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晚,備受期待的河南衛視《2023中秋奇妙遊》如約而至,呈現了一場“加時版”的視聽盛宴。
“人間團圓夜,月圓中秋時。”9月28日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釋出會上,有記者問及今年即将到來的中秋國慶雙節有哪些精彩的節目時,國家廣電總局上司表示,河南廣播電視台今年中秋将繼續播出“中國節日”系列節目之“中秋奇妙遊”。 9月28日晚,備受期待的河南衛視《2023中秋奇妙遊》如約而至,呈現了一場“加時版”的視聽盛宴。
節目以“月”為引,圍繞“家”“和”“歸”等關鍵詞進行文化表達,又以“回歸本真”的表達方式、從各行各業普通人的視角出發,達到真實的共情,陳都靈、唐詩逸、王霏霏、周深等明星嘉賓、文化名人的加入,讓觀衆、網友驚喜不斷。
▍天涯共此時:邀請普通人共賞明月
每年的河南衛視“中國節日”系列節目精心籌備的“中秋”篇章總是備受觀衆期待。而今年的《中秋奇妙遊》,從節目組提前發起的“交換月亮”線上活動開始,就能感受到與前作有别的創新表達。
“如果中秋有形狀,那一定是‘圓’的。”節目官宣前夕,主創團隊就面向全世界網友發出了倡議,征集與“圓月”形似或相關的事物,并寫下專屬故事、寄語或祝福,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參與。有坐标海外的留學生分享頭頂的明月,也有人拍下身邊的大鐘表盤、圓形杯盞、月球燈……“天涯共此時”的氛圍已然濃郁。
《2023中秋奇妙遊》的正片也是從普通人最能共情的日常生活開始——自媒體部落客池早、鄭州“的姐”丁雲新(2022年度“中國好人”)出鏡,與乘客們相約鄭州二七廣場,觀看一場由著名歌手孫悅攜河南本地說唱歌手、舞者帶來的真實演出,給中秋節還在忙碌的各行各業的人們送來溫暖的撫慰;歌手、演員王霏霏與不同年齡段的街舞舞者組成“百人舞團”,在玉米地和城市街道上跳起“國風随舞”,也帶動市民“跳起來,享受這一刻的精彩”,傳遞快樂能量,展現“新時代、新文化”的朝氣蓬勃。
中秋佳節總有未能如願的團圓,譬如守土有責的戰士——伴随着白舉綱演唱的《年少的你啊》,鏡頭将“潛艇兵王”王昌來父子的真實故事娓娓道來,展現當代解放軍戰士的心靈成長與使命擔當。節目組在情景演繹中還加入了許多真實的影像素材,讓觀衆更真切地感受到軍人不怕苦、不怕累,定要捍衛祖國疆土、守護家園和平的信念。而在節目的其他段落中,也可見到街頭采訪、“一鏡到底”等拍攝方式,增加了鏡頭語言的真實感。
導演組表示,通過這種“回歸本真”的表達方式,《2023中秋奇妙遊》希望打造一種“相對的真實”——真實人物出鏡,真實場景取景,明星嘉賓也在真實的場景中做自己,用真實的力量引發大衆的共鳴。
▍古今同明月:溯源中華傳統文化基因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月亮連接配接着中國人的文化鄉愁,也打開了時空穿越的路徑。作為根植中華傳統文化沃土、展現文化自信的節目,今年的河南衛視《中秋奇妙遊》,依然有着關于“古今一同”的訴說。
它可以是穿越千年的“華裳之美”。在《霓裳羽衣舞》節目中,伴随着白居易的詩句:“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内宴宴昭陽。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人氣舞者唐詩逸披上華彩羽衣,舞動之間,仿佛将觀衆帶到了唐宮的昭陽殿和極樂之宴上,切身感受千年來令人神往的大唐風華。
