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的黃先生不慎從高處墜落緻全身多處骨折,截癱4月餘,于2024年3月4日來到南昌市洪都中醫院入院治療骨盆骨折。
高處墜落緻截癱
截癱4個多月,為何黃先生這麼久才來醫院治療骨盆骨折?
據黃先生自訴,他今年31歲,在廈門務工。2023年10月27日,他不慎從高約6層樓墜落,緻全身多處腫痛、出血,活動不利,傷後立即被送入廈門某醫院ICU搶救,予補液、輸血、抗休克、雙側胸腔積液穿刺、腹腔穿刺抽液,床旁清創縫合右小腿開放性傷等治療。待病情穩定後,該院骨傷科醫生于11月10日為黃先生行腰椎骨折切開複位内固定+右小腿開放性骨折部位清創+右胫腓骨骨折切開複位内固定+右胫骨外固定架術。術後在骨科繼續治療。11月20日,黃先生突然出現嗆咳、發熱、尿少、全身皮疹等症,再次轉回ICU治療。病情穩定後于12月8日轉回骨科治療,直至12月18日辦理出院,整個求治過程中,在ICU治療超過40天。
術前右胫腓骨外固定架
術前顯示右側肢體比對側短2.5cm以上
既往史:有輸血史,白蛋白藥物過敏史,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認肝炎、結核等傳染病史。
廈門某院出院診斷:
1.截癱(下肢不全癱瘓) ;2.多處骨折【L1椎體骨折、L2椎體爆裂骨折、T6椎體爆裂骨折、雙側第五腰椎橫突骨折、右側第四腰椎橫突骨折、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肺挫傷氣胸;多發性骨盆骨折(右側髋臼骨折、髂骨骨折、右側恥骨上下支骨折、雙側骶骨粉碎性骨折、右側骶髂關節脫位)、右開放性胫腓骨下段骨折等】 ;3.休克;4.腰叢神經損傷後遺症;5.骶叢神經損傷後遺症;6.馬尾神經損傷;7.多處軟組織挫傷;8.肝功能不全;9.胸腔積液;10.藥物過敏反應;11.心功能不全;12.腎功能不全;13.腹腔積液;14.低蛋白血症;15.肝挫傷;16.神經源性膀胱。
四處求醫到洪中
黃先生在國内四處求醫,但幾乎去過的醫院都建議保守治療,在他感到絕望之際,有人建議他到南昌市洪都中醫院看看。于是,2024年3月4日,黃先生抱着試一試的心理來南昌市洪都中醫院智慧微創骨科及介入科求治。
智慧微創骨科及介入科負責人副主任醫師黃海明接診了黃先生,經過仔細查體發現:腹壁反射正常,右側提睾反射存在,左側提睾反射弱,跟腱反射左(+)右(-),膝反射左(+)右(-),病理征未引出。患者右側腓腸肌、胫前肌、趾伸肌、趾屈肌肌力隻有Ⅰ肌。左側提睾反射弱陽性,左側跟腱反射陽性,左側膝反射陽性;右側提睾反射陽性,右側跟腱反射陰性,左側膝反射陰性。
術前CT矢狀位片顯示骶管骨折錯位+骶管占位
在仔細研判黃先生骨折情況和治療訴求後,黃海明主任認為仍有希望恢複,頂着巨大的壓力将黃先生收治入院。
術前骨盆CT+三維重建
術前全院多學科會診
考慮到患者病情相當複雜,稍有不慎,必然導緻醫療事故的發生,甚至死亡風險。因其涉及脊柱外科、創傷科、輸血科、檢驗科、麻醉科、内科、重症科、護理部等衆多科室,3月8日,在醫務科的組織下,智慧骨科聯合多學科專家開展會診,讨論最佳手術治療方案,副院長範少勇也參加了讨論。
多學科會診讨論
目前,黃先生的主要治療述求是:第一,緩解癱瘓情況,解決大小便失禁的問題;第二,解決下地的問題,即恢複右下肢的長度,右下肢比左下肢短3.8cm;第三,解決骶骨骨折錯位及骨盆傾斜導緻的難以坐起與平卧的問題。
讨論時,範院長就術中骨盆截骨複位、椎管神經減壓等衆多技術難題提出了關鍵性的建議;骨傷科、外科主任就術中可能碰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案貢獻了有益的見解;醫務科、急診科、檢驗科主任就手術風險的告知及術後康複、輸血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寶貴的意見。經過讨論,最終制定了周詳的手術方案。
