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左宗棠擡棺西征,妥妥的民族英雄,這句話其實也沒錯,左公不止是頂級的軍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還知人善用,發掘了一個軍事天才,這個人就是劉錦棠,個人覺得此人比林,彭有過之而無不及,收複新疆的戰事就是劉錦棠一路以寡敵衆,以弱勝強的軍事教材!
1850年1月的某天,湖南長沙的湘江之畔。一艘遠道而來的官船停在朱張渡口。船上坐的是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林則徐。他在等待一個人的到來。兩個多月前。65歲的雲貴總督林則徐。因為生病辭去官職。他坐船回家的路上,特意路過長沙。到了長沙之後,他并沒有下船。長沙的大小官員都來到渡口。想要請求拜見林則徐,林則徐拒絕接見湖南的所有官員卻派人去請了一位37歲的年輕人,這個年輕人就是左宗棠。這時的左宗棠他隻是一個舉人的身份,沒有任何官職。左宗棠知道後立即前往。林則徐是他最敬佩的前輩。
左宗棠見到林則徐說:晚輩對大人傾慕已久!今日得見,晚輩真是三生有幸!林則徐說:胡潤之多次向老夫誇贊你。今日一見,果真是曠世奇才!一個是年近花甲,名滿天下的封疆大吏。一個是年近不惑的落魄舉人。兩人把酒言歡,泛舟洞庭。天文地理上下古今,越談越投機。談到林則徐被貶的地方新疆。林則徐說:許多人都認為新疆是荒蕪之地,其實大錯特錯了。那裡水草豐美。尤其是伊犁九城,更是塞上江南。但是新疆還是屯政不夠。以至于沃饒之地,并不富強。如果能在南八城新修水利,廣種水稻。新疆的富饒程度都不會輸于東南。左宗棠對新疆也有研究,他說:晚輩以為新疆最大的問題在于體制不合。自從乾隆朝以來,新疆一直實行的都是軍府制。治軍的官多,治民的官少。以至于民政不修。不知道朝廷為什麼不在那裡建立行省,這樣豈不更利于發展?林則徐聽完連連點頭贊歎到:你竟然有如此高見,真是了不得,老夫在新疆的這幾年也在思考建省的事情。真是想不到遙遙數千裡竟有如此知己!兩人越聊越深入,不知不覺中天已經亮了起來,兩人竟然暢談了一宿。
林則徐拿出一個珍藏的箱子,交到左宗棠的手上說:這是老夫在新疆多年積累的資料,包括地理、邊防、輿圖以及俄羅斯動态,海疆有英夷為患,西北有俄羅斯虎視眈眈。俄羅斯貪得無厭,已經吞并若幹小國。如今又陳兵邊界窺我大好河山,老夫已經老了。空有禦俄之志,但已力不從心。這些年老夫一直在尋找可以托付大事之人。昨夜與季高暢談,深信你是絕世奇才。今後西定邊疆抗擊俄人,這些資料或許對你有些用處。左宗棠接過箱子,兩眼有些濕潤。恭恭敬敬的說道:大人之言,晚輩謹記在心。隻是晚輩不過是一介寒儒,空有大志恐難有用武之地。林則徐握住左宗棠的手說道:季高,以老夫多年的閱曆來看,如今民生艱難,怕不久會生出大亂,那時候朝廷就會需要你這樣的人出來效力,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希望你也能銘記在心。左宗棠說:晚輩謹記大人教誨!左宗棠和林則徐的這次見面是左宗棠第一次與新疆結緣,他也是接下了林文忠公交托的重擔。在幾個月後林則徐就去世了。
果然像林則徐預言的那樣。在不久的将來全國生出大亂。太平軍撚軍西北回軍戰亂紛起。而且新疆除了有内部勢力作亂。更有浩罕汗國英國沙俄等勢力的角逐。左宗堂的命運也被林則徐說中。在亂世中受到了朝廷的重用。左宗棠被任命為陝甘總督。剛剛曆經了5年平定陝甘回變。又開始了收複新疆之路。收複新疆注定是個艱難的過程!
說到左公是如何一步一步收複新疆的就得先介紹一下新疆的曆史以及内部勢力和外部勢力
自從漢武帝把新疆納入中國的版圖。中國對新疆的控制是時斷時續的。在中國實力強大的時候,就可以有力的控制。在中國實力衰弱的時候就會失去控制。失去的時間有長有短。有時候幾十年。有時候甚至幾百年。那為什麼對新疆不能形成有力的控制呢?原因就是實在太遠了。讓我們來看看新疆的地理位置。在清代從河西走廊最後一個軍事重鎮肅州出發到達新疆烏魯木齊的距離是1200多公裡,從烏魯木齊再到伊犁的距離。是将近700公裡。從烏魯木齊到喀什的距離。是1300多公裡。是以從甘肅到達新疆就很遠。而且新疆很大。從北疆到南疆的距離也很遠,假如比作内地那是跨了好幾個省的距離。
而且新疆有很大部分的沙漠戈壁。在行軍的過程中沿途補給非常困難。是以必須做好充分的後勤才能行軍。
而且剛才說的是從肅州到新疆的距離。肅州已經是河西走廊的最西端了。在清朝時候河西走廊上也沒有多餘的糧食。河西走廊上的人民能夠自給自足就不錯了。如果碰到年份不好,還得靠内地來救濟。
是以如果在新疆用兵。所需要的糧草最近也得是在蘭州開始調運。從蘭州到肅州又是700多公裡距離。在那個時代又沒有鐵路。全是靠人力騾駱駝和馬來運輸。要保證前線一個軍人吃飯。後勤就得有十幾個人來運糧。運糧的人也要吃飯,而且騾馬駱駝也要吃飯。要想把一石糧食運往前線。基本需要準備30石糧食。是以遠征新疆的軍隊注定不會有很大的規模。在内地清軍跟太平軍打仗的時候,經常幾十萬人就上戰場了。但是在新疆要維持一個2萬人的軍隊。需要的後勤人員就要20萬人的規模。所需的軍費更是一個天文數字。是以在古代,凡是發動遠征的皇帝。搞不好就把國家拖垮了。
是以漢朝一直休養生息。到了漢武帝時期才開始遠征。而且由于花費巨大,漢武帝晚年時期,國家經濟面臨崩潰。清朝也是在乾隆時期國力最強大的時候,才能徹底平定新疆。而且乾隆平定新疆也花費了海量的錢。從乾隆晚期的時候起,清朝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這裡不得不說,清朝的頹敗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對新疆的常年用兵導緻的,有戰争的時候派遣遠征軍需要大量的錢。拿下來之。每年駐軍也要花費大量的錢。但是新疆還是得要。如果失去了新疆内地就直接受到的遊牧民族的威脅。遊牧民族一旦強大了,就會不斷的侵擾内地。那時候不僅費錢。而且還有更大的風險。
康熙和雍正的時候也打敗過準噶爾。但是打敗了不代表你能占領新疆。因為雖然你把遊牧民族打敗了。隻要你不是把他屠族滅種。等你走了,他又回來了。你不可能一直派大軍駐守,你派的軍隊多了,财政上受不了,派的少了又守不住。是以從康熙到雍正一直想完整的占領新疆,但是算了算賬。能力的極限也就是嘉峪關了。
到了乾隆時期。乾隆遇到好機會了,準噶爾汗國的大汗噶爾丹零策死了。準噶爾汗國的内部為了争奪繼承權内部争的你死我活。争奪權力失敗的準噶爾貴族說要投降大清找乾隆來借兵,大臣們都說不能去,前兩朝已經證明過了,去新疆的話又費錢又不能占領乾隆,仔細算了算賬。如果能速戰速決的話還是打得起。如果這次能徹底消滅了準噶爾。就能占領新疆,于是乾隆力排衆議決定出兵。
也是清朝的國運來了,準噶爾發生了大瘟疫。由于大瘟疫,準噶爾十室九空(沒找到瘟疫的資料,可能是鼠疫)清軍徹底消滅了準噶爾。乾隆完全收複了新疆,乾隆皇帝也達到了清朝領土的巅峰。他不僅統治了中原,也完全統治了草原。但是乾隆犯了一個非常大的錯誤,這個錯誤給新疆的後來發生了災難埋下了重要的禍根。
清軍在平定準噶爾叛亂時。把被準噶爾抓起來的兩個和卓給放出來了。在蒙古時期,新疆屬于察合台汗國。到了明代,成吉思汗分的幾個大的汗國早已分裂。在新疆的南部察合台的後裔建立了一個新的汗國叫葉爾羌汗國,這個葉爾羌汗國是一個被伊斯蘭化的汗國,到了明末的時候,被一股強大的宗教勢力所控制,這就是和卓家族。
這個和卓家族在伊斯蘭教裡有特殊的含義,他代表伊斯蘭創始人。默罕默德的嫡系子孫。在新疆的這個和卓家族來源于瑪哈圖木阿雜木的後裔。這個瑪哈圖木阿雜木的傳教非常成功。他有很多的信徒,他說自己的祖父來自麥地那。是穆罕默德的後裔。但是後面經過學者的證明。他并非穆罕默德的後裔。瑪哈圖木阿紮木死了之後,他的兒子展開了對教權的争奪。他的一個兒子到達了新疆的喀什噶爾進行傳教,創立了黑山派。後來他的另一個兒子也到達了新疆喀什噶爾。創立了白山派。他的後裔們在新疆南部被稱為和卓。他們受到了當地人狂熱的崇拜。黑山派和白山派都到了南疆,他們又因為教權的問題産生了沖突。是黑山派先到喀什噶爾的。黑山派更受到當地蒙古汗王們的信任。白山派就遭到了排擠。這時白山派的首領叫做阿帕克霍加。受到排擠後,阿帕克霍加就到了北疆找到了準噶爾噶爾丹,請噶爾丹幫他奪權。噶爾丹也想吞并南疆他就答應了幫助白山派。他們裡應外合推翻了葉爾羌汗國的茶合台後裔。
從此以後,白山派的和卓家族成了南疆的統治者。南疆也就成為了準噶爾的附庸。後來噶爾丹被康熙打敗自殺,噶爾丹的侄子控制了準噶爾。後來黑山派也找到了準噶爾,希望準噶爾能幫他們打敗白山派。準噶爾部又出兵,攻占了南疆地區。這次準噶爾部并沒有把南疆交給黑山派或者白山派的後裔來管理,而是直接在新疆本地。選擇了他們信任的首領來管理,黑山派和白山派的和卓後裔都給關了起來。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和卓的後裔一直被關押,這時正在被關押的白山派的後裔是阿帕克霍加的兩個孫子。一個叫波羅尼都,一個叫霍集占。這就是後來人們說的大和卓和小和卓。
乾隆擊敗準噶爾以後。知道這大小和卓在南疆有些影響力,就給他們施恩。他們是被準噶爾抓起來了,現在大清把他們給放了。算是對他們有恩,而且乾隆還讓他們回去管理南疆。乾隆知道南疆很窮,是以隻收他們很少的稅。乾隆以為這是對他們格外開恩了,他們應該知恩圖報。好好的來治理南疆,誰知道大小和卓當面感激涕零。回到南疆之後立刻就反了。沒有辦法清廷再次出兵收複南疆,還好,大清此時的國運比較好。出了一個很厲害的将軍,叫兆惠将軍。用了很短的時間,兆惠将軍就擊敗了大小和卓。
