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廁平等,為什麼會吵起來

作者:真實故事計劃
女廁平等,為什麼會吵起來
女廁平等,為什麼會吵起來

2023年5月4日,考慮到校園内女多男少的現狀,四川大學将部分男廁所改成女廁所,此舉引發校内外争議。

生理差異令女性如廁需要更多空間和時間,這令公共女廁門前總是排起長隊。女性走出家庭進入職場僅有兩百年時間,許多國家的公共女廁少于男廁,廁所均等,在争吵中緩慢向前。

女廁平等,為什麼會吵起來

公共女廁,從排斥到接納

1852年2月11日,英國倫敦的貝德福德街51号,全球首個有沖水馬桶的公共女廁開張。那是個木制的小房子,裡面有6個廁位,六角形尖穹頂,配有桃花芯木制的梳洗池和馬桶,門票2便士,如果要梳洗衣物,則額外付錢。

開張後不久,這間專為女性設計的豪華公廁就關閉了。

當時女性很少出門工作。她們的主要角色是照顧家庭,逛街如果沒有男性陪伴,就會被嘲笑。大城市倫敦衛生條件不佳,泰晤士河味道難聞,垃圾随處傾倒,人們在街邊大小便。公共廁所是不潔淨的代稱,使用公廁的女性會被視作妓女。

公共女廁的亮相,與抽水馬桶的發明有關。此前一年的1851年,倫敦的萬國博覽會上,水管工喬治·詹甯斯(George Jennings)在休憩室安裝了一批抽水馬桶,他要向人們證明,廁所也可以豪華且整潔。在博覽會期間,人們隻需付一便士,便可以擁有一個幹淨的座位,毛巾、梳子以及鞋擦,在公共場合享受美好的排便體驗。

共有幾十萬名參觀者被豪華公廁吸引,包括大批的女士。但這些被緊身胸衣捆着,提着半圓大裙擺的女人進入公廁後,隻是好奇地與水槽旁收費的服務員交談,拉動水箱上的金屬鍊子,觀察如何自動沖水,并不打算在其中解決生理需求。

保守的女士們認為,如廁意味着裸體、脆弱和不安,任何看到她們進入公廁的人,都可以想象她們在裡面做什麼,這是一種恥辱。

女廁平等,為什麼會吵起來

圖 | 世界上首個有抽水馬桶的女公共廁所

英國的女士衛生協會 (Ladies Sanitary Association) 也在那時成立,旨在推動建設女性公共廁所,但女士們不願買賬,男士們也反對。1898年,一個女性權益倡導組織在倫敦卡姆登高街(Camden High Street)附近搭建起女廁模型,一名男計程車司機故意撞上它,以證明其位置不合适。

1909 年,總部位于倫敦的一家百貨商店開張時,将一個女廁提供給當時呼籲婦女參政的人使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将要結束時,已經有近一百萬英國婦女在軍火工廠工作,在女工們要求下,工廠開始提供女廁和女更衣室。

直到一戰之後,反對女廁的聲浪持續不絕,一些雇主不願安裝女廁,并認為女性正在搶走男性的工作。

兩百年前的美國,随着在工廠和磨坊工作的婦女人數逐漸增多,公共場所出現了不分性别的廁所,但公共廁所的安全和隐私問題,引起了當時社會的關注。1887年,美國馬薩諸塞州政府頒布法律,要求公共廁所性别隔離。到1920年,美國所有州都制定了類似的法律。

女廁短缺背後,是社會性别結構的不均等問題。

1990年代的美國,婦女政治地位提高,女性參議員人數不斷增長,但華盛頓的國會大廈參議院所在樓層隻有一個男廁所,上面寫着“僅限參議員”,言下之意是所有參議員都是男性。當時唯二的女參議員南希·卡斯鮑姆(Nancy Kassebaum)和芭芭拉·米庫爾西(Barbara Mikulsi)不能使用男廁所,她們倆隻能下樓,和遊客一起大排長龍。

當時無論是在美國國會大廈,還是在美國50個州的首府,缺少女廁都是一個緊迫的問題。一位紐約州女議員回憶:“我們離開這層樓去上洗手間,都得告訴看門人一聲。我們需要花很多時間來回,擔心錯過投票.…….好像我們在征求老師的許可一樣。”

