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場生日風波,讓我放下了對精英教育的執念

一場生日風波,讓我放下了對精英教育的執念

 看點    現在做家長是件不容易的事,孩子的課内成績、課外活動、人格發展……事事都需要家長操心、謀劃。但這麼做,真的是為孩子好嗎?父母的教育投入和孩子所獲得的教育品質,真的就能正比嗎?在德國生活的一位媽媽,就從女兒的朋友、這位幾乎和精英教育打不上邊的同學身上,找到了很多啟示。

本文轉載自公衆号:女子無才便留德(ID: wucai6de)

文丨無才姐    編丨May

讓人無法了解的操作

大麥的朋友Dorothy要過13歲生日了,邀請大麥和另一個女生去她家過夜。

大麥非常興奮,因為長這麼大還沒有在同學家過夜,這是第一次。

大麥也很苦惱,因為她實在不知道送Dorothy什麼禮物,隻好跑來問我。

一場生日風波,讓我放下了對精英教育的執念

我說這還不簡單,你們青春美少女不都喜歡護膚品嗎?最近你那些朋友過生日,送的不都是面膜護手霜那類?

大麥搖搖頭說Dorothy不一樣,她從來不用護膚品,也不愛漂亮,上次别人送她的面膜她都給她姐姐了。

我說你可以問問她喜歡什麼,或者需要什麼。大麥聳聳肩說問過了,她說沒什麼特别喜歡或者特别需要的。

額,這是什麼怪咖,我心裡嘀咕。換了别的孩子,幾個月前就把願望清單列好了,一個個的可有主意了。

最後大麥不知道從哪裡找出一支筆和一個鑰匙扣,裝在禮品袋裡。

我看了一眼覺得禮物不咋地,鑰匙扣甚至有點醜,欲言又止,最終什麼都沒說。

轉眼到了生日那天,我開車把大麥連同行李打包送去Dorothy家,然後又帶小米到電影院去看她心心念念要看的《神奇動物學校》。

一場生日風波,讓我放下了對精英教育的執念

電影《神奇動物學校》劇照

離電影開場還有二十分鐘,櫃台前黑壓壓一片,買票的人都快排到門外去了。

我當機立斷,打開手機網頁線上訂票。誰知剛把資訊填好準備付款,勾選的座位就沒了,櫃台在不停地和我搶票,眼看着好位置一個個秒沒,急得我滿頭大汗,刷了半天才終于買到兩張票。

這時聽到身後傳來一陣大笑,三個女孩推門進來。

定睛一看,不就是大麥她們嗎?我知道她們今天要看電影,可沒想到是在同一個電影院,看同一場電影。這是什麼迷惑操作?

三個小孩居然是坐巴士過來的,沒有大人送,早知道剛才我順路就把她們稍上了!再一問,居然票還沒買,我差點一口氣背過去。

我們在這家電影院參加過很多次生日派對,被别人邀請過,也邀請過别人。

正常流程是提前一周買好票發出邀請,觀影當天提前半小時吃蛋糕、領取預訂的飲料和爆米花,然後毫無壓力地坐進全場最好的位置......

可這......我看了眼櫃台前的長龍,急得差點就要幫她們把票給訂了,不過最後還是忍住了在别人的生日刷存在感的沖動。

我提醒她們時間不多了,就帶着小米上樓買飲料和爆米花,又排了很長的隊,才趕在開映前五分鐘坐到了座位上。

一場生日風波,讓我放下了對精英教育的執念

整場電影我看得心神不甯,真怕這幾個孩子來不及買票把好好的生日給搞砸了。

還好,散場的時候終于又看到她們,據說是趕在最後一分鐘進的場,吃的喝的都沒買。

也......行吧。講真,我不太能想象請客看電影還不給吃喝,别說中國人覺得禮數不周,就是德國人恐怕也看不過去吧。

三個女孩倒是挺開心,叽叽喳喳地跑去吃晚餐了。

我拉住大麥問晚餐訂座了沒,告訴我訂了,這才放下心來,帶着小米打道回府。

到了八點左右,我收拾完畢躺在沙發上正要休息一會兒,手機響了!大麥支支吾吾說她們點的東西好像有點多,Dorothy錢沒帶夠,問我能不能給她們送點錢。

我問她點了多少錢的東西,告訴我差不多有四十歐。我簡直,昏倒。

在如今物價飛漲的德國,三個人吃頓快餐都不止四十歐啊朋友!這位同學過生日請客,一頓飯竟然都沒帶夠四十歐?還是在看電影沒吃沒喝的情況下......