但是為了這次出征,乾隆又是花了一大筆錢。大小和卓最後逃到了阿富汗的一個穆斯林王國裡面。清軍随後趕到派使者,通告這個王國的國王。叫他們立刻交出大小和卓,國王被清軍的氣勢所震懾。殺死了大小和卓,将他們的首級獻給了清軍。大清又一次在國際上立威震懾住了新疆周圍的其他國家。但這也是大清最後一次在國際上立威了。
新疆從此恢複了平靜,但是也隻平靜了幾十年。幾十年後新疆又開始動蕩了,動蕩的根源還是這個和卓家族的後裔。清軍雖然把大小和卓都殺了,也把大小和卓的家眷都帶走了。但是他們漏了一個人,這個人叫薩木薩克。他是大和卓一個小老婆生的孩子,這個女人後來離開大和卓了。是以這個人被清軍給漏了,大和卓的血脈就被留下來了。這個血脈給新疆帶來了無窮的後患。
乾隆收複新疆以後發現和卓們在新疆的治理非常落後。新疆根本沒有成型的政治制度。宗教首領阿訇們名義上用古蘭經來維持社會秩序。可是由于大多數的老百姓都不識字。經書怎麼解讀完全取決于貴族阿訇。是以貴族階層随心所欲的剝削底層人民。稅收也是誇張的離譜,老百姓首先要把收入的10%交給阿訇,叫“天課”,剩下的部分貴族想拿多少就拿多少沒有一個固定的說法。最開始乾隆還想讓貴族延續原來的管理。後來一看居然是這樣,直接決定來親手管理。
乾隆在新疆的治理主要分為兩個方面。第一,在北疆直接統治。建立農墾兵團。清政府從内地派來軍隊。戰時打仗。平時種地,然後以此為核心。吸引内地居民前來移民形成定居城市。第二,在南疆維持原有的社會結構。實行間接統治。同時禁止内地人向南疆移民。是怕内地人與當地人形成沖突。由于與語言和風俗不同,清政府不能直接從内地派遣官員。繼續選用當地貴族為官。但是這個官要由中央任命,而且不能世襲。這個貴族的官也不能像以前一樣随心所欲的管理百姓。必須要按清廷的律法來管理,同時也要接受清廷的監督。清朝政府尊重當地的宗教制度。但是禁止宗教貴族阿訇介入政治管理。一切司法權都在官府手裡。清廷插手南疆的管理後,老百姓得到了清廷的實惠。賦稅低了,而且法制健全了,但是上層的貴族權力被剝奪了,本來是政教合一的體制。現在他們隻剩下了宗教的部分,而失去了政治部分。這造成了上層阿訇的不滿。但是阿訇還能控制老百姓的精神信仰。這也就是新疆後來産生動亂的内部原因。
清廷開始管理新疆之後為了維護新疆的統一。駐軍和行政管理,每年需要300萬兩白銀。這筆錢在新疆内部是無法自己滿足的,隻能從内地省份調撥。也就是因為這樣,朝廷總是有大量的反對派。反對統治新疆,認為這是一塊賠錢的地方。這裡每年300萬兩白銀運達新疆之後必須要換成東西來維持生活。但是由于新疆當地的生産力有限。需要的東西不能在當地解決。也不可能從内地那麼遠的地方運過來。是以大多數都是向中亞國家進行采購。這些白銀也就流向了中亞國家這些錢,把好幾個重要的小國都給養肥了。尤其是緊挨着新疆的浩罕汗國。浩瀚汗國通過與中國的貿易賺了大把的錢。他把印度,伊朗,阿富汗等地的東西賣到中國新疆。又把中國新疆的東西賣到這些地方。有了錢他就迅速發展了起來。很快變成了中亞地區的一個軍事強國。
浩罕汗國變強了之後,開始變得貪得無厭。他就想讓清廷的商隊對他們減少稅收,清廷當然不理他。浩罕汗國就找到了薩木薩克就是那個大和卓的兒子出錢來資助他。讓他聯系南疆的阿訇們,密謀在南疆發起動亂。通過這樣的動亂,浩罕汗國給清政府在南疆的治理帶來了很大的麻煩。開始隻是搞些小動作,等到薩木薩克死了之後。他的兒子張格爾就不想隻當浩罕汗國的一枚棋子了。他真的想奪回南疆恢複和卓家族的威望。這就又給南疆帶來了一場大動亂,這就是“張格爾之亂”。
南疆的阿訇們帶上了他們的信徒,再加上中亞國家的資助。和英國人的幫助。他迅速集結了10萬大軍開始起事,他要恢複和卓家族的統治。清朝這時候已是道光皇帝時期。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白銀的外流。清朝此時的财政已經是越來越困難了。國力已經跟乾隆時期沒法比了。
道光皇帝算了一筆賬,根據乾隆時期的經驗。在新疆打一場仗,規模小的也得七八百萬,兩白銀。規模大點的也需要一兩千萬兩白銀。就這也隻是一年的開銷。但是他想想咬咬牙也得打啊。畢竟老祖宗的土地不能在自己手裡丢了。還好當時清廷還有名将。道光派出了兩員猛将,楊遇春和楊芳。帶了3萬大軍,不到一年就評了張格爾收複了南疆。
接下來是外部勢力。1860年的第2次鴉片戰争,俄國趁着清廷被英法聯軍打敗。在雙方的議和過程中假裝調停人為自己謀取利益。俄國通過威逼利誘,逼迫清廷簽下了《中俄北京條約》。把外星安嶺,庫頁島,還有海參崴全部劃走。又在新疆的三個城市設立領事,獲得了治外法權。而且他們還得寸進尺,想要重新劃定西部邊界。但具體怎麼劃,他們卻說的很籠統。沒有一個确定的方案,俄國本來想趁着中國内亂。在西部搶占一塊土地,然後再進行談判。清朝本來在新疆北部的駐軍是很強大的,但是一部分被調到了内地來對抗太平軍,剩下的本來也夠駐守新疆的。
但是沒想到1862年西北的穆斯林開始起事了。陝甘回變開始了,馬化龍,妥德林跟俄國勾結了在一起。俄國給他們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妥德林為了占領新疆,也答應俄國來做内應。有了内應以後,沙俄立即出兵入侵新疆北部。在裡應外合下,俄國很快拿下了很多邊關哨卡。因為當時在新疆的綠營裡有很多的士兵都是穆斯林。在妥德林的号召下,這些穆斯林士兵集體叛變。他們臨時調轉槍口對準自己人,或者有的時候他們直接打開城門放俄軍進來。清軍發現以後提高了警惕。穆斯林士兵也就再也不能得逞了。
在新疆的清軍跟内地還不一樣。這時内地的八旗軍和綠營已經腐敗不堪,戰鬥力非常的差了。但是新疆由于遠離内地,又駐守邊疆,時刻備戰,是以士兵的戰鬥力還是儲存了下來。在沒有内奸的幫助下,俄國的軍隊也沒辦法推進。俄軍雖然兵力和武器都強于清軍。但是武器也沒有強出太多。這時的俄國跟英國法國還是差了一個級别。戰鬥力也不是那麼強大。而清軍又可以憑借多年建造的防禦工事。是以兩面形成了僵持不下的局面。已經僵持了半年多了,如果再打不下來,俄國就必須退兵了。因為俄國内部對于出兵中國新疆。也是争議不斷。因為出兵新疆對他們來說也是屬于遠征。需要大量的軍費,他們也快撐不住了。
為什麼俄國還要強撐着呢?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内奸朋友。馬上就要開始有所行動了。就在這時妥德林和索章煥先是策動庫車的叛變。然後又占領了烏魯木齊。清軍這時正在抵禦外敵。這把内部出事了,等于一把刀子直接插入了心髒。徹底沒有能力挽回局面了。
俄國這時也是強弩之末。也沒有能力再進一步了。但是他們已經等到了可以要些清廷的籌碼。俄國駐北京公使立刻開始跟恭親王談判。俄國雖然已經是強弩之末,但是他們表現的卻很強硬,要求清廷割地賠款,否則絕不退兵。
俄國公使對穆斯林占領烏魯木齊的情況知道的居然比清廷都還要詳細。清廷堅決的說,并不是俄國打敗的清軍,是以不接受賠款。俄國公使也有點底氣不足,畢竟這不是軍事上的勝利,是趁機敲詐的行為。也就做出了讓步放棄了賠款的要求。但是土地俄國毫不退讓。清廷也沒有辦法。實在沒有辦法兩線作戰,就簽訂了協定。44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就此離開了中國。烏魯木齊的叛亂成為了壓垮大清的最後一根稻草。清軍在戰場上沒有失敗。結果因為内部叛亂的原因。讓俄國趁機達到的目的割去了中國44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同時也就是因為這場戰役。讓左宗棠知道了俄軍的真正實力。左宗棠知道了俄國的軍隊并不是他們吹的那麼強大。是以他有了底氣,在今後的新疆戰場上跟俄國人叫闆。
在新疆的戰局中。經過了阿古柏熱西丁妥得璘的混戰以後,阿古柏勝出
熱西丁和妥得璘都失敗了。現在新疆的中部,新疆的南部,幾乎都是阿古柏的勢力範圍了。而現在新疆北部的局勢是阿古柏戰勝了妥得璘之後。受到俄國的威脅,被迫撤回了南疆。阿古柏讓馬人得管理烏魯木齊。他又招納白彥虎作為他的女婿。讓白彥虎作為他的代理人來征服北疆。俄國在占據了伊犁之後不肯退出。對新疆的全境虎視眈眈,清軍手裡隻剩下哈密和巴裡坤等幾個城池。清軍的局勢十分危急。
在關内。左宗棠終于平定了陝甘的亂局。打通了關内通往新疆的道路。他可以籌劃收複新疆的布局了,就在這時中國的東南沿海發生了一件大事使得朝廷對于是否要繼續收複新疆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這就是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在日本被稱為“征台之役”。
這次事件是日本明治維新以來首次對外出兵,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大量的武士失業,造成了很大的社會動亂,為了緩解士卒對政府的不滿,西鄉隆盛等人提出征韓論,主張用海外擴張的方法來解決内政問題,但是對于征讨北韓半島在外交上碰到了很大的困難,沒有獲得内閣的支援,最後造成西鄉隆盛等征台派官員下野,日本長亭為了安撫世族的心情。提出了出兵台灣。
日本以1871年台灣原住民殺害琉球人為理由跟清政府交涉,清政府說:琉球和台灣都是大陸的屬土,我怎麼處置是我自己的家事,何勞你來過問。日本又不依不饒的說:台灣生番殺人,你國若置之不理,大陸有必要去問罪。
日本利用清政府的外交漏洞,說台灣原住民是無主生番,日本便向無主番界出兵,1874年5月日本在台灣登陸,清政府這時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倒不是因為日本入侵台灣有多嚴重,而是清政府發現自己居然沒有海軍!
