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作者:水生煙客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文案|水生煙客

編輯|水生煙客

前言

服裝作為元代一種重要的工藝和藝術組合,它的曆史材料和價值也是多種多樣的,而服裝觀念更能集中展現出元朝最核心的設計精神。

對古代服裝的研究,探索元朝各個階級的審美觀念、創造思想、等級制度,甚至是各種文字的互相融合,都具有一定的意義。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史料是一種人類思想和行為的一種曆史遺迹,它是古代人類在思想和行為上的一種反映。

我們可以從元代服飾設計的曆史資料中,窺見到宮廷貴族、商賈富豪、文人雅士,甚至是平民百姓對于服飾設計的美學理念。

一、關于“國俗舊禮”的論斷

根據大量的文獻記載,元代的戎裝是博古通今,因勢利導,以備禮儀的。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從這一點上來說,元代服飾是在保留蒙古服飾風格的基礎上延續了漢族服飾的傳統。

蒙古風與漢風并存,而蒙古人的“國俗”,又是蒙古人的核心。

所謂“國俗”,就是蒙古人在蒙古時代所制定的服飾制度,也就是蒙古人自己的風俗習慣。

根據曆史資料,元代的服飾不但有蒙古國和漢族文化上的差異,更有北方和南方的風格上的差異。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比如在山西右江的寶藏甯廟的壁畫中,就有元代的工匠,他們穿着長袍、鬥篷等服飾,頭上還戴着唐代的頭巾,帽子等等。

《元史·輿服志》卷78中記載:

"大元開國之時,草創庶事,車輿冠服,皆依古時之風俗。”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到了英宗時期,據《元史·輿服志》記載:

“自英宗祭祀太廟,仍有鹽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皇帝的冠衣和質孫還有百官的質孫,還有于士庶人的衣着,都是井然有序的,大不了就是參考古今,因勢利導,以備禮儀之用。

在蒙古族還沒有進入中原之前,尤其是成吉思汗時代,他們有着相對穩定的禮儀制度和風俗習慣。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他說得很清楚,蒙古人進入中原後,五常都是按照蒙古人原來的風俗習慣,隻是在重要的祭祀儀式上,加了一些朝上的儀式。

是以,在祭祀上,他們保留了很多自己的特色,這些特色與其他漢人不同,這也就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統治者對特殊徽章的需求。

又比如《元史·禮樂》中記載: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憲宗二年三月五,令東邊平都督顔仲濟設殿堂,準備冠冕、法、鐘、竹等器物,并于登基二年秋八月八日,舉行祭典,祭祀日月。”

這句話雖然是在元朝建國以前,憲宗蒙哥親自要求為皇帝量身定做冠服,但在曆史記載中,卻有一句話:

“謹守先人之法,不得沿襲他國之風”,卻是印證了元人在量體裁衣上,遵循着“國俗”。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從前面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元代的輿裝不僅形成于晚期,而且表現出了與其它朝代不同的特點。

這種特殊的色彩與元朝的服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另一方面,元朝服飾中保留“國俗”的規律性,要比合其人的規律性更強,也更符合“風格”的規律性。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而後者,則關系到蒙古國統治者對政治思想的管理。

從這些史料來看,蒙古人更傾向于保留自己的傳統習俗,而不願意接受漢人的傳統習俗。

雖然蒙古和元朝的戎裝中保了不少“國俗”,但他們還是借鑒了漢人的作法,将服飾劃分為不同的等級。

值得一說的是,元朝服飾的形成,除了以上所說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還受到了經濟發展和管理制度的影響。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二、中西合璧

從他手中掌握的元代服飾的曆史資料來看,元代服飾的設計和制作都顯示出一種包容萬物的氣度。

服裝風俗不僅包含了漢民族服裝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将其與漢地、東西兩方的服飾文化融合在一起。

而元朝的統一,更是加快了疆域内外的文化融合,使得不同種族,不同地域之間的聯系和影響進一步加大。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根據相關史資料和研究成果,元朝時期,有許多商人、旅行者、工匠、傳教士,從海地來到中國,其中不乏歐洲、中亞各國的人。

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在中國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甚至還有一些人,已經成為了官員。

中國與域外諸國文化交流和經濟交流的史料主要有《島夷志略》,《西遊錄》,《西使記》,《異域志》等。

與此同時,元時代也呈現出了多元文化的絢爛色彩。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在這種情況下,元代的服飾,因其藝術和工藝的不同,而顯示出不同于前朝的特色,可以說是文化與藝術交相輝映。

元代服飾深受中亞、西亞及歐洲文化影響,具有濃郁的西方風格。

元代服飾,受到東西結合的影響,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步是服裝圖案與服裝面料的結合,在絲綢服飾中,“納石失”一詞最為突出了東西兩種文化的交融。又叫“納金石”。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根據出土的元代服飾材料,從出土的土中可以看出,元代納金的花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動物和人頭為主,左右對稱,多為回眸。

一種是羽形動物,多為側身而有翅膀。

這種鳥類與動物結合的圖案,應該是來自于中東部地區的粟特等國家,因為從粟特等絲綢的發現來看,這種圖案中有大量的翼馬、翼羊和翼牛。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比如内蒙古達茂旗的大蘇吉的明水墓出土的土中,就有一件由“方生珠”和“團巢花”編織而成的金錦長裙,以及用纏枝花編織而成的長裙,布料上畫着一隻長着翅膀的獅子。

