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葡萄牙到中國,在東方,遇見“羅馬”

在從北緯18度的南海之濱三亞飛往北緯44度的北國冰城哈爾濱的萬米高空中,我在讀這本書,也在思考。從一個城到另一個城,由于地理位置、氣侯等的大不相同,進而使每一個城市似乎都獨一無二。三亞,以獨特的陽光、沙灘、海浪等吸引了世人的眼球。而“爾濱”卻以北國冰封在這個冬天傲立全網。

故鄉哈爾濱,獨具鮮明的歐洲風情。拜占庭式的聖索菲亞教堂、文藝複興建築的中央大街……漫步哈爾濱的城市街巷,你仿佛置身歐洲大陸。這些歐式與新中式建築的完美融合,源于哈爾濱的近現代城市發展的曆史。是以說曆史造就了一座城,“典範都城”是會一直被移動複刻的。

在創城過程中,人文典範之城一直被效仿、被複制,又使每一個城市既有共性又有特性,是在擴張、複制與革新。

書名:《移動的聖城:四座歐亞城市的隐秘傳記》

主編:李軍

作者:劉爽

出版: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從葡萄牙到中國,在東方,遇見“羅馬”

實拍圖

這本書就是作者實地深入考察葡萄牙人的“羅馬城市”、葡萄牙人的殖民地、澳門城市圖像三個相關領域,展現“聖城景觀”在歐亞大陸間的“移動”圖像。并将從羅馬、裡斯本到東方的曆史脈絡全景呈現,進而延伸出歐亞大陸上衆多的“羅馬城市”形象。

作為曾經的帝國之都聖城“羅馬”,葡萄牙人發起航海探險運動,在世界範圍内移動複制羅馬城,蕞後到達了中國的曆史過程。讓我們拉開曆史的帷幕,在東方遇見羅馬。

羅馬,最早是個山城,山地建城的理念逐漸成為羅馬城市的一大共性,在地中海世界建造出一座座山巅之城。到了文藝複興時期,七丘之城的建立與傳遞,是起點,是羅馬聖城景觀的形成與傳播。以一種接近理想的古典背景,成為境内乃至伊比利亞城市效仿的典範。自此,聖城現象在歐亞大陸全面展開。

葡萄牙的首都裡斯本展開系列“重建羅馬”的計劃,改寫聖城形象,嘗試接近聖城理想。在北大西洋東岸打造出一個海權時代下的新的羅馬。

從葡萄牙到中國,在東方,遇見“羅馬”

随着帝國版圖的擴張,葡實拍圖萄牙人的聖城理想也随之遠航,從地中海、大西洋駛入了印度洋,将其高地理念帶往印度洋的各個海岸和島嶼,印度的果阿被改寫成了一個“東方的羅馬”。

在葡萄牙人的目的地中國,強大的東方傳統挫敗了曾經的“山城理想”,但在澳門,一座“水上的羅馬”卻赫然聳立在了半島之上。

移動的聖城,說白了也是權力和财力的角逐。

這本書是叢書《中國之于世界:跨文化藝術史文庫》系列中的一本。文庫将在“世界之于中國”和“東方之于西方”的雙向視角中,把世界藝術對于中國的輸入和東方藝術對于西方的貢獻,看成建立跨文化藝術史叙事的一個不可分離過程的兩個方面。文庫所期待的,既是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交換本質,既曆史本身,實際上就是生命的吐故納新和返本歸原。這文庫的意義對于中國、曆史、美術藝術史意義非凡。

這是一本史學與美術學兼具的一本書,是一本常讀常新的書,非常好看。也很适合做新年禮物送朋友和家人。#曆史回眸#​#記錄我的生活#​

從葡萄牙到中國,在東方,遇見“羅馬”

實拍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