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送花給媽媽被罵哭,多少父母,一邊拒絕孩子的愛,一邊抱怨孩子沒良心

文 | 米粒媽

送花給媽媽被罵哭,多少父母,一邊拒絕孩子的愛,一邊抱怨孩子沒良心

前幾天,微網誌上一條熱搜下面吵翻了天。

母親節剛過,一位媽媽在短視訊平台上釋出了一條内容,是一個國中生模樣的男孩不停地用紙巾擦拭着眼淚,哭得很委屈很傷心。

視訊配上的文案是說,男孩借着出去玩的借口,買了一大束花給她,想給她一個節日驚喜。

送花給媽媽被罵哭,多少父母,一邊拒絕孩子的愛,一邊抱怨孩子沒良心

但她并沒有領情,反而覺得兒子在浪費錢,因為節日買花又貴又不實用。

她的原話是這樣說的“我一看就來氣,這個一點都不實在的東西,過了兩天就得扔掉”。

數落了一通還不算完,還逼着孩子回去花店把花退掉。

一個孩子對媽媽的滿腔熱情與愛意,就這麼被劈頭蓋臉的一頓指責給撲滅了。

雖然很不情願,但他還是乖乖去退了花。

再回到家,男孩的情緒就崩潰了,委屈的一直哭。

媽媽很不了解,她覺得送禮就是要“送的人開心,收的人更開心,這才是真正的好禮物”。

還說“媽媽需要什麼會跟你講的。”

從理性的角度上來說,這位媽媽的說法沒有錯,可從感性的角度上來說,這位母親的做法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

當天是母親節,孩子想送上一份禮物表達心意,他看得見母親的付出,懂得感恩,這是多麼讓人欣慰的舉動。

況且,事先男孩已經問了媽媽想要什麼,表達了想送禮物的意願,但媽媽說什麼都不需要。

實在猜不透媽媽的心思,男孩才會想到去買一束花,希望媽媽看了心情好,可沒想到卻換來了這樣的結果。

送花給媽媽被罵哭,多少父母,一邊拒絕孩子的愛,一邊抱怨孩子沒良心

視訊裡,孩子哭得很傷心,看得米粒媽心裡也很不是滋味。

試想一下,當你把精心準備的禮物送給心愛的人,卻遭到對方責罵,會是什麼心情?

無獨有偶,今年過年時,江蘇南通的一個男生也遭遇了這樣的事。

他看到媽媽的手機已經用了很久,破舊得不成樣子也不舍得換,他就打算用自己積攢下的零用錢和壓歲錢,給媽媽買一個新的手機。

他去手機店裡精心挑選,還跟店長軟磨硬泡地講價,終于店家同意把原價1799元的展示機以1400元的價格賣給他。

送花給媽媽被罵哭,多少父母,一邊拒絕孩子的愛,一邊抱怨孩子沒良心

既省了錢又買了好手機,男孩興奮極了,還寶貝地藏在懷裡,想要回家給媽媽一個驚喜。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媽媽看到手機之後臉上不僅一絲驚喜和笑容,反而滿臉憤怒,劈頭蓋臉地指責他:“你這就是亂花錢!趕緊去把手機退掉!”

送花給媽媽被罵哭,多少父母,一邊拒絕孩子的愛,一邊抱怨孩子沒良心

視訊中的母親,氣到面目猙獰,絲毫沒有意識到,兒子為了這份禮物有多麼用心。

這裡不是米粒媽描述得誇張,看過視訊的姐妹們應該能知道,這位母親的表情是真的可以用“猙獰”二字來形容。

隔着螢幕,我都能感受到男孩的手足無措,一個本該充滿驚喜和感動的溫馨場面,卻滿是怒氣、指責和壓抑。

送花給媽媽被罵哭,多少父母,一邊拒絕孩子的愛,一邊抱怨孩子沒良心

其實從這兩個媽媽身上,我看到了很多東亞父母、尤其是母親們的縮影。

她們口中的“不實用”“亂花錢”,實際上還是源自心中深深的不配得感。

日常瑣碎的、甚至艱難的生活,磨得她們眼中無光,也失去了發現美、欣賞美和接受美的能力。

爛草莓、爛藍莓、爛香蕉,刮西瓜皮、吃吐司邊兒,吃菜隻撿不新鮮的,都是老母親的日常。

送花給媽媽被罵哭,多少父母,一邊拒絕孩子的愛,一邊抱怨孩子沒良心
送花給媽媽被罵哭,多少父母,一邊拒絕孩子的愛,一邊抱怨孩子沒良心

評論區也有米粉提到,我們這一代人的母親,節儉日子過慣了,我們也就耳濡目染,在這個大環境下長大的女孩,多多少少都會被這種“不配感”支配。

覺得自己配不上一束鮮花,換成米面蔬菜,夠全家人吃上一頓豐盛的;覺得自己配不上一個新手機,換成衣服鞋子,夠全家人穿上一季。

可她們卻忽略了,接受子女親情愛意的禮贈,也是為人父母因為愛的付出而獲得感情回報的一種理所應當的享受,這種接受既是對子女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她們舍不得為自己花錢,更舍不得讓孩子為自己花錢,她們的這種“不配得感”,不僅讓自己受盡委屈,往往也會給孩子帶來另外一種傷害。

從兩個孩子的回應中可知,他們的日子過得并不算寬裕,米粒媽能夠懂得兩位媽媽的精打細算和着眼實際的生活态度,也了解她們想教會孩子懂得務實和量入為出的苦心。

但,她們對待孩子的态度和表達方式,卻讓孩子陷入了一個非常尴尬的境地。

母親很委屈,孩子也很委屈,是什麼造成了這樣一個雙輸的局面呢?

