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作者:城市形态學

01 讀 | 澳門曆史城區概況

2005年“澳門曆史城區”申遺成功,這座融合了中西方文化擁有四百多年建城史的珠江入海口小城市,成為了中國第31處世界文化遺産。随後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頒布第202/2006号行政長官批示(現已廢止,由第11/2013号法律文化遺産保護法取代),以明确澳門曆史城區及其緩沖區(圖1),進而更好地協調城市曆史環境保護與發展。

澳門曆史城區所在的澳門半島城區,空間形态演變經曆了六個階段:自在發展(1557年以前)、澳門開埠(1557-1586年)、租借發展(1586-1840年)、殖民開發(1840-1974年)、自治過渡(1974-1999年)、澳門回歸(1999年至今)[1]。

澳門曆史城區包括22座主要建築物以及多個公共空間,它們能讓人清晰了解這個古老貿易港口城市的結構。澳門曆史城區保留着葡萄牙和中國風格的曆史街道以及住所、宗教和公共建築,為東西方美學、文化、宗教、建築和技術影響的交彙提供了獨特見證[2]。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1:2013年公布澳門曆史城區圖示範圍 (資料來源: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第11/2013号法律文化遺保護法)

02 遊 | 世界文化遺産

澳門曆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曆史街區,其間以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配接而成,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闆樟堂前地、耶稣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裡吒廟、舊城牆遺址、大炮台、聖安多尼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東望洋炮台(含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等20多處曆史建築[3](圖2)。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2 澳門曆史城區主要建築圖示 (資料來源:網絡)

筆者以澳門旅遊局官網智能規劃的澳門曆史城區一日行程(圖3)為遊覽路徑,以圖檔為叙事載體,淺叙澳門曆史城區内的部分曆史文化遺産。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3 旅遊局根據需求生成的智能行程規劃 (資料來源: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旅遊局)

a. 舊城牆遺址及哪吒廟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4 舊城牆遺址與哪吒廟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5 哪吒廟與舊城牆後的哪吒展館

b. 大三巴牌坊(聖保祿教堂遺址)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6 從哪吒廟前看大三巴牌坊與新葡京娛樂場對望(上)、 牌坊後的時空穿梭沉浸式數字型驗展裝置(下)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7 大三巴牌坊下相關人士在向遊客介紹聖經

c.大炮台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8 大炮台公園内通往大炮台的石梯 圖8 大炮台公園内通往大炮台的石梯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9 正在進行修複工程的大炮台牆體(上)、從外部仰望大炮台(下)

圖10 大炮台簡介及相關資訊二維碼

d.哪吒古廟(柿山)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11 在斜巷上的哪吒古廟(上)、哪吒古廟前後門連通已然是居民日常步徑之一(下)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12 穿過哪吒古廟看居民日生活情境

e.大堂(主教座堂)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13 周日的主座教堂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14 主座教堂側面

f. 議事亭前地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15 議事亭前地(上)、噴水池及遠景隐約可見的新葡京娛樂場(下)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16 議事廳前地旁的相關介紹

g. 聖若瑟修院及聖堂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17 門上貼着遊客止步的聖若瑟修院入口

圖 18 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簡介及相關咨詢二維碼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19 聖若瑟聖堂外立面(上)、聖若瑟聖堂内部(下)(資料來源: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旅遊局)

h. 崗頂劇院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20 在斜巷上的崗頂劇院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21 崗頂劇院正面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22 崗頂劇院内部

i. 聖奧斯定教堂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23 從崗頂劇院看聖奧斯定教堂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24 正在進行活動的聖奧斯定教堂 (資料來源: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旅遊局)

圖25 聖奧斯定教堂簡介及其相關咨詢二維碼

j. 崗頂前地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26 烈日午後市民正在休憩的崗頂前地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27 崗頂前地及其周邊文化遺産相關簡介

k. 何東圖書館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28 何東圖書館内連接配接新舊建築的通道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29 作為戶外閱讀空間的何東舊宅前院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30 午後陽光下的舊噴水池與新圖書館大樓

圖31 何東圖書館簡介及相關資訊二維碼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32 何東圖書館平面簡圖

l. 聖老楞佐教堂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33 聖老楞佐教堂入口及正立面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34 聖老楞佐教堂入口處陽光下聖潔精美的雕像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35 局部區域正進行修葺的聖老楞佐教堂

m. 亞婆井前地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36 亞婆井前地的水池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37 夏日樹蔭下市民喝着咖啡聊天的亞婆井前地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38 亞婆井前地及其周邊文化遺産相關簡介

n. 鄭家大屋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39 鄭家大屋圓形的“月門”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40 鄭家大屋主房區外立面

