、新型儲能材料功能材料開發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進行科技攻關,将“卡脖子”變為“殺手锏”,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韶冶廠镓鍺铟綜合回收及高純制備項目,真空爐已于5月份建成投産,成功制備6N高純镓、鍺、铟,自主合成砷化镓、磷化铟多晶和單晶、超細二氧化鍺,邁出向半導體材料領域進軍的堅實步伐。丹冶廠深入開展“提高镓鍺直收率技術研究”,着力攻克镓鍺稀貴金屬回收全流程問題,镓鍺産量連年創新高。
以質謀遠 加快建構現代化産業體系
産業是發展的根基,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必須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我們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産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産業,完善現代化産業體系。”這些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的創新和發展,也為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提供了科學指引。
中金嶺南作為以鉛、鋅、銅采選冶,綜合回收金、銀、镓、鍺、铟、硒、碲、铋、鉑、钯、铑等稀有稀散稀貴金屬為主業的國際化全産業鍊資源公司,堅持傳統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兩端發力,科學優化産業布局,提升産業體系現代化水準,切實發揮企業在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建構新發展格局中的科技創新、産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
傳統産業是中金嶺南的基本盤、老家底,是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基底。一方面,企業堅持資源為王的發展戰略,全力以赴推進凡口鉛鋅礦資源整合Ⅰ期獅嶺東礦段30萬噸/年擴建、廣西礦業6000噸/日采選擴産改造等項目建設,加快“廣東省陽春市堯垌銅多金屬礦普查”“廣東省韶關市武江區萬侯銅銀鉛鋅多金屬礦普查”兩個金屬礦探礦權工作,實作增儲上産,提升礦産資源擁有量,夯實資源安全根基。另一方面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等方向,充分利用5G、工業網際網路、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礦山、冶煉等傳統産業進行全方位、全鍊條改造,推動企業裝置更新、工藝更新、數字賦能、管理創新,打造智能礦山、智慧工廠,讓傳統産業煥新更新。凡口礦智能礦山項目入選“2023數字礦山融合發展提升本質安全水準優秀案例”。
中金嶺南凡口礦無人駕駛電機車。
代表着創新方向的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是形成新質生産力的主陣地。中金嶺南深刻認識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對于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因地制宜發展新興産業,加快培育壯大高性能金屬複合材料、熱雙金屬等新材料産業,2023年6月,中金嶺南科技公司成功并購國内最大的熱雙金屬生産廠家——佛山精密,完成了在新材料闆塊跨越式布局,實作了與現有産能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成為高端金屬複合材料行業“國内第一、國際前列”龍頭企業。同時,根據企業實際需求,探索研究培育未來産業的思路、舉措。
以“智”提“質” 激活新質生産力“人才活水”
人才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最活躍、最具決定意義的能動主體,發展新質生産力,歸根結底要靠人才,特别是創新型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按照發展新質生産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培養急需人才”。
中金嶺南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深入貫徹“廣聚天下英才,晟啟美好未來”的發展邏輯,按照發展新質生産力的要求,着力培養能夠創造新質生産力的戰略人才和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産資料的應用型人才。堅持五湖四海攬人才,一年來前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複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南大學等高等院校招聘畢業生384名,其中,研究所學生89人,大學以上學曆占比75%,985、211、雙一流高校畢業生70餘人。
堅持一片誠心育人才,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人才培養模式,深入開展“同學一門課 共讀一本書”主題學習活動,選拔優秀人才參加廣晟控股集團海外英才班和青年英才班,開設中金嶺南内部大講堂、後備人才班,組織科技創新與數智化系列教育訓練,完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着力打造一支對黨忠誠、愛國愛企、敢于創新和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
堅持能力導向用人才,打破論資排輩、求全責備和隐形台階,不唯年齡、學曆、資曆,大膽重用善謀發展、敢于擔當、實績突出的年輕幹部,先後對11家企業上司班子和總部中層27個管理崗位公開競聘,選聘了3名博士、3名碩士、8名“80後”,首次提拔“90後”進入公司中層崗位,同時完善容錯糾錯機制,建立讓“千裡馬”脫穎而出的良好機制,使人才用當其時、用當其長、用當其願、用當其所。
堅持以心換心留人才。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激勵關愛體系,建構充分展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配置設定機制,充分調動人才創新創效的積極性。強化人才服務保障體系建設,開展全周期、全方位、便捷化服務,在人才住房、子女就學等方面提供支援,為人才幹事創業解決“後顧之憂”,營造尊重人才、關心人才的良好氛圍,讓中金嶺南成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華、實作抱負的廣闊舞台。
中金嶺南組織開展後備人才教育訓練。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發展新質生産力是一篇凝“新”聚力的大文章,中金嶺南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産力的重要論述,勇争先、善作為,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硬核力”,提升産業體系“競争力”,激發人才支撐“内動力”,加快培育壯大新質生産力,奮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實作“新”躍升,為廣晟控股集團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貢獻力量。
【供稿機關】中金嶺南
【撰文】焦小剛
【頻道編輯】李卓華 林琳
【文字校對】華成民
【值班主編】蔣玉 劉樹強
【文章來源】南方雜志黨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