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印度央行放出資料,2032年後,印度将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新經濟體?

文 春公子

千萬不要小看印度人了,即便印度現在很弱,我們也不能輕視!

2014年,莫迪上任之初,便振臂高呼“印度制造”的宏偉口号。

那時,莫迪總理滿懷壯志地承諾,到2022年,印度的制造業将占據GDP的25%,成為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

根據統計,到了2022年,制造業在印度GDP中的份額僅達到了大約13.3%,遠低于預期的25%目标。這表明盡管有所進步,但印度制造業的增長并沒有達到莫迪政府所希望的水準。

盡管印度制造業的發展未能滿足最初的期望,印度央行卻對印度經濟的未來保持樂觀态度。印度央行預測,到2032年,印度有望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僅次于中國,而美國将位居第三。

印度央行放出資料,2032年後,印度将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新經濟體?

為什麼說不能輕視印度呢?因為印度現在人口數量已是全球第一且人口結構還是相當不錯的,主要是年輕的勞動力夠用了嗎。

據印度公布的資料,到2022年為止,印度65歲以上的人口占比僅為6.9%,人口年齡中位數僅為27.9歲。這種年輕的人口結構為印度帶來了巨大的市場規模和豐富的廉價勞動力資源。年輕人口的增加帶來了兩個顯著的經濟效應:一是龐大的市場規模,為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二是提供了大量廉價勞動力,這對于勞動密集型産業尤為重要。

國際資本對印度市場的潛力有着敏銳的認識,許多跨國企業如蘋果、富士康、小米和VIVO等,都在印度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這些公司看好印度低成本勞動力和高增長潛力的市場,希望在這片充滿機會的土地上占據一席之地。

知名企業如蘋果、富士康、小米、VIVO等都在印度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這足以說明印度市場還是大有可為的。

印度央行放出資料,2032年後,印度将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新經濟體?

印度近年來的經濟增長速度确實令人矚目,但這種增長的持續性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曾經為印度經濟貢獻頗多的外資。随着印度國内産業的逐漸發展,當這些跨國企業在印度市場站穩腳跟後,印度政府開始采取一系列措施限制外資的撤離。這種“印度賺錢印度花”的做法,無疑讓許多外資企業感到擔憂。無論是三星、蘋果這樣的科技巨頭,還是小米、VIVO等消費電子産品制造商,都受到了印度政府不同程度的限制和打壓。

其次,印度經濟發展仍面臨一些根本性的挑戰。基礎設施、教育水準和宗教問題是制約印度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盡管印度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口并未接受良好的教育,這限制了勞動力市場的潛力和生産效率。是以,印度是否能夠将其人口紅利轉化為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更為嚴重的是,印度國内不僅人和人的差距巨大,還存在ZJ信仰不同。這些都是極為硬傷的問題且短期内還不好解決。

印度央行放出資料,2032年後,印度将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新經濟體?

對于任何一個國家而言,追求成為一個強國或大國是自然的願景。強國大國的建設并非僅僅是經濟層面的崛起,還需要在科技、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取得突破。

曆史已經告訴我們,這一夢想的實作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像印度這種提出不切實際,大而空的口号,怎麼能實作他的夢想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