是有話不會好好說。

不僅沒有好好溝通,還要冠以“為你好”“刀子嘴豆腐心”等等滿滿說教意味的名頭,可孩子的世界很單純,在他們的心裡,“刀子嘴”代表的就是“刀子心”,這些語言帶來的就是傾盆大雨。

心理學家李雪老師曾說:語言是個奇妙的東西,父母的回應反映了父母教育方式的選擇,更反映了親子關系的品質。

簡單粗暴的拒絕,怒目而視的樣子,孩子們從這樣的态度中直覺接收到的,就是被嫌棄的感覺。

就像前面提到的兩個孩子,他們省吃儉用攢下零花錢,千挑萬選、讨價還價,自己都覺得成就感滿滿的,為母親準備了驚喜,可是卻被隻着眼現實的母親一頓劈頭蓋臉的數落和呵斥。

自然而然讓孩子在心裡與母親隔起了一道牆。

送花給媽媽被罵哭,多少父母,一邊拒絕孩子的愛,一邊抱怨孩子沒良心

也許後續的發展,就會像評論區說的那樣“很遺憾,這位媽媽可能再也收不到孩子如此有愛的禮物了……”

一塊石頭,一幅小畫,一朵花,一片葉……你們記得嗎,孩子原本是那麼喜歡送我們禮物,想從我們的臉上讀取到驚喜的表情。

孩子們會從我們的回報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原來我是被需要的,我也有讓别人幸福的能力。

源自我們回報出的愛意和喜悅的感覺,正是他們心靈養分的來源。

如若他們每一次滿心歡喜的付出,收獲的都是冷漠的拒絕,留下不美好的回憶,恐怕他們在今後的人生裡,都不會再用這樣的方式回報父母。

送花給媽媽被罵哭,多少父母,一邊拒絕孩子的愛,一邊抱怨孩子沒良心

也許到了那時,這些父母又會開始抱怨孩子不懂感恩。

送花給媽媽被罵哭,多少父母,一邊拒絕孩子的愛,一邊抱怨孩子沒良心

米粒媽覺得,很多時候家長拒絕孩子的禮物與好意,另一種更常見的原因,是“口是心非”。

明明很開心,很喜歡孩子帶來的小驚喜,可話到了嘴邊,就變成了“怎麼又瞎買東西。”

東方人好像都很羞于表達愛意,就像日本人連表白都不會直說,而隻是朦朦胧胧丢給你一句,今晚的月色真美。

我們也是一樣,比如米粒外公對我們好的方式,就是默默幫忙把所有的活都幹好,然後對我們的感謝和示愛倔強地一扭臉。

如今我們成為了父母,自己經曆過的,就不要再讓孩子經曆。

畢竟如果孩子滿腔愛意,父母卻吝啬于表達愛意,孩子又怎麼能感受到愛的溫暖呢?

作為父母,我們要适當地給孩子捧場,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于愛的回報,才能讓孩子有勇氣下一次繼續表達愛。

隻有讓孩子的心暖起來,他才能向外散發暖意。

大膽表達愛,勇敢接受愛,這才是我們要言傳身教給孩子們的内容。

務實沒錯,但不該用不近人情的訓斥來表達。

況且,浪漫和實用,從來都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生活的真谛,不過是腳踏實地之餘,偷閑仰望浪漫的星空。

珍視孩子們小小的儀式感,去呵護他們純真的心思,讓愛意流動,才會讓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想起自己仍然是被需要的,是有人牽挂的。

送花給媽媽被罵哭,多少父母,一邊拒絕孩子的愛,一邊抱怨孩子沒良心

還好,在大家的評論中,男孩的媽媽意識到了自己的所作所為,竟然會給孩子帶來那麼大的傷害。

因為家裡很困難,當看到兒子提了一袋花回家,她猜測花了很多錢,想着這些錢給兒子買吃的穿的會更合适,便沒有控制好情緒。

送花給媽媽被罵哭,多少父母,一邊拒絕孩子的愛,一邊抱怨孩子沒良心

她也表示自己确實做錯了,傷害了兒子的自尊心,對此感覺到很後悔,但從此以後,她也會改變自己,珍惜兒子的每一個心意。

送花給媽媽被罵哭,多少父母,一邊拒絕孩子的愛,一邊抱怨孩子沒良心

誤會解開了,這也算是個暖心的結局。

其實特殊節日裡的一束鮮花,幾年才買一次的新手機,真的會讓這兩個家庭拮據到揭不開鍋嗎?

送花給媽媽被罵哭,多少父母,一邊拒絕孩子的愛,一邊抱怨孩子沒良心
送花給媽媽被罵哭,多少父母,一邊拒絕孩子的愛,一邊抱怨孩子沒良心

相比之下,米粒媽覺得孩子的這份感恩之情和孝心才是應該更加被珍惜的。

況且,教育孩子的機會有很多,何必在這個本可以母慈子孝的動人時刻,擺出一張冷臉掃興呢?

腳下的六便士很重要,但偶爾偷閑,擡頭看看月亮也很美好,不是嗎?

個人簡介:@米粒媽愛分享 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澱家長。專注學習幹貨、教育經驗和升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