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1年1月27日,國産修仙模拟遊戲《鬼谷八荒》上架steam。短短幾天内,這款僅有數百兆的遊戲,便在坊間掀起了一陣熱潮。
長達兩年的更新、完善後,本作的内容,相比當初要豐富的多。這其中,林林總總的事件和奇遇,無疑為這款遊戲增色不少。
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聊《鬼谷八荒》中涉及或提到的上古人物、異獸、傳說等。
閑話少說,接下來直接步入正題。
正文
一.主線篇
精衛填海
後羿射日時的勃勃英姿,讓人們肅然起敬。而知曉他真正結局的主角,又不免感到些許怅然。這個肉體凡胎的男人,為了拯救天下蒼生,義無反顧的獻出了自己的全部。
仙路漫漫,縱有再多不舍,亦會随着時間的流逝,慢慢變淡。花了些時間休養生息後,主角便馬不停蹄的,來到了華封洲。
行至半路,兩位喋喋不休的旅者,吸引了主角的注意。他們說,在東海附近,一直伫立着一位面無表情、看起來心事重重的少女。
一心修道的主角,本不願沾染俗務。但青梅竹馬小晨的話語,忽地在耳邊響起:“阿立,我不想你和那些仙長一樣,神通廣大卻神情淡漠。否則的話,和換了一個人有何差別。”
想到這,主角斂了斂神,向着傳聞之地禦劍而去。反正于他而言,百裡路途,不過幾盞茶的功夫,也耽誤不了什麼事。
還沒落地,一個身材嬌小,但目光堅定的身影,便映入了主角的眼簾。盡管二者的距離在不斷拉近,但對方卻始終眼眉低垂,不發一言。
“姑娘此舉,所為何事”,沉吟片刻後,主角率先打破了甯靜。他用靈識略略一掃,覺出眼前此人氣息平穩,毫無敵意。是以,便開門見山問起了緣由。
“我叫精衛。”眼見姑娘開口,主角心中僅存的戒備消弭了大半。正欲詳詢,卻聽到耳邊傳來一句沒頭沒尾的“它,要來了。”
“誰?”一頭霧水的主角立刻起身,驚訝的發現,方才氣定神閑的精衛,這會已經運轉周身法力,如臨大敵。
話音未落,海邊浪湧翻騰,一個龐然大物,從水中一躍而起。僅僅一個照面,附近的礁石就被摧毀了大半。
頓感情況不妙的主角,旋即呼出靈劍。随便,他與展露真身的精衛,共同迎擊這氣勢洶洶的妖獸。
此戰之艱難,前所未有。孽畜皮糙肉厚,偏偏水性又極好。若非須彌戒裡,用以不時之需的儲備丹藥夠多,這回多半是兇多吉少了。
擊退強敵後,即便是見慣了大陣仗的主角,也不由臉色煞白。他一邊運功療傷,一邊往嘴裡又扔了兩顆上好的補氣丸。
這時,精衛緩緩開口。原來,剛才來犯的,是盤踞東海數千年之久的精怪——何羅魚。由于它的存在,華封州修士長期以來,始終無法通過水路,前往對面的雲陌州。
聞聽此言,主角暗叫不好。不過,精衛也表示,它并非無法戰勝。隻要能夠取得帝禹治水的神石息壤,那麼便可填平東海。到時,何羅魚必定插翅難飛。
由于種種原因,精衛并沒能如願以償的拿到息壤。她将尋獲此物的任務交給主角,随後便繼續守衛在東海之濱,防範何羅魚的下次襲擊。
主角随即快馬加鞭,趕往目的地。途中,偶遇一位被妖物包圍的村民。他出手将其解救,并意外得知,村長可能有息壤的線索。
随後,主角便來到村中,與附近的居民攀談起來。此處名喚雙儀村,經年以來,一直被叫做“畢方”的巨鳥所下禁制困擾。全村上上下下幾十上百口人,出行非常困難。
不過,也有人認為,畢方此舉是在守護村子的安全。否則的話,恐怕周圍的所有活物,早就死在那詭異非凡的邪氣裡了。
思量片刻後,主角來到了畢方的巢穴,他沒有盲目攻擊,而是嘗試用别的方法解決問題。
通過交談,主角得知畢方确實是在守護村子。随後,一人一獸立下約定:隻要能夠将邪氣的源頭——血魔鏟除,那麼畢方就将息壤送給主角。
一番苦戰後,血魔的殘念終于被徹底剿滅。畢方信守諾言,留下了息壤。随後,便飛向了遙遠的天際。
随後,主角馬不停蹄的趕往東海,與精衛會和。二人還沒來得及言語,遠處就響起了震天的咆哮。二人知道,最終時刻就要來臨了。
經過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後,一人一鳥終于占據了上風。盡管精衛此時的情況也相當不妙,但是她仍然竭力催動息壤。
随着土石在海中瘋長,不可一世的何羅魚,終于徹底敗下陣來。至此,精衛填海的故事,也告一段落。
典故逸聞
《精衛填海》這一傳說,出自《山海經·北山經》。
原文謂:“又北二百裡,曰發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東海。”
根據其所言,精衛是炎帝(也就是神農氏)最小的女兒,被稱為女娃。
某天,她隻身一人去東海遊玩嬉戲,可最終卻不幸身隕。由于怨念過深,最終化身為精衛,終日口銜樹枝碎石,試圖将東海填滿。
具體的故事内容,對大家來說耳熟能詳。這裡,我就不做贅述了。
