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美二次元宅男屠榜,男粉能成綜藝“新增量”嗎?

​作者| 糖炒山楂

編輯| Mia

“得女性使用者者得天下”的綜藝市場,卻在頻頻上演着“男粉出征寸草不生”的名場面。而這個五月,美依禮芽(下稱“小美”)和她的二次元宅男粉絲必須有姓名。

有人調侃一曲《極樂淨土》,炸醒了一批“老二次元”。這并不誇張,在B站、抖音、快手上,正在湧現出大量男性跳《極樂淨土》的視訊,一身迷彩的、西裝革履的、身着制服的、穿着學士服的……隻有你想不到,沒有小美征服不了的。絲毫不遜色于去年王心淩《愛你》的風靡程度。

小美二次元宅男屠榜,男粉能成綜藝“新增量”嗎?

(圖源于網絡)

娛樂獨角獸也在感受着身邊人的“血脈覺醒”。老P是資深B站使用者,遊戲、動漫愛好者,剛剛遭遇被離職風波的他原本無心綜藝,但還是難抵《極樂淨土》刻在基因裡的回憶,“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還在公司年會上跳過《極樂淨土》,滿滿的回憶。”而這也是他為數不多的暴露二次元屬性。

小M,事業機關、大齡剩男,喜歡動漫,偶爾也會為了喜歡的虛拟人物小小氪金。他是在B站上刷到小美初舞台切片的,之後他火速開通了微網誌,為小美投票、安利舞台、考古、及時跟進小美在各大社交平台的動态,樂此不疲。——在此之前,微網誌于他就是個APP,如今它才真正被賦予了社交平台的功能。

小美二次元宅男屠榜,男粉能成綜藝“新增量”嗎?

當然他們隻是很小一部分人。在社交平台上,我們能夠看到太多表示為小美開通芒果TV會員、學習如何投票的人,也不乏為了投票全面動用人脈、征用身邊人手機的“狂熱者”。二次元宅男的群體屬性,在這場狂歡裡被核心聚焦。

而我們想要探讨的話題是:為何是二次元宅男?從王心淩男孩到小美宅男粉絲,甚至是更早前的楊超越現象,男性粉絲為何能夠爆發出如此大的力量?在以女性使用者為主的綜藝市場,男性正在成為新的市場增量,還是被輿論“神話”了?

女性綜藝的出圈名場面,為何由男性觀衆來塑造?

在與身邊人溝通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小美的粉絲群體中女性、非二次元、非宅屬性的占比亦不在少數。那為何二次元宅男成了這次翻紅運動中的“精神領袖”,他們的聲音為何會被無限放大?

一方面,《極樂淨土》本就是“血洗”B站、入站必刷的神級存在,但同時它又曾因為肖戰、周深、譚松韻等明星的表演走入大衆視野,本身就兼具了“圈層”和“破圈”的雙重特質,小美的初舞台無異于是一個旗幟性偶像所吹響的最有力的号角。而“給内娛一點小小的二次元震撼”的口号背後,是二次元阿宅們希望走進主流視野、被認可接納的群體情緒。

雖然近年來大陸泛二次元使用者規模不斷增長,2021年已達4.6億人,更有資料預計2026年二次元内容産業規模将達到1200億元人民币,但事實上二次元作為亞文化的破圈之路仍然道阻且長。一如在“浪姐4”最初押寶的情懷牌中,也不曾有小美的影子。

種種反差現實,讓小美和《極樂淨土》成了那個群體聲音的出口,爆發出巨大的能量。也算是天時地利人和,将大衆心理拿捏到了極緻,而這與曾經王心淩和她的“中年男人”、楊超越和她的“直男粉絲”,模版何曾相似。從直男、中年男性到二次元宅男,一個個被綜藝“邊緣化”的群體,為何能夠爆發出橫掃一切的能量?

從社會學層面來講,男性天然就是集體主義者。有研究表明,相比女性文化的“個體性”,男性的語言和社交風格更傾向于社會團體,他們可以在其中創造出更大的能量和在更廣泛的人際範圍内産生影響。

無論是楊超越、王心淩還是小美,她們所撬動的都是某一類有着共同情感和偏好的男性群體。直男、中年男性、二次元宅男,這些在現實生活中被我們簡單以标簽化概括的人,也成了隐藏在輿論冰山下最洶湧的力量,一旦有了出口就會迎來大爆發。更強的凝聚力,更大的影響力。

小美二次元宅男屠榜,男粉能成綜藝“新增量”嗎?

去年熱情跳着《愛你》的中年男性,大抵沒有幾個在年輕時喜歡過王心淩,但她身上的甜美初戀氣質喚醒了太多人的青春回憶,人到中年怎能不憶青春?對于老P和小M來講,熱情投票更是為了曾經自己的心之所愛。相比更“純粹”的二次元綜藝,比如《跨次元新星》《我愛二次元》等,這更多了一份“心之所動”。

當然更直覺的,還有“宇宙的盡頭是甜妹”,以及顔值即正義。老P喜歡小美的長相甜美,小M喜歡小美身上的活力,“小太陽”頻繁出現在他們的交談中;媒體檢索楊超越圈粉關鍵詞時,勇氣、錦鯉、顔值等名列前矛。大衆太需要一些正向的、積極的情緒價值,而若是由甜妹帶來的,那就更讓人無法抵擋。

男粉力量:被輿論“神話”,還是市場新增量?

男性從生理到情緒上的群體性和共一性,決定了他們每一次在綜藝市場的發聲都更加聲勢浩大。但我們需要理性探讨的是:得女性使用者得天下的“真理”,失效了嗎?男性粉絲正在成為市場新增量,還是被輿論神話了?

