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笑型抑郁症”會讓開朗的孩子突然自殺!父母可以通過這7點,有效識别

“微笑型抑郁症”會讓開朗的孩子突然自殺!父母可以通過這7點,有效識别

01、這些非常轟動的自殺事件,其實是“微笑型抑郁症”導緻的

2016年9月,國内演員、歌手喬任梁因抑郁症自殺身亡。這令大衆震驚不已!他每次都以“陽光、帥氣”的形象,面帶笑容地出現在公衆視野,就連他的父母,也是在他自殺離世當天,才知道兒子罹患重度抑郁症!

2021年,成都49中高中生小林突然在校内墜樓身亡,學校說是自殺,但其父母完全無法接受。因為小林沒有被診斷過抑郁症,當天并無異常,還笑着跟母親讨論暑假去哪玩。直到他們通過監控看到兒子自殺前曾瘋狂自殘,才逐漸接受了事實。

去年10月,“胡鑫宇失蹤事件”震動了全國,家屬、校方、警方多次進行地毯式搜尋都找不到人。直到今年1月28日,胡鑫宇的屍體才被找到,警方經調查确定其為自缢身亡。但很多人并不相信這個結果,始終認為胡鑫宇是被“謀殺”。

其實,以上悲劇中的主人公均為“微笑型抑郁症”患者,這是一種極為隐蔽、非常兇險的抑郁症類型。

大衆對抑郁症有着刻闆印象,認為抑郁症患者都是郁郁寡歡、面帶愁容、不愛說話的。但“微笑型抑郁症”患者卻恰恰相反,他們平日表現得很正常,甚至有的患者看起來很樂觀、開朗,臉上總是挂着笑容,很會逗人開心。

“微笑型抑郁症”會讓開朗的孩子突然自殺!父母可以通過這7點,有效識别

圖檔來源于網絡

其實,他們内心非常壓抑、痛苦,隻是長期僞裝,掩飾自己真實的情緒。這個虛假的“面具”又會讓他們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強烈的負性情緒更加難以釋放,是以他們比其他典型的抑郁症患者更容易病情惡化,自殺風險更高,自殺的成功率更是極高!

由于他們掩飾得太好了,他們的死訊會給家人帶來極大的心理沖擊,家屬根本沒法接受,“我的孩子那麼開朗,怎麼可能會自殺?”

而且由于患者的死亡非常突然,令人震驚,很有可能成為新聞事件,社會大衆也覺得不可思議、難以了解。再加上,不少自媒體在傳播資訊的過程中故意“帶節奏”,網友在誤導下容易産生各種“陰謀論”。

像上面提到的“成都49中學生墜亡事件”,孩子突然墜樓,學校的溝通工作也确實存在不足,導緻很多人猜測小林是被害的,網上甚至出現了“因留學名額而得罪學校上司,受到迫害”的謠言。

“胡鑫宇事件”中的陰謀論更多,影響更廣。即使警方确定胡鑫宇系自殺身亡後,直到現在,很多人仍不相信這個結果,認為這背後有見不得人的犯罪。

這裡面有學校、警方等方面的工作不足,有造謠者的扭曲心理,有部分網友盲從的心理,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大衆對“微笑型抑郁症”缺乏深入的了解,甚至很多人對此一概不知。

是以,在此類新聞事件發生後,我們都第一時間撰寫了文章、拍攝了視訊,分析悲劇發生背後的精神心理學知識,科普“微笑型抑郁症”的知識,希望能夠引起大衆的關注。

前不久發生的“湖南張家界4人組團自殺”,其中也有“微笑型抑郁症”患者。當時我們也進行了分析和科普。

為了讓更多大衆重視、并懂得識别“微笑型抑郁症”,此文再次詳細介紹這種病症的科學知識。

02、“微笑”會成為患者成功自殺的工具

首先,必須解釋一下,微笑型抑郁症并非精神科臨床中的規範診斷,而是對具備了特定特征的抑郁症的俗稱——患者的言行舉止看起來很正常,甚至顯得積極陽光,但内心其實非常壓抑。是以,它又被稱為“陽光抑郁症”。