我十分無語,還有些惱火,看了一眼黑漆漆寒氣逼人的窗外,一點也不想出門。

Dorothy的父母到底在搞什麼?

女兒過生日,一點準備工作都不做的嗎?

這個時候難道不應該是他們去送錢嗎?

和我有什麼關系?

可是考慮到大麥的面子,我還是強壓下内心的不滿,出門給她們送去了錢。

一場生日風波,讓我放下了對精英教育的執念

生日風波竟然是這樣

第二天中午我把大麥接了回來。大麥興緻勃勃地說着昨晚三個女孩一起過夜的趣事,看起來開心極了。

我旁敲側擊,問她早飯吃了什麼。她說吃的是面包,Dorothy自己烤的面包。

“媽媽你知道嗎?Dorothy竟然直接把手伸進烤箱裡捏面包,看有沒有烤好,太厲害了!她說她從小就這麼幹,不怕燙的!”大麥眼睛瞪得好大,就像是發現了新物種一樣。

我皺起了眉頭,因為自己就曾經因為沒戴手套被烤箱嚴重燙傷過,再加上對昨天的事還耿耿于懷,不禁脫口而出:她爸媽也太不靠譜了吧!這是什麼奇葩父母啊!

大麥愣了一下,沉默了一會兒,輕聲說道:她爸媽......離婚了。

我心裡咯噔一下。

一場生日風波,讓我放下了對精英教育的執念

大麥繼續說:Dorothy很小的時候,爸爸經常把家裡的錢拿出去亂買lotto什麼的,還騙她媽媽,是以她媽媽就離了婚一個人帶着孩子生活。

為了省錢,她們搬過六次家。

她媽媽是個繪圖員,經常要熬夜趕圖,昨天我們在她家的時候,她媽媽一直都在自己的房間裡工作,沒時間招呼我們。

有時候她媽媽還要出差,Dorothy就一個人在家過夜。

我的心揪了起來。一個人在家過夜!她昨天才剛滿13歲......

“她不是還有個姐姐嗎?”我突然想起來。

大麥喝了口水,接着說:她姐姐考上大學了,在慕尼黑租房子住,隻是偶爾坐火車回來。

“慕尼黑是全德國最貴的城市,這個學上得也不容易。”我若有所思。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去慕尼黑上學不是加重家裡負擔麼?

大麥沒看出我的疑問,自顧自說下去:她姐姐可牛了!上學的錢,租房的錢,坐車的錢,全部都是自己掙的,從來不問家裡要錢。

她們家也從來不出去度假,假期都在打工掙錢。Dorothy這次過生日用的零花錢是之前攢了很久的。

上次她媽媽過生日,Dorothy和姐姐一起湊了六十歐買了個音箱送給她,也是攢了很久很久,不過Dorothy說特别值,這樣媽媽工作的時候可以聽到好聽的音樂,就沒有那麼辛苦了。

我眼圈紅了。這麼懂事的孩子,真是直戳老母親的心窩子。

一場生日風波,讓我放下了對精英教育的執念

“Dorothy家條件不怎麼好,她可能是我最窮的同學了。”大麥歎了口氣,繼續說:

她的房間隻夠放得下一張床,連個衣櫃也沒有;

她家也沒有真正的床,隻有床墊,就放在地上;

她們從來都不去面包房買面包,都是自己烤;

Dorothy連一件自己的衣服都沒有,一直都穿媽媽和姐姐的;

她隻有一套睡衣,褲子都已經短到腿肚子了,髒了就白天洗洗烘幹,晚上接着穿......

說到這裡,大麥突然提高了聲調,眼裡滿是崇拜:媽媽你知道嗎?Dorothy會做所有的家務,所有的!就沒有她不會的!她做的早餐超級好吃,她還會洗衣服,連她媽媽的衣服都是她洗!

我的心顫得厲害,眼淚就快湧出來了,隻好别過頭去,趕緊轉移話題:那她爸爸呢?會來看望她們嗎?

大麥點點頭,又搖搖頭:會來,但是很少,因為她爸爸在萊比錫,離這兒太遠了。而且她爸爸又結婚了,有個新太太。來看望她們的時候,她爸爸總會帶着新太太,兩個人老是黏黏糊糊的,Dorothy說看了有點尴尬......

一場生日風波,讓我放下了對精英教育的執念

我在心底歎了口氣,打算聊點輕松的:你送給她的禮物,她喜歡嗎?

