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丹内戰,影響了全球可樂供應?

作者:閱讀時代雜志

據路透社報道,蘇丹武裝沖突,不僅釀成人道危機,也讓全球的碳酸飲料制造商焦慮。看似并不相關的二者,為何産生了如此緊密的聯系?這一切還要從可樂的産生講起。

蘇丹内戰,影響了全球可樂供應?

蘇丹内戰。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

可樂發明史

如今被稱為“肥宅快樂水”的可樂,已有百餘年的發展曆程。而“快樂水”最初的誕生形态,是陰差陽錯之下研發的藥酒。19世紀中期,美國處于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很多人靠研制藥酒賺錢。亞特蘭大藥劑師約翰·彭伯頓為了創新,将古柯葉泡在葡萄酒裡。古柯葉裡含有可卡因成分,具有成瘾性。随後,一款号稱能提神醒腦、還能治頭痛的爆款藥酒上市了。不過,随着政府禁酒令的頒布,藥酒的生财之道就此中斷。于是,彭伯頓決定删掉藥酒配方裡的酒精,再一次改良配方。這一次,他添加了很多蔗糖,掩蓋新配方的苦味,還在機緣巧合下加入蘇打水。就此,真正的可口可樂配方誕生。彭伯頓調配出的可口可樂配方,當時意外在頭痛類病人裡出了名。由于彭伯頓沒有說清這是藥水還是飲料,這個新配方并沒有立刻暢銷。直到1888年,彭伯頓的配方被商人阿薩·坎德勒發現,成就了日後的可口可樂。

坎德勒原本是一名藥房商人,生意做得不錯,看到可口可樂背後隐藏的巨大商機後,他将藥房生意全部放棄,專注經營可口可樂。1891年,坎德勒的可口可樂公司在亞特蘭大站穩腳跟,他将可口可樂定位于一種“軟飲料”,擴大閱聽人人群。當時,坎德勒創造了現代商業流行的明星代言營銷模式,還推出了“可口可樂IP”,如書簽、錢包等,營銷手法令人眼花缭亂。坎德勒有一句座右銘:“今天損失的可口可樂,明天再也補不回來。”

蘇丹内戰,影響了全球可樂供應?

二戰時期的可口可樂商店。來源/陳思進《可口可樂的前身,原來是藥酒》

在可口可樂霸占飲料市場期間,模仿者蜂擁而來。世界上第一瓶百事可樂同樣誕生于美國。1898年,比可口可樂的“出道”晚了12年。它的味道與配方絕密的可口可樂相近,于是便借可口可樂之勢取名為“百事可樂”。百事可樂品牌在破産後幾經易手,最終憑借高明的市場營銷手段成為可口可樂的競争對手。

蘇丹内戰,影響了全球可樂供應?

戰争期間的百事可樂廣告宣傳。來源/陳思進《可口可樂的前身,原來是藥酒》

在全球化的曆史擴張中,無論可口可樂還是百事可樂,都試圖搶占先機。以可口可樂公司為例,從其中遊供應端看,可口可樂公司與遍布全球的瓶裝廠簽訂特許經營權協定,由瓶裝廠購買濃縮液後,依據不同産品分别加入水、甜味劑、碳酸水等制作飲料成品,并進行灌裝。目前,全球範圍有275家可口可樂瓶裝廠,而蘇丹盛産的阿拉伯膠則是制作可樂等碳酸飲料的關鍵材料。

蘇丹内戰,影響了全球可樂供應?

阿拉伯膠在可樂中的典型說明。來源/阿拉伯膠的種類及性質與功能的研究

蘇丹的阿拉伯膠樹

阿拉伯膠用途廣泛,在飲食、醫藥工業,以及制造殺蟲劑、乳化劑和藥用油中均屬必需。可樂等碳酸飲料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而阿拉伯膠可以降低液體的表面張力,友善注入大量二氧化碳,是以逐漸成為生産碳酸飲料的關鍵原材料。此外,阿拉伯膠還用于乳化、分散香精油和油溶性色素,避免它們在可樂的儲存期間因精油及色素上浮而出現瓶頸處的色素圈。

蘇丹内戰,影響了全球可樂供應?

阿拉伯膠樹。來源/路透社

阿拉伯膠的主要産地在蘇丹西部,它的生産與使用有着悠久的曆史記載。早在法老時代,古埃及人就已廣為使用阿拉伯膠。據古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記載,埃及人将阿拉伯膠用于制作染料和顔料,還用于醫藥和制作木乃伊。在許多法老草紙的書卷中也有着關于阿拉伯膠及其用途的記載。最初,人們采膠是依靠樹的自然裂縫,但這種天然裂縫不足以提供大量的樹膠出口。後來人們發現,砍伐枝條時,膠樹被砍破的地方同樣可以流出膠來,甚至比自然裂縫更多,是以就逐漸采用了人工開裂。有目的的開裂就可以有計劃地去采膠,既不會空跑,也不緻于讓膠流到沙土裡去,增加産量的同時又可保證品質。

阿拉伯膠樹的特殊适應性已使它與蘇丹大地結下了不解之緣。據路透社援引的一位美國阿拉伯膠經營者所述,“首選阿拉伯膠成分僅存在于蘇丹、南蘇丹和查德地區”。一般來說,在雨季短旱季長的幹旱熱帶地區最适宜膠樹的生長。膠樹靠短暫的雨季得到水分,然後在樹體内制成膠質,就是依靠這種膠質,在漫長的旱季裡保持樹體内的水分不至很快被蒸發。在所有膠樹中,哈沙布樹産的膠質地最好,世界各國所需要的樹膠幾乎均是這個品種。它的主要産地就在尼羅河以西的科爾多凡省。該省是沙土地,年雨量在280-450毫米之間。在那裡,哈沙布樹起着固沙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而沙土的幹燥和溫差大的特點,又便于使樹皮内凝聚着的膠質從中流出。它們彼此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蘇丹内戰,影響了全球可樂供應?