那為什麼這部分患者明明感到很痛苦,卻強顔歡笑?這背後有多方面的因素。

一部分原因是“病恥感”。他們意識到自己有精神心理問題,但很怕别人知道後,會歧視、疏遠自己,把自己當怪物看。

另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他們從小接受過過度誇獎,十分在意外界的目光,不惜拼力維持自己的美好“人設”。

還有一部分原因可能出于“讨好型人格”,在人際交往中總是忍讓,刻意對别人體貼、友善,讓人愉悅。

“微笑型抑郁症”會讓開朗的孩子突然自殺!父母可以通過這7點,有效識别

圖檔來源于網絡

有的患者可能不是出于讨好别人,而是他們認為自己在别人面前要舉止得體,禮貌大方,懂得照顧别人感受,這背後很可能有嚴苛要求自己的“強迫型人格”。

而在沒有别人在場的獨處時刻,“微笑型抑郁症”患者才流露出真實的情緒,獨自痛哭,甚至自殘。

我們曾接診過的青少年患者瑤瑤,她就有典型的“微笑型抑郁症”。她母親的教育方式比較簡單粗暴,而且非常看重學習成績,對瑤瑤施加了很大的壓力,總愛拿她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較,說她不如别人,督促她向别人學習。

瑤瑤為了達到母親的期待,對外表現得開朗、優秀,但内心積壓了大量的負性情緒,經常在晚上獨處時哭得停不下來,甚至哭暈過去。

如果時間久了,病情不斷加重,“微笑”甚至會成為這部分患者實作自殺計劃的“工具”。

有些患者會故意表現出積極樂觀的态度,令醫務人員以為其病情恢複穩定,同意他們出院或減藥。有些患者會作出理性、積極的樣子,令身邊人放松警惕,友善執行自殺計劃。

北京回龍觀醫院的陳紅梅主任就曾提及,部分微笑型抑郁症患者帶有非常明确的行為目的性,他們非常擅長僞裝,懂得醫護人員和陪護家屬的心理,深知如何才能換取别人放松警惕。

這種在“微笑”掩護下的“自殺計劃”成功率極高,隐蔽性很強,對親屬好友們帶來的心理沖擊也無比強烈,身邊人往往感到不可思議。

是以,如果孩子本來就确診了抑郁症,或者雙相障礙,但忽然之間變得懂事、理性、樂觀的話,家人一定要提高警惕。比如有的患者會勸說家長上班要緊、不必陪伴自己,又或者他們的熱情、高興與所處的情境不相符、甚至顯得不太自然時,家人更要加強陪護,預防他們作出極端行為。

有些人覺得疑惑,為什麼“微笑型抑郁症”這個概念近幾年才出現在公衆視野?為什麼近幾年的自殺事件中,明顯多了很多“微笑型抑郁症”患者?

其實,大衆對精神心理障礙的認識是需要過程的。上個世紀,大部分人對抑郁症還沒有客觀的認識,他們認為抑郁症是個人性格或思想的問題,是患者“沒病喊病”,“玻璃心”,“吃飽了撐的”等等,甚至認為抑郁症是患者為了逃避現實而找的借口。

但随着大衆對心理健康問題日益重視,科普資訊越來越多,現在很多人對抑郁症有了基本的認識。而“微笑型抑郁症”作為抑郁症中的特殊類型,被大衆認識的速度自然更慢,認識得更遲。

而且,普通的自殺事件往往難以成為新聞,但原本一個表面開開心心、非常正常的孩子突然自殺了,大家都很驚訝,這才是新聞。是以,新聞媒體選擇報道題材時,很容易選中因“微笑型抑郁症”導緻的自殺事件。