1993年,美國國會大廈參議院所在樓層才有了第一間女廁所;1994年,建于1935年的美國最高法院進行翻修,增加了性别平等設施;甚至直到2011年,美國衆議院才有了第一間女廁所。

在一些男性主導的領域,女性難以在工作場所有私密空間。這在美國引發了一些訴訟。

1997年,奧黛麗·喬·德克魯(Audrey Jo DeClue)向美國聯邦第七巡回法院提出投訴,稱自己遭遇職場性騷擾。她是伊利諾斯州一家電力公司唯一的女巡線員,由于公司沒有提供足夠的衛生間裝置,在跟随男同僚們在野外巡線時,她被迫在他們面前友善,而周圍沒有任何樹和灌木可以保護隐私。

機組負責人對她發表了以下歧視言論:“你有一個三歲孩子的膀胱”,“我們永遠無法完成工作,因為我敢肯定我們必須在愛德華茲停下來,讓你也在那裡小便”。

但在當時,德克魯的性騷擾起訴被駁回,兩名男法官投了反對票,一名女法官投了贊成票。

缺乏女廁,會令一些女性會失去工作。九十年代,美國德克薩斯州一家運動帽公司有80名員工,95%是女性,卻隻提供一個廁所。1992年8月,該公司拒絕根據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的要求建造更多廁所,轉而解雇幾十名女性雇員。

美國教育領域也有女廁缺乏的曆史。1950年代,男律師艾倫·德肖維茨(Alan Dershowitz)在哈佛大學授課時發現,法學院沒有女學生,而有些教職工反對錄取女性,理由是這裡沒有足夠的女廁所。“在這場争論中,把女人拒之法學院門外,比把幾個小便池改成女廁所容易多了。”他說。

後來,有女性開始被哈佛法學院錄取,到了1960年代中期,開始有女性被任命為哈佛大學的教員,為了照顧這極少數女性的需求,學校設立了一間“教職工”廁所。

在“廁所沙漠”印度,尤其是貧民窟裡,女廁缺乏更是突出問題。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超過一半的印度家庭沒有廁所。在印度的公共場所,很少有配備女性設施的免費公共廁所,女性要為此付費,在這個日均收入勉強超過2美元的國家,這對普通女性來說是沉重的負擔。此外,印度女性在如廁時,還面臨性騷擾和強奸的威脅。

根據一項2009年的調查,印度首都孟買僅有132個公共女廁,其中有許多幾乎不能用,而公共男廁有1534個。為了解決如廁問題,印度女性被迫使用“飛行馬桶”——拿着塑膠袋如廁,用完即棄。

2005年,印度北部哈裡亞納邦(Haryana)政府發起了“沒有廁所,就沒有新娘”的倡導,要求男性婚前建造私人廁所。這令2004年到2008年,活躍在婚姻市場的哈裡亞納邦男性家庭中,私人衛生設施覆寫率增加了 21%。在印度一些地區,由于女性并不短缺,該倡導幾乎沒有效果。

2012年4月,印度35個非政府組織牽頭發起“小便權”運動,敦促孟買市政當局確定女性免費使用公共廁所,要求公共廁所提供更衣室和衛生巾售賣機。這年6月,孟買市政府官員承諾建造數百個女廁,一些地方立法者發誓會在自己的每個選區建造女廁。

政客的承諾能否踐行是另一回事。“在印度政治中,承諾往往不會成為現實。”有媒體寫道。

女廁平等,為什麼會吵起來

女廁多,是平等還是平等的例外

英國女性作家、記者卡羅琳·克裡亞多·佩雷斯(Caroline Criado Perez)在《看不見的女性》一書中稱,這個世界以男性為樣本,由男性設計,又為男性設計。

公共廁所的設計和建造,時常被認為忽略了男女差異。

生理差異令女性如廁需要更長時間和更多空間。八項關于研究表明,男性排尿平均需要32到47秒,而六項對女性的研究顯示,女性平均排尿時間在80到97秒,幾乎是男性的兩倍。