大麥用力點點頭:她說筆太精美了,現在舍不得用,先收起來了。鑰匙扣她立馬就挂在了書包上,可喜歡呢!辛虧我沒送她護膚品,不然她肯定會給她姐姐的。

說到這裡,大麥神秘地眨眨眼,告訴我:——因為她姐姐談戀愛了。

我心裡一動,眼睛又開始發酸。然後我想起了那個鑰匙扣。大麥有無數個鑰匙扣,那隻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個,甚至還有點醜。

錢和教育品質,一定會成正比嗎?

第一次注意到Dorothy這個名字,是上學期一次數學考試後。

當時全班隻有兩個1分,一個是大麥,另一個就是Dorothy。我非常驚訝,班裡數學好的孩子我都很熟悉,就那麼幾個,并不包括她。

大麥神秘兮兮地告訴我,Dorothy整個假期都沒出去玩,天天都在刷題。

一場生日風波,讓我放下了對精英教育的執念

我暗暗稱奇,沒想到德國竟然也有這麼厲害的虎媽,更沒想到德國竟然也有這麼聽話的孩子。

學校假期禁止布置作業,這是寫進拜仁州教育法的,孩子們都知道。别說德國孩子,就是中國孩子你想讓他假期刷題也沒有那麼容易,分分鐘怼死你。

大麥還告訴我,Dorothy剛進中學時數學很差,還考過不及格,後來報了補習班,每個星期五放了學就一個人去上。

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學校就有免費補習班,自掏腰包去外面補習可一點都不符合德國人摳門的特點,想必是家境相當好吧?如今才知道,補習班也許就是她們家最奢侈的消費了。

第一次見到Dorothy本人,是有一天小米身體不适,學校打電話讓我去接。

這個臉上紅撲撲、身上灰撲撲的小姑娘扛着小米所有的東西,書包、運動包、水和吃的,哼哧哼哧跟前跟後,直到把小米送上我的車,自己卻錯過了午餐時間。

我再三道謝,她隻是憨憨地笑了笑就走了。

一場生日風波,讓我放下了對精英教育的執念

我跟大麥說,你這個同學怎麼這麼樸實,這年頭這樣的孩子可太稀罕了。大麥笑着說是啊,媽媽你知道嗎?Dorothy是我見過脾氣最好的人,沒有之一。

我說此話怎講?大麥說,反正就是很好,比小K好多了!

我大吃一驚。小K和大麥從幼稚園起就是最好的朋友,現在也是同班同學,我對小K一直印象很好,覺得她溫和有禮,家教不錯。

小K的父親是位成功的牙醫,擁有自己的診所,母親就職于某世界五百強,也是女強人一枚,他們家境優渥,重視教育,把小K培養得相當優秀。小K能有什麼問題呢?

大麥皺了皺眉頭,告訴我:怎麼說呢,小K是那種把自己當作世界中心的人,總要所有人都要圍着她轉、卻很少為别人考慮。

比如,她要約我去她家玩,我有事說不行,她就會不依不饒,一天打十幾個電話給我問我到底有什麼事比她還重要,如果我不把那件事推了,她就會說我沒把她當朋友;

再比如,要是我忘了帶筆記本,想借她的看一下,她就會巴拉巴拉把我數落一大通,說我怎麼會連這個都不記得,然後說不行,她的筆記本自己要用。

Dorothy就不會這樣,她約我玩,我說有事,她說ok,然後就自己去玩了;我問她借筆記本,她二話不說就會借給我。

後來,随着大麥越來越多地提到Dorothy,我對這個小姑娘的好感也越來越多。也時常會猜測她的家庭是怎樣的,怎麼能培養出這麼勤奮、淳樸又善解人意的孩子。

萬萬沒想到,謎底竟然是單親家庭,而且是如此辛苦度日的單親家庭。這種辛苦程度,說實話已經超出了我這麼多年生活的經驗範圍。

要知道,在德國這種高福利國家你是很難見到真正意義上的窮人的。很多領救濟的人都住着大房子開着好車子,還有閑錢時不時去度個假。從來不去度假,從來不去面包房,從來不買新衣服,家裡沒有床,連睡衣都隻有一套......簡直就像是,和我們生活的不是同一個德國。

一場生日風波,讓我放下了對精英教育的執念

Dorothy的媽媽到底是個怎樣的女人啊!

甯可放棄輕松到手的福利、悠閑度日的生活,甯可交着高額的稅款、過着極度拮據的日子,甯可沒日沒夜地畫圖、甚至犧牲陪伴女兒的時間,卻一定要堅持一份薪水微薄的工作?

難道她不會算賬嗎?不知道無論從時間還是金錢上來說都是虧的嗎?