反複演練,成功救治
雖然治療方案經過反複論證,但為了保證手術安全,智慧微創骨科專家通過術前列印骨盆骨折3D模型,反複演練術中可能遇到的難題和處理的方法,以做到心中有數。
術前 骨盆3D列印前側和背側
3月12日上午,在智慧微創骨科及介入科、脊柱外三科、麻醉二科的通力合作下,專家們為黃先生在全麻後行多發性陳舊性骨盆骨折+右側髋臼陳舊性骨折截骨矯形切開複位内固定術;腰椎骨折術後内固定取出+腰椎複位内固定術;骶骨陳舊性粉碎性骨折并椎管占位骨塊清除+神經探查減壓+骨折複位内固定+髂骨取骨+植骨術;右胫骨骨折術後内固定取出+重新複位内固定術。手術曆時18個小時,于次日淩晨4點半結束,術中出血約3500ml,輸入同型懸浮紅細胞18u、冰凍血漿1810ml、冷沉澱10u、單采血小闆18u,自體回收血750ml。因考慮患者創傷大、出血多、手術時間長等因素,術後黃先生被轉入ICU病房觀察。
術中圖
術中影像内固定
術後雙下肢恢複等長
經過ICU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下,黃先生僅兩天就安返普通病房。經過手術救治和術後鍛煉,黃先生病情穩定,皮膚感覺明顯好轉,肌力逐漸恢複,患肢功能日益康複,麻木感消失;且去除了尿袋,恢複了自主排大小便。目前,黃先生平卧與坐起得到了改善,待雙下肢肌力得到恢複後,可嘗試下地行走活動。
此次手術非常成功,黃先生重新燃起了對未來生活的希望,面對醫護人員總是露出滿意的微笑。
術後 右胫腓骨正側位片
術後 腰椎髂骨固定正側位片
術後 複查骨盆X線片正側位片
骨盆骨折是一種嚴重外傷,占全身骨折的1%-3%。多由高能直接暴力所緻,緻殘率高達50%~60%。骨盆位置深,内部髒器結構複雜,血管神經豐富,一旦發生損傷,常常導緻相應的血管神經損傷和大出血,救治不當有很高的死亡率。在臨床上,骨盆骨折手術一直被認為是骨科創傷領域最嚴重、最複雜、緻死率最高的手術之一。
如果說骨盆骨折手術是創傷骨科中的“皇冠”的話,那麼複雜骨盆骨折手術是“皇冠上璀璨的明珠”,而多發陳舊複雜骨盆骨折手術則是骨科界的天花闆。
複雜骨盆骨折多由嚴重高能量創傷所緻,病死率、緻殘率較高。在臨床治療中手術難度大、出血量多、手術風險高,即使是技術高超的手術專家,在手術開始前,也需要進行詳細地思考,如何進行複位和手術入路,怎樣降低手術風險,避免傷害重要的組織結構。 此次手術,智慧微創骨科及介入科團隊挑戰了多個骨科難題,首次成功開展四個月的陳舊性複雜骨盆骨折手術,首次成功開展截癱患者骶骨粉碎性骨折骶管完全占位減壓、神經松解等“珠穆朗瑪峰式”的手術,其手術難度極高,驚險程度不亞于高空繩索,九死一生,對醫生的技術能力要求極高。
近幾年來,南昌市洪都中醫院骨盆骨折手術量和難度穩居省内第一梯隊,骨盆骨折手術從單純學習到學習中突破發展,再到今天有原創技術,進步巨大。
此次手術的順利開展,标志着洪都骨傷在骨盆骨折治療水準上又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今後,智慧微創骨科及介入科團隊将繼續不斷努力學習,精益求精,勇于創新,為廣大人民群衆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科室
智慧微創骨科及介入科
智慧微創骨科及介入科是南昌市洪都中醫院首個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骨傷學科,科室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在醫療技術上精益求精,緻力于為廣大骨傷患者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科室堅持中西醫技術并重,在繼承傳統中醫骨傷理念為骨傷患者健康保駕護航的同時,又緊跟學術前沿,科學運用現代醫學診療技術精髓,對骨傷科常見病、多發病有獨特的治療方法,能夠熟練運用骨科手術機器人開展四肢創傷骨折、複雜骨盆髋臼骨折的保守和微創手術治療,以及周圍血管疾患的介入治療。科室擁有一支朝氣蓬勃、技術精湛、醫德高尚、團結協作的醫療團隊。現有進階職稱2人,中級職稱1人,初級職稱1人,碩士研究所學生4人。
