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天,如何讓閱讀陪伴孩子成長

作者:光明網

“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本報推出“閱讀的力量”特别節目——

今天,如何讓閱讀陪伴孩子成長

本報記者 易鑫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閱讀發揮着重要作用,是打開孩子夢想的天窗,也是助力兒童成長的陽光。對于今天的孩子而言,如何激發和保護他們的閱讀興趣?在充斥着電子産品的環境裡,如何讓孩子保持一顆安靜閱讀的心?在生活中和教學中,如何幫助孩子培養閱讀習慣?

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前夕,中國教育報特别邀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冰心文學獎獲得者保冬妮和進階教師、上海市建平實驗國小教師朱煜,共同暢談“今天,如何讓閱讀陪伴孩子成長”。

人工智能時代如何開展兒童閱讀

不同年代的兒童閱讀有不同的特點。僅就讀物形式而言,“70後”的童年聽評書,“80後”的童年看連環畫,“90後”“00後”的童年開始有繪本,而“10後”的童年閱讀更加豐富,有電子閱讀,還有各類音頻視訊閱讀的APP(用戶端),那麼,兒童進行這些新形态的閱讀是否值得鼓勵?

在保冬妮看來,閱讀的載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在閱讀當中有怎樣的收獲,有怎樣的體驗,閱讀又如何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保冬妮認為,人工智能時代其實給孩子提供了更多體驗式的閱讀,在新型的閱讀中,孩子們的體驗感和互動性會更強。“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擁抱這樣的多元化閱讀。”保冬妮說。

“聽書當然是一種閱讀,而且是一種非常好的閱讀。”朱煜說。

朱煜認為,人工智能時代的“聽書”要關注兩個問題,一是講的人要好,過去的評書,“大家”講起來繪聲繪色,聽聲音就能浮現畫面,而現在有些“聽書”的聲音,是人工智能生成,讀出的語音語調都一樣,甚至還會讀出錯别字,這不僅無益,甚至有害;二是聽的書要好,選的故事要好,不能任何書都給孩子聽。“人工智能時代,家長要學會取舍,在這方面我們是需要花力氣的。”朱煜說。

人工智能時代兒童閱讀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智能手機、短視訊、遊戲等聲畫沖擊性強、互動性強,容易把孩子從閱讀中“搶”走。

朱煜認為,孩子對世界萬物充滿好奇,具有天然的閱讀者的屬性,對兒童尤其是學齡前兒童來說,在沒有足夠自控力的時候接觸智能手機、遊戲等容易上瘾,進而失去對閱讀的熱愛,想讓他們重新培養起閱讀的興趣,會有很大難度。

“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家長。如果家長控制不住自己,不願意為了孩子做一些必要的放棄,孩子就會受負面影響。”朱煜說。

家長如何激發并保護孩子閱讀興趣

如何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并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是目前家長們普遍關注的話題。

保冬妮認為,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首先要從孩子本身的興趣出發。“有的孩子喜歡昆蟲,就可以從閱讀昆蟲的書籍開始,有的孩子喜歡飛機、艦船,就可以閱讀機械類的書籍。了解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并為他提供廣闊的天空,才能讓他在閱讀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保冬妮說。

“要定期帶孩子去書店,讓孩子自己挑選書籍,學會自主閱讀,也是讓孩子有自我選擇的權利和機會。”朱煜說。

從生動的、自由的閱讀開始,而不是功利性的閱讀開始。保冬妮不認同給孩子布置硬性書單的做法:“給孩子定閱讀計劃,這就變成閱讀任務和壓力了,這樣孩子是不會愛上閱讀的,閱讀一定是輕松的、投入的。”

保冬妮和朱煜都認為,家長陪伴孩子閱讀最重要的做法之一,是共讀一本書并交流。“其實很多孩子也是借由閱讀産生了聊天的主題,他們喜歡同一本書,并把這本書當成一個聊天的話題。”保冬妮說。

家長和孩子共讀,年齡和時代的差距是否有影響?保冬妮認為,不同年齡和不同時代的人是可以對話的,在閱讀的基礎上對話,是一種特别好的方式。“借由閱讀,父母可以跟孩子保持一種關聯,知道彼此心裡想的是什麼,它是一種家庭連接配接的紐帶。”

“在家庭環境裡開展閱讀,一是要保證親子閱讀的時間;二是要給孩子安排一個獨立的閱讀空間,哪怕陽台上放一個小小書架,這樣的儀式感很重要。”朱煜說。

學校如何更好地為孩子營造閱讀氛圍

今年3月,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提出,通過3到5年的努力,使“‘書香校園’建設水準顯著提高”。

如何建設“書香校園”,在校園中更好地為孩子營造閱讀氛圍?

朱煜認為,首先要有一個硬體環境,一個好的圖書館或者圖書室非常重要。學校也可以把校園當中很多角落利用起來,布置成圖書角,總之在硬體上要有一定的投入。

從課堂教學的角度而言,朱煜認為,需要不同學科的教師通過日常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去研究。“教學的設計單靠一位老師可能不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發揮團隊的力量一起做教研,來實作這種閱讀氛圍的營造,各個學科都是如此。”朱煜說。

此外,在多年的教學中,朱煜積累了很多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他表示,學校可以開展一些專題性的閱讀活動,如設計一套閱讀的課程,還可以做閱讀小存折、開展閱讀小明星的評比等。

作為一名兒童文學作家,保冬妮喜歡通過閱讀的延伸,來促進學生對閱讀産生更濃厚的興趣。

保冬妮寫過一本圖畫書《有戲》,講的是看平劇的故事。她帶學生閱讀完這本書後,就帶着學生去畫平劇臉譜的面具,學生通過描繪不同的花臉,了解了不同的人物角色,進而深入感覺平劇的藝術形式。

“閱讀的目的不是閱讀本身,而是打開一扇門,讓孩子能夠接觸另一個世界,去了解世界的廣大和人生的意義。”保冬妮說。

來源: 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