不,我卻覺得她是最聰明也是最強大的女人。

她的自強、獨立,和對自己所熱愛的事物的追求,已經為自己的兩個女兒作出了最好的榜樣;

她輕視物質卻重視教育,家徒四壁卻支援孩子補習,兩個女兒都無比珍惜學習的機會,具有傳說中強大的自驅力;

她用單薄的肩膀獨自挑起家庭的重擔,赢得了女兒們由衷的愛和敬意,她們為她感到驕傲,絲毫不以自己貧寒的家境為恥;

她還寬厚大度,與前夫的新家庭始終保持良好的關系,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女兒們的心理健康。

一場生日風波,讓我放下了對精英教育的執念

電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劇照

盡管作為一個剛滿13歲的孩子,Dorothy為人處事還略顯稚嫩,連自己的生日都差點搞砸,但她的學習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已經遠遠甩開同齡人一大截。

她不卑不亢,待人真誠,班裡的同學都喜歡她。

還有她對媽媽和姐姐的體貼和愛,就問哪個父母看了不心動,不羨慕?誰不想說,這樣的孩子給我來一打吧!

精英教育就是好的嗎?

自從國小分流後,被視作“大學直通車”的文理中學就成了德國中産的天下。

不是因為中産階級的孩子就更聰明,而是在德國特定的國情下,藍領階層對高學曆沒什麼執念,也不太願意對教育進行太多投入。

是以上了中學之後,大麥同學的家庭狀況普遍上了一個層次,父母是醫生、律師、工程師、進階白領、科研工作者的比例很高。

再看看身邊的華人家庭,更是“雞娃”的主力軍,精英教育加強版的追随者。

一場生日風波,讓我放下了對精英教育的執念

那麼,這些從小被精心培養的孩子情況如何呢?

和小K一樣,某些問題正在漸漸顯露出來。所謂的精英教育,優勢有多明顯,自帶的頑疾也有多刺眼。

首先,精英教育把孩子至于家庭的中心位置,“一切為了孩子”。

在一個比較健康的家庭結構中,通常是成人的自我發展優先于兒童的自我發展,夫妻關系優先于親子關系。

而很多中産家庭恰恰相反,大人毫無節制地為孩子犧牲自己的時間、金錢和自我發展的可能性,整個家庭的日常活動都根據孩子的課外活動來安排,在補習班、興趣班、比賽、演出的路上疲于奔命,夫妻關系和親子關系相比變得微不足道。

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當然更容易掌握全面而強大的技能,獲得競争優勢,将來也更有可能成為精英。

可是另一方面,他們從小就習慣了地球是圍繞自己在轉的,把别人的付出視作理所當然。他們很難學會體諒别人,也很難懂得感恩。

一場生日風波,讓我放下了對精英教育的執念

曾經認識一個從匈牙利來德國打工的護工,長期護理一位獨居慕尼黑市中心的老太太。

老太太的别墅十年前就已經價值數百萬歐元,幾個子女都是律師,個個事業有成,人中龍鳳。

可是,哪怕同住一城,這些子女也很少去探望自己的母親,護工常常對我搖頭歎息,說培養出這些孩子有什麼用,現在就等着老人一死分家産了吧。

我對人性倒也不至于這麼悲觀,但對他們的行為一點也不意外。

當一個人從小就被明示暗示“你的學習最重要”的時候,那麼長大了當然會覺得“我的事業最重要”,忙起來顧不上看望父母不是很正常嗎?

父母一直都在為孩子作出讓步和犧牲,就從來沒有展現過自己很重要啊!

一場生日風波,讓我放下了對精英教育的執念

電影《天才少女》劇照

其次,精英教育推崇自由意志,強調自我發展,鼓勵質疑權威。

這從保護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培養孩子自信和和獨立思維上來說無疑是非常積極有效的。

既自信又有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孩子當然更容易取得學業上的成功和事業上的突破。

可是另一方面,這樣的孩子也更容易狂妄自大,目無尊長,給教育帶來巨大的難題。

《不平等的童年》的作者安妮特·拉魯在深度考察了88個美國家庭的教育模式之後就曾經指出,中産階級推行的精英教育會帶來一個很大的副作用就是孩子對成年人缺乏尊重。

一場生日風波,讓我放下了對精英教育的執念

安妮特·拉魯《不平等的童年》

一方面,他們面對醫生老師這樣的專業人士絲毫不會感到局促,可以落落大方地讨論問題,迅速獲得更多知識;

可另一方面,他們也可以輕易挑釁大人,根本不覺得大人有什麼了不起的。

到了青春期,這樣的挑釁簡直要命。因為他們第一個挑釁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其次是老師。

