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都說教育就是拼爹媽,其實父母普通,家底不厚,也有好出路

做育兒部落客8年了。

每每寫到教育不隻是刷題,還要去培養熱愛,帶孩子開眼界,甚至寫孩子在學校遇到了問題如何跟老師溝通時,都會有留言:這些隻有一線城市才有,這些有錢才能做,這些隻有好學校才會這樣……

說實話,我打從靈魂深處認為:教育是為了培養人而存在的,是最不應該按“階級”,按“家庭收入”來區隔的;我也最不願意聽人說,教育就是拼爹,拼媽,誰家資源好,才能教出好孩子。

但我也當然清楚地知道,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客觀條件,抛開這些條件去談教育,确确實實是空中樓閣。

不在大城市,缺少資源,家底并不雄厚的普通家庭,在教育和培養自家娃時,最該重視哪些問題,用怎樣的政策呢?

這篇文章是我的一些思考,不敢說全對,希望抛磚引玉,對大家稍有助益。

都說教育就是拼爹媽,其實父母普通,家底不厚,也有好出路

01

描述幸福

第一個方法是“以終為始”,也就是想清楚,我們最後要把娃培養成一個怎樣的人,然後再來倒推,用怎樣的辦法,才能達到目标。

那教育的目标是什麼——是讓娃成為人上人?還是務實一些,養成能自力更生,養活他自己就行了。

其實把這些答案都歸攏一下,相信天下大多數父母的目标是一緻的,孩子以後幸福就好啊。

那,什麼是幸福呢?

父母自己現在的生活,算是幸福麼?如果算,幸福在哪裡?如果不算,差距又在哪裡呢?

第一條建議,就是父母來認認真真想一想,分析一下,幸福生活的10大要素分别是什麼。

都說教育就是拼爹媽,其實父母普通,家底不厚,也有好出路

一本正經地讨論“幸福”到底有什麼用呢?

我們每個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其實都不自覺地在用自己和自己看到的、接觸到的“其他”人來作為标準的:  

我就是小時候不好好讀書,是以現在吃虧吃大了……

讀書有屁用啊,那個那個誰,聯考成績比我差多了,沒考上大學,在酒吧街開了個燒烤店,但現在呢,我掙這點死工資,人家開着豪車住着大房子……

這種碎片化的“經驗”,會不由自主地出現在我們給娃做教育決定的各種瞬間——買哪個繪本,花多少錢去上興趣班,考大學是學校重要,還是專業更重要……

但一切碎片化的經驗都是充滿沖突的,而且很容易走進死胡同:

張三是成績好考上了清華是以比我過得好;

李四是高中都沒上完就去開了奶茶店,也比我過得好;

那到底還要不要雞娃呢?

還有最多的情況是:王五是家裡拆遷暴富了,趙六是長得好看嫁了有錢人,牛七是臉皮厚愛拍馬屁……

别人的成功我都複制不了啊?那我又怎麼教育孩子,才能讓他成功呢?

我們普通人最大的普通之處,恰恰在于,我們沒把握,哪條路最可能通向成功;而普通家庭能投入的精力和金錢都是很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試一遍,是以又格外需要确定性。

這也是為啥,刷題雞娃,成了大多數人的選擇,因為對于普通人,聯考這條路,确定性最大。

都說教育就是拼爹媽,其實父母普通,家底不厚,也有好出路

與此同時,即使最最雞娃的家庭,心裡也知道:光有分數好像也不夠……

天啊,真難!

是非常非常難,是以我才非常非常建議,越是普通家庭,越要先放下“成功”,而去讨論“幸福”。

世上成功的人本來就不多,但是每個人都可以讓自己過得更幸福一點。

我們沒有把握,把孩子教育成傑出人才,擁有成功的人生,那我們就好好回頭想一想,哪些“确定性”因素,能讓娃活得更幸福一些。

請父母們,認真地,真誠地,用自己生活的全部經驗,自己的三觀來列一張,幸福的10大要素表:

1、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能保障自己和家庭生活……

2、身心健康……

3、有良好的親密關系(比如家庭和諧)……

4、有自我價值感,覺得工作和生活是有樂趣的……

5、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從自己喜歡的事情中,獲得滿足感……

6、對世界、社會和身邊的人,持樂觀态度、有安全感……

7、……

8、……

9、……

10、……

上面是我想到的幾個要素,而對每個人,每個家庭來說,這些要素一定是不同的,需要大家自己去讨論,尋找、定義。

都說教育就是拼爹媽,其實父母普通,家底不厚,也有好出路

一條一條列下來了,就可以一條條來确定:

第一條,經濟基礎是确定的,非常重要的,培養方法,下個小章節再讨論。

第二條,身心健康,當然也是肯定确定一定重要的,必須落實,那就再來細化拆分:

身體健康必須保障,那麼,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堅持體育鍛煉,這兩條就是“确定性”,這兩條上投入時間、金錢和精力,一定能讓我的孩子以後活得更幸福一點,而且這項投資的收益長達一生,那就重點考慮。

心理健康說起來比較玄乎,普通家長又不是心理學家,啥才叫“心理健康”?其實換個詞大家就都明白了——性格好。

當然了,這個“好”的關鍵不是“爹媽和别人覺得好”而是“雙向的”。

我就是生了個内向敏感的孩子,那教育的重點就是,讓這個内向而敏感的孩子,在各種場合下覺得都能覺得“不難受、我挺好的”,隻有這樣,孩子才能表現自如,而外界看到了孩子“挺好、自如、正常”自然也就會回報出“我們也挺好的”。

性格決定命運,普通人家的娃家裡沒有礦,不會受到社會評價體系的額外照顧,那就得自己對自己更好點,也對世界釋放更大的友好。

都說教育就是拼爹媽,其實父母普通,家底不厚,也有好出路

我在清單的三四五六七條寫的内容,有“親密關系”“自我價值”“興趣愛好”“安全感”等等,這些大家不用都同意,而完全可以每個人,每個家庭自己讨論總結排序。

當《我家的幸福10大要素表格》出爐以後,大家一定會發現,原來教育孩子并不需要隻盯着學習成績,盯着”成功“,盯着成功會讓普通家庭充滿焦慮——因為我們不确定付出那麼多,到底孩子能不能成功。

但是盯着“幸福”,我們的每一份付出,每一點投入幾乎都會有正向的結果——成功是跟别人比出來的,我們可能再怎麼努力都比不過;但是幸福是跟自己比出來的,而且不管外界條件如何,我們都能找到讓自己和孩子更開心和幸福一點的小妙招。

教育,本來就是幫助人類追求幸福的路徑啊。

都說教育就是拼爹媽,其實父母普通,家底不厚,也有好出路

02

競争的核心資料

我從不否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孩子沒有掙錢的基本能力,生活不可能幸福,是以,教育是一定要培養娃掙錢養活自己,建立經濟基礎的能力的。

在很多家長,尤其是普通家庭的父母眼中,這是教育最重要,甚至是唯一死死抓住不放的功能——而且隻知道一種方法,好好學習,考到高分,考進重點大學,然後才能找到好工作多掙錢。

事實的确如此,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的人,找到好工作、掙到更多錢的可能性,确實比較大一些。

問題是,怎樣才算好大學?一本?還是211、985呢?我們的競争對手到底有多少呢?

點選可放大↓

都說教育就是拼爹媽,其實父母普通,家底不厚,也有好出路

以上是2022年全國聯考錄取的比例,一本錄取率最低的河南,隻有7.8%,211、985的錄取率加起來,隻有5.2%,100個娃裡隻考上8個不到——這真的是獨木橋了。

大家可能也都看出來了,錄取率也就是競争的激烈程度,跟人口有很大關系,人口大省的競争也相對更激烈一些。

既然咱們讨論的基礎是普通人家,那也就不太可能為了娃聯考競争小點,就去争取落戶北京上海,或者舉家搬遷到天津和甯夏。

當然了,聯考的資料是在不斷地動态變化中的,我女兒小D離聯考還有10年,更小的娃們因為出生人口數量的降低,面臨聯考和就業的壓力,可能都會變小。

但要關注競争的核心資料這件事,對于普通家庭,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實際上,越是在競争難度高的地區,在環境帶來的巨大壓力下,家長越容易出現自古華山一條路,砸鍋賣鐵也要雞娃的心态,但顯然,這存在更高的風險。