再者,有些網友已經對“微笑型抑郁症”有一定意識和認知了,是以浏覽資訊時,對這方面的報道相對更加留意,有了基本的識别意識,這是好事。

當然,雖然還沒有權威機構作出過專業統計,但“微笑型抑郁症”患者确實有可能越來越多。

如今是數字星球時代,00後、10後的青少年一出生就成長于物質過剩、資訊爆炸的時代,他們涉獵廣泛,心智上成熟得更快,情感需求更加強烈。

如果他們的父母不懂得尊重、了解他們的感受,總是對其提出要求和批評,他們很容易遭受疊加性心理創傷,内心變得越來越壓抑。

但是,有的孩子為了得到父母、老師等長輩的認可,就有可能學會察言觀色,刻意扮演大人們喜歡的“乖乖女”“乖乖仔”角色,總是表現得聽話懂事、開朗樂觀。

這時候,他們罹患“微笑型抑郁症”的風險就增高了。

另外,當“微笑型抑郁症”患者自殺身亡并成為社會輿論熱點時,這有可能會導緻一定的“模仿效應”。

比如,香港明星張國榮在2003年4月1号這一天自殺身亡,有很多抑郁症患者也效仿他,在後續年份的愚人節采取自殺。

在“胡鑫宇事件”水落石出後,天津連續發生了7起學生跳樓自殺事件,不排除其中有部分人是看了“胡鑫宇事件”的報道後,更加堅定了自殺的想法。

很多抑郁症患者長期處于抑郁、低落的情緒下,早已産生了不想活的念頭。但由于對死亡仍有恐懼,他們暫時不敢付諸實際行動。但他們看了這類新聞後,有可能錯誤地認為這些自殺的人非常勇敢,将其視為英雄與榜樣,并決定模仿。

是以,如果大家身邊有抑郁症、雙相障礙等精神心理障礙患者的話,每當社會上有自殺新聞時,要特别留意患者的狀态,慎防悲劇發生。

03、通過這7點,識别孩子是否有“微笑型抑郁症”

在精神科的臨床診療中,抑郁症仍停留在“症狀學診斷”上,即精神科醫生隻根據患者表面的症狀下診斷。

精神科醫生的診療工作又非常繁忙,他們難以對每個患者詳細問診,導緻“微笑型抑郁症”更難被識别出來。再加上,很多“微笑型抑郁症”患者并不願意就醫,一直得不到确診和治療。這種病症真的隐蔽而兇險。

是以,父母一定要掌握識别的方法,才能盡量避免悲劇的發生。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觀察和警惕:

第一,“微笑型抑郁症”的患者容易在深夜、獨處時痛哭。父母可在這個時段多加觀察,結合是否有哭聲、擦淚紙巾、枕頭淚漬等迹象來初步判斷。

第二,“微笑型抑郁症”患者往往有失眠症狀,難以入睡,或者易醒,睡眠品質很差。這又會影響到他們白天的學習狀态和情緒。學習狀态不好,他們心裡焦慮,就更容易出現災難化思維,更睡不着,進入惡性循環。

是以,孩子經常失眠是出現精神心理問題的明顯信号。

“微笑型抑郁症”會讓開朗的孩子突然自殺!父母可以通過這7點,有效識别

圖檔來源于網絡

但很多父母一聽孩子說睡不着就不以為意,覺得孩子隻是學習壓力太大了。他們簡單回應道“你不要想那麼多”“你不要那麼大壓力”,幾句話就把孩子打發了。

有的家長反而會批評孩子,“肯定是你睡覺之前看太久電視、手機了”,“你是不是晚上又偷摸着玩手機了?”“我看你是又在胡思亂想,不好好睡覺了”。

這些話對于孩子來說無補于事,甚至會加大親子間的隔閡。當發現孩子失眠時,父母一定要重視,及時從心理根源上解決,必要時可到醫院就診,服用低劑量的、副作用小的鎮靜安眠類藥物。

