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作者:電車通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給你一輛高配特斯拉Model Y,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按理來說,特斯拉Model Y這種處處彰顯性能的“轎跑SUV”,就應該拉到一些沒人沒車的地方狠狠地“狂飙”一把。

我就不一樣了,第一想法就是拉上家裡人出去旅遊,在家人面前好好秀上一把。他們平時隻在網上刷到關于特斯拉的新聞,卻從未親身體驗過特斯拉以及其它品牌的電動車,而且在店裡試駕無非就是小開兩圈,根本沒辦法判斷車子好不好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父親是有着三十多年駕齡的老司機,開過大貨車,後來一直開燃油車,堅持不肯換電車。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圖檔來自電車通攝制)

這段時間,我拿到了五天特斯拉Model Y體驗卡後,決定帶上家裡人出遠門,在長途旅行場景中真實體驗一下這款車,看看它能否讓堅持看好燃油車的長輩們動容。

一款車到底體驗如何?我們更應該多聽聽真實車主特别是普通使用者的聲音,而發燒友、科技圈人士以及車評人等“尖峰人群”在全球數億車主中,隻能屬于小衆人群。

特斯拉的高科技,卻讓老司機父親無所适從

30餘年的駕車經驗,在新能源車面前猶如一張白紙,尤其是特斯拉。

說起我父親的駕車經驗,算不上傳奇,但也不普通。早些年他做過很多辛苦的工作,包括開貨車跑運輸。多年以來,他形成了穩重、安全的駕駛習慣,每次坐他的車,都能給我帶來一種無比安穩的感覺。

父親很少換車,最近的一款是多年前買的漢蘭達,但他對汽車行業仍然保持着高度的關注,偶爾上網看視訊,通過一些新聞和車評了解行業的變化。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圖檔來自電車通攝制)

每當和我聊起汽車的智能化時,他總會以嫌棄的眼光看待。

“車企什麼功能都做到車機螢幕裡,開車的時候想點都點不到,一個空調還要點半天。要是以後每個人開車都看着車機螢幕,調整功能很麻煩,甚至還邊開車邊看視訊玩遊戲,這安全還能保證嗎?”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圖檔來自電車通攝制)

這或許也是衆多燃油車老司機對電車心存的最大疑問。什麼“第三空間”“出行空間”“輪上機器人”概念對他們都太遙遠了,他們眼裡的汽車依然隻是一個出行工具,是以更關注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和舒适性。

新能源廠商為了讓汽車“看起來”更智能,去掉了很多實體按鍵,并将功能內建到車機螢幕中,螢幕越來越大,越來越多,有些車就連座椅後排都塞入了螢幕。這些對不愛嘗試新事物的傳統油車主來說,顯得有些花裡胡哨。

類似于“互動螢幕化”的改變,在新能源車上還有許多許多,對燃油車車主來說很多都無所适從。如何打開車門,就是我和家裡人第一次接觸Model Y所要搞清楚的問題......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圖檔來自電車通攝制)

父親坐進Model Y的第一件事,就是問我昨天下車是不是忘記“熄火”了,我花時間跟他解釋了一通——停車後隻需要挂上駐車擋,鎖車即可離開,這就跟手機關閉螢幕待機差不多道理。

“那車子豈不是一整晚都在耗電?我覺得這習慣不太好。”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圖檔來自電車通攝制)

沒錯,嚴格來說特斯拉Model Y隻有類似手機的“關機”按鈕,事實上離車之後一切功能都會停止工作,但如果選擇不“關機”的話,它确實會像手機一樣“待機”,一晚上大概會消耗7%左右的電量,這已足夠我上下班了。

“螢幕在顯示什麼?車都鎖上了螢幕為什麼還會亮?”父親不斷提出疑問。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圖檔來自電車通攝制)

其實這是特斯拉的“哨兵模式”被激活了,簡單來說就是影像記錄,我告訴父親不在汽車身邊的時候,它會自動記錄周圍的事物。打個比方,如果運氣不好有人劃到了Model Y,我就可以借助錄像回放報警追責。如果車子在充電,螢幕則會顯示充電狀态。父親表示,這種情況其實大多數時候并不會遇到。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圖檔來自電車通攝制)

特斯拉的中控簡潔到了讓父親難以适從的地步,開了這麼多年車,頭一回見到上手難度那麼高的車。實體按鍵幾乎沒有,一切都要通過中間的大螢幕解決。在我耐心的引導下,我的父親勉強學會了用車載地圖。比螢幕簡單操控更可怕的是讓他用螢幕上的全鍵盤輸入,簡直就是地獄級難度。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圖檔來自電車通攝制)

這一幕跟當年教長輩使用智能手機的情景幾乎重合了......