節目還融合了白居易和好友元稹試圖複原霓裳羽衣舞的劇情,引出“傳世之美”的思索,啟迪化身為現代時裝設計師的唐詩逸找到了内心的答案。原來能讓“所有中國人心動”的華美服飾,并不來自于“國際一線大牌”,華美的《霓裳羽衣舞》也不隻屬于唐代的楊貴妃,而是所有人都值得擁有的一場美麗夢境。
它可以是傳承至今的“漢字之美”。《2023中秋奇妙遊》為觀衆創造了“雲逛中國文字博物館”的體驗,邀請到了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霁翔,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王清雷,中國文字博物館宣傳教育部主任于笑瑩及人氣講解員王睿“相伴同行”,在中秋節分享漢字“家”的起源與演變,從音樂考古中領略“和”的深意。
以出土文物“安陽殷墟婦好墓陶埙”為引、《詩經·小雅》中“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的詩句為源,雙胞胎舞者魏伸洲、魏伸洋在《字之羽》中演繹了兄弟之間的和睦之情。他們手持旄羽而舞,則是還原、緻敬了商代的舞蹈形式。
它也可能是寄于器物上的“盼歸之情”。早在距今六七千年的仰韶文化時期,先民就曾用“月牙紋”裝飾陶罐。可惜的是,這一時期的重要文物并沒有全部留存在發掘地,有一部分至今流落海外。演員陳都靈來到三門峽廟底溝博物館,與鄭州市市禮設計師易長樂對話,和孩子們一同唱起《故鄉的雲》,向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發出“歸來”的呼喚。節目還通過文化遺産的傳承、文物的創新,闡述了“傳統文化用在生活中才是真正的傳承”這個觀念。
▍月下樂融融:觸達人心深處的原鄉懷想
“家”不隻是居住的場所,也是心靈安放之處。中秋佳節,人人盼望回家,渴望的其實是一份歸屬感,尋找的是心靈的慰藉。在《2023中秋奇妙遊》中,錄影機全景式呈現了“河南新農村豐收節”和“福建客家土樓”兩個典型場景,滿足了觀衆對于“團聚”的美好想象。
中秋節前夕,河南信陽何家沖村借豐收節的契機舉辦慶祝活動,回鄉創業青年黎傑、自媒體部落客“川子唢呐”“大臉妹臉大”,以及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羅山皮影戲劇團、羅山縣舞獅隊民俗文化演出團、羅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産剪紙藝術傳承人來到現場,與鄉親們一起熱鬧過中秋。鄉村風景、傳統習俗、民間曲藝與新農村的嶄新面貌,随着鏡頭盡數呈現在觀衆眼前。“這是最平凡的一天啊,你也想念嗎?”由毛不易創作、唐藝演唱的《平凡的一天》恰好表達了最能擊中普通人内心的平實幸福。 在福建永定,有着百年曆史的客家土樓振成樓内,至今生活着林姓家族。這個中秋節,振成樓第三代主人林日耕依照慣例召喚五湖四海的族人回到土樓團聚——呈閉合圓形、如同堡壘的建築格局,樓内外以耕讀傳家、忠孝仁義為主題的楹聯、題刻,老人悉心儲存的“中秋平安家書”,共同構成了“家族”的緊密形态,正像曆經風浪的魚兒所盼望的港灣。
緊随着阖家團聚的溫馨畫面,駱海鴻領銜主演的創意舞蹈《歸意濃》通過舞蹈語言,表達了人們對家庭團圓的美好願景;歌手周深唱起《大魚》,歌聲之中以家喻國,通過家族成員之間的互相扶持,映射出對國家的祝願和期許。 值得一提的是,9月28日晚,由抖音聯合河南衛視共同打造、演員于謙擔任主理人的傳統文化節目《中國家宴》也同步收官。該節目融合美食與人文,共呈現了6場不同階段的人生宴,收官篇《壽宴》正切合中秋團聚的氛圍,祝福長者“福如滄海無窮極,壽比靈椿過八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