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文|庭芥
編輯|庭芥
酒桌上,總能看到“把酒言歡”的畫面,或是“借酒消愁”的場景。
無論快意潇灑,無論姿态卑微,反正,這些人是絕對不會虧了自己的肚子。
然而,随着時代發展,不同年齡段之間的人,在下酒菜上的選擇卻有了時代的“隔閡”。
像是油炸花生米和水煮花生米,一個是“老牌勁旅”,一個酒局“新寵”。
除了它們,各種新式“下酒菜”也層出不窮。
過往酒桌上的“最愛”在新時代的浪潮中“落了幕”……
涼拌豬耳朵
簡單易上手的“下酒菜”,除了價錢有些昂貴之外,幾乎沒什麼缺點了。
又脆又韌的口感讓它在下酒菜裡“拔得頭籌”。
再加上不用開火,即拌即吃的特點,讓豬耳朵成了一衆人的“最愛”。
同樣地,它的口味豐富,食材本身鮮香,但又極易染上别的口味。
喜歡酸口的,那就多添點醋,喜歡辣口,那就多放點辣椒醬。
如果都不喜歡,那就佐點香菜蔥段,撒點鹽,直接端上去,同樣鮮美無比。
當涼拌豬耳朵遇上了美酒,就好像産生了化學反應一般。
酒的香氣配着豬耳朵的口感,無時無刻不在刺激着人的味蕾。
不過,或許有些年輕人對這道菜有那麼一點“偏見”。
可能是覺得豬耳朵的口感不佳,也可能是覺得這樣吃得不夠過瘾。
是以,在年輕人的酒局上,鮮能看到豬耳朵的身影。
比起這些“老牌”下酒菜,他們的餐桌上,更多的是“山珍海味”。
但在老一輩的心裡,這道菜永遠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幹炸小黃魚
外酥裡嫩的幹炸小黃魚,在那個肉食“匮乏”的年代,是無數人的“心頭肉”。
豬肉和牛肉都是極下酒的,可架不住兜裡沒錢。
小黃魚便宜,有時間的話自己去撈一點,成本便可一降再降。
油炸食品總能勾起人的味蕾,但幹炸小黃魚不像市面上的那些炸物一般;
裹上了面糠的它金黃酥脆,面包糠之下,是它那鮮嫩多汁的魚肉。
很多人不喜歡吃魚的主要原因,是嫌棄魚刺挑着麻煩。
可幹炸小黃魚卻解決了這一難題,下了油鍋的它,連刺都變得酥脆。
解決了魚刺的難題,誰不想多來上一口“魚鮮”?
輕輕一咬,那金黃色的外殼便褪下了“僞裝”,露出了其中細嫩的魚肉。
此刻,再痛飲一杯佳釀,直呼過瘾,如此搭配之下,美酒便成了主食。
隻是,不知從何時起,炸物成了不健康的“代名詞”。
和它搭在一起的,不是高油脂就是高血壓,總是,看着是“百害而無一利”。
登不上年輕人的“酒桌”的下酒菜,就這樣随着時代“落寞”了。
拍黃瓜
要說哪道下酒菜最簡單,拍黃瓜肯定要争個頭籌。
幾根黃瓜,輕輕拍兩下,随後再随意地切上幾段,就做好了一半。
随後,再給他調上一點醬料,喜歡什麼口味就放什麼。
如此,這道簡易便捷的下酒菜,便能端上“酒桌”了。
如果是外出的酒局,鮮少會點這道菜,一是商家可能沒有,二是看着“寒顫”。
但家裡的小酒局的話那可就不一樣了,簡易便捷的特點,讓它頗受“酒鬼”歡迎。
尤其是夏日的酒局,本就幹燥炎熱。
作為“涼菜”的代表,黃瓜在此時享用,别有一番風味。
糖、醋、辣椒、蒜蓉、蔥段、百搭的組合,更是讓它成了家庭“摯愛”。
然而,不知是因為近些年的黃瓜越來越不好吃了,還是因為“看不上”它了。
酒桌上,它的身影急劇減少,甚至于完全匿了蹤迹。
就連曾經将它捧為“至寶”的家庭酒局,都不見了它的身影。
但一人舉杯暢飲時,它仍是不錯的選擇,畢竟,一個人的話還是怎樣省事怎麼來。
毛豆
“高端美食”往往采用最簡單的烹饪手法,毛豆便是其中“代表”。
一鍋熱水,适量鹹鹽,便能坐在一旁,等待美食的降臨。
熟了的毛豆不僅能當做配菜,還能當作嘴饞時的小零食。
米、面、饅頭,什麼樣的主食都能和它形成“完美搭配”。
尤其是下酒的時候,那糯軟酥香的口感,令無數人愛不釋手。
它仿佛有讓人“上瘾”的魔力,一顆兩顆,永遠停不下來。
同樣,毛豆的營養價值在一衆下酒菜裡也是“出類拔萃”的。
富含的多種維生素,以及它本身的澱粉含量,便足以傲視群雄。
不過要注意,煮熟的毛豆一定是軟糯的,如果還有些“脆”,那就代表還沒煮熟。
豆類食品,切記一定要煮熟之後再食用,不然,可能會鬧出不小的“烏龍”。
畢竟,誰會想要在痛飲美酒之際,直接轉到醫院的病床上?