特斯拉的空調也很高科技,風向調整全靠螢幕滑動互動。整個手把手教學過程,我父親很懵逼,差點把腦子給“幹燒”了,更别提駐車時還可以用方向盤玩賽車遊戲,一幕幕高科技沖刷着這位傳統老司機的觀念,以往的操作經驗完全用不上。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圖檔來自電車通攝制)

我準備開車。父親很快搞清楚了電門、刹車、方向盤在哪裡,老司機的經驗讓他直接抛出問題:“危險燈開關在哪呢?”

一開始我也不知道,直到看了使用手冊之後,才發現原來在我頭上......隻能說特斯拉是為數不多需要認真閱讀并謹記使用手冊的車型了。特斯拉有許多“為了不一樣而不一樣”的創新,這确實提高了使用者學習門檻,這跟喬布斯當年提倡的“做不需要産品說明書”的産品理念完全背道而馳。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圖檔來自電車通攝制)

一切準備好後,我便開着Model Y出發了。父親對操作車機很快失去了興趣,而母親則在後座靜靜躺着睡覺。這讓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新能源車是否放棄了傳統老司機這個群體?

如果是傳統燃油車,我父親這樣的老司機隻需要花少量時間适應實體按鍵布局,即可實作盲操作快速發車。但在特斯拉面前,這一切完全都被颠覆了,許多實體按鍵沒了,十幾英寸的車機螢幕對他們來說可謂是“花多眼亂”。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圖檔來自電車通攝制)

“不會用”、“好麻煩”這一類詞語也曾在我的腦海裡閃過。雖然我是一個玩過很多數位産品的“準科技發燒友”,但剛拿到Model Y時,車機竟然也完全不會用。唯一的辦法就是出車前設定好所有東西,盡量避免在駕駛過程中使用車機,擔憂的心情,相信很多人第一次深度接觸特斯拉獨自上路時都會有。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圖檔來自電車通攝制)

那一刻,我也終于搞清楚了一點: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勢力電車,與傳統電車也有着本質差別,盡管它們的外形都是一輛汽車,盡管它們的能量都來自于電池。

由于是試駕車,我的手機沒法和Model Y綁定,使得智能化體驗這塊有些缺失,遠端操作成了遺憾。或許父母看到我遠端開空調,對智能汽車的看法會有些不同吧。

充電還是繼續開?電動車主都有續航焦慮症

一路上,父親問我最多的問題就是:“電量還夠用嗎?需不需要找個服務區停下來充電?你看不到儀表盤,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超速?”

續航焦慮症和罰單焦慮症,司機普遍都有。這也是我體驗Model Y時,内心諸多疑問的一部分。我本人也是一個有重度“續航焦慮”的人,出門在外,手機電量每下降1%,内心恐慌指數都會上漲100%,駕駛電動車亦是如此。

充電還是繼續開?難免讓人糾結。每隔一段時間掉1%電量帶來的焦慮感讓我緊張,但特地繞路去找一處合适的充電站又很浪費旅途的時間。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圖檔來自電車通攝制)

等我習慣Model Y的掉電速度後,便對它“1%電能跑多久”有了大概的認知,焦慮感也就稍微緩解了些。由于第一次乘坐Model Y的家人依然有續航焦慮,于是我選擇在下高速出口前最後一個服務區“喂飽”Model Y再出發,此時電量還有47%。

在服務區休息時,我問家裡人對Model Y的感覺怎麼樣。他們給出了共同的答案:車裡很安靜,坐起來比較舒服。

Model Y某種程度上可被定義為“轎跑SUV”,它的後排空間或許約等于一輛緊湊SUV,空間對大多數人來說,足夠了。

除車機實在難以适應外,他們對Model Y最基礎的機械素質表示了認可,高速行駛帶來的路噪被大部分過濾,在車裡聊天不費嗓,聽歌不用開太大聲。不過由于我對電門的控制還比較生疏,那種突然加速後又減速的感覺,對于乘員而言并不舒适,讓他們甚至有一些“暈車感”。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圖檔來自電車通攝制)

伺服器有特斯拉的超級充電樁,首先要用我的手機掃碼解開車位鎖,并在2分鐘之内停進去,然後再拔出充電接口接到車上充電。看着很新奇其實步驟很繁瑣,如果每一步都要我自己一個人搞定,那就隻得委屈一下其它排隊的車主了。以前加油站那種專業服務人員恭敬服務的感覺,一去不複返。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圖檔來自電車通攝制)

我承認,待在服務區眼巴巴看着Model Y充電的那段時間确實難熬。充到60%左右的時候,充滿仍需要一個多小時,家裡人的耐心已被消磨殆盡,我不得不繼續出發,到了目的地後再另尋機會充電。

當然,便宜确實是便宜,随便充幾度電才花了11塊錢,一次加油三五百元在電動車上不存在,這算是“以時間換金錢”嗎?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圖檔來自電車通)

服務區等充電時可以用車載娛樂啊!不過家中長輩,沒有什麼特别想追的劇集,對汽車上的娛樂項目不太“感冒”,車機上的視訊播放也就沒有用的想法了。而且真要娛樂,手機還是最友善的螢幕,長短視訊都能看、什麼姿勢都可以,不需要伸着脖子看車機螢幕。這樣看,車載娛樂對“乘員”來說就是僞需求。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圖檔來自電車通攝制)

