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見GGV|钛媒體創投家

再見GGV|钛媒體創投家

3月30日,GGV Capital正式将其亞洲業務闆塊更名為 Granite Asia;美國業務闆塊更名為Notable Capital。自此,沿用了十八年之久的“GGV”之名,完成了它的使命。

而在此之前,GGV Captial在去年9月剛剛經曆了人民币基金部分的品牌剝離,人民币基金部分變成完全獨立的運作實體,使用“紀源資本”作為品牌名,由合夥人徐炳東掌舵。

綜合目前所有資訊,GGV Capital已經劃分成了 Granite Asia、Notable Capital和紀源資本三個完全獨立的主體。

作為一家擁有24年曆史的跨國投資機構,有人評價,與紅杉中國、經緯創投等美元基金進入國内不同,GGV的中國之旅,更像是一部美元基金的“中國創業劇”。

第一隻超級獨角獸

2003年,正值中國SARS特殊時期。

一位阿裡巴巴A輪的投資人因為對SARS後的中國市場充滿顧慮和悲觀,在恐慌情緒的推動下,賣掉了手上全部被投企業股份,退出了中國市場。而GGV正是在那個時候買下了他們手中阿裡巴巴的股份。

那個投資人沒想到的是,随着SARS的結束,又逢初入WTO的時代紅利,阿裡巴巴成為了時代的寵兒。據美國分部管理合夥人童士豪在2017年透露,阿裡的股份在2003年以後的13年裡漲了13倍多。

這筆投資是GGV在中國VC行業的投出的第一個超級獨角獸,也奠定了GGV堅持長期看好中國市場的決心。

20年前,在山東喝白酒

曆史是一個輪回。

2005年,GGV迎來一位新的管理合夥人——符績勳,當時國内新能源光伏市場火熱、TMT領域競争激烈、消費行業也處于上升周期,投資市場正值一片藍海。

符績勳與同僚們一頭紮進了中國市場,很快就投出了第一個項目——梅花味精,該項目于2010年3月完成重組上市。

緊接着,符和團隊又接連投出了一批傳統行業的公司,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家山東的物流公司 --- 榮慶物流。

在回憶起這段經曆時,符績勳對于入鄉随俗,跟大家在臨沂一起中午喝白酒的情景印象深刻。

“跟現在的網際網路行業的交流氛圍完全不一樣。”大約在4年前,符績勳如此評價。

戲劇的是,二十年後的今天,在以人民币為主導的資本市場上,大家又開始喝起了白酒......

投資中國“草根經濟”

2008年,國内娛樂産業正在崛起。當時,GGV管理合夥人李宏玮在廣州看遊戲賽道,接觸到了多玩遊戲網,正是它孵化出了YY --- 這個在後來幾乎被所有遊戲玩家所熟知的語音工具。

那時大家對于YY并不了解,但即使如此,YY新穎的商業模式依然引發了李宏玮的極大興趣。據符績勳說,這是GGV第一次接觸并關注中國的“草根經濟”。

當時,國内投資市場上隻有五、六家基金在做網際網路領域,是以誰要投什麼,行業内互相都清楚。一位業内朋友聽說李宏玮要投YY後,就打了一個電話,說這個公司隻是個門戶,做不大,而語音工具其他家也都有,沒什麼差異化,勸李宏玮不要投資。

可是在YY上,李宏玮看到了不同的色彩:這個項目有能力聚合全網的遊戲玩家,而不是單一的語音工具,進而顯現出它具備了很大的網絡社交潛力。

“朋友是好意,但投資還是要自己做判斷。有些項目即使業内多數人都認為不好,也還應該保有去看一看的餘地。等到它真的變成獨角獸的時候,往往會有很多人後悔。”李宏玮回憶。

