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星火模型趕超ChatGPT 的底氣?科大訊飛研發時間或不到一年

作者:新财觀V
星火模型趕超ChatGPT 的底氣?科大訊飛研發時間或不到一年

“如果亞當·斯密在2023年這一屆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年會上,會講什麼話?”5月27日, 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年會(理事會)暨2023中國上市公司峰會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現場示範時對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刁難”道。

結果被該模型“一眼識破”并回複,“他(亞當·斯密)在2023年去世已經超過250年,是以他不可能在現實中參加任何活動。”

這一“滴水不漏”的回答,不僅驚呆了現場衆多上市公司高管,還讓劉慶峰多了追上Chat GPT的信心。

不久前,劉慶峰就曾表示,現在訊飛星火的語言了解能力不僅在國内遙遙領先,而且離ChatGPT僅僅一步之遙,與100分相比隻差兩分,在今年10月份之前就會超過它。

伴随着ChatGPT引爆全球科技領域和資本市場,人工智能成為了A股市場的大熱題材。科大訊飛作為人工智能闆塊的龍頭之一,自然也吃到了一波股價飛漲的紅利。

資料顯示,截至5月27日收盤,科大訊飛55.84元的股價年内上漲了70%,最高時漲幅超過100%。這充分反映出了市場對星火大模型的追捧。

但翻看科大訊飛的2022年年報和2023年Q1财報,其中,Q1扣非歸母淨利潤大跌331.82%!似乎強大的研發能力并沒能轉化為實際的業績。雖然市場上也不乏長期虧損但堅持研發終成行業巨頭的公司,但科大訊飛又是這樣的公司嗎?

星火大模型研發或不到一年

在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大受追捧的背景下,科大訊飛頻繁釋出關于星火大模型的消息也引發了市場的熱議。

星火模型趕超ChatGPT 的底氣?科大訊飛研發時間或不到一年

在近期的投資者交流活動記錄表中,公司方面公布了星火大模型的裡程碑規劃:

6月9日:突破開放式問答(即實時問答),通過類搜尋插件擷取知識,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呈現。此外,更新多輪對話能力,數學能力還會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8月15日:更新代碼能力,讓開發者、合作夥伴高效友善使用,訊飛内部已經在使用代碼生成能力。同時,多模态互動能力正式開放給客戶。

10月24日(科大訊飛全球開發者節):通過科學、系統的評測方法在通用認知大模型能力上能夠對标ChatGPT,在中文上超越,在英文上達到跟它相當的水準。

看起來是不是很激動人心?但據業内人士分析,大模型的複雜度和規模直接取決于模型訓練所需的資料量。

是以要想建構一個大模型,必須有能力收集、清洗和标記大量的資料,并且資料要具備代表性。這需要公司具備充足的計算資源和算力、強大的網絡架構和算法、大量的研發團隊和專業領域的專家,包括開發者、資料科學家、研究人員和領域專家等,能夠持續地更新、優化和改進模型。“這些都是需要充足的研發時間與資料的收集沉澱。”上述業内人士認為。

至于要對标甚至超過ChatGPT,普通投資者也不是很懂人工智能尖端技術領域的東西,就簡單對比一下研發費用的投入情況。據公開報道,OpenAI公司為chatGPT的研發多年來已經投入了數十億美元并還将繼續投入。而據科大訊飛年報,2022年研發費用為31.11億,占當期營收比16.53%,還不如同期銷售費用投入得多(31.64億)。

何況,這30億出頭的研發費用也并不是全部用于星火模型。更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22年半年報中,科大訊飛的業務全景介紹裡還隻字未提星火大模型。到如今的推出滿打滿算也不到一年時間,就已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研發進展。 光這一點就讓OpenAI 甘拜下風了,何況乎10月份前的趕超呢?

星火模型趕超ChatGPT 的底氣?科大訊飛研發時間或不到一年

科大訊飛業務全景圖 來源:公司2022年中報

跟科大訊飛比起來,OpenAI看起來真是太費時費錢了。但回顧一下科大訊飛這麼多年來的研發成果,又确實沒法讓投資者真的相信,他們可以在短時間内超越ChatGPT。

另外,關于ChatGPT的最新消息是,中原標準時間2023年5月16日,OpenAI 創始人兼CEO Sam Altman出席了美國國會召開的主題為“AI監管:人工智能的規則”的聽證會。在經曆ChatGPT推出、全球爆火、成為AI領域最炙手可熱的公司後,OpenAI的另一面是面臨美國監管機構、公衆資料歸屬、知識版權歸屬及倫理等方面的争議。

星火大模型如果真能超越ChatGPT,不知道是否做好了相應的準備,如何應對來自監管層面、公衆資料歸屬争議、知識版權與AI倫理等各方面的質疑?畢竟,不能“光跟着人家吃肉,不陪着人家挨打”,對吧?

補貼不能停?

