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秘:雍正王朝智囊的緻命弱點!

雍正王朝的頂級智囊,也有自己的軟肋。

《雍正王朝》中,張廷玉是康熙帝留給胤禛的輔政大臣。在雍正帝即位後,他擔任了首席軍機大臣,并兼任戶部尚書等要職。作為朝廷中樞,張廷玉為新皇登基出謀劃策,并在随後的十三年内,成為雍正帝身邊不可或缺的智囊。然而,劇中的張廷玉并非一味的“工具人”,他也有自己的軟肋。張廷玉的軟肋,便是自己的親弟弟:張廷璐。

揭秘:雍正王朝智囊的緻命弱點!

劇中,張廷璐是隆科多的黨羽,也是隆科多與八爺、九爺、十爺之間聯系的中間人。在科舉考試中,隆科多利用張廷璐,在考場上做手腳,将考題提前洩露給了八爺等人。而張廷玉為了保全弟弟,也不得不向隆科多妥協,甚至親自前往隆府,為隆科多和張廷璐說情。在劇中,張廷玉對弟弟的保護,可謂無微不至。除了上述事件外,還有一次是張廷玉得知張廷璐被十三阿哥打了之後,立刻放下手頭工作,跑到十三阿哥府上興師問罪。

雖然張廷璐最終被賜死,但張廷玉對弟弟的保護,卻始終如一。

揭秘:雍正王朝智囊的緻命弱點!

這種保護,一方面來源于兄弟之間的親情,另一方面則是源于張家“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的傳統家風。在劇中,當張廷玉被貶黜時,張廷璐曾主動提出,願意代替哥哥受罰。而張廷玉則表示:“咱們兄弟倆,一個都不能少。”這種傳統家風的形成,或許與他們的家族背景有關。張廷玉的父親名叫張英,字敦複,号樂圃。他是清朝初年著名的理學名臣之一,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在康熙年間,張英曾先後擔任過工部和戶部的左侍郎職務。而張廷璐則出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比哥哥張廷玉小七歲。兩人都是張英的兒子。

由于父親早逝,張廷玉從小跟随母親生活。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母親對他的教育和培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張廷璐則因為年紀較小,一直生活在哥哥的庇護之下。是以,兩人之間的關系十分親密。

揭秘:雍正王朝智囊的緻命弱點!

張廷玉的母親也是一位賢良淑德的女性。她在丈夫去世後,獨自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并教育兒子要忠誠于國家、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這種家庭教育理念對張廷玉的影響深遠。

在劇中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面對皇帝的責難還是面對同僚的排擠,張廷玉都能保持冷靜和克制的态度;而在處理家庭事務時,他也能做到公正無私,不偏袒任何一方。這些都與他從小接受的良好家教密切相關。

揭秘:雍正王朝智囊的緻命弱點!

值得一提的是,張廷玉的母親還曾為他寫過一首詩:“忠孝兩難全,君命不可違。兒孫滿堂笑語喧嘩處,莫忘先祖教誨言。”這首詩既是對張廷玉的期望和叮囑,也是對他未來人生道路的指引和鞭策。

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雍正王朝》這部作品中,張廷玉之是以能夠成為朝廷中樞并深受皇帝信任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擁有良好的家教基礎和個人品質修養。而這些優秀的品質也使得他在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時能夠保持冷靜和克制的态度;同時在處理家庭事務時也能做到公正無私不偏袒任何一方。

揭秘:雍正王朝智囊的緻命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