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可思議!六品小吏王玄策一人滅印度,開辟堪比絲綢之路的古道

作者:樊說曆史

公元647年中天竺境内,一個身穿大唐文官官服的男人,率領着萬餘名身穿吐蕃和尼泊羅服飾的士兵猶如神兵天将一般,正在發瘋似的攻打七萬多象兵。

不可思議!六品小吏王玄策一人滅印度,開辟堪比絲綢之路的古道

它們甩着長鼻子沖入陣中,踩踏撞擊間就能使得對方傷亡慘重。但那個身穿唐朝官服的男人,一點也不畏懼。在他的用兵如神的指揮下,人數并不占優勢的吐蕃和尼婆羅士兵所向披靡,打得象兵節節敗退,最終險些滅了整個天竺國。

這個唐朝官員就是在将星璀璨的初唐中毫不起眼的王玄策。

他在正史無傳、在方志無載、在世人心中的分量微不足道,但千秋功罪蓋棺定,在後人的記憶裡有理由留給他一席之地。

他“一人滅一國”的故事還要從一個婦孺皆知的人物玄奘法師說起。

公元642年,在中天竺首都曲女城中,統一北印度的一代雄主戒日王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佛教無遮大會。

不可思議!六品小吏王玄策一人滅印度,開辟堪比絲綢之路的古道

玄奘法師

受邀登台宣講的高僧正是來自東土大唐的漢傳佛教唯識宗創始人玄奘法師。

戒日王對神秘的東方古國神往已久,于是在宣講後召見了玄奘:聽說你們大唐有個秦王英明神武,有關他的傳說在我們這裡流傳很久了,這些都是真的嗎?

玄奘難掩興奮地說:是真的。我大唐天子即位之前是秦王,他愛育四生、敬崇三寶,薄賦斂、省刑罰,而國用有餘、氓俗無宄、風猷大化。

戒日王聽了後非常開心,立即派使團出訪要和大唐修好。轉年春天,圓滿完成出訪任務的中天竺使團啟程回國。

龍顔大悅的唐太宗李世民決定遴選幾個靠譜的官員護送遠來的客人回家。正使是朝散大夫、衛尉寺丞、上護軍李義表。

但李世民選中的副使卻令人相當費解。他就是王玄策,時任融州黃水縣(今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縣令。

不可思議!六品小吏王玄策一人滅印度,開辟堪比絲綢之路的古道

王玄策畫像

李世民為什麼要大費周章啟用一個遠在窮鄉僻壤的小縣令,難道王玄策有什麼天賦異禀的本事?還是兩人有過交集?史書上并沒有記載。

但是李世民并沒有看走眼。

兩國使團一路上高高興興,沿唐蕃古道經吐蕃、泥婆羅(今尼泊爾),于643年底順利抵達中天竺。

從此,印度半島迅速掀起“大唐熱”,代表李世民來訪的天朝上使李義表和王玄策也受到至高禮遇,被允許登臨耆(音同其)阇(音同都)崛山和摩诃菩提寺,并刻碑留念。

一轉眼到了公元647年,這次該輪到李世民派使節團去中天竺了。李世民提拔王玄策為正使,讓他帶着副使蔣師仁和三十多位從業人員出訪,對印度半島各國進行友好通路。

雖然說此次路途遙遠,但王玄策知道隻要到了印度,就是好吃好喝好招待,輕松拿下這次通路任務。

但意外偏偏總是不期而至。使團翻越了喜馬拉雅山、穿過了尼婆羅,風餐露宿大半年後,好不容易抵達印度時,不可一世的戒日王居然在恒河裡給淹死了。

不可思議!六品小吏王玄策一人滅印度,開辟堪比絲綢之路的古道

戒日王

此時的北印度已經亂成了一鍋粥,由于他沒有兒子,是以未立儲君。野心勃勃的大臣阿羅那順趁機發動政變篡位稱帝,驅逐了戒日皇室,并且對本土宗教進行了一系列殘酷的迫害。

聽說唐朝的使節團要到了,阿羅那順不由的有些擔心,擔心的原因無非是篡位戒日王,日後李世民出兵攻打自己。

其實對于大唐使團而言,中天竺改朝換代屬于内政,他們沒有理由也沒有興趣幹預,隻要新政府繼續奉行友好邦交的政策就行。

但這個阿羅那順智商堪憂,明明擔心李世民沒準會攻打天竺,那麼将使團拒之門外就可以了,但阿羅那順竟然派了兩千人圍攻使團。

而王玄策帶使團不是直接到天竺,他們一路上拜訪了許多國家,這些國家給了使團很多貢品。阿羅那順不光把這些貢品給劫了,還把使團随從都殺光了,隻留下王玄策和副使蔣師仁,并把他們關進大牢。

