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家姓姓氏(十三)伍、韋、申、尤、畢、聶、叢、焦、向、柳

作者:鋒和RI麗

2023百家姓伍姓:

百家姓姓氏(十三)伍、韋、申、尤、畢、聶、叢、焦、向、柳
百家姓姓氏(十三)伍、韋、申、尤、畢、聶、叢、焦、向、柳

【釋義】伍“相雜也”。伍的定義是互相交雜。古人曰:三人相雜謂之“叁”,五人相雜為之“伍”。甲骨文的“五”字,“×”像交錯形。此外,“五”字的會意指在兩物之間,“五”的本義是交錯。

【起源】源于芈姓,出自遠古黃帝的臣子伍胥,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黃帝為部落首領時,有大臣名伍胥。伍胥就是楚國望族的伍氏始祖,伍氏家族傳至春秋時候,楚莊王有個謀臣叫伍參,傳說便是伍胥的後裔。此後,伍參的後裔子孫遂以先祖名字為姓氏,其後裔世代稱伍氏至今,史稱伍氏正宗。

得姓始祖:伍胥(黃帝大臣)

2023百家姓韋姓:

百家姓姓氏(十三)伍、韋、申、尤、畢、聶、叢、焦、向、柳
百家姓姓氏(十三)伍、韋、申、尤、畢、聶、叢、焦、向、柳

【釋義】韋的本義是背離。在甲骨文中,韋字像兩個人相背而行,也像兩隻手在搓搗一張皮革。此是韋字之本義。

【起源】颛顼之孫大彭,為夏代諸候;夏帝少康時,另封他一個叫元哲的孫子于豕韋(在今河南滑縣東南)建立豕韋國。豕韋,一作韋,于夏朝末年被商部落領袖湯滅掉,亡國後的韋國王族子孫以原國名為姓氏,就是韋氏。于此可知,最早的一支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已經形成。

得姓始祖:元哲

2023百家姓申姓:

百家姓姓氏(十三)伍、韋、申、尤、畢、聶、叢、焦、向、柳
百家姓姓氏(十三)伍、韋、申、尤、畢、聶、叢、焦、向、柳

【釋義】申的本義是雷電。古文定義申為神。在甲骨文中,申字像雲氣缭繞、閃電陰顯之狀。

【起源】1.西周初,炎帝裔孫伯夷的後裔在今陝西、山西間建立姜姓伯爵申國,至周宣王時遷至今河南南陽,于公元前688年為楚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即申氏。2.與南陽申國同時,還有一個申國,在今河南信陽,稱為東申,于公元前680年為楚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亦稱申氏。

得姓始祖:伯夷、日憬

2023百家姓尤姓:

百家姓姓氏(十三)伍、韋、申、尤、畢、聶、叢、焦、向、柳
百家姓姓氏(十三)伍、韋、申、尤、畢、聶、叢、焦、向、柳

【釋義】尤,本義是特異、突出。尤是一個形聲字,“乙”為形符,“又”是聲符。“又”表示事物的發展。越加優秀越會受阻,雖受阻礙仍能超出。這就顯出它的優異。

【起源】源于芈姓,出自五代時期閩越國沈氏族人,屬于因谥改姓為氏。沈氏族人避五代時期閩越王王審知的名諱而改為尤氏。沈氏,源自周文王的第十子聃季,因為食采于沈邑(今河南汝南)而得姓,是以天下尤姓最早的發源地就是三千年前的沈國。

得姓始祖:季載(周武王之子)

2023百家姓畢姓:

百家姓姓氏(十三)伍、韋、申、尤、畢、聶、叢、焦、向、柳

【釋義】畢,本義是田網,即古代狩獵用的長柄網。甲骨文金文上的畢字就像用樹枝編織而成的長柄兜網。

【起源】源于姬姓,以國為氏。商末,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高,随周武王興師伐纣立下赫赫戰功。西周王朝建立後,為“周初四聖”之一。後被周武王姬發封于畢地(今陝西長安、鹹陽北),建立畢國,稱“畢公高”。姬高與周公姬旦、召公姬奭一起輔政,使周王朝形成了“成康之治”的盛世。畢公高的後代畢萬後來事仕于晉國,乃封于魏地(山西芮城),後代有改姓為魏氏。仍居畢國者,遂以國為氏,稱畢氏。畢、魏同宗同源。