最終,于2012年年底,YY歡聚時代在納斯達克上市,IPO準備期間,GGV跟進下單,成為了基石投資人。一年後,YY的股價漲了近十倍。

GGV在YY的董事身份持續到2017年左右,後來YY遊戲營運業務的負責人董榮傑還成為了虎牙的CEO。

“并購推手”抓住的與錯過的

“在我的投資生涯中,促成了很多并購,很多人把‘并購紅娘’作為标簽貼在我身上。其實并購隻是個結果和手段,最根本的是投資有價值的公司。”符績勳說。

2012年,符績勳主導了中國網際網路第一次超過十億美元的并購:優酷洋芋合并。優酷洋芋是符績勳做的第一個并購案,拉開了中國TMT并購的序幕。

他說,推進适時并購也是展現投資價值的路徑之一。

當年視訊内容暴漲,視訊網站虧損,内容版權費用的水漲船高,使用者有太多選擇導緻資訊過載。當年優酷和洋芋面臨同樣的問題:市值被低估、虧損增大、使用者增長放緩及日劇見增的各方壓力,并購對于優酷和洋芋都是繼續發展的關鍵一步。

2012年2月第一周,符績勳作為洋芋大股東,和優酷網最早的投資人李世默就合并進行談判,很快在3月12日,優酷洋芋宣布合并。

在優酷洋芋的收購案中,從讨論的開始到釋出公告,大概花了3到4周的時間。公布這筆交易完成後,大約6個月後才被美國證監會通過了各種反壟斷議題的稽核。2012年8月,優酷洋芋正式完成合并。

之後,符績勳還促成了去哪兒與攜程、UC浏覽器與阿裡等企業、哈羅單車與永安行、滴滴與快的、運滿滿與貨車幫、Grab和U-ber等企業的并購。

“2011-2014年這段時間,說實話,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我并不覺得我們做到了最好。有一些退出方面的案例,但在那幾年錯過了今日頭條和快手的早期投資。”符績勳說。

“要是你全職加入,我就投你”

2014年的一天,何小鵬給李宏玮撥了個電話,希望她和符績勳來看看自己的新項目:一輛汽車。

何小鵬是UC的聯合創始人,在UC被阿裡巴巴收購後,何小鵬留在了阿裡巴巴。在阿裡期間,何小鵬完成了汽車項目的孵化和團隊組建。

當時符績勳對何小鵬做車的信心并不高,因為項目對于他來說更像是一個副業。

“到了2016年,我開始看到了電動汽車的發展勢頭,也看到了自動駕駛的勢頭,很多人都開始談論自動駕駛技術。” 符績勳開始意識到智能汽車将會成為未來的重要産品,并花了很長一段時間來研究該領域。

最終他向何小鵬撥回電話:“你應該做這個項目,你準備好全職去做電動汽車了嗎?如果你準備好了,我就會進行投資。”

2021年7月7日,小鵬汽車正式于港交所上市,符績勳也去了現場。

第一支人民币基金

GGV更名前後有兩筆代表性的“第一支人民币基金”的募集。

第一次是在2018年初,GGV完成了成立以來的第一支人民币基金的募集,總計15億人民币。

第二次是在2023年年底,紀源資本宣布正式獨立營運、不再使用“GGV紀源資本”的英文品牌後發起的第一支人民币基金。這支基金是紀源資本“人民币三期基金”,與成都高新策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完成簽約。

該基金将圍繞紀源資本深耕的五大領域,通過行業專注的主題性投資,在早期、成長期和中後期之間進行靈活配置,持續發掘具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

目前,紀源資本人民币基金的掌舵者是徐炳東,他在2017年加入紀源資本擔任管理合夥人,在加入GGV之前,徐炳東曾擔任海納亞洲創投基金董事總經理,任職于中信資本、華盈資本、裡昂證券及其國内合資公司等,擁有近20年頭部創投基金及投資銀行工作經驗。

在過去的投資生涯中,徐炳東曾主導了多個明星案例的投資,包括京東工業品、店小秘、百布、E簽寶、蓋雅工場、PATPAT、MOODY、SOUL、野獸派、喜馬拉雅等,對中國市場有着深入研究與獨到見解。

