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3類父母過度雞娃,孩子易患抑郁、雙相!但快樂教育就可行嗎?

現在幾乎沒有家長不知道“雞娃”這個詞。很多父母就是“雞娃”中的代表,對孩子的要求很高,給孩子布置大量學習任務,安排大量補習班,千叮萬囑孩子成績一定要名列前茅、隻有考到重點學校才能有光明的未來等等。

這些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尤其如今社會内卷嚴重,孩子面臨的升學壓力和競争十分激烈,再加上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父母希望孩子将來能夠更好地立足于社會,便希望孩子現在能夠更加努力一點,為将來的美好生活打下基礎。

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但如果父母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又不掌握科學的精神心理學知識,很容易導緻孩子不堪重負。最終孩子非但不能成人成才,還有可能罹患抑郁症、雙相障礙等等,連正常上學都變得困難。

01、這3種父母,易對孩子要求過高

在視訊中,我們提到3種父母容易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

第一種父母是進階知識分子,他們讀書時就是“學霸”,又或者是事業有成的機關上司。總之,他們個人能力出衆,在工作領域中有一定的成就。

第二種父母習慣将自己未能實作的心願寄托在孩子身上,他們認為自己以前未能達到某些目标,太遺憾了,是以孩子必須達到這個目标,這甚至成為了這部分父母的執念。

第三種是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特别容易出現“我能教好學生,怎麼會教不好自己的孩子”的錯誤認知,也特别容易拿自己的孩子與優秀的學生作對比。

以上第一種父母雖然自身是成功的,但他們反而很容易因為自身成功而掉進了“經驗陷阱”,在家庭教育上犯錯誤,還缺乏意識。

這3類父母過度雞娃,孩子易患抑郁、雙相!但快樂教育就可行嗎?

圖檔來源于網絡

因為他們從小很優秀,讀書時是學霸,工作後也出類拔萃,他們不斷取得成就後,很容易以為自己在各方面都非常優秀,都不會比别人差。尤其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他們認為自己當年學得那麼好,有自身的成功經驗加持,一定能夠引導孩子成人成才。

但實際上,有些父母其實沒有真正了解成人成才背後的規律,他們将自身取得的成就都歸咎于自己的努力、奮鬥,卻忽視了時代背景與工作平台的因素,出現了不理性的内歸因模式。

在這一代父母成長的時期,國内物質匮乏,很多孩子都能意識到隻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那時候身邊也沒有那麼多娛樂、消遣分散注意力,父母和老師的話語就是權威。而且對比起幫忙做農活、做苦力,很多孩子覺得讀書反而是一件樂事。讀書的苦真的不算什麼。

是以,這部分父母願意刻苦努力學習,甚至樂在其中,并真正享受到讀書好所帶來的命運改變,實作了階層躍升。

再加上改革開放以來,大陸經濟實作騰飛,這部分父母踏入社會時迎來了很多機遇,這也是他們實作階層躍升、财富積累的大背景。

可是現在的孩子,一出生物質就得到了滿足,甚至物質過剩,處于較好的社會階層。而且又正值網際網路時代,周圍的龐雜資訊、娛樂消遣不斷對他們造成影響、形成吸引。

是以,過去父母那一套奮鬥經驗,往往并不适合現在的孩子了。但很多父母并未看到這一點,他們很容易将自己的想法和經驗強加在孩子身上,反而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

如今的孩子不僅自我意識非常強烈,還涉獵廣泛。他們很可能難以接受父母的教育理念,認為父母的一些方式是不正确的,不願意服從父母的安排。

而這些父母因自身的優秀,從小到大也接受過旁人的過度誇獎,他們很容易形成自以為是的偏執型人格,缺乏自我檢討的意識和能力。孩子對他們說“不”,他們隻會認為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甚至對孩子采取指責、打罵等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對孩子造成了疊加性心理創傷,最終導緻孩子出現了精神心理問題。

也許有些父母會說,“雖然我對孩子是很嚴厲,但在我的這種教育下,我的孩子非常優秀,并沒有出現任何精神心理問題啊!”

如果孩子真的心身健康,這是個可喜可賀的事。我非常希望廣大青少年都能心身健康地成長,并成人成才,為國家和社會發展貢獻出一份力。

但大量的深度臨床心理幹預經驗告訴我,有些孩子的優秀是表面的,或者說是暫時的。

我們接診的抑郁症、雙相障礙學生群體,他們大部分人曾經都是懂事乖巧、成績拔尖的“别人家的孩子”。但他們的内心壓力其實一直很大,大人給他們施壓, 他們自己也自我施壓,也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樹立正确而積極的學習目标。

當他們升入重點中學時,或者遇到較重大的學業挫折時,又或者出國留學在異國他鄉遇到一連串的困難時,他們的壓力驟然增大,就很容易出現精神心理症狀。如果症狀未能及時得到緩解,這部分孩子就有可能精神崩潰,就診時被診斷為抑郁症、雙相障礙、強迫症等等。

是以,我們不能因為孩子目前看上去優秀就放松警惕,越是成績優秀的孩子,父母越是要注意自己是否采取了“高壓式”的教育方式,是否對孩子造成了心理創傷。

父母要及時自我檢討、改變及提升,預防孩子出現精神心理問題,才能讓孩子更好地保持目前的優秀。

第二種父母也很容易對孩子造成疊加性心理創傷。這些父母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留下了一些遺憾,形成了一些疊加性心理創傷,并逐漸發展成了強烈的執念:我的孩子一定要如何如何,不能重走我的老路。

比如,有些父母因為小時候家裡窮,沒法上大學,便希望通過“雞娃”把孩子送進重點大學,實作自己未竟的心願。

但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并非父母生命的延續,更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們對自己的人生應該擁有自主選擇權,不能要求他們一定要按照父母所期望的人生路線去走。如果一味強迫,孩子反而可能會有逆反心理。

父母要意識到自己的執念背後往往有一定的心理創傷,我們要有意識地自我療愈,識别并糾正一些不正确的認知。如果實在有些願望想實作的話,可以嘗試自己通過努力去實作,而不是向孩子施加過高的壓力,寄希望于他們去實作自己的心願。

這3類父母過度雞娃,孩子易患抑郁、雙相!但快樂教育就可行嗎?