得姓始祖:畢公高

2023百家姓聶姓:

百家姓姓氏(十三)伍、韋、申、尤、畢、聶、叢、焦、向、柳

【釋義】聶,從字形來講,從耳,從雙,表示耳朵長。根據《說文》,聶的本義是附耳私話,表示衆人口耳相傳之義。

【起源】春秋時,衛國有個聶邑,在今河南清豐縣北,衛國有大夫被封于此,以封邑為氏,便是聶氏。

得姓始祖:姜尚(姜子牙)

2023百家姓叢姓:

百家姓姓氏(十三)伍、韋、申、尤、畢、聶、叢、焦、向、柳
百家姓姓氏(十三)伍、韋、申、尤、畢、聶、叢、焦、向、柳

【釋義】叢,原是草叢,叢林。引申為聚集。叢字的金文是上下結構的各種姿态的茅草組成。意指密集生長的草木。

【起源】1.源自帝堯時期枝國首領叢枝,以先祖名為氏。上古帝堯時期有崇(今河南登封)、枝(今湖北宜城)、胥(今山東淄博)、敖(今江西上高)四個古國。叢,是枝國的首領,稱叢枝。帝堯征伐了這四個小國,叢枝亦成為帝堯屬下之臣。2. 源于匈奴族,出自西漢時期車騎将軍金日磾,以邑為氏。其後代遷居叢家岘(今山東文登),遂以居地為氏。

得姓始祖:唐堯後裔 金日磾

2023百家姓焦姓:

百家姓姓氏(十三)伍、韋、申、尤、畢、聶、叢、焦、向、柳
百家姓姓氏(十三)伍、韋、申、尤、畢、聶、叢、焦、向、柳

【釋義】焦的本義是烤小鳥。甲骨文金文中焦字就是放在火上烤着的一隻鳥。焦字又引申為火烤後的焦枯狀态。

【起源】西周初周武王立國之後,封神農氏後代裔孫于焦,建立焦國(今陝縣的焦城),春秋時被晉國所滅,其後代以國為姓,遂為焦氏。

得姓始祖:焦伯

2023百家姓向姓:

百家姓姓氏(十三)伍、韋、申、尤、畢、聶、叢、焦、向、柳
百家姓姓氏(十三)伍、韋、申、尤、畢、聶、叢、焦、向、柳

【釋義】向,“向也”。向的本義是指朝北的視窗或煙囪口。

【起源】子姓,系宋桓公之後。公子肸,字向父,其孫戌為左師,以祖字為氏,即向氏。另外,西周時期有個向國,為小諸侯國,是西周初期周武王大封諸侯時,在追封先帝後裔時,封炎帝的一個裔孫在向地(今山東莒縣南部),建有向國,國君稱向伯。

得姓始祖:向父(宋國君主)

2023百家姓柳姓:

百家姓姓氏(十三)伍、韋、申、尤、畢、聶、叢、焦、向、柳
百家姓姓氏(十三)伍、韋、申、尤、畢、聶、叢、焦、向、柳

【釋義】柳是植物名,楊柳科,落葉喬木。枝條柔韌,葉狹長,種子具毛。

【起源】魯孝公姬稱有個兒子姬展(夷伯展),之孫姬無駭以祖父名命氏,稱展氏。後傳至展禽,稱公子展,在魯國大夫,任士師(掌管刑獄官),封邑在柳下(今河南濮陽柳下屯鎮),世稱柳下季,又因死後谥号“盎”荼,史稱柳下惠。于是,其子孫便以柳為氏。

得姓始祖:柳下惠(展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