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對着列車敬禮,你看到了什麼?

作者:實踐雜志

列車緩緩駛入西藏,大地被一片白雪覆寫。

一位遊客拿出手機,想要拍下這份景色,不料鏡頭裡出現了這樣一幕:

冰天雪地裡,一名護路員踉踉跄跄,險些栽進積雪裡。

他對着列車敬禮,你看到了什麼?

列車轟鳴經過,他立刻調整姿勢,身體站得筆直,朝着列車鄭重敬禮。

近日,這段十幾秒的視訊,在網上獲得大量點贊。

5月26日,“央視新聞”公衆号《他為何要對着列車敬禮?》一文引發廣泛關注,人民日報、央廣網、光明網等相關報道閱讀量均在10萬+。

網友紛紛在評論區留言,有人說:“本來想拍雪山,下一秒卻出現了一座更高的山。”

有人感歎他們的敬業,也有人在想——護路員為什麼要對着列車敬禮?

别看這隻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它背後的故事,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

他對着列車敬禮,你看到了什麼?

對着列車敬禮的小夥子叫次仁加措, 西藏那曲市安多縣措那湖大隊二中隊護路隊員。

每天上班,他都先趕到自己所負責區域的“守護點”——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空間,簡單擺放着簡易床、桌子、取暖爐、熱水壺等的值班崗亭。然後,開始一天的工作——往返于他負責的不足兩公裡的路段,排查鐵路設施的安全隐患,清理障礙物和垃圾,等等。

除了就餐或者遇到極其惡劣的天氣,短暫地在“守護點”停留一會兒外,其它時間,他都往返巡邏,一天下來,來來回回近二十公裡。

次仁加措工作的地方海拔5000米左右,氧氣稀薄,一年中絕大部分時間天寒地凍,冬天的溫度常常降至零下30℃,大風天氣幾乎四季不間斷,穿着厚厚的棉衣,依然感覺寒意刺骨。

高寒地帶,吃上一頓熱乎飯不容易。飯菜通常由從業人員送到值守地點,即使做好了保溫措施,但一路寒風,有時候送到時已經冰涼。

臉部皮膚幹裂、手上生凍瘡、關節疼痛……次仁加措笑着說,“大家都有一些小毛病。”

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次仁加措與同僚們“三班倒”,24小時守護在青藏鐵路沿線。

今年35歲的他,已在護路一線工作了10年。

“孤獨”成為次仁加措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他回憶,剛剛成為護路員那段時間,每次上夜班都“孤單又害怕”,四周空無一物,能陪伴他的隻有過往的列車。

每當列車駛過,次仁加措和護路隊的隊員們形成了一個習慣性動作,不管在幹啥,都會立即停下步伐,立正站好,朝着列車莊嚴敬禮。

遇到節假日,青藏線客運量加大,他們的工作會更忙碌,也是以占用了很多陪家人的時間。有時候,護路員的孩子會到守護點看望爸爸,看到列車駛來,小小年紀的他們會學着爸爸的樣子一起敬禮。

每次敬禮,次仁加措們内心無比自豪,“每年有很多遊客來西藏,我很高興能為大家做點事。”

一隻大手舉起,一隻小手跟着舉起,一起向着過往的列車敬禮,次仁加措們内心無比驕傲,“我覺得這是一種傳承。”

他對着列車敬禮,你看到了什麼?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正式通車,結束了西藏不通火車的曆史。從那時起,這條最美“天路”就多了一群默默無聞的守護者。

他對着列車敬禮,你看到了什麼?

而當你問他們,會不會為日複一日重複着辛苦勞作,不能陪伴在家人身邊感到遺憾時,得到的回答卻是:

“隻要能讓更多的人平安回家。”

這些高原護路人們,也是中國發展的見證者。

就拿青藏鐵路來說,其建設震撼了全世界,但也是十萬中國人在“生命禁區”的奮鬥史。

嚴寒、風雪、缺氧、凍土……這條長長的天路,包含着無數人的奉獻。

這是一份艱苦的工作,也是中國成千上萬護路人的縮影。

錫烏鐵路是地處内蒙古中東部的一條重要電煤運輸通道,穿越草原腹地,環境艱苦。

侯峰是負責最艱難任務——敦德烏蘇橋李家窯線路工廠中的房間二龍屯工區的工長,他說:“我們的養護維修作業要闖過三道關。”