如廁時,男性很多時候隻需站立,推拉褲鍊,而女性則需蹲下起身、穿脫衣物,有時還要應對連體襪和背帶褲之類款式繁複的衣服。

生理期時,女性也需要頻繁上廁所,更換衛生巾或棉條;孕婦由于增大的子宮擠壓膀胱,不僅上廁所費力,還常常遇到尿頻現象;母親帶娃時,也要花更長時間幫助孩子如廁。

美國的許多老建築女廁數量很少,甚至沒有。這是因為大量女性走出家庭,進入工作場所,隻是近兩百年的事。而增加女廁的建議,最初來自一名男性。

1987年,在好萊塢露天劇場舉辦的柴可夫斯基音樂會上,美國加州參議員、洛杉矶民主黨人阿特·托雷斯(Art Torres)在廁所外苦熬許久,才等到妻子和女兒出來。于是托雷斯提出了“廁所平等”法案,要求在公共場合增加女廁所,同年,這一法案被寫入法律。

女廁稀少導緻的漫長等待,使得當時一些女性劍走偏鋒,進入男廁,并為此付出代價。1990年,在容納17000個觀衆的禮堂裡,女性法律秘書丹尼斯·威爾斯(Denise Wells)參加休斯頓峰會音樂會時,因無法忍受排隊而使用了男廁,并是以被逮捕和起訴。

法庭上,一名警官作證說,20位女性排隊等着進入女廁,隊伍湧入了走廊,而男廁隊伍甚至沒有延伸到廁所門。陪審團由兩男四女構成,商議僅 23 分鐘就判威爾斯無罪。

受到此次事件的啟發,德克薩斯州參議員于1993年推動了廁所平等立法。該州法律規定,人群聚集之地,1994年1月1日起建造的建築,或改建、維修和改善面積超過50%的建築中,女廁所和男廁所的比例應不低于2:1。

根據彭博社在2014年釋出的新聞,截至當年,美國已有21個州制定了廁所平等法律。立法者要求,建築師在建立或改建的公共建築中,設計數量更多或者至少和男廁位數量相當的女廁。

也有男性認為自己的權益受到了損害。1995年,美國男性鮑勃·格拉澤(Bob Glaser)起訴聖地亞哥市政府,要求賠償540萬美元。原因是在一場音樂會上,一群煩躁的女性沖進了男廁。格拉澤聲稱他“很生氣、沮喪、尴尬、心煩意亂,感到被侵犯”,一名聯邦法官駁回了他的起訴。

當男廁所少于女廁所,會引發大量男士的抱怨。在1999年建成的新費城體育館,有26個男廁所和288個男廁位,以及40個女廁所和580個女廁位。當時一些媒體報道,在一些男性觀衆較多的熱門體育賽事中,有多達40位男性組成的蛇形隊伍擠在最高層,每人要等15到20分鐘才能上廁所。保安人員不得不守在男廁出口,阻止插隊行為。

“這既不對,也不好笑。”有男士在當時的媒體上說,如廁等待太過漫長,令他考慮找棵樹解決。

在美國,一些建築師在新體育館開工前,以各種理由申請對廁所公平法案的豁免。前國家參議員安迪·沃馬克(Andy Womack)公開反對公平廁所法案,他認為最初法案是為了給予平等,現行做法卻在開拓平等的例外。

直到現在,女廁是否應當多于男廁,全球各地仍争吵不休。比如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協會于2019年5月釋出報告,呼籲全球各個領域踐行如廁平等,同年6月,有人就瑞士蘇黎世機場女廁前排隊的現象,詢問何時增加女廁廁位,機場管理人員憤慨回複,稱建築師“為女性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女廁平等,為什麼會吵起來

廁所公平的漣漪

2023年5月4日,四川大學将部分男廁所改成女廁所,有川大男生帶着丁真面具分發紙尿褲進行抗議,網友争吵不休。

網上的贊成者認為,這是合法合規又合理的做法,可以緩解女廁排隊問題;反對者表示,追求男女平等不應該以損害男性利益為代價,校方應該擴建女廁,而非取消男廁。

5月6日,四川大學從業人員公開表示,改建女廁是因為收到許多女學生和女教師廁所擁擠的反映,施行前未與男生做好溝通,是工作中的瑕疵,目前正與學生代表開會讨論此事。

川大改建女廁之前,有不少男女比例失調的高校将部分女廁改為男廁,比如中國傳媒大學、浙江傳媒學院、江西師範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等。