我可以非常直覺地感受到,大麥這個年齡的孩子對大人有多麼傲慢無禮,在他們眼裡老師都是蠢貨,父母個個老土,隻有自己最了不起。

相比起底層的孩子把自己尚能養家糊口的父母視作偶像,中産階級身為社會精英的父母卻很難赢得孩子的崇敬,這是件詭異又令人歎息的事。

親子大戰、離家出走這些青春期大戲頻繁出現在中産階級家庭,令精英教育的追随者們焦頭爛額、措手不及。

第三,精英教育的本質是功利的。

不管你是否承認,在你把養育孩子和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挂上鈎的那一刻,教育就已經蒙上了功利主義的陰影。

能夠開發智力的玩具是不是更好?

能加分的興趣班是不是更有用?

主課是不是比副課重要?

有時間刷刷題是不是比看閑書更有意義?

一場生日風波,讓我放下了對精英教育的執念

在我們帶着孩子直奔“成功”的這條路上,已經做出了無數次選擇,區分“有用的”和“沒用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

孩子當然也會習得這種選擇,無時無刻地判斷什麼對自己“有用”,什麼對自己“沒用”,進而形成屬于自己的價值排序。

小時候,這種排序運用在學習中,長大了,這種排序也會自然運用到交友中、擇偶中、生活的一切之中。

更可怕的是,精英教育不僅是功利的,還是排他的。

當“最好”、“第一”成為唯一的目标的時候,就意味着我們必須“幹掉”其他人。過度競争讓人情變得稀薄,親情和友情都會成為犧牲品。

安妮特·拉魯在《不平等的童年》中就不無唏噓地指出,中産家庭的孩子由于從小過度競争,長大後兄弟姐妹之間感情淡漠,很少往來。

反而是底層的孩子們長大後關系親密,住得也更靠近父母,大家庭雖有沖突卻也其樂融融。

一場生日風波,讓我放下了對精英教育的執念

電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劇照

第四,精英教育容易懸浮于現實。

中産階級物質優渥,他們的孩子從不用擔心生存問題,精英教育自然也不包括生存教育這麼“low”的東西。

有個德國朋友最近跟我抱怨能源價格飛漲,家裡剛收到幾千歐的水電暖氣費補繳賬單,将來每個月這方面的費用直接翻倍,可孩子絲毫不知節儉,每天回來就是泡澡,享受第一。

“對孩子來說電是哪裡來的?插座裡來的!”到了退休年紀還在拼命工作接私活的他搖頭歎息,一籌莫展。

他的孩子就快考大學了,每天除了看書就是玩遊戲,對未來毫無擔憂。

有很多次,他都想把自己一身的動手本領交給兒子,以後一技傍身怎麼也餓不着,可孩子根本看不上,連打個下手都不樂意。

我隻能說,這太普遍了。

一場生日風波,讓我放下了對精英教育的執念

精英教育是奔着出人頭地去的,對普通人的生活并不感興趣,孩子之是以心比天高,是因為父母心比天高。

而網際網路時代加劇了這種懸浮感。大麥的同學個個都覺得自己前途不可限量,平時刷刷短視訊,覺得一夜暴富可太容易了。

他們從小衣食無憂,無法感覺父母的辛勞,更不用說主動幫父母分擔什麼。像小K這樣的孩子甚至連做家務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家裡就有鐘點工和保姆。

在這方面,私以為,華人家庭的孩子還要更危險一些。

因為中國人太習慣于在物質上克扣自己,把最好的一切都給孩子,明明條件一般還要強行上馬“精英教育”。

當孩子長大發現家底并沒有那麼厚實,以後還需要自己打拼的時候,先要經曆一場“小姐身子丫鬟命”的幻滅。

老實說,這樣培養出眼高手低的啃老巨嬰的機率,要遠比培養出精英的機率高得多。

也許有人要問,是以你是在反對精英教育嗎?不是的。

我隻是想告訴大家,任何一種教育方式都存在弊端,有些弊端可以通過智慧去克服,而有些不能。

“人間清醒”楊幂曾經說過一段很有意思的話:

原生家庭不好,你會缺少愛,原生家庭很好,你會缺少曆練。

一場生日風波,讓我放下了對精英教育的執念

其實教育也是如此,既要又要還要且要,最終隻會是失望和失落。

不如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适合自己和孩子的,保持和諧與平衡遠比追求極端更為明智。

放下執念,也放下焦慮。

不是隻有把孩子培養成顔甯馬斯克,我們的教育才有意義。Dorothy這樣的孩子,一樣可以撫慰天下父母心。

發現優質教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