除了這些之外,元代出現的“納金”石,還出現了大量的“伊斯”藝術格,表面材料中經常出現波斯花紋、阿拉伯花紋等花紋,同時還出現了大量的古代漢人裝飾材料。

例如,在巴陵國家博物館,其中有一塊鹦鹉紋的石頭,形狀和圖案都很像聖彼得王國艾爾米·塔什藏的第三世紀的一塊叙利亞蠶絲。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第二種,是将服裝的色彩結合在一起。元朝的服裝顔色很豐富,有紫色、紅色、黃色、藍色、綠色、棕色、白色、黑色。

不過主要的顔色還是和蒙古人的血脈有關。

比如在元朝的時候,白色就已經很流行了,因為蒙古人一直都很喜歡白色。

馬可波羅在中國旅行時,曾經見過一次元朝慶典上的白衣:“是日依俗”。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大汗和他的部下,都穿着白袍,男女老幼,都穿着白衣,因為他們認為吉利,是以都穿着白衣,祈求來年有福。

除了白色之外,元朝還有藍色和紅色,藍色代表着薩滿信仰,紅色代表着蒙古人的血脈。

從曆史資料來看,元代服飾的顔色中,以青色為主,以西影映照為主。

在元朝的時候,“伊斯蘭風”就影響到了蒙人和蒙古人的衣着和服飾。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據我們所知,伊斯蘭教徒崇尚綠色,尤其是那些來中國的什葉派教徒,都穿着綠色的衣服,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元代的服裝顔色。

元貞在這一年的禁令中,有“明柳綠,紅白相間,霜紅,雞冠紫,桅子紅,胭脂紅,六種色彩,不得使用,不得編織。”

不僅如此,元代還規定,從皇帝到百官服,所有的質子服,顔色都必須是綠色的,百官服則是“八品、九品綠羅,沒有花紋”。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山水人物圖》在内蒙古赤峰縣翁牛特旗梧花村的一座元朝壁畫中,出土了兩件壁畫,其中一件壁畫是中南壁上的壁畫,壁畫中第二個人物都是一襲青衣。

類似的情況,無論是在赤峰元寶山區區甯家營子的沙漠山2号墓葬中發現的《布宴圖》,還是在敦煌壁畫中發現的蒙古人祭祀的形象,都是如此。

這充分說明了青色在元朝服飾中的盛行。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第三種是服飾佩帶上的東西融合,元朝的裝飾,比以前更加的繁複,更加的華麗,更加的鮮豔,更加的美麗。

衣裳也是如此,閃閃發光的黃金、銀、珠、玉石、珊瑚,都是那個時代人們最喜歡的裝飾品。珍珠石和珊瑚礁主要産于中亞地區。

大德年間,本地有一家大商行,有一枚赤玉(赤玉,意為赤玉石),重量一兩三文,估價十四元,鑲在帽子上。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從此以後,每到正午和慶功的時候,皇帝都會給你服用。

所謂的“回回石”,其實就是指從中亞地區進口的各種寶石。

這些寶石都是從中亞地區進口的,在元代很受歡迎,常被用來裝飾帽子,或者用來慶祝節日,可見中西亞地區的寶石在元代是很受歡迎的。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三、關于“仿生”的設想

而元朝服飾的設計,更是有着“仿生”的意味。最常見的是各種飾品和服飾。 在方形頭飾中,主要表現為“故姑”二字的冠冕。

“故姑”的冠形,在造型上就像是一隻脖子很長的天鵝,李之子在《長春真人西遊記》中寫道:

“婦人用兩尺許高的桦的皮子,裹着棕色的肥皂。富者以紅色綢緞,綢緞如鵝毛,故曰‘姑母’。”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黑鞑事略》中說:

“姑母的冠冕是桦木制的,外面裹着一層紅色的綢緞。上面用四五寸長的柳條或鐵制的枝,用青布包裹,上面用玉石或五彩綢緞裝飾,下面用野雞羽毛裝飾。”

從曆史記載中,不難看出,皇冠确實是一種典型的動物造型。

“仿生思想”也出現在了王冠、雲肩等飾品的身上。

在雲肩部的仿生效應中,主要表現為一種類似于雲的形态。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根據大量的史料記載,蒙古人對“雲肩”的喜愛程度,在《元史·輿服志》中有一段記載:

“雲肩,呈四朵雲狀,邊緣青,邊緣鑲黃羅,五色鑲金邊。”

除此之外,就是所謂的“馬蹄袖”。

袖子是模仿馬的蹄子形狀而設計的,他的衣袖,看起來像是一隻細細的蹄子,袖口則像是一雙馬腿。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山西博物館藏有元代馬兵馬俑,其中的人物頭戴立沿氈帽,身披馬褂,袖子上系着一條短短的馬鞭。

結語

除了上面提到的幾個方面的仿生之外,服裝的圖案紋樣也存在着許多仿生的現象,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種仿生是元朝服裝設計中最直接的表現方式。

解讀元代服飾設計所展現的設計觀念

例如帽子,摔跤服,靴子,坎肩,鞋子等有仿生花紋的裝飾品,裝飾類的材料,以動物和植物為主,還有一些風景類的材料。

這些圖案都是按照天然的形狀,或者是宗教崇拜的物品,經過各種技巧和手法的模仿,最終呈現出不同的藝術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爾敏.史 學方 法[M].桂 林 :廣 西師 範大 學 出版社 , 2005: 123.

2.[明]宋 濂.元史 [M].北京 :中華書局 ,I976:1930.

3.夏荷秀.達茂旗 大蘇吉 鄉 明水墓 地 出土的 絲織 品[J]. 内蒙古文物古 ,1992,(Z1):11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