無論是在吃飯閑聊時,還是在朋友圈表達時,浙江傳媒學院的女生林嘉琪對此都帶着認同和自豪的态度。她回憶,那是在2022年,學校考慮到校内男女比例1:3,将教學樓二樓衛生間男女廁合并,改為女生專用。

同一所學校的男生周凱也對增加女廁表示贊同。他說,從最基礎的生理角度來看,男生上廁所比女生快很多;從情理上來講,學校女生人數比較多,隻是改了一部分廁所,并不影響我們男生上廁所。

周凱發現,周圍的同學,無論男生女生,其實都很支援校方做法。但當他在微網誌上發表評論表達支援時,卻有網友跳出來留言“你不要一個人代表浙傳男生”。

“很多男生不太了解女生的感受,很多女生把自己放在弱勢的地位,認為男生就應該縱容體諒。”周凱說,他當時無法了解,僅僅将男廁改建成女廁的事情,為何就能在網上招緻這麼大的争議?後來他觀察到,網絡上争吵的雙方都在無差别輸出情緒,借此發洩自己從異性那邊遭受的委屈。

男女廁位配置設定規則清晰且有規可循。國際規範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de Council)釋出的《國際建築标準》中,就有1:2的男女廁位比例建議。在2005年12月,中國建設部在《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标準》中提到,公廁男蹲(坐、站)位與女蹲(坐)位比例宜為1:1—2:3,獨立式公共廁所宜為1:1,商業區域内公共廁所宜為2:3。

廁所平等已經在北京和上海一些場所得到了實踐,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天壇設立了60個臨時廁所,其中男女廁位比是1:4。上海2010年世博會新修廁所中,這一比例是1:2.5。

到了2016年,政策有了變化。新版《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标準》要求:“女性廁位與男性廁位比例提高到3:2;在人流集中的場所,女廁位與男廁位的比例不應小于2:1。”

對于四川大學将部分男廁改成女廁的舉措,川大學生王玲認為,教學樓一般沒有多餘空間修建女廁,擴建女廁成本也很高,水管要重新排布,是以把男廁改成女廁更加便利。“支援男女平等,有時意味着讓渡男性已經侵占多年的女性權益。”她認為,當所有為廁所公平争吵的人,都能多了解另外一種性别,或許人們才能開始平等對話。

*文中講述者資訊有模糊

參考文獻

女廁所總是排長隊,我們能怎麼辦?, 公衆号“果殼”, 2019;

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Seventh Circuit.Audrey Jo DeCLUE, Plaintiff-Appellant, v. CENTRAL ILLINOIS LIGHT COMPANY, Defendant-Appellee,FindLaw, 2000;

Anthony, Kathryn H., and Meghan Dufresne. "Potty parity in perspective: Gender and family issues in planning and designing public restrooms."Journal of Planning Literature 21.3 (2007): 267-294;

EEOC Lawsuit: Company Laid Off Women Rather Than Build Them Restrooms, AP NEWS, 1994.

Womens rights and the loo leash the fight for public toilets in the uk, Leeds, 2022.

Ramster, Gail, Clara Greed, and Jo-Anne Bichard. "How inclusion can exclude: The case of public toilet provision for women."Built Environment 44.1 (2018): 52-76;

A brief history of the ladies' bathroom, the Week, 2016;

How the Bathroom Wars Shaped America, Politico Magazine, 2016;

History of Womens Public Toilets in Britain, Historic-UK, 2018;

Right pee campaign launches india demand better restrooms women, the World, 2012;

Fighting for Potty Parity and the Right to Pee, UN Dispatch, 2012;

The lack of equal bathroom access for women is a global design flaw, Bloomberg, 2014;

Women northern india said no toilet no bride worked, Humanosphere, 2017;

Queue ladies loo feminist issue public toilets, the Guardian, 2019;

In mumbai a campaign against restroom injustice, Nytimes, 2012;

February 2, 1852: The First Public Flushing Toilets Open in London, the victorianist, ART and ARCHITECTURE, mainly, 2022;

First public toilets for men in Britain... oh yes, and eventually for women, 2021;

- END -

撰文|朱雲帆

編輯 | 苑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