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3年普陀區“靠譜共育 授德齊家”系列活動家庭教育專題沙龍在“半馬蘇河”驿站——清水灣黨群服務驿站舉行。活動由區婦聯、區教育局聯合主辦,聚焦“家校社協同 共育時代新人”主題,以專家嘉賓主講和場内互動形式,探讨家校社協同育人途徑,傳播家校社協同育人理念和實踐,進一步增強學校、家庭、社會之間的協同聯系,為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貢獻智慧。
活動現場
論壇圍繞家長如何加強家庭教育主體意識、學校如何發揮協同育人主導作用、社會如何整合資源支援全面育人三個主題展開,區婦聯、區教育系統、街道婦聯相關上司,家庭教育專家、律師、一線教育工作者、社群代表、家長代表等共同參與讨論。
主題論壇
“學校要發揮主導作用,創新方法加強家校溝通,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環境裡接受教育。”梅隴實驗中學負責人談到,比如我們把家校社協同育人納入學校的章程,建立了全員導師制,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提供個性化家庭教育指導與服務,進一步助推孩子健康成長。
區教育系統專家談到,“家校社協同育人的痛點在于功能不互補、責任不共擔。”學校要堅持價值引領,創新家校合作形式,家庭要關注孩子身心健康、情感發展和應對未來發展的能力,社群要投入公共服務資源,多開展活動,以主題和項目凝聚兒童和家長群體。
家長代表聽了專家的講述,深感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家庭裡面,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習習慣,還要注重給予孩愛、陪伴和正向回報。”
社群代表表示,除了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普陀還有長風海洋世界、長風公園、上海樂高探索中心等很多親子場所,希望通過多方聯合能提升這些場所的知曉度,營造家校社協同育人的良好氛圍。
律師代表談到,《家庭教育促進法》其實更為關注促進未成年人的全面健康成長。從各類家庭教育引發的案件來看,家庭教育的目标不是“分數”和“成績”,而是“分數”以外的其他能力,最需要的就是優秀的品格和健康的體魄。
互動環節
為了完善社會家庭教育服務體系,區婦聯關聯區法院、區檢察院、區公安分局等形成關愛青少年保護系列機制,聯合區教育局、區民政局參與“鄰家媽媽”關愛困境兒童的三方互助協作組項目,聯合區教育局舉辦“靠譜共育 授德齊家”系列專題講座,這些都是在家校社協同的基礎上,為共育時代新人不斷努力的探索實踐。
記者:姚佳琳
編輯:尉瀾
點選下方了解更多
曾經的“三不管”地帶,即将迎來“新身份”
普陀這裡搭建社群黨群“連心橋”
普陀這個集體和個人榮獲市級榮譽!
普陀這場活動用指尖“掐”出的“景泰藍”
普陀的他們用行走感受曆史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