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亞迪公開油箱技術,打誰臉了?

近期汽車圈最熱門的事件,莫過于比亞迪常壓油箱事件,長城汽車一紙狀告比亞迪旗下的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不達标,并表示已向相關部門送出舉報材料。

比亞迪公開油箱技術,打誰臉了?

而比亞迪也進行了有力回擊,發文表示公司産品及相關檢測符合國家标準,甚至願意向所有的汽車同行,免費分享核心技術的控制政策和原理,以及專利成果。

比亞迪公開油箱技術,打誰臉了?

一時間,這兩家曾經相親相愛的自主車企站在了對立面。同時一向不被消費者關注的油箱問題,瞬間也成為了全面焦點。想必很多人也想搞明白,常壓油箱與蒸發物排放究竟有着怎樣的關聯?為何在燃油車時代沒有常壓油箱的概念?新能源時代卻對油箱結構如此重視?

比亞迪公開油箱技術,打誰臉了?

常壓油箱是真的不好

實際上,常壓油箱早早就存在,隻是在燃油車身上,常壓油箱的汽油蒸汽不會排放到空氣,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是以大家都不在乎。如今常壓油箱引起廠家重視,是因為時代變了,理論上來說,常壓油箱并不适合裝載于插電混動車型上。

隻要我們搞懂油箱的工作原理,便會清楚常壓油箱的局限。衆所周知,汽油具有很強的揮發性,如果揮發到空氣中,便會對環境造成不小的污染,于是車輛采用了碳罐,利用活性碳的吸附性,吸收汽油蒸汽。而這些被吸附的汽油蒸汽,會被引導至發動機的進氣歧管,與汽油一起被燃燒,參與發動機的做功。

也就是說,如果一輛車經常燒油,那麼油箱裡的汽油蒸汽便會不斷被碳罐吸收,不斷被燃燒,油箱内的蒸汽就不會積聚。

比亞迪公開油箱技術,打誰臉了?

但是到了混動車型身上,一切發生了變化。現在的混動車型在純電狀态下,動不動就是續航100km或200km,是以大家用車,直接用電就可以,而油箱内的汽油,則長期處于“靜止”狀态。而這些沒有被使用的汽油,通過不斷揮發,便會在油箱内積聚大量氣體。

長此以往,油箱内碳罐吸附的燃油蒸汽會達到飽和狀态,這種情況下,如果是常壓油箱,那麼汽油蒸汽就會溢出油箱,進而對環境造成污染,這就是長城汽車舉報比亞迪的根源所在。

比亞迪公開油箱技術,打誰臉了?
比亞迪公開油箱技術,打誰臉了?

高壓油箱也不一定完美

因為常壓油箱承受的汽車蒸汽壓力有限,隻有3.5-4.0K·Pa,是以長城汽車認為并不适合用于混動車型身上,而是應該配備高壓油箱,它們的承壓能力達到35-40K·Pa,是常壓油箱的十倍,是以高壓油箱能夠承載更多的汽油蒸汽,對于混動車型來說,這尤為重要。

由此來看,混動車型當然是使用高壓油箱更好,即使車輛一直用電行駛,油箱也可以把蒸汽全部收藏在油箱内部。不過,性能更強的高壓油箱,在制造成本方面也更高,比常壓油箱高出了一千元左右,是以比亞迪的車型被曝使用常壓油箱後,外界紛紛認為這是在偷工減料。

比亞迪公開油箱技術,打誰臉了?

确實,車企造車偷工減料不可取,但問題是,車企采用常壓油箱就代表是偷工減料了嗎?說到這裡,買車君想起了時下火熱的增程技術,曾經增程技術也被視為落後産物,但是經過多年技術改良,如今同樣能夠适應了新能源時代的發展,甚至還能帶來更好的用車體驗。

常壓油箱也是同樣的道理,比亞迪表示,旗下車型的常壓油箱融入了更多比亞迪自主研發的新技術,于是常壓油箱應用于插電混動車型會出現的問題被有效解決了,而這個解決方法,主要就是偶爾啟動發動機,燃燒油箱裡的汽油蒸汽。

至于枯燥的新技術,買車君不再多說,我們來看看車輛的具體表現。從比亞迪公布的資料來看,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在EV工作狀态時,如果車輛遇到急加速、車速過高、爬坡、溫度高、溫度低、電量低、發動機保養需求等情況,發動機就會介入,自動開啟HEV模式。就是這時候使用者強制開啟EV模式,也需要一定的條件。也就是說,當車輛需要更強的動力輸出,那麼發動機自然而然就會啟動,助力電機驅動車輛前進。

比亞迪公開油箱技術,打誰臉了?

其實比亞迪DM-i的工作原理不難了解,如果你開過插電混動車型,那麼它們也是無法一直保持純電狀态,比如加速超車,又比如爬坡時需要更強的動力輸出,隻要你稍微深踩一下踩油門,發動機就會自動介入,那麼油箱裡的汽油和汽油蒸汽便會得到燃燒,就不會存在蒸汽量過滿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自身技術硬核,5月29日,比亞迪還公開表示願意向所有的汽車同行,免費分享核心技術的控制政策和原理,以及專利成果,同時接受行業專家的分析與研讨,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對比亞迪的技術進行更深入地琢磨。

比亞迪公開油箱技術,打誰臉了?
比亞迪公開油箱技術,打誰臉了?

對于常壓油箱一事,比亞迪也沒有規避問題,而是承認車輛同時采用了常壓油箱和高壓油箱,但兩者通過融入自家技術,使得兩種油箱都能符合法規要求。由此來看,對于混動車型來說,油箱種類并不是重點,技術才是核心博弈點。而比亞迪已經積累了十幾年的插電混動技術,相信其技術也不會差,但這不代表比亞迪一方的措辭完全值得信任,對于這次的油箱事件,最終的權威調查結果才能給出準确的答案。

比亞迪公開油箱技術,打誰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