阿羅那順把事做絕了,一點餘地不留。

不可思議!六品小吏王玄策一人滅印度,開辟堪比絲綢之路的古道

阿羅那順

當時的唐朝正處于巅峰時期,是當時東亞地區實力最強的國家,引得四方臣服。毫不誇張的說當時的大唐出使在外橫着走都沒問題的。

但是阿羅那順料定大唐不可能,也不會派兵翻越喜馬拉雅山來天竺興師問罪。然而阿羅那順漏算了一個變量:那位使團團長王玄策。

被關在大牢的王玄策越想越生氣:這次被人這樣欺負,這也太丢大唐的顔面了,這樣回去如何給太宗皇帝交代。

也許是阿羅那順對國家的掌控力還不足;又或許是天竺獄警玩忽職守,史書上沒有記載,反正王玄策和蔣師仁趁着夜黑風高竟然成功越獄了。

逃出生天的王玄策和蔣師仁,沒有急于傳回大唐,而是制定了一個極具想象力的計劃:覆滅中天竺。他們籌謀的“覆滅”,不是荊轲刺秦,也不是傅介子斬樓蘭王,而是要打服為止,甚至滅國。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沒有一兵一卒,就憑借兩個人想要完成計劃簡直天方夜譚。唐軍遠水解不了近渴,于是王玄策想到了向西域諸國借兵。

王玄森和蔣世仁馬不停蹄地穿越尼婆羅(今尼泊爾),進入了吐蕃(今西藏)。吐蕃當時的統治者是松贊幹布,已經和文成公主結婚五年了,說起來算是大唐的姑爺。

不可思議!六品小吏王玄策一人滅印度,開辟堪比絲綢之路的古道

松贊幹布

雖然王玄策一沒兵符、二沒诏令,但天可汗的旗号仍然好用,更何況還和大唐為親,松贊幹布不僅撥出一千二百精兵,還寫了封推薦信,讓王玄策到泥婆羅借兵。

王玄策到了泥婆羅,找到了國王那陵提婆,把事情原委說了一遍,并拿出松贊幹布的推薦信給那陵提婆看:松贊幹布都借兵了,憑借你們的關系,你也得表示一下吧。

王玄策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他太了解吐蕃和泥婆羅的關系了。

原來松贊幹部除了文成公主之外,還有一名妻子,那就是尼婆羅的尺尊公主,是以尼婆羅和吐蕃有結親關系。而且除了這層關系外,尼婆羅當時的國王那陵提婆曾被叔叔篡奪王位,是松贊幹布幫他奪了回來。從那以後,尼婆羅就成了吐蕃的附屬國。

不可思議!六品小吏王玄策一人滅印度,開辟堪比絲綢之路的古道

當時地形分布圖

是以那陵提婆毫不遲疑地募集七千騎兵,恭恭敬敬地交給王玄策拿去複仇。

當時的中天竺也是一個非常興盛的國家。剛死去的戒日王是位雄才大略的國王,是印度曆史上最偉大的國王之一。他統治的疆域遼闊,人口據稱達到了2150萬人,是繼孔雀王朝、基多王朝之後,又一個基本統一北印度的政權。

阿羅那順繼承了戒日王的實力,王玄策想憑這8000多人打敗阿羅那順,有點力不從心。但别小看王玄策,他不可能放棄這個一戰成名的機會。

中印曆史性的第一次交手就此展開。

王玄策和蔣師仁一商量,兩人分兵兩路:一路由王玄策帶領去圍堵中天竺的都城曲女城,另一路由蔣世仁率領着在外側迎面抵擋七萬頭大象組成的戰象軍團。

為了能對抗象軍,王玄策征集了大量的水牛将兵器綁在水牛角上,然後把牛尾進入火油,随後點燃牛尾,受驚後的水牛瞬間變成火牛,在象群中橫沖直撞。

不可思議!六品小吏王玄策一人滅印度,開辟堪比絲綢之路的古道

王玄策的火牛陣

象群遇到機動性很強的火牛就亂作一團,吊着身體往後退,踩傷許多自己士兵。王玄策趁勢揮兵直下,攻破曲女城,斬首三千餘級,其餘的士兵也吓得狼狽逃跑。

驚慌失措的士兵們為了逃離可怕的的敵人,許多人都跳到了恒河水裡,至少有一萬多人被淹死。兵荒馬亂中,僞國王阿羅那順趁機逃脫,試圖糾集殘兵、卷土重來。

逃跑之前阿羅那順還不忘把王位傳給了别人,這樣自己就不背這個亡國之君的鍋了。但是剛把軍隊整合好,又被在外面側應的蔣師仁一鍋端了。

但是,阿羅那順的餘黨保護着他老婆和兒子,一路逃往西北方三千多裡的乾陀衛江邊,試圖據險以守,抗衡王玄策的天兵。

蔣師仁沒有給他們任何機會,一直追到乾陀衛江邊。在這裡,蔣師仁又一次将他們打敗,不僅俘虜了阿羅那順的老婆兒子,還俘虜了一萬兩千名男女和各種牲畜三萬多頭。

煊赫一時的戒日帝國正式宣告覆滅,一個字人滅一國的壯舉至此載入史冊。

這場大戰震懾了整個天竺,此後天竺五百八十座城池相繼投降。東天竺的國王屍鸠摩為了示好,不僅饋贈了三萬多頭牛馬,還送來了各種兵器給王玄策;迦沒路國不僅奉上本國的地圖和寶物,還請求大唐賜老子像,以示徹底臣服大唐。