雖然左宗棠當年在福建的時候建設了中國第1個造船廠,福州船政局,可是福州船政局建造的船隻都是适用于河内和适用于沿海作戰的小噸位炮艇,并不适合遠洋航行。清政府隻能派出這些小炮艇前往台灣,運輸軍隊隻能靠租借外國的輪船,這是日軍第1次入侵台灣,由于準備不足對台灣不夠了解,部隊中大量士兵都得了瘧疾等熱帶疾病,日本的軍隊基本癱瘓了,日本人看到這個情況,知道這次出兵台灣的冒險肯定是不能繼續了,是以他請英國公使出面趁中國人還不知道日本軍隊的實際情況跟清政府談判。
清政府這時已經派出了1萬多人的洋槍隊前往台灣,威懾日本,可是清政府也害怕真打起來,因為清政府沒有海軍,日本軍隊一旦封鎖了海峽,清軍完全沒有辦法向台灣提供後勤援助,雖然清軍不知道日本要和談的正真目的,但清政府也爽快答應了日本的和談,可是清政府在談判中又上了日本人的當,日本人堅持要求清政府承認日本出兵台灣是“保民義舉”,當時清政府的談判官員也沒有仔細推敲這句話背後的含義,以為日本隻是要找回一點面子,于是清脆的就答應了,這樣一來就等于承認了琉球人歸日本人保護,也就相當于承認了琉球屬于日本,是以後來日本以此為借口,有理有據的吞并了琉球。
這次的事件并不大,但是暴露了兩個嚴重的問題,李鴻章提出,第一,他早就覺得日本會是中國最大的威脅,以前日本沒動手,隻能說是一個預感,這次日本打到台灣了,也已經證明了日本的野心。第二,中國在海上居然完全束手無策,日本進攻台灣的時候,他們在長崎還預留了一個艦隊,準備在全面開戰的時候來騷擾中國的沿海,用來牽制中國對台灣的支援,由于沒有海軍,李鴻章完全無法知道這支艦隊的動向,中國的海岸線漫長,根本不可能處處設防,萬一日本在中國防禦薄弱的地方登陸騷擾完就跑,那中國的沿海就會陷入全面的混亂,是以跟日本人的合約剛一簽訂,李鴻章決定要用最快的速度來建設海軍。
但是他發現沒有錢,錢都去哪了呢?錢都用在了西北上了,為了平定西北陝甘的叛亂,每年的直接軍費支出就有600多萬兩白銀,間接的支出還有二三百萬兩白銀,朝廷每年的收入除了日常國家管理的費用能拿出的錢都給西北了,西北的塞防。東南的海防這都是要命的事,可是他想來想去覺得大清實在沒有能力兼顧兩個方向,必須要做出取舍,于是李鴻章上呈《籌議海防折》,挑起了海防與塞防的争論。
李鴻章的奏折提出,自從乾隆年間新疆納入大清版圖,平時沒事的時候駐軍的費用也需要200多萬輛,然而新疆土地雖然很廣,但是很貧瘠,每年往裡搭錢非常不值,而且新疆的地理位置北面接壤俄國西面有土耳其,天方,波斯等回教國家,南面挨着英屬印度,按照現在的局勢即使勉強收複回來将來也肯定守不住,我看外國新聞紙,喀什噶爾已經接受了土耳其的冊封,而且和英國俄國都簽訂了通商條約,他們已經勾結在一起了,看這個情形俄國一定會繼續的蠶食新疆,英國也一定會在裡面分得利益,他們都不願意中國重新收回新疆,而現在中國的力量實在不能兼顧新疆了,真的是沒錢了,能不能讓西部的将領嚴守現在的邊界不要再繼續進取了,然後招撫伊犁,烏魯木齊,喀什噶爾的回酋。同意他們自為部落變成像越南北韓一樣的藩屬國,新疆不收複,大清就像肢體受傷一樣,元氣沒有受傷,但是如果海疆防不住,可是心腹大患,建議朝廷讓已經出塞的軍隊和還沒出塞的軍隊,能撤的就撤了,能停的就停了,把停軍省下來的錢用來建設海防。
朝廷裡的主流意見本來是堅決要收回新疆的,現在被日本這麼一鬧,大家才發現大清的海防居然如此虛弱,被李鴻章這麼一說,很多官員都站在了李鴻章一邊,朝廷上的大臣分為兩派吵成一團,逐漸放棄新疆的言論占據了上風,沒有人能有力的駁回李鴻章的論點,就連最支援左宗棠的慈禧也動搖了。
慈禧拿不定主意,于是他把朝廷上各大臣的奏折都給左宗棠發過去了,征求左宗棠的意見,慈禧主要問了左宗棠三個問題。第一,新疆到底有沒有收複的價值?第二,收複新疆需要多少錢?會不會耽誤海防?第三,如果打,多久能收複新疆,會不會打成持久戰?
左宗棠在收到京城的消息之後非常生氣,他生氣的是李鴻章居然完全被英國人利用了,新疆現在是阿古柏的勢力範圍最大,而阿古柏是英國的傀儡,是以實際上是英國操縱了新疆,英國當然不想清政府收回新疆。英國就開始施展手段,希望達到自己的目的,英國的目标是要讓清政府承認阿古柏的政權,把天山以南全部都劃給阿古柏,然後讓大清成為阿古柏的宗主國,這樣阿古柏就會成為英國和俄國之間的緩沖地帶,英國抓住了清政府收複新疆最大的障礙就是财政問題,英國就開始了他一系列高水準的操作,英國的操作水準真不是當時的清政府能招架得住的。
英國的第1招,派出公使威妥瑪對李鴻章威逼利誘,誇大日本對中國的威脅,渲染日本威脅論,誇大沒有海防的可怕性,要建設海防肯定要加大投資,這樣就沒有錢去收複新疆,李鴻章還真被威妥瑪的這些說詞給吓到了,英國的第二招,通過操縱輿論影響清政府對現實情況的判斷,英國操縱輿論的水準之高,可以說直接把李鴻章給洗腦了,不止李鴻章,當時很多主張放棄新疆的大臣都受到了輿論的影響,李鴻章在奏折裡直接就提到了外國新聞紙,可見他的很多觀點都是從外國新聞紙裡來的,這個外國新聞紙又是什麼呢?