根治續航焦慮症,電動車企還得“對症下藥”

回歸使用場景之後,我對“續航焦慮”也有了一個更細緻的認識。

符合“理想”條件的電動車,并無焦慮一說,當電動車的運作狀況完全在自己的預想範圍内,我們是完全不會焦慮的,這就引出了一個點:開電動車之前往往需要較為周密的計劃,比如行駛路程、車輛續航、路況、充電地點等。當一切都在使用者的掌控之中,新能源車不可能有續航焦慮。

焦慮來自不确定性。一方面,當你臨時要出遠門,電動車剛好沒什麼電,續航不太夠用時,自然就會有續航焦慮;另一方面,電動車在特定工況下得出的标稱續航,與實際工況續航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同的天氣條件也會影響電車的工作狀态。裡程進一步“打折”後,換來的則是車主對“電量不足”的恐懼。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圖檔來自電車通攝制)

要解決續航焦慮問題需要對症下藥,一方面,更多的充/換電站“想充就充”,以及更快的快充技術,可以讓充電變得更容易;另一方面,電動車企應該讓續航資料更加準确。

如果加油站的覆寫回退到現階段充電站/換電站的水準,如果燃油車的油量資料測不準,燃油車主自然也會有焦慮。

去往目的地的高速路上,我們經過的3個服務區均提供了汽車充電的區域。問題是,充電依然很費時。将剩下一半電的Model Y充滿,粗略計算大概在2個小時以内。換成燃油車,直接去加油站停下,上個廁所的時間就可以滿油上路。

會計劃的車主可能不需要在高速路上充電。但不善計劃的我,不得不為了省去額外的逾時駐留費用,強行待在車上等着充電,看着時間一點點流過。那一刻,我終于站在了老一輩的角度上看到了電動車現存的陣痛,我也明白了買車決策要從自己的使用條件與場景出發去決策,不能被“電車更便宜”蒙蔽雙眼,因為:時間成本也是成本。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圖檔來自電車通攝制)

堅持買燃油車的車主,絕不是愛聞汽油味

平時家裡的長輩不會主動體驗電動車,但兩天旅程下來,Model Y五天體驗卡給我及家人帶來了全新的認知。

到了目的地,我與家人就特斯拉Model Y以及它代表的“智能汽車”,聊了很長一段時間。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圖檔來自電車通攝制)

雖然他們年歲已高,雖然他們對電動車抱着不太歡迎的态度,卻也沒有打心底“歧視”。特斯拉Model Y在他們看來,确實是一輛不錯的車,造型線條簡約優雅,沒有像有些車标新立異、外表浮誇;具備乘坐舒适所必須的安靜、平順、穩定等要素。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圖檔來自電車通攝制)

作為年輕司機的我,對Model Y的評價會好一些。

回想起來,特斯拉Model Y給我帶來了相當不錯的體驗,懶人式的智能化體驗,讓我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方向盤、電門與刹車上。雙電機450馬力,一腳電門下去,讓我瞬間心跳加速,緊張之中又夾雜着難以言喻的刺激與快樂。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圖檔來自電車通攝制)

當然了,快樂的隻有司機位,哪怕是舒适模式,這種“地闆電”帶來的推背感仍舊驚人。給我的話,我更希望眼前的這台Model Y換成單電機,其它配置不要變,因為99%的使用場景根本用不上如此澎湃的動力。

讓我到專業賽道跑上幾圈,才叫對得起高配版Model Y的動力配置。

習慣了電子裝置的我很快适應了特斯拉的車機互動,最難适應的是帶有動能回收的電門踏闆,踩多了加速太猛,放太多了“減速感”明顯,乘員在車裡會感到莫名的暈眩。想要駕馭這台電動猛獸,則需要更多時間來磨合。

帶着父母體驗了5天特斯拉Model Y,我決定還是買燃油車

(圖檔來自電車通攝制)

“特斯拉Model Y還不錯,但我還是建議你買燃油車。”

父親認為,在充電站普及度跟加油站媲美之前,自家有充電樁才是電動車體驗稱得上好的先決條件。隻不過,我家樓下車庫上百輛包括特斯拉在内的電動車,都湊不出一個充電樁。不管其中出現了什麼問題,總之就是沒有。

堅持買燃油車的背後,一定是基于個人愛好與實際使用條件而定的,這一點,電車通此前在《燃油車,死不了》一文已有詳細論述。對充電友善、預算充足、希望降低用車成本、想體驗一些新鮮設計的人來說,電動車是合适的。但車主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繼續追随燃油車,這絕對不是有些車企老闆亂扯的“愛聞汽油味”能一概而論的——他真應該多跟燃油車主聊聊,雖然電動車很猛,但目前市場存量仍是燃油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