在回顧2023年時,徐炳東表示:“2023年,我最大的感觸是對保持專注的内在要求顯著提高了。在今天這個時點,投資環境變得更複雜了。以前我們的專注常常是在一些大的風口與賽道上持續關注,做好自己的投資工作,今天我們提到“專注”,不僅僅是聚焦于某一個投資方向上,還需要關注更多高相關性的領域,為了應對變化做出更多的提前準備工作。在動态的宏觀環境裡,想得再多、準備得再多,可能都是不夠的。是以我們在和被投公司交流的時候,也會經常提醒公司要專注在自己的新産品、财務名額與融資上,做好全方位的準備與應對,需要共同去适應新的節奏。”

GGV的空軍和迫擊炮

2020年年底,在做機構投後選題時,钛媒體創投家與GGV中台有過一次深入對話。

“我在紀源資本這麼多年,我們中台一直在貢獻價值而沒有消耗價值,啟動的項目沒有哪個無疾而終,包括LP對我們中台也會有認知。”紀源資本中台負責人當時說道。

GGV紀源資本對于創業者的重視,無不從投後展現,完善的中台體系、高品質的内容傳播,都在最大限度地幫助被投企業發展,這是紀源資本始終堅持的投後價值觀。

例如GGV紀源資本與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合作孵化了OMEGA創業營,邀請過許多資深的行業元老,幫助創業者揭開了成功背後的真實經曆和心得體會,在創業者學員中深受好評。

又例如至今已釋出220期,從不斷更的原創播客欄目《創業内幕》在各大平台上已經吸引了數十萬粉絲;已經釋出121期的《投資筆記》也跑出了令衆多科技創投媒體望塵莫及的流量。

每次聊起品牌營運,不少機構PR都會向我們提及紀源資本的中台,表示想對标,但力不從心。

前台再硬,也需要中背景的跟進,這樣才能将基金的優勢完全發揮。這大概和符績勳早年的工作經曆有關,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惠普做工程師,負責組裝列印機。是以他非常清楚。一台列印機有許多零部件,需要不同零部件的協作機器才能運轉。

一次聚會時,符績勳說:“一個部隊想要赢,光有步兵肯定是沒戲的,步兵再強,沒有空軍、沒有迫擊炮也不行。”

韌性、旅遊和家

2023年,符績勳在年終總結道,過去的幾年,我們都處在多變的态勢之中,或許未來幾年,“變”依舊會是一種常态。無論是現在還是以後,都需要持續調整心态、管理預期,充分做好動态應變的準備 --- 而這其中的關鍵在于,如何在應變的過程中,去尋找什麼是确定的?甚至什麼是更确定的機遇和方向?

在展望2024年時,符績勳給出了一些關鍵詞:韌性、旅遊和家。

他認為,2024 年仍将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最好的對策是降低預期、放平心态,并且逐漸去觀察市場的一些變化。投資需要更多韌性。

“在投資這場‘馬拉松’之中,如果路況不好,我們就抛棄過度幻想,踏踏實實把自己做好,穩健地前進。同時還要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堅持,保留内心的韌性,保持加速的能力,一旦看到更好的市場契機,再繼續加速前進。”

再見GGV

帶着些許遺憾,“GGV”成為了上一個創投時代裡消失的第一個頂級投資機構品牌名,而且新生的局面依然留給了我們許多未知:Granite Asia在國内會有怎樣的動作?與紀源資本會有怎樣的合作?GGV的品牌勢能、投資團隊以及其背後強大的中台體系,會如何延續?

不過有一點,每一個經曆過這個時代的人都可以确認,我們依舊可以選擇相信和期待“GGV”,相信和期待Granite Asia和紀源資本。(本文首發于钛媒體創投家,作者|張翌楠 編輯|陶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