圖41 鄭家大屋簡介及相關資訊二維碼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42 鄭家大屋平面簡圖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43 鄭家大屋二樓局部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44 鄭家大屋一樓局部

03 思| 澳門文化遺産保育

在曆史文化建築保護與活化利用方面,以鄭家大宅為例(圖45-48),建構其數字模型并提供電子裝置端口的AR體驗讓遊客可以從更宏觀總體的視角去了解鄭家大屋,同時在修繕完成後的鄭家大屋内設定了多種澳門曆史城區相關的介紹裝置,以豐富遊客的體驗同時加深其對澳門曆史城區的了解。而何東舊宅則與其新大樓共同構成了現公共的何東圖書館(圖49),豐富了附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45 鄭家大屋入口處的AR體驗二維碼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46 鄭家大屋内的世遺宣傳短片播放空間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47 鄭家大屋内的澳門曆史城區主題填色活動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48 鄭家大屋内的澳門曆史城區相關資訊展覽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49 作為公共圖書館使用的何東舊宅

在藝術文化活動方面,澳門自1989年起便每年組織大型藝術節,随着城市的發展各種相關的節事更加多元(圖50),豐富的藝術節事活動吸引了更多的遊客與消費,進一步促進了澳門旅遊業的發展,使澳門曆史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利用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50 澳門相關大型藝術節事一覽 (資料來源:藝術節事融入澳門城市曆史環境的價值與途徑)

同時,澳門旅遊局官網(圖57-60)也提供了十分詳盡的相關旅遊資訊。遊客除了可以浏覽按照片區進行分類的景點以外,還可以在智能旅程規劃中輸入旅程時長,主要目的,交通方式,居住位址等資訊智能生成個性化定制的遊覽路徑。而前文提到的各類大型藝術節事,亦可于旅遊局官網中查找到相關資訊。

簡便省心的旅程規劃,連續且體驗良好的遊覽路徑,儲存良好且豐富多元的曆史建築,無疑為澳門旅遊業發展及曆史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增添了亮麗的一筆。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51 旅遊局提供的景點導覽 (資料來源: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旅遊局)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52 旅遊局推出的行程制定系統 (資料來源: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旅遊局)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53 旅遊局智能行程規劃詳情 (資料來源: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旅遊局)

第149期|【遊城拾趣】多元文化交織的一隅之地——澳門曆史城區

圖54 旅遊局提供的近期活動資訊 (資料來源: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旅遊局)

04 顧 | 小結

澳門入遺已有十餘年,期間正值大陸城市建設飛速發展時期,大陸其他城市絕大部分已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澳門曆史城區在極大程度上保留了其獨特的城市風貌,同時推動了旅遊業及經濟的發展,完成了曆史環境保護與發展的重要使命。

澳門獨特的城市曆史軌迹使其成為了多元宗教文化的肥沃土壤,超過半數人口有宗教信仰,各種宗教組織數量逾百,是以澳門宗教建築繁多且各具特色,值得為此再遊。此外,占據澳門經濟主導地位的政策依賴性極強的産業——博彩業使澳門林立着許多體量巨大且金碧輝煌的大型博彩娛樂場,與曆史城區建築風貌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同時深刻地影響着澳門城市形态的發展,期待有機會再為大家淺述大陸僅此一城擁有的博彩娛樂場。

資料來源:

[1] 袁壯兵. 澳門城市空間形态演變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城市規劃, 2011, 35(9): 26-32.

[2] 中國世界文化遺産網. 澳門曆史城區[EB](2023-06-01).

[3] 亞太世界遺産網. 文化遺産[EB](2023-06-01).

[4] 鄭劍藝. 澳門後世遺時代建築文化遺産的文化建構與保護困境[J]. 世界建築, 2019(11): 44-49+139.

[5] 鄭劍藝, 田銀生. 回歸以來内地在澳門城市規劃領域的相關研究綜述[J]. 建築與文化, 2015(06): 12-17.

[6] 李沁茹. 藝術節事融入澳門城市曆史環境的價值與途徑[J]. 美術大觀, 2020(05): 141-143.

[7] 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旅遊局. 澳門滿Fun中區世遺遊[EB](2023-05-22).

本文所用照片如無注明均為筆者自攝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城市形态學研究團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背景聯系。

文案:陳绮婷

編輯:劉衍岑

校核:姚蘊芳、趙鵬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