自身不是“考一代”,對聯考沒有把握,隻能聽學校、聽教育訓練班甚至是聽各類網紅雞娃法的家庭,要尤其警惕唯分數論——一直就告訴孩子,你除了學習,除了考試什麼都不用管。

到了高三才發現,一本是絕對不可能了,到了聯考結束後,才去關注全國到底有哪些二本院校,有什麼專業,那真的就為時已晚,屬于瞎撞大運了。

讓娃考上好大學,最終是為了找個好工作,是以越是普通的家庭,越在聯考競争強的地區,越要有繞過聯考去關注“就業”的敏感度。

都說教育就是拼爹媽,其實父母普通,家底不厚,也有好出路

怎麼關注呢:

1、從小關注孩子的“熱愛”,帶孩子一起了解各種職業,及時發現我的孩子喜歡和适合什麼樣的職業,提前了解全國各個高校的相關專業——注意,不要隻盯着一本。

這也是我從去年開始做《大J職介所》的初衷,希望幫助大家看到更多職業的可能性 點這裡檢視專輯

2、對身邊親朋好友和所在城市的就業情況,保持好奇,人脈網并不是“有錢人”的專屬物,相反,資訊沒有那麼靈敏的普通人,更需要刻意去觀察和了解身邊的人,身邊人們幹着怎樣的工作、收入情況如何,入職條件和困難程度如何,這些事情提前去多打聽,對娃一定有好處。

3、對各類職業技術學校保持開放的态度,用平常心對看待“學一門手藝”這件事:對于我們80後來說,有同學考上衛生學校、警察學校、旅遊專科學校等并不算稀奇,但在2022年全國聯考錄取率達到92%,大學錄取率超過40%的情況下,家長們心裡很難把“學手藝”當成一個正經出路。

但近10年來,大陸政府一直很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

2014年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

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

2021年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的意見》;

2022年,教育部釋出《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白皮書》。

眼下的中專、技校和各類職業專科院校教學水準還遠沒有達到讓人完全滿意的程度,但就像前面提到的,這代孩子離聯考還有10年左右,如果真是普通人家,就絕不該忽略掉這條10年後一定變得更寬更直的出路。

都說教育就是拼爹媽,其實父母普通,家底不厚,也有好出路

4、關注“新興職業”的資訊,關注政府部門的就業資訊——學會用政府網站而不是道聽途說,之前就有多篇文章提醒過大家,看教育政策,找教育資源,不妨直接去看看教育部的網站,而不是聽各種營銷号、教育訓練班來解讀。

同樣,關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網站,多看“國字頭”的新聞,都是避免被忽悠的好辦法。

03

父母不一定是孩子的起跑線

聊完了幸福,也聊完了競争資料,最後想跟大家說說“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這句話。

這句話裡有一層含義,我非常贊成:那就是父母對孩子是有影響的,父母如果重視自身的提升,那孩子也會得到提升。

但其中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父母的條件好,孩子的起跑線就高,父母條件一般,孩子好像就不行……

這話我并不同意——任何一代人的起跑線,都應該是這個時代的最強音。

都說教育就是拼爹媽,其實父母普通,家底不厚,也有好出路

前一兩年,總看見一批制造焦慮的故事——誰誰誰兩口子清華雙博士,都是上市公司高管;

他們家娃還沒上國小,就在看“核反應”的原理啦,這才是人家海澱牛娃的标配……

可現在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基站已經幾乎覆寫到祖國的各個角落了啊,打開一個最最便宜的智能手機,任何一個孩子,都能搜到“核反應”原理的動畫。

抖音快手和B站上,不僅有俗不可耐的搞笑視訊,還有中科院院士、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好的老師們,給孩子們講科學、講藝術、講曆史、講社會、講宇宙、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實體……

都說教育就是拼爹媽,其實父母普通,家底不厚,也有好出路

今天,每一個孩子的起跑線,都可以是這個時代的最強音,核反應原理這種東西,不是啥海澱牛娃的知識标配,是這個時代,每個孩子的知識标配而已。

帶孩子開眼界,讓孩子體驗豐富的人生,擁有更高遠的理想,并不一定需要花多少錢。

哪怕就是把我們這個小小公号裡推薦過的各種免費視訊、音頻、網站資源等用起來,都足夠讓一個“小地方”的孩子相信,無論這個世界有多大,對他來說,都是敞開的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