門診安排:
北院一樓骨傷科門診7号診室(周一至周日)
推薦專家
黃海明:副主任醫師,智慧微創骨科及介入科負責人。
師從上海六院骨科名家李曉林教授,從事創傷骨科臨床工作10餘年,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運用中醫藥特色及微創手術技術治療創傷引起的四肢骨折、脫位;擅長在骨科機器人輔助下手術治療,尤其是各種複雜骨盆髋臼骨折、髋關節、膝關節及踝關節周圍及關節内骨折,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的治療;擅長周圍血管疾患的介入治療。對各種複雜骨盆髋臼骨折、骨質疏松性骨折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主持省衛健委科研課題1項,發表SCI 2篇,在中華骨科雜志、中華骨質疏松雜志、中華康複雜志等國核心心期刊發表10餘篇。
郭劍:副主任中醫師,副教授,智慧微創骨科及介入科。
碩士研究所學生。中國中醫藥資訊學會骨科分會第一屆常務理事會理事、江西省中醫藥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創傷學組委員、江西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第二屆骨科微創專業委員會脊柱學組委員。
師從國家級名老中醫陳渭良教授及經驗豐富的骨科名師陳遜文、劉尚禮等專家。擅長骨盆骨折、四肢創傷、足踝矯形等各類手術,對于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骨關節炎、骨缺損、骨感染等有獨到經驗,尤其善于運用中醫的理、法、方、藥治療如骨質疏松、骨不連、骨髓炎、關節炎等骨傷科疑難雜病;擅長運用骨科機器人微創治療骨科疾病;擅長周圍血管疾患的開放手術與介入治療。主持省級行業标準課題1項,參與省科技廳課題1項,主持省衛健委課題8項,參與省衛健委課題5項。國内期刊發表論文近20篇,SCI論文2 篇。多次獲得“優秀醫師”等稱号。
梁 詈:主治中醫師,智慧微創骨科及介入科。
從事臨床骨科醫療工作十餘年,積極吸取國内外先進經驗,應用新技術,精益求精,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應對各種疑難複雜病例的能力強。熟練診治臨床骨科的骨折、脫位、急性軟組織損傷及慢性運動損傷疾病等常見病多發病,擅長運用中醫中藥治療和手術治療肩、肘、腕及膝、踝等關節各種損傷。先後在國家級雜志《中國骨傷》、《中醫正骨》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
袁 甯:住院醫師,智慧微創骨科及介入科。
師從第七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世界手法醫學聯盟主席陳鋒教授。擅長老年髋部骨折、骨盆骨折、四肢骨折脫位等骨科疾病的微創手術治療,同時擅長運用中醫藥治療常見骨科疾病。參與多項省、市級課題研究,發表學術論文5篇。
作者:南昌市洪都中醫院智慧微創骨科及介入科 郭劍
通訊員:邱佩君 曾慧蘭
編輯:黃萌楣
審校:謝濤
核發:戴利紅
圖檔:本文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