總而言之,精衛填海代表着古人對逝者的挂念,同時也表達了他們不畏自然的氣概。
至于其中提及的何羅魚包括息壤,同樣大有來頭。
《山海經·北山經》記載:”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羅之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癰。"
這段話,簡單描述了何羅魚的外形與功效。它長着一個頭,卻擁有十個身子。發出的聲音接近狗吠,而它的肉能夠治療癰(一種比較嚴重的皮膚病)。
息壤,是傳說中的一種神土。它能夠自行生長,甚至填滿周圍的空間。《山海經·内經》記載:“鲧竊帝之息壤以堙紅水,不侍帝命,帝令祝融殺鲧于魚淵。”
鲧私自偷取了息壤,想靠它治理水災。天帝發現後勃然大怒,命火神祝融将他殺死在了羽山(位于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與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交界),随後收回了息壤,直接導緻治水失敗。
之後的故事,和息壤沒什麼關系。但為了上下文流暢,同時滿足各位的好奇心,我也順便提及一下。
傳說,鲧的屍體風吹日曬三年而不腐。于是,有人用吳刀剖開了他的肚子。這時候,禹跳了出來。而鲧的屍體,則化為黃龍飛向了天際。
如今,有觀點認為,何羅魚可能為某種頭足類的烏賊。或者,可能是一群喜歡首尾相依的魚類。
至于息壤的原型,時至今日仍然衆說紛纭。除去真實存在的地名外,一般而言,它指的大機率是休耕土地上,已經翻松好的土。
二.奇遇篇
奇遇是《鬼谷八荒》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地圖上随機出現的事件會為主角帶來不同的正向收益或者負面效果。
下圖中,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異獸。
首先,是一隻白首、赤足的猴子。它,指的是朱厭。《山海經·西山經》曰:“...有獸焉,其狀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大兵 。”
此物一旦現世,随之而來的,便是天下大亂、兵戈不止。故而,有人将其列為上古十大兇獸之一。
至于底下那位黑體青頭的蟒,實際上就是典故“人心不足蛇吞象”中的主人公:巴蛇(也叫修蛇)。
《山海經·海内南經》曰:“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黃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傳說中,巴蛇身形巨大,甚至可以生吞大象。隻不過,它需要三年時間才能将其消化。而服下其吐出的象骨,便可以讓自己免受心、腹疾病的困擾。
巴蛇吞象這一典故,背後蘊含着極深的寓意。由于篇幅所限,此處就不展開細說了,否則的話,我這三千字全寫它,也隻是杯水車薪。
至于這玩意的結局,在《山海經》中并沒有明确記載。但根據兩漢劉安的後羿射日來看,它最終被後羿所殺(上射十日而下殺猰狳,斷修蛇于洞庭)。
猿猴與蛇交戰的場景,現實中并不算罕見。但在《山海經》内,似乎沒有相關記載。或許,張三覺得這麼設定,很酷(聳聳肩)。
三.裝備篇
既然是仙俠世界,那麼相應的坐騎肯定是必不可少的。當主角到達化神境時,便可以選擇作為吉量代步工具。
《山海經·海内北經》曰:“(犬封國)有文馬,缟身朱鬣,目若黃金,名曰吉量,乘之壽千歲。"
這玩意,看上去就器宇軒昂。缟身,也就是通體呈現銀白色。朱鬣,即脖子上有紅色的毛發。與此同時,雙眼還會散發出金光。
最離譜的是,它還有延年益壽的功效:隻要乘坐一次,就能獲得千餘年的壽命。
在《山海經》中,吉量位于犬封國。根據傳說記載,那裡的男人都是狗的模樣。但是女子,都絕美非常。
犬封國的來曆比較複雜,由于篇幅所限,這裡就不展開描繪了。總而言之,曆史上可能确實存在過一個,以土狼或者狗為圖騰的少數民族。
在文明尚未開化的年代,很多習俗或者經曆,都會被不自覺的蒙上一層“濾鏡”。在我看來,它們并非代表着蒙昧或者落後。
恰恰相反,隻要掌握足夠佐證的資料,這些天馬行空的記載,都能成為我們了解上古先民的絕佳樣闆。去僞存真,可是一門學問。
結語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祝願大家都能在八荒世界尋得一見傾心的良人,擁有夢寐以求的功法。
謝謝大家的閱讀,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