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作者:領記
一、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我們偉大的祖國,曆史悠久,山河壯麗。大陸的名山,自古以來,有“五嶽三山”之稱。“五嶽”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和中嶽嵩山。“三山”是: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即“佛教三大聖地”。

近代以來,人們又将安徽省的九華山和“佛教三大聖地”一起并稱“佛教四大名山”

五台山為什麼被佛教徒奉為佛教聖地呢?這還得從佛教的文殊菩薩談起。

佛教中的修行果位有“佛”、“菩薩”、以及“羅漢”等等。佛,全稱“佛陀”,是梵文Buddha的音譯,亦譯作“佛馱”、“浮陀”、“浮屠”、“浮圖”等,意譯為“覺者”、“知者”。小乘佛教講的佛,一般是用作對釋迦牟尼的尊稱。大乘佛教所說的佛,除了指釋迦牟尼以外,還泛指三世十方的一切覺行圓滿者。如燃燈佛、彌勒佛、阿彌陀佛等。佛教中所說的菩薩,全稱菩提薩垭,是梵文Bodhisattva的音譯,意譯為“覺有情”、“道衆生”等。指自身已經覺悟,并能利益灰生,可于未來成就佛陀果位的佛教行者。佛教經典中常提到的菩薩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彌喻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

文殊菩薩,全稱為“文殊師利”、“曼殊室利”,略稱“文殊”、“曼殊”,是梵文Mañju‘sri的音譯,意譯為“妙德”、“妙吉祥”等。

一、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一據佛教經典《佛說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說:“佛.(釋迎牟尼)告金剛密迹王言:‘我滅度後,于此南贍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頂,文殊童子遊行居住,為諸衆生于中說法”’。

來古自中國古稱震那國,佛教徒認為中國在佛經中所說的南贍部洲,五台山則在南贍部洲震那國的東北方。五台山“五峰聳出,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台,故曰五台(山)。”亦名五頂山。五台山的地理位置和地理形勢,與佛經《寶藏陀羅尼經》描述的文殊菩薩住處很相似,這是五台山被佛教徒視為佛教聖地的原因之一。

又據晉代的佛馱跋陀羅翻釋的佛教華嚴宗大典《華嚴經》說:“東北方有菩薩住處名清涼山,過去諸菩薩常于中住,彼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有一萬菩薩脊屬,常為說法。”山

五合山“歲積堅冰,夏仍飛雪,曾無炎,故日清涼(山)。”山中的氣候環境十分潔淨涼爽,是消夏避薯的好地方,故五台山古稱清涼山,并被人們譽為“清涼聖境”。五台山的古代稱謂和氣候特點與《華嚴經》中所叙述的文殊菩薩住處也頗相似,這是五台山被稱為佛教聖地的原

因之二。

大陸的佛教聖地,古代謂有三大名山,現在有四大名山的說法。這四大名山是:山西省五台山(文殊菩薩道場)、四川省峽帽山(普賢菩薩道場)、浙江省普陀山(觀世音菩薩道場)和安徽省的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在大陸的佛教名山中,千百年來,五台山一直被奉為魁首。

清聖祖康熙皇帝說:“朕惟清涼山,古稱文殊大士演教之區也。茲山聳峙于雁門雲中之表,接恒嶽而俯滹沱,橫臨朔塞,藩屏京畿。其地風勁而高寒,層冰結于陰岩,積雪留于炎夏,故名清涼。然地雖寒,而嘉木芳草,蒙茸山谷,稱靈異焉。五峰竦立,上矗霄漢,日月之所回環,煙霞之所虧蔽,蒼然深秀,其為神阜奧區,蓋自昔而已然矣。是以自漢迄今,曆代皆有崇建,古刹精藍,遍滿岩岫。宇内稱靈山佛土,最著者有三:峨嵋,普陀,而五台為尤盛焉。”

《敦煌石室遺書》中的佛教史籍也說:“昔人頌宇内靈奇之境,恒言五嶽之外,複有三山。蓋謂五台、峨嵋、普陀也。三山皆因佛迹顯,而五台尤以山辟最早,境地最幽,靈最赫,故得名獨盛。”

一、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為什麼五台山在大陸的佛教名山中“得名獨盛”呢?

文殊菩薩的形象,一般為頂結五髻,手持寶劍,塑像多騎獅子,以表示智慧、銳利和威猛。人們最需要智慧和力量,因而文殊菩薩就最受人信仰。

文殊菩薩是釋迎牟尼佛的“左脅侍”,普賢菩薩是“右脅侍”,觀音菩薩則是阿彌陀佛的“左脅侍”。文殊、普賢、觀音合稱佛教中的“三大士”,其中,作為釋迦牟尼佛“左脅侍”的文殊菩薩地位最尊,因而五台山在佛教名山的地位也最高。

在佛教四大名山中,五台山的國際聲望最隆。千百年來,印度、日本、蒙古、北韓、尼伯爾、斯裡蘭卡等國佛教徒,到五台山朝聖求法巡禮的很多,有些甚至留在五台山修行終身。在唐代。日本的許多著名高僧都曾到五台山求取佛法,日本天皇甚至定期派使者專程上五台山給文殊菩薩敬獻金銀珠寶。

五台山是大陸唯一兼有漢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佛教道場,藏傳佛教(喇嘛教)的達喇嘛、班禅喇嘛、章嘉呼圖克圖(大活佛),都曾在五台山居住修行,有的逝世後還安葬在五台山。是以,五台山最受到西藏、内蒙、青海、甘肅、黑龍江等地少數民族的無比尊崇。有的人生前沒有實作朝拜五台山的夙願,他們的子女就把他們的骨灰送到五台山安葬。

由于以上種種原因,再加上曆代皇帝多次朝拜五台山和極力的推崇,使五台山在四大名山中占據了特殊的地位。自古至今,它一直居于大陸佛教名山之首,令人心馳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