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官媒:為什麼許多人相信“指鼠為鴨”,而不相信有關部門的解釋

作者:悠悠書香zyc

老鼠與鴨相差有多大?一般人不會指鼠為鴨,這跟古代的指鹿為馬有相似之處,但這不是正常現象。

官媒:為什麼許多人相信“指鼠為鴨”,而不相信有關部門的解釋

6月3日,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校,有學生在就餐時從飯食中吃出了“老鼠頭”的事件,這幾天來,在網絡上不斷的持續發酵,輿論一波接一波。

官媒:為什麼許多人相信“指鼠為鴨”,而不相信有關部門的解釋

老鼠與鴨之争始終沒有停息。這還是因為當時該校的一位學生拍下的那段視訊,從視訊中看,那一小節黑黝黝的食物有牙齒,有胡須,看模樣跟老鼠頭太相似。

官媒:為什麼許多人相信“指鼠為鴨”,而不相信有關部門的解釋

那圖檔無論從什麼角度上看,橫着看,還是豎着看,都跟老鼠頭極為相似,如果在食物中吃出老鼠頭,那可就是一件恐怖而又惡心的事。

是以視訊剛被曝光出來,很快就引發了輿論的關注,大家都很想知道那塊黑黝黝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事發以後,該校有關人員馬上召集了這名學生以及若幹位同學一起仔細研究那塊鴨脖子,他們用筷子翻了翻,有意讓人們看清楚,那根本不是老鼠頭。

事後發視訊的同學也發聲證明那真是一塊鴨脖子,學校方面也發出了通告,對這件事情進行了一個解釋。

官媒:為什麼許多人相信“指鼠為鴨”,而不相信有關部門的解釋

原以為事情應該到了一段落,當事人承認了那是鴨脖子,學校也發出通告,證明食物中沒有老鼠頭。在校方看來,這樣的處理應該可以平息輿論。

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學校如此心急的想自我澄清,反倒變成了此地無銀三百兩。

許多人就是想要一個真相,而這個真相不是靠當事人的說明或者學校的通告就能解決的。

學校的處理方式讓人們感覺有一些虛假的成分,有網友就在質疑是不是這名同學受到了某些“暗示”,使他在後來指鼠為鴨,掩蓋了真相。

因為這件事情可是涉及到民生的重要事情,屬于食品安全的問題,而且是發生在一所職業學校裡,如果學校的食堂安全出了問題,學校那麼多學生的身體健康,如何得到保障?

按照一般人的思維,食品出了問題,應該解決到底,這個食品是什麼東西?是不是足夠安全?或者應該找有關部門來進行檢測,而不是找當事人通過肉眼檢視來證明這是鴨脖子。

發現了問題,不是第一時間檢視自身是否有做得不妥當的地方,不是檢查一下食堂的食物是否真的安全,而是想拼命證明那不是老鼠頭。

這樣本末倒置的處理方式,肯定讓網友們心有疑惑。而且發出通告的并不是權威的質檢部門,而是學校及當事人本人,這樣難免存在一些主觀的因素。

這也正是為什麼群眾始終不願意相信,那就是一塊鴨脖子的原因之一。而第二個原因是人們更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這個有圖有真相的時代裡,視訊與圖檔已經清晰地讓人們看到了食物的模樣,群衆更願意相信許多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更相信自己的視覺。

在這個公信力逐漸下降的時代,人們更願意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判斷,這也正是為什麼事件遲遲沒有平息的第二個原因。

官媒:為什麼許多人相信“指鼠為鴨”,而不相信有關部門的解釋

第三個因素是後來在多方的質疑之下,學校确實找到了有關的質檢部門,然而,兩位質檢部門的從業人員的辦事方式,又讓人們不信服。

質檢的從業人員如何證明那是鴨脖子的呢?他們是通過反複比對圖檔來得出判斷,也就是說,他們不是實際上拿着食物去檢測,而是靠自己的眼睛,靠自己的直覺下判斷。

這樣的檢測方式自然不能讓人們相信,人們更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拿着食物走進實驗室,對食物的結構形态進行檢測分析,最後得出科學的論斷。

正是因為當事方以及有關部門處理的方式不恰當,而且那塊食物确實很像老鼠頭,人們受到視覺的沖擊,已經産生了難以磨滅的第一印象。

要讓人們相信,那就是一塊鴨脖子,那就必須拿出更誠懇的态度,拿出更科學的證明方式。比如怎樣解釋那兩個牙齒?怎樣解釋那長長的胡須?鴨脖子怎麼有那麼多毛呢?

官媒:為什麼許多人相信“指鼠為鴨”,而不相信有關部門的解釋

這些都是群眾心裡的疑問。隻有把這些問題一一解開了,并且拿到一份更科學的檢測報告,才能平息這場輿論的風波。

否則這件事情很難完美收場。而最終還會影響到有關部門的公信力,有關部門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須與時俱進,必須實事求是,不能心存掩蓋,不能混淆視聽,否則,将可能引發一場新的信任危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