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山水,孕育一方美食。
秋一到,黔西南人民的餐桌上又現“秋之盛宴”:糯米糍粑、闆栗雞、布依“八大碗”“九缸缽”“酸筍魚”……室外是色彩斑斓的秋景,室内是鮮味滿屋的秋香,對于“秋”的品鑒,黔西南人民曆來隆重以待,美食不可或缺。
萬人品嘗羊肉粉 魏浩然 攝
貞豐縣長桌宴 劉朝富 攝
黔西南的美食,食材源自天然生态,才得滋味百轉;又因烹調技藝和味道獨特,又容易令人牽腸挂肚。其味或獨具個性,或相容并蓄,很完整地展現着一個城市的品味和性格。
正是秋菊盛開的季節,興義市灑金街道灑金村打柴山組的遊人又多起來了。心動更要行動,賞金黃秋菊、嘗菌菇美食、品多彩文化、尋濃濃鄉愁,人們在一石一瓦、一草一木中遍尋原汁原味的鄉村樂趣,撿拾點滴兒時記憶,悠然怡然。
多彩田園倉廪實 胡晶 攝
興義義龍樓納村高标準農田一角 張懿 攝
“中國羊肉粉之鄉”“中國牛肉粉之鄉”“中國剪粉之鄉”等極具“味道”的名片,興義羊肉粉、安龍剪粉等特色美食,普安百香果幹、興仁牛肉幹、貞豐布依灰粽等特色農産品作為旅遊産品暢銷市場……随着山地旅遊暨戶外運動的日益升溫,這些貼着黔西南“标簽”的美食文化也源源不斷地傳遞到外界、滋養人身心。
文體旅融合,美食滋味長。
安龍剪粉 黔西南州委宣傳部供圖
五色粽子制作 劉朝富 攝
近年來,黔西南州充分挖掘道地美食的發展潛力,着力打造以“三碗粉”為形象代表的美食文化,深入實施政策內建、強鍊延鍊、提質優質、品牌振興、服務提升等五大工程,美食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美食産業在旅遊産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在帶動群衆就業創業、促進鄉村振興程序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貞豐糯米飯 劉朝富 攝
此外,黔西南州還着力推動生态特色食品轉型更新,深入實施農業綠色生産行動,不斷優化生态特色食品産業發展布局,強化龍頭培育等,組織天刺力、正山堂普安紅等13家食品生産企業開展誠信管理體系建設,鞏固提升現有50家生态特色食品規上企業引領示範作用,新認定17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差異化、個性化的美食産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唐波
編輯 彭芝莉
二審 宋潔
三審 陳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