1872年,英國商人安納斯脫美查在上海創辦了《申報》,這個《申報》是當時對中國影響力最大的報紙,以前也有外國人辦報紙,比如《字林西報》等,但是并沒有引起中國人的注意,因為它是用英文寫的,一般中國人看不懂,而且這些報紙主要對象是外國人,中國人也不關心。
而申報不一樣,申報用中文發行,寫的都是中國人關心的事情,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申報是英國人辦的,在租界内印刷發行,是以清政府管不了他,是以申報從一開始就享受了新聞自由,有了這個優勢申報就敢于報道很多敏感的内容,是以這份報紙很快就受到了大量的關注,申報派出很多記者到各處實地采訪,尤其是關于戰争實況的消息,申報有時候比軍機處得到的都要準确,是以在當時,上至朝廷官員下到黎明百姓,都成了這份報紙的粉絲。申報一向都是秉承報道事實的立場,是以追捧他的人很多。
但是申報畢竟是英國人辦的報紙,在碰到英國國家有需要的時候,他就充當了英國政府服務的角色,開始引導中國的輿論。英國知道清政府想要收複新疆,最大的問題就是财政問題,清政府的财政不足就需要舉借外債,于是申報就配合威妥瑪的外交,發表了大量的文章,如《論告貸》《譯論中國告貸事》《論借饷征回事》等等文章。發表的這些文章主要的觀點基本都是舉借外債會危害國家安全,殘害群眾。
這些文章非常巧妙,比如他披露西方列強如何依靠向外國放貸來發家緻富,又披露土耳其如何因為舉借外債而不堪重負,進而飽受列強欺淩。并得出觀點,中國的國力比奧斯曼土耳其如何?以奧斯曼土耳其的國力尚且因為借貸而飽受欺淩,如果清政府靠舉借外債來西征,那後果又會如何?搞得自己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擔憂平定新疆叛亂會拖垮中國的财政。
申報當時不僅能影響老百姓的民意,甚至都能左右朝廷官員的判斷,當時不隻是李鴻章,山西巡撫鮑源深,刑部尚書崇實等清政府的高官,這些人主張放棄新疆的奏折都大量抄襲了申報的言論。
申報的炒作還不止在借款方面,在收複新疆的過程中他也大做文章,比如在新疆的戰況上,劉錦棠率領的西征軍行動稍有遲緩申報就開始造謠,說清軍無力收複新疆。勞民傷财還不如就此罷兵,當然申報的所作所為還遠不止如此,當時著名的楊乃武與白菜案在就有申報在背後做推手,楊乃武白菜案的特殊之處在于新聞媒體介入的司法過程。申報為洗刷楊乃武的冤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人們贊揚申報披露了浙江官場的腐敗,人們都說新媒體推動了中國司法的進步,但是申報的根本用意又是什麼呢?楊乃武與白菜案打擊的是浙江官場。而浙江官場與左宗棠的關系非常密切。浙江巡撫楊昌浚是左宗棠西征最得力的支援者,申報借助楊乃武白菜案這個案件打擊了左宗棠的後援集團,左宗棠對這個事情非常不滿,他在給楊昌浚的信中大罵申報不是東西,那些跟着申報方向轉的大臣更不是東西,左宗棠在信中說,洋事壞就壞在主持大計的人自以為洞悉了洋人的事物。而他的觀點從哪來呢?他的觀點就是被新聞紙所誤導的,左宗棠說這些主持大計的人就是被報紙誤導的像李鴻章之類的人,左宗棠也曾提醒過沈葆桢千萬别被英國人的新聞紙給騙了,從這也看出當時中國的悲哀,這麼大的一個國家,對于外部世界的了解居然沒有自己的獨立管道,完全依賴于外國媒體。那在外交上,外國就已經立于不敗之地了。
左宗棠對于世界的局勢也是非常關心的。但他獲得資訊的管道可不單單是申報這樣的媒體。左宗棠在浙江打太平天國時就雇傭了一支法國人組成的長捷軍,左宗棠通過法國人獲得了世界上很多的資訊,左宗棠在創辦福州船政局時也雇傭了很多法國人,這些都是他獲得資訊的管道,而且每次碰到有人出國回來之後,左宗棠總會與之交談來獲得最新的資訊,是以左宗棠可以說是在中國國内少數對世界局勢有了解的人。
而且由于他長期在西北作戰,對西北的情況也非常了解。可以說當時在朝廷裡,他是唯一一個在英俄大博弈這個背景下搞清楚了新疆戰場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的人,是以左宗棠才能準确的判斷,他可以跟俄國人買糧,俄國是絕對會支援他攻打阿古柏的,左宗棠在回複慈禧的奏折裡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第一,左宗棠并不反對海防,他認為海防和塞防是同樣重要的,因為中國第1個造船廠福州船政局就是左宗棠建立的,可見他對海防的重視程度,但是大家要搞明白從海上入侵的洋人他們的目的是什麼,這些從海上來的洋人目的就是賺錢,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為了要和你做生意,并不是為了要搶你的土地,隻有你不想跟他做生意的時候,他才會跟你開戰,而中國剛跟西方國家都簽訂了條約,跟日本也剛簽訂了條約,是以短時間内海上不會出問題,即使有小的沖突也可以通過外交解決。是以海防雖然重要,但問題不是迫在眉睫的。而塞防卻是等不得的,一旦錯過了這個機會,新疆就真的收不回來了。
第二,左宗棠指出海防論中有一個誤區就是放棄了新疆可以省錢把省下來的錢拿給海防,但事實是放棄新疆你也省不了錢,因為不管怎麼樣你還是要守一條邊界線的,你不在新疆邊界防守,你就要退到蒙古草原退到甘肅去部署防線,是以還是要花錢的,而且花的錢一點都不會少,既然這樣為什麼不把邊境線往前推呢?而且如果現在不去西征了就要裁軍,現在朝廷欠西征軍大筆的軍饷,裁軍就得補齊這部分軍饷,這樣反而會更加增加花費。
第三,關于會不會打成持久戰的問題,左宗棠指出阿古柏并不可怕。因為他并不受新疆人的歡迎。作為一個外來者,阿古柏的根基不牢,現在收複新疆正是時機,如果現在不立刻收複新疆的話,一旦時間長了,阿古柏站穩了腳跟,恐怕新疆真的就收不回來了。
第四,如果不收回新疆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後果,那就是會給外蒙古西藏以及西南各地的少數民族做一個很壞的榜樣,讓他們發現大清在國家統一的原則性大問題上是可以退讓的,那以後會有更多的人跳出來鬧獨立,那就再也别想安甯了。
當慈禧收到左宗棠的回複之後,他不再猶豫,力排衆議公開支援左宗棠,堅定地支援左宗棠收複新疆,左宗棠也開始了正式的收複新疆的征程。(這裡給慈禧一個麼麼哒)
其實新疆内地的教權和政治内鬥極其複雜,由于俄國想從西邊打通地中海航線的目的受阻,隻能從南亞想辦法,而此時的印度屬于英國的地盤,是以俄國的擴張又不可避免的觸碰了英國的利益,而打通南亞出海口的必經之地是新疆,是以英國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俄國擋在新疆外面,而彼時新疆又是大清的領土,而俄國和清廷在簽訂《中俄北京條約》之後也不友善親自下場介入新疆内部,同樣,此時英國由于内部也有很大的聲音反對介入新疆叛亂,是以雙方都隻能扶持代理人,是以此時的新疆外部有英俄,内部有北疆的阿古柏,南疆的妥德鱗,還有陝甘回變的餘孽在四處點火,新疆此時可謂是魚龍混雜,亂成一鍋粥,唯有一個大才才能在這般複雜的局勢中力挽狂瀾,這個人就是左宗棠!
在經曆了海防與塞防的辯論之後。慈禧開始全力支援左宗棠收複新疆。左宗棠在精心策劃之後計算出了需要的兵力,軍費,還有運糧的路線。關于兵力,由于補給的問題,出關的人不能太多,左宗棠首先進行裁軍,隻留精銳部隊,裁軍之後隻留下了6萬多人,但實際出關的人隻有2萬多,出關的主力是劉錦棠的湘軍25個營,張耀的14個營,徐占彪的川軍5個營,還有已經在新疆的金順等部隊,關于軍糧的運輸,左宗棠準備用多種途徑運糧。
第一,首選關外供應,這樣可以節省運輸費用。讓歸化,標頭一帶進行采買運輸,然後再從關内運糧,關内的運輸成本會比較高。第二,讓清軍在哈密一帶自己屯墾積累糧食,增加生産。第三,跟俄國買糧,俄國的糧價是内地運過去的1/3,左宗棠判斷在跟阿古柏打仗時跟俄國買糧基本上是沒有風險的。關于軍費,左宗棠計算需要1,000萬兩,朝廷隻能拿出500萬兩,還剩下的500萬兩的缺口,怎麼辦?
此時展現左宗棠智慧的時候來了,左宗棠決定向英國彙豐銀行借款,英國不是百般阻攔左宗棠收複新疆嗎?怎麼又肯借款了呢?這就跟英國内部的政治相關了,英國内部有不同的利益集團,比如東印度公司的利益集團,比如英國本土的金融公司利益集團等,不同的利益集團為了實作自己的利益,都在不同層面上左右着政府的決策,同時他們也把外交引導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在阻撓清廷收複新疆的力量是印度利益集團,在給清廷放貸的是英國本土金融公司的利益集團。
左宗棠因為看到了這點,是以他堅定的要跟英國銀行借款,即使英國銀行的利息比其他國家的都要高,他也要跟英國的銀行借款,左宗棠的這招确實厲害,英國銀行在給清廷貸款之後,英國本地金融集團就在阻撓威妥瑪的外交,他們要保證自己放貸的利益。
在做完後勤的準備工作之後,左宗棠開始進行戰略部署,左宗棠的戰略方針是,先北後南緩進急戰,所謂先北後南指的是先收複北疆再收複南疆,因為阿古柏的主要兵力在南疆,駐守在北疆的是白彥虎和馬人得,力量比較薄弱,而且北疆物産豐富清軍可以屯糧。所謂緩進急戰,是因為新疆幅員遼闊,後勤補給壓力很大,是以就要做好充足的糧食物資準備,再向下一站進軍。是以緩進指的是做好充分的後勤準備再開始行軍,急戰指的是每一仗打得都要快要速戰速決,不能打持久戰,如果打成持久戰就很容易後勤跟不上,這樣就危險了。
1876年在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之後,左宗棠任命劉錦棠為前線總指揮,全權統領進入新疆的所有清軍部隊,左宗棠在肅州召開了誓師大會,發誓一定要收複新疆,随後一聲炮響,大軍開動。劉錦棠踏上了進軍新疆的征途,左宗棠則在肅州坐鎮後勤總排程!