頭一關,狂風。敦德烏蘇橋上距離地面60米高,上面的風力常年在8級以上,稍不注意就會摔倒。

第二關,酷寒。這裡冬季寒冷漫長,氣溫最低時可達零下40℃。

第三關,恐高。侯峰回憶,“剛上到橋面那會兒,腿一直不停地抖,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适應。”

不論白天黑夜、風霜雨雪,上跑千噸重,下養毫厘精,他們堅守崗位,未曾退縮。對于這份工作,侯峰很堅定。

“經得住大自然的風霜雨雪,熬得住四季的冷熱交替,一點點給人生增加厚度,我們的路才會走得更遠。”

120秒!乘務員夫妻的短暫約會。

劉少波、張豔娟夫妻兩人是中鐵呼和浩特局標頭客運段滿洲裡車隊的乘務員,為了能夠分别有時間照看年幼的孩子,兩個人申請調在了不同的班組,夫妻倆常年都是一個人在列車上、一個人在家,一年下來,也就隻能相聚一個多月的時間。

“我們跑的這趟線特别冷,我擔心他照顧不好自己,總想多唠叨囑咐幾句。”妻子張豔娟總是不放心丈夫。他們約定,每次到大闆站,都要在車窗處隔着玻璃遠遠地“見一面”。

“隔着車窗看到他的微笑和手勢,我就知道他一切都好,就放心啦。”妻子張豔娟說。

2020年1月18日,列車到達大闆站,張豔娟卻沒有見到丈夫劉少波值乘的列車。受降雪影響,丈夫的列車晚點了,隻能在查幹渾迪線路所“會車”。

他對着列車敬禮,你看到了什麼?

“約會泡湯”了,張豔娟顯然有些失落,張豔娟用微信發來了“撅嘴”的表情。劉少波為了安慰妻子,在4号車廂車門冰凍的玻璃上寫下“回家等我”四個字,拍下照片用微信發給妻子。

10點50分,K275緩慢經過K276次列車時,兩人在窗前發出了愛的手勢,短暫的幾秒鐘,兩輛列車“擦肩而過”,劉少波咬了咬嘴唇,眼裡滿是不舍的神情,而張豔娟則濕潤了眼眶,伫立在車窗前望着對面駛過的列車漸行漸遠……

他對着列車敬禮,你看到了什麼?

廖小城是渝利線重慶豐都高鐵路段護路隊護路工。他以不足3平方米的崗亭為家,與妻子24小時輪流堅守,記錄來回70餘班動車通行情況。

1公裡的鐵路沿線,他每天徒步行走近6公裡,來回巡查鐵路防護網至少3次,及時消除防護網破損漏洞、清理滾落到防護網上的落石。

2015年他準确判斷洪水險情,避免了重大事故的發生。

2016年,豐都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暴雨,他舍小家為大家,頂着瓢潑大雨,沿着鐵路仔細檢視,自己家中的大部分财産卻被洪水卷走。

渝利鐵路豐都段運作9年來,廖小城所巡護路段實作人和動物“零”破網,2017年,他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個人”稱号。

今天的中華大地正被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連通:15.5萬公裡的鐵路、100萬座現代橋梁、528萬公裡的公路……陸海天網,互聯互通。

在安享現代化的交通方式給我們生活帶來舒适和便捷的時候,我們永遠不要忘記,在祖國漫長的交通線上,還有無數的護路人員和司乘人員,用腳步丈量着這片神聖的土地。

護路員為什麼對着列車敬禮?

他們對着列車敬禮,列車鳴笛緻意,是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

一個敬禮,蘊含了護路員太多情感——對鐵路建設者和往返高原的乘務人員的緻敬,對遠方客人的歡迎。

一個動作,融進了每位護路員的心裡——告訴乘客們,護路員們一直在為列車的安全行駛保駕護航。

他們的崗位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

正是因為有他們的付出,人們才得以長途無阻。

若不是遊客的鏡頭無意間拍下這一幕,我們很難在熱鬧非凡的生活中,記起他們的存在。

緻敬每一位護路員,緻敬每一位平凡的守衛者。

在平凡的崗位上,認認真真、兢兢業業,把平凡的工作,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堅持做好,就是不平凡,就能赢得了解和尊重。

其實,你我都是“護路員”,是否做到了不平凡?

來源:“識見”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