不可思議!六品小吏王玄策一人滅印度,開辟堪比絲綢之路的古道

臣服大唐

公元648年的五月,在中天竺扶持起一個新的親唐政權後,王玄策帶着阿羅那順和他的王妃及子女,還有男女俘虜共一萬兩千餘人;牛馬牲畜數萬餘頭送到了長安獻俘。

然而在李世民心裡,天竺的分量遠不如突厥、高麗、吐谷渾等近距離交過手的敵人威脅大。是以王玄策獻俘後,他得到的獎勵是隻是被封了一個朝散大夫的封号。

王玄策原本是一個六品官,朝散大夫的品級是從五品下。也就是說,一人滅了一國這樣的壯舉竟然隻獲得了官升半級的獎勵。而可憐的蔣師仁連個朝散大夫的封号也沒有得到。也許是那個時候的牛人實在太多了,王玄策和蔣師仁這點功勞實在排不上号。

王玄策回到長安之後,唯一一波刷了點存在感的事情是他帶回了一個自稱已經活了兩百歲,并且能制造長生不老藥的天竺方士。

這個方士到了長安之後,就開始做長生不老藥,經過幾個月就把藥做了出來。恰好當時唐太宗生病了,病得還挺嚴重,吃了其他的藥沒有效果。王玄策獻上了方士做的長生藥,但太宗吃了沒有任何效果,病情既沒有變好也沒有變壞。後來唐太宗還是沒撐住駕崩了,但沒有處罰這個方士,隻是把他放回了天竺。

不可思議!六品小吏王玄策一人滅印度,開辟堪比絲綢之路的古道

唐太宗李世民

一人滅一國這樣天才閃耀的奇迹,如果不是在将星閃耀的初唐,這樣的事迹本來應該是一個千古傳頌的傳奇。但是因為那個時代光輝閃耀的傳奇實在太多了,以至于他的光芒就完全被遮掩,後世竟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人。

其實王玄策出使天竺的功績和意義不隻是炫耀了一下武力,他也在出使天竺的過程中開辟了一條通往天竺的新路線。當時從唐朝去往天竺主要有三條路:

一條是海上絲綢之路,從廣州出發經過越南、泰國到緬甸,再從緬甸經印度洋至印度。第二條是從陸地上,從雲南經過緬甸進入印度。第三條是沿着陸上絲綢之路向西走,從中亞進入印度。

這三條路海路最快,但大海變幻莫測,加上那時候造船的技術和航海的技術又不是很先進,是以海上這條路太過危險。而從雲南經緬甸進入印度危險性更高,因為要經過熱帶雨林,到處都是毒蛇、毒蟲,還有瘴氣,基本上九死無生。

選擇最多的就是是路上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經過甘肅、新疆,繞過喜馬拉雅山,再往南到印度,玄奘走的就是這條路,但這條路實在太過漫長了。玄奘從長安到天竺,來回用了十七年,可想而知路途的遙遠。

不可思議!六品小吏王玄策一人滅印度,開辟堪比絲綢之路的古道

絲綢之路

而王玄策開通了蕃尼道,穿過吐蕃,到達西藏邊境吉隆,過境到尼婆羅,再從尼婆羅到達天竺,走這條路,從長安到天竺之間來回一趟,時間能縮短兩三年。

這條蕃尼道後來是連接配接吐蕃、尼婆羅、天竺等國的重要棧道。這條通道開辟出來以後,直到清朝仍然有人在走,中國的造紙術就是經由這條古道傳到了尼婆羅和古印度的。

1990年6月,西藏自治區文管會普查隊在吉隆縣發現了一處高90厘米、長約1米的銘文,後稱為《大唐天竺使出銘》,其中記載了王玄策幾次經過這條道路,促進了中國和天竺的友好往來及文化交流。

不可思議!六品小吏王玄策一人滅印度,開辟堪比絲綢之路的古道

除了開通了蕃尼道,王玄策還從印度帶來了制糖工藝和制糖工匠。在他帶回制糖工藝之前,唐朝本土隻能制作一些粗糙的黃糖、黑糖,甜度不夠而且渣子很多。

西域商人們萬裡迢迢運來的上等白糖,不僅雪白沒有渣子,而且甜度也高,價格當然也極其高昂,據說在黑市上可以換取等重的黃金。

王玄策帶回來的制糖工藝是竹甑制糖法,把熬好的糖漿倒進竹甑(用于蒸米飯的竹制器皿),使糖水分離,而後在溫室下慢慢陰幹,讓糖自然結晶,這樣得到的糖一捏就碎,這就是砂糖。那時候的砂糖品質和我們我們現在吃的砂糖已經很接近了,這大大提升了唐朝的制糖水準。

不可思議!六品小吏王玄策一人滅印度,開辟堪比絲綢之路的古道

王玄策的功業雖然沒有彰顯在史書裡,但他的傳奇光輝仍然使我們這些後人敬仰不已。

#曆史開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