而毛豆之是以衰落,其實并非别人看不上眼。
身為“應季蔬菜”的它,除了初秋,其他時間,鮮能看到它的身影。
但每每到了秋季,就能看到一場屬于“毛豆”的狂歡。
拌豆腐絲
無論是千張豆腐絲,還是豆皮豆腐絲,雖然原材料不同,可酒局上,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雖然是素食,可隻要功夫到家,它能變得比肉都好吃。
不僅如此,因為是豆制品,是以,它的營養價值是極高的。
同時,它的口感在一衆下酒菜裡也屬于“出類拔萃”,越吃越想吃。
十足的彈性,極強的入味能力,無論是家常做法,還是餐桌上的宴席,它都是上乘之選。
和酒搭在一起的時候,它便發散了自己的全部“魅力”。
都知道酒會讓體内的新陳代謝變得紊亂,容易讓蛋白質流失。
可身為豆制品的拌豆腐絲,剛好彌補了這流失的蛋白質。
不過,餐桌上的酒鬼們可不一定能搶到這道菜。
兼顧了色香味的拌豆腐絲,老人和孩子們同樣愛不釋口。
那些酒鬼還在沉溺于可口的“佳釀”中時,這邊便已清空了盤子。
它在酒局上沒落說不定也是這個原因,畢竟,搶不到的“下酒菜”,還點它幹嘛?
變蛋
有人“聞之色變”,有人愛不釋手,變蛋,這道“下酒菜”的周圍,充滿了争議。
微黃色的外觀,黑黃色的蛋黃,看着就宛如什麼“黑暗料理”一般。
它的口感說來也怪,清香的味道中帶着一股清香,入口卻察不到一絲味道。
不過,有人搞不懂皮蛋和變蛋的差別,常會把這兩者搞混。
其實,它們也不難區分,從顔色上便能直覺地看出差異。
皮蛋外觀偏黑,帶着些“松花”的紋樣,是以也被叫做“松花蛋”。
變蛋的外觀則是金黃色,看着十分喜人。
不過,要下酒的話,如此無味的食品肯定算不上優質。
是以,幹炸變蛋便應運而生了。
金黃色的變蛋再裹上一層焦黃的外衣,口感頓時酥脆了不少。
同樣的,不僅是口感變好了,就連味道也在幹炸的過程中得到了升華。
酥脆鮮香的它,是以成了下酒菜的“首選”。
但無論是變蛋還是皮蛋,它們普遍都得不到年輕人的喜愛。
奇怪的口感,再加上那奇怪的味道,讓他們在新時代的酒局上“落幕”了。
結語
一杯佳釀,可以是“白日放歌須縱酒”的潇灑,可以是“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惆怅。
和美食做了伴侶的它能夠滋潤人的心靈,撫慰心中的傷痛。
可即便如此,也要切記,美酒雖好,不要貪杯。
無論是為了身體,還是為了名聲,可不要給自己身上印個“酗酒鬧事”的“烙印”。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檔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資訊來源
【1】大河網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77812167469023780/
【2】北青網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7355842712472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