第三,“微笑型抑郁症”患者因為容易失眠,壓力大,長期下來學習狀态難以維持,學習時變得難以集中注意力,考試前非常緊張、焦慮等表現,成績很可能有所下滑。

這些是典型的學習障礙表現,而嚴重的學習障礙也是孩子出現精神心理問題的信号之一。

有些孩子自己也高度重視學習成績,一旦發現自己學習狀态不好了,他們會非常焦慮,加大力度自我施壓,但往往難以奏效,反而形成惡性循環。在一次次嘗試調整學習狀态但失敗後,孩子的内心可能已經“抑郁”了,但外表還強撐着。

這時父母要做的是為孩子減壓,幫助孩子調整情緒和學習狀态,切勿指責他們不認真學習、成績下滑,否則,這很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令孩子精神崩潰而選擇自殺!

第四,如果孩子對父母總是報喜不報憂,或者不願意透露内心的感受,也要加強注意。

不要以為孩子總是陽光、積極、正能量,這就是心理健康的表現。真正心理健康的孩子應該有正常的喜怒哀樂,也有生活和學習上的壓力,人際關系中偶爾會有些小摩擦。但他們願意傾訴,向信任的人吐槽,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難題時會求助。

是以,孩子在非常不開心、焦慮的時候,是否願意向父母敞開心扉,透露心聲,這是判斷親子關系是否真正親密、孩子是否真正心理健康的重要标準。

如果孩子隻是愛跟父母談談吃喝玩樂,但真正不開心的事不跟父母聊,這說明父母根本沒有走進孩子的内心。“孩子啥都跟我們說,關系很好”,這句話的背後往往是表面的假象。

第五,“微笑型抑郁症”患者在父母面前有可能僞裝,但可能會向好友透露心聲,父母要主動跟孩子認可的老師、朋友、同學保持良好的關系。

絕大部分“微笑型”抑郁症患者即使再堅強、“演技”再好,在他們痛苦得難以獨自承受時,往往會向信任的人透露部分心聲。父母要與孩子身邊關系較好的人保持良好的關系和溝通,也要多留意孩子平時的塗塗畫畫和随手寫的文字,及時知道孩子的心理變化。

第六,如果發現孩子有自殘行為,一定要高度重視!自殘是極其危險的信号!

父母要觀察孩子身上是否有自殘的痕迹,一旦發現有,即使孩子平時表現得陽光、開朗,即使孩子說這隻是不小心弄傷的,父母也不要輕易相信,要進一步求證。

青少年患者的自殘行為并不是為了傷害自己,相反,他們是因為太痛苦了,而自殘可以帶來短暫的壓力釋放,讓他們心裡舒服一些。從這個角度看,他們自殘,其實是為了“自救”。

是以,如果孩子自殘,父母不要生氣、指責,而要意識到,這說明孩子内心的壓力已經接近精神崩潰的臨界點了。這時父母最好帶孩子就診,确定病情,并學會“良性溝通三步曲”,多對孩子共情、傾聽、積極引導,給予高品質的陪伴,緩解他們的壓力。

即使孩子确診了,正在服藥了,他們仍然會有掩飾自己真實病情、假裝病好了的可能性,父母仍然不能放松警惕。

第七,如果父母是進階知識分子、機關上司、教育工作者(教師、校長等),他們因為自身優秀,對孩子的要求有可能更高,但又缺乏自我檢討能力。他們的孩子罹患“微笑型抑郁症”的風險更高。

雖然“微笑型抑郁症”是比較特殊的抑郁症類型,但它的主要病因也是患者遭受疊加性心理創傷,而且往往有很多是父母的錯誤家庭教育方式導緻的。

是以,父母通過以上方法識别孩子可能患有“微笑型抑郁症”後,一定要進行“自我家庭治療”,即深刻地自我檢討、改變及提升,有意識地改善家庭氛圍及親子關系。

後續,我們還會撰文詳細分析“自我家庭治療”,幫助父母們更好地掌握這種方式,更好地幫助孩子加快康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