大軍雖然出征了,但是當時真沒有多少人看好左宗棠,也都為劉錦棠和他的大軍捏一把汗,為什麼呢?因為真的太難了,首先路途就非常的遙遠,條件也很艱苦,劉錦棠從肅州到巴裡坤就花了整整4個月的時間,為什麼會花這麼長的時間呢?缺水就是第一大難題,從肅州到哈密要翻過連綿不斷的戈壁和沙漠,中間有很多地方都隻有一個泉眼,裡面的水最多隻夠1000人喝。一支軍隊走後要等好幾天泉水才能再次滲出來下一支軍隊才能飲用。劉錦棠的軍隊大部分都是步兵,又攜帶了大量的重炮行動緩慢,他們必須嚴格按照水源的分布控制行軍的速度,是以隻能分批的進入新疆。
第2個難題是嚴寒,呼嘯的北風,零下十幾度的氣溫,在曠野裡行軍一個多月,搞不好還會遇上西伯利亞寒流,簡直是痛苦不堪。那為什麼非要在這樣的天氣裡行軍呢?這就是清軍面臨的第3個難題,時間緊迫!
左宗棠讓李錦棠最晚在7月就開始開戰,8月就要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最晚不能超過9月就必須收複烏魯木齊,因為劉錦棠必須在秋收前就獲得勝利,這樣才能奪取敵人的糧食,以戰養戰,不然的話,清軍的補給就有斷掉的危險,這幾乎就是一個不能完成的任務,因為光是在北疆行軍幾百裡的路途,就至少要花掉半個月的時間,隻剩下10來天的時間,在這十幾天的時間内要攻克從古城到烏魯木齊之間敵人所有重兵把守的城池,是以在當時沒有多少人相信左宗棠能夠獲得成功,而且阿古柏的軍隊在這幾年裡也已經脫胎換骨了,從1873年賽義德通路伊斯坦布爾之後,他從土耳其帶來的數名軍官,這些軍官接手了阿古柏軍隊的訓練,阿古柏的軍隊一下子上了一個台階,現在他們完全按照歐洲軍隊的方式布陣。
在武器裝備上,阿古柏的主力軍隊全部裝備了最新式的後膛步槍,炮也換成了新式的西方後膛野戰炮,是以到了1876年,阿古柏的軍隊無論是素質還是武器,都跟劉錦棠的清軍是一個級别的,一旦開戰他們就會迅速北上來支援在北疆的白彥虎和馬人得。是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劉錦棠也必須在一個月之内徹底打敗白彥虎,否則阿古柏的援軍就會趕到北疆,到時候劉錦棠就會面臨兩面夾擊,一切的關鍵就在于劉錦棠能不能有飛一般的速度,這将是這場戰役的決定性因素。
1876年6月,劉錦棠在古城和徐占彪會和,随後又在濟木薩和金順會師,他們開始向烏魯木齊的方向進軍。
可是劉錦棠的對手是白彥虎,白彥虎是最狡猾多端的人物,他也判斷出了時間是關鍵,他一定要想盡辦法堅持,等到阿古柏大軍的到達。
白彥虎的第一招,破壞俄國給清軍提供糧食的運道,俄國的運糧路線是從伊犁途經蒙古然後到古城,白彥虎派出騎兵對這條線路進行騷擾,這對劉錦棠來說還真是要命的打擊,劉錦棠雖然不完全依賴俄國提供的糧食,金順在巴裡坤張耀在哈密去年靠屯田已經積累了不少糧食,但是這些糧食也隻能夠支撐到9月初,再加上打起仗來,糧食消耗的速度比平常快得多,是以俄國的糧食必不可少,白彥虎對俄國運糧路線的騷擾讓清軍很是頭疼。因為運輸路線實在太長,白彥虎派出的軍隊不知在哪就冒出來了。清軍的運糧隊人少了打不過來襲擊的騎兵。人多了又承受不起費用,是以左右為難。
白彥虎的第2招是堅壁清野收縮防線,劉錦棠6月21号從古城出發,7月初在濟木薩和金順彙合,從濟木薩到烏魯木齊有300多裡地,途中要經過阜康再經過烏魯木齊東北方向的古牧地才能到達,由于多年的戰亂亂,阜康早已變成了一片廢墟,無險可守,是以白彥虎幹脆把這一線全部放棄,集結重兵把守在古牧地準備和劉錦棠決戰。
白彥虎為什麼要選擇古牧地呢?因為這裡地形特殊,從阜康到古牧地有100多裡地的路程,有兩條路可以走。
一條是小路,一條是大路,小路要從黃田經過,這條路有一個好處就是有一條小溪流經此處,沿途都有水喝,這是進軍古牧地的最佳路線,但是這裡地形險要,易守難攻,不利于大部隊的展開,白彥虎在派人在黃田修築了大量的工事嚴加防守。想要攻破非常困難,白彥虎逼迫劉錦棠去走另外一條路。
另外一條路是大路,大路要經過黑溝驿,一路上都是寸草不生的戈壁,全程隻有兩口泉眼,劉錦棠要是從這條路走,隻有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大部隊一起行軍,這樣路上的泉水不夠喝,趕到古牧地的時候,肯定是人困馬乏,白彥虎就可以一舉将其擊敗,另一個選擇是分批進軍,這樣泉水是夠喝,但是每批人數少,白彥虎就可以各個擊破,面對白彥虎這個精心的布局劉錦棠會怎麼選擇呢?
劉錦棠面臨的困難可不僅僅隻有這一點,就在劉錦棠帶兵分批進入新疆的同時,阿古柏立刻開始了全面動員,他派兵支援北疆的白彥虎和馬人得,阿古柏讓他的長子留守在喀什噶爾,然後他親自率領2萬大軍晝夜兼程趕往北疆,
就在劉錦棠前往古墓地的同時,阿古柏的先鋒3000人也已經到達了烏魯木齊,加入了白彥虎和馬人得的作戰部隊。阿古柏的主力大軍也已經接近了新疆中部,正在趕往吐魯番,是以對于劉錦棠來說,這就是一場和時間賽跑的戰鬥,他必須在阿古柏趕到之前擊敗白彥虎,否則将滿盤皆輸,劉錦棠會怎麼打第一戰呢?
8月初劉錦棠到達阜康,然後他立刻安排全軍都行走戈壁。然後向古牧地進軍,白彥虎一看劉錦棠果然中計了,他趕緊調走了一部分黃田軍隊去支援戈壁的方向,黃田剩下的守軍也放松了警惕,8月10号,一隻清軍的突擊隊在夜裡突然襲擊了黃田,打了黃田的守軍一個措手不及,一夜之間就把所有的工事都給攻破了,不等白彥虎反應過來,清軍主力就已經從戈壁上繞了回來,日夜兼程的趕路,在兩天後的8月12号,清軍主力就已經出現在了古牧地城下,真的是飛一般的速度!
可就在這個時候阿古柏主力部隊的另一隻先頭部隊已經接近烏魯木齊南面的打坂城了。白彥虎反應過來之後,立刻和馬人得調集了所有的兵力前來支援古牧地,他們隻要能堅守個10來天,阿古柏的援軍就會趕到,留給劉錦棠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劉錦堂大軍剛剛趕到古牧地,他指令全軍不準休息,立刻把古牧地圍了個水洩不通,架好大炮當天就開始攻城,密集的炮彈像雨點一樣射向城頭,雖然很快就轟塌了幾處城牆。
但是守軍的抵抗也異常頑強。他們有6000多人,都是馬人得的主力,這些人都是在新疆打了10多年仗的幸存者,戰鬥經驗非常豐富,清軍突破進去又被打了出來,再突破進去又再被打了出來,戰鬥進入了膠着的狀态,還有更大的危機潛伏在清軍旁邊。
白彥虎并沒有在城裡,他率領着數千騎兵埋伏在附近,白彥虎正在暗中觀察準備在恰當的時機給清軍緻命的一擊,在清軍調動陣形的那一刻,白彥虎出手了。
這是一個非常恰當的時機,白彥虎率領數千名騎兵從隐蔽處沖了出來殺上清軍,而城裡的守軍也配合默契,越過了倒塌的城牆,向外發動了沖鋒,清軍瞬間受到了兩面夾擊,形勢十分危急,劉錦棠并沒有慌,他指令所有移動中的部隊立刻停下來就地防禦,集中所有的炮火猛轟突擊出城外的敵軍另一面,他指令董福祥率領馬隊截殺敵人的騎兵,清軍的炮火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們集中火力轟擊城内的敵軍,阻止他們沖出來,讓已經沖出來的敵人後繼乏力,已經沖出來的敵軍很快就被清軍密集的子彈打垮,與此同時,董福祥帶領數千騎兵迅速散開隊形和敵人的騎兵對沖,無數的馬刀在揮舞,無數的長矛在突刺,馬蹄聲呐喊聲,槍炮聲全部混雜在了一起,這是一場勇氣的拼搏,這是一場意志的較量,最後白彥虎膽怯了,他又一次逃跑了。
白彥虎逃跑以後,守城的敵人卻還在負隅頑抗,劉錦棠憤怒了,他指令騎兵繞着城牆圍成一道散兵線,不讓一人逃脫。8月17号,清軍集中所有炮火轟開了南門,全軍突入城中斬殺了所有守城的6000名叛軍,一個不留,劉錦棠隻用了5天時間,就攻下了古牧地,取得了進入新疆的第1場大勝。這場勝利讓清軍打通了前往烏魯木齊的門戶,清軍在清理戰場的時候發現了一個重要的情報,他們發現了馬人得寫給首城叛軍的信,信上面說他已經把所有能調動的部隊都派過來了,烏魯木齊現在已經沒有人了!
劉錦棠當機立斷,他指令全軍以最快的速度趕往烏魯木齊,經過一夜的急行軍,8月18号早晨,劉錦棠就已經兵臨烏魯木齊城下了,他隻開了一炮,白焰虎和馬人得就落荒而逃了,失陷了12年的烏魯木齊終于被清軍收複了,從8月10号打響第1槍到8月18号收複烏魯木齊,劉錦棠隻用了8天時間,這真是飛一般的速度,正是因為在新疆作戰的速度,劉錦棠也被稱之為“飛将軍”!
