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巅峰之作,那麼其中"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钗"這三角戀愛關系,就是最讓後世讀者津津樂道、探讨不已的重頭戲了。小說中充滿了缱绻曲折的愛情情節,情理難分的糾葛沖突,讓我們在欣賞過程中,既為他們的悲劇命運扼腕長歎,又對這段看似"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姻緣産生了質疑和思考。究竟誰才是寶玉真心所愛?婚姻的彼此猜忌和欺瞞,最終讓感情走向了哪種結局?
乍一看,"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钗"的三角戀情,就像是俗套的"門當戶對、有錢傻小子和風情萬種的窮女孩相愛,被逼無奈最終嫁給富家千金"的老梗。但《紅樓夢》可不是俗不可耐的言情小說,它探讨了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尤其對當時的"門第觀念"、"妻妾制度"等封建陋習,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賈寶玉從小就被祖母溺愛,無所事事,整日遊手好閑,愛作春詞佳句。有一次他年紀不過15歲,就同大丫頭襲人偷腥私通了。随後這位風流公子還把紅杏一腿的目光,投向了丫環晴雯、碧痕等一幹妙齡女子。足見其風流快活、浪子人生的一面。大夥可别小看古人,簡直就是"渣男"的化身啊。
說到與賈寶玉有"金玉良緣"的薛寶钗,姑娘不僅溫柔賢惠、大家閨秀,還懂得看破銅鑼綠旃,慧眼識英雄。她出身寒門,卻有着與賈府格格不入的雅興和見識,絕不是富家闊太太們能比的。另一方面她好學不倦,循規蹈矩,正是賈母王夫人理想的兒媳人選。
反觀那位被視作"木石前盟"的林黛玉,卻是個從小就習慣了"逍遙自在、不矜不伐"的性子。她從小就喪失了父母的呵護,個性孤僻、難以相與。不過她和寶玉卻有着奇妙的心有靈犀,仿佛是"前世注定的姻緣"。二人不僅都癡迷于浪漫主義文學《西廂記》,還都推崇自由戀愛,都想追求所謂"肝膽相照"的至真至純的愛情。
當然,林黛玉并不是俗氣的"風塵女子",她清高自傲、才情縱橫。正是這份出塵脫俗的氣質,讓賈寶玉對她情根深種,遺憾的是他們注定無法在塵世相偎。
大家可能以為這是一出刻闆印象的"窈窕淑女VS恣意縱欲野孩子"的戲碼。其實不然,情節發展遠比我們想象的曲折離奇得多。
故事的大起大落就在賈寶玉的婚事上。王夫人一門心思隻想将寶玉和薛寶钗這對"金玉良緣"拉勾拉扯,卻怎麼也想不到竟會釀成慘劇。薛家和賈家商定婚事後,就耍了一個"掉包計":讓寶玉以為娶的是黛玉,實則偷換成了寶钗。
婚禮當晚,賈寶玉掀起蓋頭一看,哎呀!竟然是寶姐姐薛寶钗啊。他當時簡直要瘋了,被這計謀騙慘了。我看這也怪不得他,誰能想到自己的親娘竟然會對自己的兒子做這種傷天害理的事呢?
更可悲的是,黛玉早就知曉了真相,卻還是獨自悲傷地含恹着最後一口氣。寶玉明白真相後,痛苦萬分,對寶钗更是敬而遠之,視而不見。他們的婚姻注定就是"紙醉金迷"、黃粱一夢,怎能成就百年好合呢?
至此,看似平常的"寶黛钗"三角戀,竟然發展到了反轉連連,情節曲折離奇的地步。我們不禁感歎,曆史真是在嘲弄我們空有一腔熱血青春,卻注定隻能"萍蹤浪迹"、"飄零流離"了。
後來賈府家道中落,寶玉攜家眷避難。不久,他遇虎口逃生,一怒之下就出家為僧了。薛寶钗懷有身孕,守寡終身,隻能用"孤家寡人"的殘生,獨自看守着當年的美滿。而往事裡那些熱鬧喧嚷,也終将化為浮雲散盡。到最後,"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仿佛本就無事發生。
透過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钗這三角戀,我們看到了古代婚姻制度的不合理和犲狹,也看到了男女主人公對自由戀愛的無力控訴。三個人的命運似乎早已注定,注定要在柴米夫妻和肝膽相照之間,做出選擇和妥協。
我們在描繪他們命運的同時,不僅看到了愛情的缥缈無常,更看到了那個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在劇情的反轉和人物的掙紮中,我們也終于意識到,在鉗制下的人生注定是艱難凄苦的。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愛永遠都是值得被珍惜和呵護的。讓我們共同祝願,有情人終成眷屬,白頭偕老。#頭條首發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