圖檔來源于網絡

關于第三種父母——教師,其實也不僅僅是教師,還包括從事教育工作的校長、教育專家等等。

據相關調查顯示,教師子女更容易出現精神心理問題,在自殺學生的父母職業分布中,排第一的正是教師!

很多教師、校長、教育專家等等,他們很容易覺得,“我培養了那麼多優秀的學生,怎麼可能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怎能不優秀?”

再加上,他們在職業生涯中見過大量優秀的學生,很容易不自覺地拿自己的孩子與别人家的孩子作對比,導緻孩子心理壓力極大。

而且,雖然他們從事的是教育行業,但很容易混淆了家庭教育和學科教育。他們不懂得及時切換角色,回到家中與孩子相處的時候,他們仍以“教師”的角色出現,用教師的态度和面孔面對孩子。一旦孩子犯錯,他們就變作“嚴師”,批評、訓斥孩子,而不是站在父母的角度給予了解和積極引導。

是以,希望教育工作者們要有意識地切換角色,學習真正科學的家庭教育方式,不要把學校那一套帶回家裡。工作時是兢兢業業的老師,但回到家,就是了解、尊重、包容孩子的“理想父母”角色,真正走進孩子的内心。

02、不想“雞娃”,能推崇“快樂教育”嗎?

當然,很多父母選擇的道路是不雞娃,希望孩子順其自然、快快樂樂地長大,不追求成績優秀。

我認為,如果孩子的心理是健全的,能逐漸形成獨立的人格、良好的抗壓能力、積極的人生目标,那我覺得确實可以把成績看淡一些,不必過分雞娃。

畢竟現在社會這麼多元化,如果孩子熱愛某個領域,這個領域在社會上也有發展機會,那孩子就朝着這個目标前進,不需成績拔尖,同樣也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獲得幸福人生。這有何不可?

不過,希望這部分父母要把握好度,不要走向另一個極端——過度推崇“快樂教育”,更别以為“快樂教育”就是更科學的教育。

這3類父母過度雞娃,孩子易患抑郁、雙相!但快樂教育就可行嗎?

圖檔來源于網絡

很多家長以為,人家西方國家推行的就是“快樂教育”啊,一年的上課時間隻有180天,剩下的時間孩子就是玩,這樣的孩子長大了不是更有創造性、心身更健康嗎?

這種觀念很可能來自于一些資訊的誤導。其實,西方國家精英階層的孩子接受的從來不是“快樂教育”,他們也有大量的學業,有興趣特長班,升學的競争壓力也很大,孩子要付出大量的努力。

所謂的“快樂教育”,是西方國家對于底層人民采取的教育方式,甚至可以說是上層精英的一種“宣傳”而已。這會導緻中下層人士很難實作階層躍升,甚至沉迷娛樂,上層精英的地位便能得以穩固下來。

日本曾效仿美國采取了“快樂教育”,但近幾年,日本越來越多人開始反思推行“快樂教育”的利弊。

如果孩子想成人成才,無論是在學科成績還是興趣特長方面,付出努力、汗水,學會面對挫折,不斷提升,這都是必不可少的。

過度推崇“快樂教育”,實際上是一種幼稚化教育,它非常不利于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和樹立長遠人生目标,孩子沒有意識持之以恒地努力和付出,進而難以擷取真正的成就感。他們獲得的快樂,更多是感官刺激上的,背後是缺乏意義的。

尤其對于學習,我們不能一味強調快樂。在現在這個那麼多娛樂消遣的社會裡,對于大部分青少年、兒童、甚至成年人來講,學習确實是相對枯燥、乏味的,很難帶來愉悅、快樂的情緒體驗。

趨利避害、愛做快樂的事,不愛做不快樂的事,這是人類的動物本能。如果沒有意識地克服這種動物本能,什麼都講究快樂,喜歡就做、不喜歡就不做,還美其名曰這是“任其自由發展”,那孩子最後可能真的一事無成,而且一遇到自己不想做的事就厭煩、逃避。這樣的人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是難以立足的。

而且,其實大部分孩子在兒童、青少年時期都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和人生目标,這時候,最好的目标就是克服惰性、努力學習,先增長知識與智慧,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終慢慢找到人生目标時,自己更有可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道路,實作人生意義和個人價值。

換言之,過度、盲目的“雞娃”和“快樂教育”都是不可取的。有些父母說要接受孩子的平庸,但其實他們未意識到,很多時候孩子的平庸折射出來的正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平庸,而且孩子自己未必真的想平庸。

很多人覺得父母有學識、有社會地位,孩子肯定就會優秀。其實并不如此。就如我們上述視訊所分析的,有些事業有成的機關上司、進階知識分子反而更容易犯家庭教育上的錯誤,最典型的就是李雙江夫妻和他們那個犯下強奸罪的兒子李冠豐(原名“李天一”)。

之前網上也有不少大學教授說自己不會教孩子,頻繁跟孩子發生沖突,說自己的孩子是個“學渣”。

而家庭經濟條件普通的家庭,甚至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的家庭,若父母能有意識地掌握科學的、有智慧的家庭教育知識,甚至懂得高效學習的知識,知道如何科學地引導孩子,他們的孩子反而更有可能成人成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