幾天之後消息傳到了阿古柏那裡,阿古柏這時已經行軍走到了托克遜,他聽到消息以後大驚失色,于是他趕緊派人傳信給英國人,請他們出面調停。
收複了烏魯木齊以後,劉錦棠并沒有停下腳步,他率領部隊死追白彥虎,白彥虎的逃跑能力是超強的,他最厲害的是什麼?是他不僅自己能跑,還能把自己的主力都帶着一起跑。劉錦棠在8天之内攻下古牧地,收複烏魯木齊,消滅了馬人得的軍隊6000多人,消滅了阿古柏的軍隊3000多人,白彥虎跑前跑後積極備戰,最後結果怎麼樣?白彥虎自己的人幾乎一個都沒死,他全都帶着跑了,在逃跑的時候,白彥虎還讓其他的穆斯林叛軍去瑪納斯集結。
等着他和阿古柏彙合以後殺回來再兩面夾擊,然後再趁機奪回烏魯木齊,白彥虎則帶着自己的隊伍去投靠阿古柏的主力部隊。白彥虎的這個做法是他怕劉錦棠緊追着他不放,他讓那些剩下的軍隊去瑪納斯集結,這樣如果劉錦堂追他的話,這些去了瑪納斯的部隊肯定就會襲擊劉錦棠的後路,斷了清軍的補給線。這樣說不定他和阿古柏的主力彙合之後還真有反敗為勝的機會,如果劉錦棠識破了白彥虎的計劃,派兵去攻打瑪納斯,那白彥虎也沒有什麼損失,隻是被他派去瑪納斯的那些穆斯林軍隊犧牲了而已。
白彥虎真的是既算計了敵人又算計了隊友,是以打了14年的仗,當年的那些回軍首領都死了,隻剩下他還活得好好的,這絕對不是偶然。現在這種局勢已經打斷了劉錦堂的進攻計劃,劉錦棠會怎麼選擇呢?
左宗棠本來的規劃是一拿下烏魯木齊敵軍肯定都往南下逃跑去投奔阿古柏的主力,然後劉錦棠就可以順勢攻下達坂城,同時張耀和徐占彪從哈密出發向西攻下吐魯番,這樣東西兩面3萬大軍就可以會師在托克遜城下,争取在10月底之前攻下托克遜
可惜計劃趕不上變化。白彥虎倒是向南跑了。但是他卻讓其他人向北去了瑪納斯。而瑪納斯原有的叛軍本來想去支援烏魯木齊。但是由于劉錦棠打得太快,他們沒趕上烏魯木齊的戰争,直接就退回去了,這樣瑪納斯原有的守軍和逃過去的叛軍力量也不可小觑。
瑪納斯在烏魯木齊的西北方向,而達坂城在烏魯木齊的東南方,清軍拿不下馬納斯肯定是不敢南下的,現在擺在劉錦棠面前的有兩個選擇,第1個選擇是全軍北上以最快的速度攻下馬納斯,然後再揮師南下繼續之前的作戰計劃,第2個選擇是分兵兩路,一路繼續追擊白彥虎,另一路北上去攻向瑪納斯,然後再合兵一處繼續南下。
本來劉錦棠想選擇第1種方案,這樣比較穩妥,雖然會耽誤時間,但是也不會耽誤太多時間,然而金順這個時候卻跳了出來,拍胸脯向劉錦棠保證他可以帶着自己的部隊去收複馬納斯,沒有必要全軍北上,劉錦堂也不好拒絕金順的提議,因為他雖然是前線總指揮。但是他這個時候的威望還不是很高,而這時的金順立下過赫赫戰功,他曾經跟着多倫阿打過太平軍,也在西北打過穆斯林叛軍,打過很多的仗,甚至很多人都認為無論是論戰功還是論資格都應該是金順來目前線總指揮。
左宗棠卻極力反對,左宗棠說金順雖然資格更老,但是他的那些勝仗都是跟着别人打的,論本人的指揮能力,金順還比不上剛出道的劉錦棠,是以左宗棠任命劉錦棠為前線總指揮,從這裡可以看出來,金順當時在清軍中的地位是要高過劉錦堂的,是以他主動求戰,無論是出于人際關系,還是從軍隊士氣方面的考慮,劉錦棠都沒有辦法駁回金順的提議,更何況金順的這個提議沒有任何不合理地方,于是劉錦堂同意分兵,他帶着董福祥繼續追擊白焰虎。金順帶領大部分人馬趕往瑪納斯。
9月6号金順趕到了瑪納斯城下。他跟劉錦堂一樣迅速排兵布陣架好大炮,九月七号天剛亮,清軍的大炮就排山倒海的轟向瑪納斯城牆,很快就轟開了一個缺口,于是清軍開始沿着倒塌的城牆向城裡突擊,突入城内的清軍遭到了叛軍異常猛烈的反擊,從早上打到晚上,清軍一點便宜都沒占到第1天就損失了這三個總兵,士兵的傷亡更是慘重,這讓金順覺得很沒面子。
駐守瑪納斯的叛軍和駐守古牧地的叛軍軍隊的素質都是一樣的,用的武器也一樣,但是劉錦棠就能輕松的擊敗對手,金順卻搞不定,金順覺得劉錦棠打得很輕松,劉錦棠用的那些招數他自己也都會,但是金順自己打起來就是搞不定,接連打了好幾天,清軍毫無進展。金順惱羞成怒,他面子實在挂不住了,發動了多輪強攻,結果又造成了5名軍官陣亡,士兵的傷亡更是不計其數,還是攻不下來,一個小小的瑪納斯讓清軍損失慘重。
劉錦棠在8天内連續攻克堅固的城池。消滅敵人1萬多人,也沒有損失一個将領,士兵僅僅傷亡了不到300人,可見同樣的一支軍隊在不同的将領指揮下表現卻是天壤之别!
駐守在肅州的左宗棠自從開戰之後,每天收到前線的捷報,都是喜笑顔開立刻把書信拿給幕僚們看,大戰裡面歡聲笑語互相慶賀,可是這一天當左宗棠收到金順和劉錦棠分兵的報告之後,他眉頭緊鎖,心想要壞事了。
左宗棠跟幕僚們說今年怕是拿不下吐魯番了,而且還得多花出一部分軍費。左宗棠無奈的說,金順為人厚道,是個将才,可惜他不适合做主将,瑪納斯恐怕要打成持久戰了,他歎了口氣繼續說,金順如果久攻不下肯定會向劉錦棠求援,劉錦棠必然會傾力相助,但是肯定不會親自前往,以免雙方之間傷到和氣。這樣劉錦棠就會陷入人單勢孤,一旦發生意外恐怕會陷入險境,是以我必須派兵增援他。
左宗棠讓手下趕緊開始籌集增加軍饷,左宗棠的幕僚們對他的判斷都将信将疑,覺得不就是分兵嗎?有這麼嚴重嗎?事實證明戰局的發展和左宗棠預料的一模一樣,金順在馬納斯城下損兵折将,無計可施。隻能向劉錦棠求援,劉錦棠從手下分兵6000人前去增援金順,劉錦棠也沒有力量再繼續向南前進了,他隻能在達坂城和烏魯木齊之間部署了一條防線和阿古柏的軍隊遙相對峙。劉錦棠派出的援軍趕到瑪納斯之後,金順指揮清軍日夜炮轟瑪納斯城,可死活就是攻不進去。
這時英國公使威妥馬借這個機會再次向清政府施加壓力,要求大清立刻停止進攻阿古柏,否則将威脅到中英兩國的關系,并暗示土耳其可能直接出兵,《申報》也開足了馬力,在輿論上給清政府施加壓力,與此同時左宗棠一份又一份的奏章不斷向朝廷要錢,朝廷各部官員都怨聲載道,朝廷的風向又開始轉了,主張見好就收的聲音越來越大,形勢對左宗棠非常不利,可以說是頂着巨大的壓力!