先來看幾組資料。百度指數上,“小美”、“極樂淨土”、“美依禮芽”的使用者搜尋占比中男性使用者皆高于女性使用者,尤其是《極樂淨土》的TGI達到了119.91。更遑論傾向度更明顯的B站大學營。在王心淩走紅的那段時間,同樣有媒體表示她的全平台粉絲中男性占比一度達到了67.4%。

谷雨和知微資料曾提取楊超越的微網誌粉絲畫像,得出的資料是男性占比54.39%,女性占比45.61%。而微網誌平台本身是以女性使用者為主,也就是說男性粉絲的實際占比更高。同時有資料顯示,楊超越的成年粉絲占比超過80%,而且在19~34歲這個年齡段裡,男性是女性的1.5倍。

在這三個典型案例裡,男性粉絲的确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市場對他們的超高關注,還在于他們扮演着“輿論放大器”的作用,将整個事件中以一種更戲劇化的方式推到了大衆流量管道。

小美二次元宅男屠榜,男粉能成綜藝“新增量”嗎?

這幾年來粉絲經濟盛行,大衆對追星應援手段早已不陌生,男粉出征吸引話題的不止是性别,還有别具一格的“應援手段”。小美的票數斷層領先的同時,陳冰票數的“誤點”也被聯合玩梗,讓二次元宅男的形象多了幾分憨直可愛;B站等平台上,各種打投攻略、“極樂淨土”教學視訊等同樣徑直出圈,影響力翻倍。

王心淩和楊超越當時亦是如此。即使時隔許久,肯定還有人記得當初刷屏熱搜的“楊超越男粉軍訓式應援”,以及那場吸引了倩碧、康師傅、騰訊課堂、騰訊體育等品牌入局的“超越杯”程式設計大賽。王心淩男孩的出圈之路,又怎麼少的了一個個中年男人在客廳等場所裡用力跳着《愛你》的“優美舞姿”?

打破套路、樂于造梗和敢于玩梗、甚至是身體力行的唱跳,再加上短視訊平台的争相造勢、男性的群體性社交等,往往讓男粉的應援演變成為一個社會性的傳播事件。雖然有幾分“網際網路鬧劇”的感覺,但無可否認相比女性粉絲更專精的粉圈操作,天然就擁有更龐大的使用者群和關注度。

不過此時“神話”男性粉絲的綜藝實力,或許還為時過早。一方面,像楊超越、王心淩、小美這樣能夠精準撬動男性粉絲的綜藝現象,仍是“可遇而不可求”,這也是我們探讨的下一個話題:綜藝怎樣撬動男性使用者熱情;另一方面,當下市場的粉絲經濟,仍然是以女性粉絲為主,男性在其中的占比仍然較小。

男性觀衆難讨好,綜藝如何複刻下一個“男粉神話”?

老P直言平素對内娛綜藝并沒有太大興趣,他更喜歡遊戲和電影(海外大片),不過在交談的過程中,我們也意外發現了他的另一重綜藝經曆:他也曾是“創系列”女團選秀的忠實愛好者。選秀男粉和二次元宅男屬性,在他身上奇妙重疊。而關于小美同樣不乏調侃聲:有多少是去年的“王心淩男孩”?

我們無法去分辨這幾個群體的重合度,但可以肯定的是,男性粉絲群,是一個“身懷寶藏”、快速流動、沒有明确“敏感點”的群體,引爆他們熱情的方式和管道有很多種,隻是需要耐心尋找。

小美二次元宅男屠榜,男粉能成綜藝“新增量”嗎?

另一方面,無論是中年男性還是二次元宅男,他們的關注往往是明星本身,對節目的引流效應則有待觀望。比如老P仍然會關注小美的一舉一動、每個舞台,但并不意味着他會關注“浪姐4”節目本身。就像“浪姐3”也在王心淩效應爆發後,一度将首期的男性觀衆占比拉到了40%以上,但到後來也下降至37%左右。

不過百度指數顯示,最近兩季節目的男性使用者搜尋占比已然較之前兩季出現躍升,男性閱聽人群體正在擴大。同樣典型的還有曾經集結衆多偶像藝人的《超新星運動會》,也因為偶像女團、虎撲女神等的加入而吸引了一批男性使用者,在虎撲平台上熱度不減。

相比曾經喜劇綜藝、體育競技、科技題材等綜藝對男性使用者的短暫俘獲,女性題材似乎在一次次的現象級出圈中找到了機會。不過具體到這幾檔節目中,卻又都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故事。王心淩和小美的爆火,讓大衆不止一次調侃“浪姐”沒能押對“寶”,而男性粉絲的審美和偏好仍然是個謎。

小美二次元宅男屠榜,男粉能成綜藝“新增量”嗎?

當我們試圖問老P,喜歡什麼樣的内娛綜藝或是還期待怎樣的綜藝驚喜時,他沒有明确答案,因為沒有概念。男性不像女性那般擁有強烈的感情色彩,他們的情緒和偏好往往在群體中産生,是以也需要創作者更耐心去抽絲剝繭去挖掘他們的情緒共通點,最終以内容鈎子聯結成一個群體意識。

至少目前,誰也不知道下一個引爆他們的點在哪裡?就像老P,顔值即正義的普遍原則外,吸引他的點可以是養成,也可以是青春回憶,說不清道不明。而未來誰能率先找到這個點,并在綜藝中合理開發運用,或将成為下一輪的話題引爆者,而我們靜待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