跟着劉董仰望了星火大模型的璀璨星空,我們再來低頭看看科大訊飛實際的業績。

2022年,科大訊飛實作營業收入188.2億元,同比增長2.7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61億元,同比下降63.9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4.18億元,同比下降57.31%。

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繼續下滑。當期營業收入為28.88億元,同比下降17.6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5789.53萬元,同比由盈轉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淨虧損3.38億元,大跌331.82%。

公司給出了一些業績暴跌的解釋,如春節因素、今年一季度的特殊社會環境因素、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大模型攻關處于投入期等。

星火模型趕超ChatGPT 的底氣?科大訊飛研發時間或不到一年

但抛開今年一季度的短期因素,公司的業績增速其實早在2022年就已經出現了下滑,2022年Q1、2022年中期、2022年Q3、2022年末、2023年Q1,公司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别是37.73%、33.21%、-17.04%、-57.31%、-331.82%。已經連續五個季度出現下滑,且負增長的幅度呈現加速之勢。這種情況下,除了歸因于外部因素,恐怕也要找找公司自身的原因。

據曆年财報資料,2019年-2022年,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别為 4.12 億、4.26 億、4.39 億、10億,而同期公司的歸屬淨利潤分别為8.19億、13.64億、15.56億、5.61億,政府補助占歸屬淨利潤的比例分别為50.31%、31.23%、28.21%、178.25%。可以看得,科大訊飛對政府補助的依賴程度還是挺高的,2022年甚至超過了歸屬淨利潤。

到了今年一季度,公司方面稱,收到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較上年同期下降64.30%,主要系本期收到的政府補助減少所緻。那未來如果政府補助繼續減少,公司又将何以為繼?

事實上,衡量一家公司是否具備較強的自身造血能力,看看現金流就知道了。沒有經營性現金淨流入的業績,往往也可能隻是紙面富貴。

據今年Q1财報,公司該報告期内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6.68億,投資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2.8億,籌資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8.17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較期初減少了11.35億。這也印證了上述問題,公司通過經營和投資帶來現金淨流入的造血能力是嚴重不足的,必須依靠籌資和政府補助帶來正向的現金流入。

當然,科大訊飛還有另一個帶來現金流的管道——向股市投資者融資。據東方财富不完全統計顯示,科大訊飛上市以來分紅12.5億,從資本市場再融資約100億,同時,大股東等完成與拟套現的合計金額超過40億。

AI生态離不開賣産品?

從業務上看,雖然科大訊飛一直号稱是AI生态企業,但除了語音相關産品,公司已經多年沒有産生在市面上叫得響的新核心産品,這或是公司業績增長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公司業務結構看,按産品分類中,30%以上的收入來自教育産品和服務;開放平台和資訊工程各貢獻了約14%和營收,另外有11%來自營運商相關業務,其他産品門類(如之前公司寄予厚望的智慧金融、智慧醫療等業務)的貢獻都在個位數。

科技公司很大一個“愛好”是喜歡把業務描述得“高、大、上”,但投資者通常更關心:你公司怎麼掙錢?那科大訊飛是怎麼掙錢的呢?我們以2022年中報關于智慧教育業務的描述為例來拆解一下。

科大訊飛關于智慧教育業務的描述是:“在教育領域,科大訊飛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因材施教成就夢想’理念指導下,面向國家重大教育命題,通過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加教育教學場景深度融合應用,為學生、教師以及各級教育管理者提供精準便捷的服務,實作教與學過程中的資料積累,幫助師生減負增效,促進教育進步。”

目前,訊飛智慧教育産品已在全國32個省級行政機關以及日本、新加坡等海外市場應用。

據了解,該業務建構了面向 G/B/C 三類客戶的業務體系:G端業務主要以市縣區等區域建設為主體,涵蓋面向區域内各類學校及使用者的因材施教整體解決方案等;B 端業務主要以學校建設為主體,包括面向學校的智慧課堂、大資料精準教學、英語聽說課堂等;C端業務主要以家長使用者群自主購買為主,包括AI 學習機、個性化學習手冊等産品。

星火模型趕超ChatGPT 的底氣?科大訊飛研發時間或不到一年

雲遮霧繞一大圈,實質就是讓家長自主購買AI學習機、個性化學習手冊等教育産品。年報顯示,去年科大訊飛的教育産品及服務收入62億元,也是其最掙錢的業務。

另外,“圍繞學校場景的産品應用價值深化擴充基于新教改的背景,面向學校需求,推出并更新訊飛智慧窗大屏及學生終端小屏硬體,構築多終端資料融通的課堂新空間。”說白了還是賣産品,各種大屏小屏,電子黑闆等硬體,所謂智能化,更多也就是不斷豐富題庫、定制解決方案等等。

但要說的是靠這些積累就能研發出全球領先的大模型?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股市投資者不是太買賬的樣子。就在劉董放出趕超ChatGPT豪言的5月18日,科大訊飛股價僅上漲4.9%,消息釋出後的次日更是下跌2.08%。

如今,全球各大科技巨頭正在大模型領域展開激烈競争,争取搶占先發優勢。科大訊飛也釋出了星火大模型的裡程碑規劃。我們祝願公司取得實質性的研發進展,同時也希望公司能夠腳踏實地搞好業績,為投資者和中小股東持續帶來良好回報。

(聲明:本文基于公開資料與資料分析,尚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