就在此時,慈禧也搖擺不定了。他把英國人最新的和談建議發給了左宗棠,希望聽聽左宗棠的意見,左宗棠的回答是斷然拒絕,左宗棠從肅州寫出一分又一分的奏折不斷地向朝廷說必須打下去的理由,而且還向朝廷請求要允許他繼續向外國人借款。朱宗堂這樣的執着也讓朝廷難以決斷,這時候的瓷器對國家的控制能力跟清朝前期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乾隆時期收複新疆時,是中央集權的皇帝的意志就是國家的意志,在做決策時雖然也有大臣勸乾隆不要出兵,但是乾隆作出的出兵新疆的決定之後,那全國上下就是一盤棋,該派因的派兵該出翔的出行,但是到了晚清時期,持續對國家的控制力是需要政治平衡的,他無法做到獨斷專行,它既需要拉攏一夕為代表的滿清勢力,又需要平衡漢人軍閥的勢力,這時候李鴻章的淮系湘軍,還有左宗棠的力量,都是能夠影響朝廷決策的。慈禧在表面上雖然一言九鼎,可是如果沒有手握兵權的漢族大臣支援,他說了下面也不會執行。這就是為什麼左宗棠西征的軍費。有一些省份的協想總是加不上來的原因這些省份大多數都是李鴻章的勢力範圍,慈禧也隻能平衡不能硬來,左宗棠這時候指說的堅持要繼續收複南疆,他還要再向洋人借款,而李鴻章的淮戲主張建好就收。這時兩江總督沈寶珍也拒絕了替祖宗堂借款,沈保真是祖宗堂一手栽培起來的,這時候居然也不跟祖宗堂站在一邊了是以有,很多時候祖宗堂都是一個人在戰鬥,面對如此艱難的處境,也隻有像祖宗堂這麼執着的人才能堅持得下去,在僵持不下的時候,對左宗棠有利的消來了。
俄國和土耳其為了争奪高加索地區再次開戰了。這意味着土耳其沒有精力來幫助阿古柏了,俄國也沒有經曆更多的幹預守護新疆了,這對左宗棠來說是一個重大利好,在左宗棠的不幸努力下,他追加借款的請求終于被朝廷準許了,借來的款項解了祖宗堂的燃眉之急,随着借款的數目越來越大,英國的金融集團為了自己的利益,反對插手中國新疆事務的聲音也越來越大了。他們找出各種沒必要支援阿古柏的理由扔在了泰晤士報上,也出現在了英國議會的口中,英國的外交政策也開始動搖了,威托馬對清朝的擊破也沒有那麼強硬了,左宗棠抓住這個時期全力收複新疆。
瑪納斯的叛軍首領是韓刑膿,韓刑膿堅定的要跟清軍死戰到底。他使得金順損兵結将一直無法攻破瑪納斯,在圍城将近兩個月之後,金順終于得到了老天的眷顧,在一次炮火工程時,韓興龍被火爆之擊中,直接死了他的死,為整個戰局帶來的重大轉機,新接任的叛軍首領叫海宴,面對着内外交困的局勢,海宴不想死磕,他找人聯系金順。想要商議投降金順聽到這個消息卻猶豫了,打到現在他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别人都拿他和劉景堂作對比指責他的能力不行,如果最後他不是靠武力,而是靠對方主動投降而取得的勝利,别人就更會說三道四,更何況現在打仗,瑪納斯成效的清軍都達數千人,陣亡的将軍也有十幾個了,所有人都殺紅了眼,都喊着要報仇,如果這麼輕易的就把敵人給放了,他又如何向手下士兵交代呢?是以他給出的投降條件是交出所有的馬匹和軍械捆綁叛軍的各個首領,然後編寫所有叛軍的名冊,聽候點名查驗,分别辦理,叛軍一看金順給出的條件,再看看城下堆滿的清軍屍體,都擔心清軍會事後報複,于是他們決定詐降突圍。
叛軍派人通知金聖說他們願意投降金聖,聽到消息以後有點意外,他本來以為這麼苛刻的條件對方不會接受,現在對方突然接受了,他也擔心有詐。于是金順面人在城邊埋伏以防意外,第2天清晨叛軍出城以後,突然拿起槍炮向清軍猛烈開火,想要打清軍個措手不及,然後突圍金盛早有準備,他對此舉更是求之不得,因為祖宗堂規定不準殺強,要徹底認真的老老實實的投降了,他還真不好辦,這樣他有充足的理由可以動手了,一心想要暴富的清軍,以最猛烈的炮火和槍炮還擊,把叛軍幾乎全部殺光,這場殘酷的圍城戰終于落下了帷幕青軍有收複了除伊犁之外都全部北疆。
這個消息也讓左宗棠暫時松了一口氣,這段期間申報在不斷的造謠說清軍在北疆接連吃敗仗,甚至被迫退回關内,意圖再次煽動輿論反對,周中堂西征,現在金順終于攻破了馬納斯謠言,不攻自破了,左宗棠說話時又能硬氣起來了,不過左宗棠這時候非常清醒,他知道金順不能再用了,倒不是因為金勝這一戰的能力不行,而是因為如果晶盛還在那,劉錦棠就無法統一指揮前線,所有的指揮權必須都集中在劉錦棠手中,可是想要不用金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金順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損失了數千人才攻下了瑪納斯,可是這在一般人看來表現還是不錯的,畢竟這是一座有重兵把守的堅固城池,而這對左宗棠來說卻是不夠的,左宗棠要的是急戰,絕對不能打成持久戰。但是他的這個要求。對于一般的将點來說太苛刻了,是以祖宗堂不能以這個理由免掉金順的職務,是以祖宗堂怎麼辦呢?主人堂上座,朝廷請求調走伊犁将軍榮全,讓同為滿人身份的謹慎接任伊犁将軍負責北疆的行政事務,然後把金順手中的軍隊交給劉景堂接管周。中堂的這張實在高明,不但達到了他自己的目的,而且讓這三個人對他都感激不盡,龍泉早就覺得他在新疆很無力了,他雖然是名義上的伊犁将軍,可是新疆到處都是祖宗堂的部下,他什麼事都插不上手,早就想回北京了。祖宗堂請朝廷把他調回北京,他自然是千恩萬謝,金順原來隻是一名武将,現在突然變成了封疆大吏,對總中堂更是感激不盡而劉錦堂終于可以統一指揮全疆的軍隊了再也沒有人能幹得到他的決策了。
左宗棠收複新疆的計劃是先北後南,先平定天山北路,再平定天山南路而中間有一個過渡,這個過渡就是吐魯番,吐魯番在天山之南是進入天山南路的門戶
本來計劃收複烏魯木齊之後立刻攻打吐魯番的,但是由于平定瑪納斯耽誤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新疆已經進入冬季,大雪很深了,清軍沒有辦法再行軍,是以隻能暫停了一下,等到明年3月份再開始行軍,這就給了阿古柏充分的時間來調整戰略部署,阿古柏讓他的大總管愛伊德爾呼裡,率領重兵把守達坂闆城,“達坂”是蒙古語山頂隘口的意思,說明達坂城很是險要,愛伊德爾呼裡來了之後覺得舊城的位置還不夠好,于是他趁着清軍不能行軍的時機,在兩山之間重新修建了一座達坂新城,達坂新城城高牆後,徹底扼住了從烏魯木齊南下翻過天山的險要關口,與此同時阿古柏指令他的次子海古拉駐守托克遜,阿古柏又指令白彥虎和馬人得駐守吐魯番,阿古柏則自己親自率領2萬人駐守在喀喇沙爾,他可以随時策應前方的戰局,阿古柏知道清軍的進軍路線沒有什麼過多的選擇清軍,第1條路是從烏魯木齊南下,在這條路上他部署的達坂城為第一道防線,托克遜為第二道防線。清軍的第2條路線是從哈密西進。在這條路上,他部署重兵把守吐魯番,無論清軍從哪個方向上來,阿古柏都是以逸待勞,而且兵力上有絕對的優勢,他打算固守這些堅誠逐漸消耗清軍的兵力,等到雙方打成僵局的時候他再親自率領兩萬人投入戰場徹底殲滅清軍,面對阿古柏如此精妙的安排左宗棠會怎麼應對呢?
左宗棠再幫劉錦棠集中了對軍隊的統治權之後,他做的事情就是不遙制,他完全相信劉錦棠,讓劉錦棠自己發揮。那劉錦堂又有什麼好的應對方法呢?
在行軍方向上他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因為确實隻有這兩條路可以走,劉錦棠安排三路大軍進攻吐魯番,三路大軍分别是西路軍,東路軍和北陸軍,西路軍是劉錦棠率領的老湘軍,從烏魯木齊出發,從烏魯木齊到吐魯番有400多裡的路程,東路軍是張耀率領的淞武軍,從哈密出發,從哈密到吐魯番有1000多裡的路程,北路軍是徐占彪率領的川軍,從巴裡坤出發,從巴裡坤到吐魯番有700多裡的路程,雖然三路大軍的路程不一樣,但是劉錦棠要求三路大軍都在1877年的農曆3月初一出發,在3月中旬前趕到吐魯番會師,對于這個安排張曜和徐占彪都驚訝極了,他們倆倒是沒有什麼問題,他們。的路程雖然比劉錦棠遠。但是半個月的時間正好夠他們趕往吐魯番的行軍時間,可是劉錦棠又怎麼可能趕得到呢,劉錦棠雖然路途比他們近一點,但是它們要經過達坂城和托克遜,達坂城和托克遜号稱堅不可摧,阿古柏在這條路線上布置了将近6萬人,而劉錦棠的軍隊比張耀和徐戰彪還要少,隻有不到2萬人,如果按照劉錦棠的安排,劉錦棠就要在10來天的時間裡攻下,有重兵把守的達坂城和托克遜,然後趕到吐魯番,這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張曜和徐戰彪滿腦子都是問号,但是左宗棠說了,讓他們一切都聽劉錦棠的安排,他們也隻能帶着疑問出發了,那麼劉錦濤究竟是怎麼想的呢?
