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未來之城,歐洲最大的3D列印建築來了

作者:晨明兄弟

未來之城:歐洲最大的3D列印建築來了。

一家德國公司使用丹麥公Cobode生産的a-b-o-d-d列印機,正在建造一座歐洲最大的3D列印建築。建築的牆體結構、水泥、天花闆等,都是先調試好混凝土,然後按電腦程式自動列印完成。

這座長54米、寬11米、高9米的建築預期耗時6個月建成,一台機器可以做幾種施工,鋪設混凝土、水泥,建造每小時4平方米的牆體。這座建築沒有窗戶,因為它隻用來安置電腦伺服器。

這是建築行業的曆史上,一項颠覆性的技術,3D列印以前被認為是實驗性的,現如今正迅速走出實驗室,進入商業市場,為未來的建築行業帶來巨大變革。

負責建築實施的現場經理叫Ugu,來自奈及利亞,他在德國學習,對列印程序感到滿意。

他說,當你正談到像這樣複雜的建築時,你就擁有了這種類型的建築,你要創造一種特殊的作業,在傳統建築工地上,幾十名勞工通常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一座建築的建造,然而,3D列印的建築比傳統建築快三倍以上。筒倉裡的混凝土足夠維持兩天,它從軟管進入沿軌道運作的噴嘴,這個過程不僅更快,它還需要更少的材料和更少的勞工, 而且比傳統的建築工地更清潔。

實際上,建造這座美麗的建築隻需要三個人,一人操作列印機,一人操作攪拌機,還有一人隻是四處走動,就能讓一切都妥帖。Ugu說,動動腳,安排一些小事,這基本上是我作為現場施工經理所做的,我負責檢查混凝土攪拌機,用智能手機處理辦公室工作,這裡的氣氛比其他工作場所輕松得多。

每隔一段時間,他們就用固定錨來支撐雙層牆,他的同僚在電腦螢幕上監視3d列印機,但是3D列印機怎麼知道要列印什麼呢?

這個過程就是建築設計過程,現場走動人員給設計人員及時回報資訊,哪些可以實施,哪些不能完成。設計完成後,設計人員給出具體實施步驟方案,就像是建築的中心線設計,現場人員把行動方案回報給設計人員,然後分步實施,得到A-G代碼後,輸送給列印機,開始列印。

這座建築是建築師YanFalkman設計的,整座建築通過鋼梁結構實作, 建築師說,這座建築的特别之處在于,您可以嘗試這種建構方法,并找出在一些非常簡單的體系結構需求的指導下,可以建立什麼,這是任何其他技術都無法實作的,這就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

這座建築的開發商是房地産經紀人Hans Jorg Kraus,他想在這個地标性的地方建造一些新的和創新性的東西。雖然建築造價很高,但他希望會産生利潤,包括土地在内,總共投資了250萬歐元。他說,我不能告訴你如果我們用傳統的方式建造它會花多少錢, 因為我們很快就轉向了3d列印,我隻是關心,我能讓3D列印在經濟上是否可行。

現場經理Ugu說,按照程式完成列印後,現場人員還必須手工完成一些工作,特别是列印機停止和啟動的地方,需要做一些小的修改。他說,我從來不想回到傳統的建築方式,我真的不認為我還會采用水泥預制闆的建築方法。

沒人能預測未來會怎麼發展,但有理由相信,3D列印技術正在改變建築業的面貌。這座由3D列印機建造的工業建築,僅僅是這場建築革命的開始,我們有理由期待,未來的城市将變得更加先進和令人驚訝,3D列印技術将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一座座創新之城正在崛起。

未來之城,歐洲最大的3D列印建築來了
未來之城,歐洲最大的3D列印建築來了
未來之城,歐洲最大的3D列印建築來了
未來之城,歐洲最大的3D列印建築來了
未來之城,歐洲最大的3D列印建築來了
未來之城,歐洲最大的3D列印建築來了
未來之城,歐洲最大的3D列印建築來了
未來之城,歐洲最大的3D列印建築來了
未來之城,歐洲最大的3D列印建築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