劉錦堂的進軍方案是事先彙報給左宗棠的,左宗棠雖然相信他,但是對他提出的這個方案的進攻速度也是大大超出了左宗棠的想象,他也是為劉錦棠捏了一把汗,要在13天之内從烏魯木齊打到吐魯番,這條路全長400公裡,還要翻山越嶺,正常走也得七八天,剩下四五天時間還要攻下天山隘口的達坂城層和堅固的托克遜縣。
這難度實在是太高了,1877年農曆三月初一,陽曆4月14,劉錦棠率領16,000人出發了,他要面對的第1個目标是達坂城,達坂城内的守軍是阿古柏最精銳的部隊,而且由阿古闆的大總管愛伊德爾乎裡鎮守,這裡不僅地勢險要,牆高城厚,而且清一色的英國武器,火力兇猛。達坂城可比瑪納斯又難攻多了,瑪納斯是一座孤城外無援兵,而達坂城距離托克遜隻有兩天的路程,在托克遜有阿古柏的重兵駐守随時都可以前來支援。清軍打到瑪納斯都用了兩個多月,是以無論是阿古柏還是大總管愛伊德爾呼裡甚至劉錦棠的将領都不認為這是一場能短期内結束的戰鬥。劉錦棠發出指令,他指令騎兵要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達坂城,在陽曆4月18天亮前圍住達坂城。在圍城之前不能驚動守城的敵軍。圍住之後不能讓一個人跑掉,防止敵人去求援,一旦圍住達坂城後就要迅速的修築炮台,在18日天黑之前就要把炮台修築好,而且步兵也要日夜兼程不能休息,實在走不動了,最多隻能在路邊打個盹,在18日天黑之前必須把所有大炮都運到達坂城下,19日就要發動總攻,聽完劉錦棠的這個安排,衆将領都摸不着頭腦,行軍安排的這麼匆忙,除了讓士兵都疲憊不堪之外,實在看不出來有什麼好處。
但是這些老湘軍都是跟着劉錦棠一路從金積堡打過來的,他們對劉錦棠有着絕對的信任,劉錦棠的騎兵和步兵同時開動了,董福祥率領着騎兵全速前進,按照計劃,在18日天亮之前,他把達坂城圍了個水洩不通,然後董福祥指令軍隊立刻開始挖壕溝修炮台。
天亮之後大總管愛伊德爾呼裡看到清軍不由得大吃一驚,不過他并不慌張,因為他相信清軍根本無法攻破他堅固的城池,因為他修築的這座新城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一座軍事堡壘,不像傳統的城牆那樣容易坍塌,他還儲備了可以打三個月的彈藥和夠吃半年的糧食,而且援軍就在隻有兩天路程的托克遜,就算他暫時無法派人去聯系,可是多打幾天後方也會發現的,他完全不用擔心。
4月18日晚,劉錦棠率領主力趕到繼續抓緊修築炮台,準備在十九号天亮就開戰。愛依德爾呼裡看到城外到處燈火通明,清軍在不停的忙上忙下,他也有些納悶,他不知道清軍在急什麼,難道他們想明天就把城給攻下來麼?這是不可能的。
那麼劉錦棠知不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呢,他當然知道,正常情況下這座堡壘幾個月都未必能攻得下來,可是他在之前派人來偵查的時候,發現這座堡壘有一個很大的漏洞,他不能告訴任何人這個漏洞,以免敵人發現,十九日天一亮劉錦棠就開始對城内開炮,劉錦棠既沒有攻擊城牆也沒有攻擊城門,而是集中所有的炮火攻擊城内東南角的一座建築,大總管愛伊德爾呼裡看清楚清軍攻擊的位置之後一下子就傻眼了。他立刻指令手下的人放棄守城準備突圍,還沒來得及跑,隻聽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然後開始了此起彼伏的爆炸聲,整個達坂城裡的人都亂成了一團。
原來劉錦棠之前派出密探給他繪制了詳細的的城防圖,把城裡的糧倉,炮位,彈藥庫都标得一清二楚,劉錦棠發現,敵軍突然把所有的彈藥全部都儲存在了同一個地方,這可是天賜良機,他要抓住這個漏洞,不給敵人任何機會,他要一天就攻下這座城,在攻城之前他不能告訴任何人,防止敵人修正這個錯誤,是以他才指令手下拼命的趕路。
接下來城裡的敵軍隻能突圍了。結果被清軍團團包圍,除了被炸死的1000多人,其他全部都被俘虜,居然一個都沒逃脫。包括大總管愛伊德爾呼裡也被俘虜了,原以為要打一場空前殘酷攻堅戰的清軍,沒想到隻付出了幾個人的傷亡,隻用了半天的時間就拿下了固若金湯的達坂城,所有的士兵都激動萬分,歡聲雷動!
劉錦棠并沒有停下腳步。他接下來用了一個心理戰術,他把俘虜的叛軍分成兩隊,一隊是浩罕汗國國來的安集延人,一隊是新疆本地的纏頭回,他把新疆本地人都放了,發給他們7天的糧食,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讓他們回家,然後劉錦棠在愛伊德爾呼裡的面前把所有的安集延人全部都殺光了。大總管被吓得面無血色,他以為自己也要被殺了。
沒想到劉錦棠釋放了大總管,劉錦棠對愛伊德爾呼裡說,你在回去的路上把你看到的情況說給所有的安集延人聽,告訴他們願意回家的,我會發路費讓他們回去,不願投降的可以向南退去,隻要不和我交戰,我就一概不追究,凡是與我為敵的我會一律斬盡殺絕,聽明白了嗎?
愛伊德爾呼裡趕緊連連點頭,劉錦棠讓他先走。去給沿途的守軍報信,然後跟愛伊德爾呼裡說,清軍在兩個時辰之後就會開動。當沿線的守軍看到一身疲憊不堪的大總管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再聽到他說的清軍隻用了半天的時間,就攻下了固若金湯的達坂城,他們看了看自己防守的堡壘,比達坂城可差得多了,一下子就沒了自信,而且聽說隻要退回南疆就可以不追究,他們就更不願意死守了。
因為這些沿途的統領他們的封地大部分都在南疆,聽說清軍這麼兇猛,又何必在這裡和他們拼命呢,再加上時間緊迫,清軍不到兩個時辰就要來了,大家來不及多做考慮,紛紛都放棄自己的堡壘,迅速南撤。
當阿古柏見到大總管聽到他說的情況以後,氣得暴跳如雷,阿古柏說劉錦棠讓你們南撤就不追究了你們就信了?真的是愚蠢至極,英國替我們出頭和談都被拒絕了,就算南撤了清軍又怎麼可能放過我們呢,但是阿古柏也沒有辦法了,沿途部隊的撤退已經起到了雪崩效應。
由于劉錦棠幾乎沒給前線敵軍指揮官足夠的思考時間,當這些指揮官看到前面的軍隊開始撤退時,又聽說劉錦棠馬上就要趕到了,一時不知所措,一個接一個的的都撤退了,阿古柏明白他的軍隊已經失控了,為了自身的安全他必須後退,他決定退到庫爾勒去重整軍隊,可是他走之前必須派人守住托克遜,不然劉錦棠趁勢攔下他,很可能兵敗如山倒,那麼他要靠誰來守住這裡呢?
一個最合适的人選就是白彥虎,白彥虎由于在烏魯木齊戰役中表現不佳,阿古柏對他的态度也轉變了,當白彥虎退到托克遜阿古柏不但嚴厲的斥責了他,他還強迫白彥虎和他的手下都剃掉了辮子,并且改穿浩瀚汗國人的裝束,這讓白彥虎感到深深的羞辱。同時他也感到很恐懼,他怕阿古柏會抛棄他。當奧古百柏撤退的時候,奧古白讓白焰虎證明自己的價值和表明自己的忠心。他要求白彥虎無論如何也要守住托克遜,面對阿古柏的指令,白彥虎知道他再也不能逃跑了,如果他再不做點什麼的話,阿古柏很有可能真的會抛棄他!
就在白焰虎琢磨着怎麼守城的時候,他突然聽說新疆本地的幾個村落響應劉錦棠的号召,開始起義了。當地人要反抗阿古柏的統治,本來在阿古柏剛到新疆的時候,新疆本地的穆斯林認為阿古柏和他們一樣都是伊斯蘭教的同族,他們還是歡迎阿古柏的。
誰知道阿古柏的統治極為暴力,完全不把新疆本地穆斯林當人看,新疆本地人苦不堪言,現在清軍來了,而且劉錦棠善待當地人的政策也起到了效果,托克遜附近的人都開始起義了,白彥虎趁機想出一個計策,他假裝圍攻這些起義的人,這些人打不過白彥虎肯定會向清軍求援,清軍為了能盡快趕到。隻能派騎兵先到,但是清軍的騎兵根本擋不住他擁有重炮的上萬人的部隊,到時候他就可以打清軍一個措手不及。
果然清軍的騎兵先到了,而且劉錦棠的帥旗也在其中,白彥虎激動了,他發出指令讓早已埋伏在四周的上萬名軍隊全部沖了出來,把清軍圍了個水洩不通。
誰知道這是劉錦棠故意跳進白彥虎陷阱的,劉錦棠為了趕時間,他特意冒這個險。劉錦棠率領騎兵迅速搶占了一個村莊,然後全體下馬布置防線,敵軍很快沖了過來,劉錦棠一聲令下隐藏在各種掩蔽物後的清軍密集的子彈飛向了敵軍,瞬間就有數百名敵人被擊斃!
白彥虎這次也是鐵了心不斷地組織攻勢,然後把大炮也推了上來,準備把這個村莊炸為平地,正在這時。白彥虎身後突然響起了密集的槍聲,原來清軍的步兵及時趕到了!白彥虎明白了,不是劉錦棠中計了,而是他中計了,他趕緊組織逃跑。劉錦棠追出30裡地斬首2000多人,隻用了不到半天的時間就破掉了白彥虎精心設計的圈套,并且拿下了托克遜,再次實作了飛一樣的速度。
然後劉錦棠讓部隊稍作休息,開始馬不停蹄的趕向吐魯番,終于在約定的時間到達了吐魯番的戰場,劉錦棠在到達吐魯番時剛好趕上了張曜和徐占彪把馬人得引出場外。馬人得沒想到劉錦棠能來得這麼快,他想憑借自己優勢的兵力先殲滅張耀和和徐戰彪的軍隊再等着劉錦棠的到來。
沒想到就在城外激戰馬人得的快要得手的時候劉錦棠來了,張曜和徐戰彪看到援軍來了士氣大漲,他們和劉錦棠前後夾擊消滅了馬人得的部隊,吐魯番這座堅固的城池也隻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被清軍占領了,清軍繳獲了不計其數的槍炮,還有30多萬斤的軍火,糧食也堆積如山,如果不是劉錦棠的神機妙算,真不知道要付出多少的傷亡才能拿下這座堅固的城池。
劉錦棠從烏魯木齊出發,隻用了12天的時間,就突破了阿古柏6萬大軍的防線。還接連攻下了達坂城托克遜和吐魯番逼得阿古伯推到了庫爾勒,這簡直是人類戰争史上的一個奇迹,就在這個時候敵軍又發生了一件震驚的事件,阿古柏死了阿古柏怎麼會突然死了呢?
據《清史稿》記載:達坂之克,使無一人一騎得還,阿古柏尤為膽落。比愛伊德爾呼裡等勸其縛送白彥虎。又平時恃其詐力,虐遇纏回,攥其資财,掠其男女,糜惡不為,纏回怨毒已深,群思報複。阿古柏日夜憂泣,南走庫爾德,于四月間,引藥自斃。
此時除伊犁之外新疆還有六座城池在地方手裡,明天接着聊劉錦棠是如何一一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