阿拉伯膠。攝影/Elena Moiseeva,來源/圖蟲創意

由于阿拉伯膠的主要産地偏僻閉塞,要把阿拉伯膠運銷國外市場頗為困難。不過運輸阿拉伯膠的道路倒也不少,譬如從科爾多凡到棟古拉,然後運往瓦迪哈勒法,經埃及運至地中海或紅海岸的港口。或者先運到喀土穆,然後經柏柏爾和阿布哈邁德去阿斯旺……不管走哪條路,都是從蘇丹産地運到阿拉伯國家的港口,然後再運銷世界各地。是以,人們便把它稱作“阿拉伯膠”。1911年底,蘇丹的鐵路修到了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阿拉伯膠市場烏拜伊德。從此,科爾多凡的阿拉伯膠樹林區便與蘇丹港的出口碼頭接通了。

在全球化的當今,這種蘇丹最古老的商品之一已成了國際市場的熱門貨。蘇丹政府對樹膠的發展相當重視,在阿拉伯膠的重要産地北科爾多凡省的烏拜伊德,蘇丹政府設立了阿拉伯膠研究中心,并制訂了每年發展膠樹林22,500費丹(埃及的土地計量機關,1費丹合4200平方米)的計劃。在蘇丹遼闊的土地上适于膠樹生長的面積達6734萬費丹之多而現有的種植面積僅為360萬費丹。阿拉伯膠在蘇丹的出口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在長纖維棉成為蘇丹經濟的支柱之前,它一直居于首位。現在,它僅次于長纖維棉,在蘇丹的出口中占第二位;年産量占世界總産量的80%,出口量占世界需要量的90%。這些數字彰顯着蘇丹“阿拉伯膠之鄉”的桂冠實屬當之無愧。

國際政治中的阿拉伯膠

對蘇丹而言,農業是其外交的重要領域。2020年,蘇丹農業增值占GDP的20.9%。棉花、阿拉伯膠以及花生、芝麻是其主要出口的經濟作物,産量居世界前列,占蘇丹農産品出口額的66%。産生這樣的外交格局,與曆史上的殖民統治密不可分。

19世紀70年代,英國勢力自埃及向蘇丹擴張,1899年,由英埃共管蘇丹。英國為攫取厚利,于1926年組織壟斷公司,強迫農民片面發展農作物種植,造成蘇丹農業的畸形發展,使蘇丹成為英國工商業的原料基地。英國幾十年的殖民就治,給獨立後的蘇丹經濟留下了嚴重惡果。今天的蘇丹仍然是基本以生産單一作物棉花為主的農業國家,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85%。蘇丹的農作物絕大部分供出口,成為外彙的主要來源,在20世紀60年代占政府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阿拉伯膠作為蘇丹的另一重要物産,大部分也需向歐美出口。

蘇丹獨立後,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在蘇丹仍具有壟斷優勢。以巴克萊銀行為中心的英國财團,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蘇丹的金融保險業、航運業。英國還壟斷着阿拉伯膠和大宗棉花的出口和其他商品的進口貿易。美國當然也不甘示弱。據蘇丹報紙透露,1960年及以後,美國以美“援”為誘餌,竭力向蘇丹滲透并進行文化教育侵略,試圖打入蘇丹高等學府。

為了擺脫殖民經濟的影響,蘇丹政府一直在進行各種努力。1962年9月,蘇丹财政和經濟部長宣布,蘇丹已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計劃,按規定将建設二百六十個項目來加強和發展蘇丹經濟。

蘇丹内戰,影響了全球可樂供應?

蘇丹所在位置示意圖。來源/天地圖

蘇丹曾是非洲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曾一度是非洲增長速度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但自獨立以來,蘇丹一直深受各類武裝沖突的困擾。當地時間4月15日,蘇丹武裝部隊同快速支援部隊在首都喀土穆等地發生激烈武裝沖突。這也不是蘇丹第一次爆發嚴重的武裝沖突:2008年,蘇丹達爾富爾地區反政府武裝對蘇丹首都喀土穆發動襲擊,造成平民傷亡;2011年,蘇丹政府軍和蘇丹人民解放軍日前在阿布耶伊地區持續交火,蘇政府軍攻占阿地區并宣布解散當地過渡管理機構。直到今年4月以來沖突更新,蘇丹的武裝沖突成為國際社會普遍關切的安全議題。

依賴阿拉伯膠的碳酸飲料企業長期都有儲備阿拉伯膠,這也是應對蘇丹武裝沖突頻繁的無奈之舉。但目前,現有儲備已經難以支撐全球碳酸飲料的龐大消耗,據路透社報道,若蘇丹的戰火持續令阿拉伯膠出口中斷,全球的可樂庫存很可能在3到6個月内消耗殆盡。據阿拉伯膠美國公司表示,因為戰亂關系,他們沒法前往購買阿拉伯膠,進口出現困難。位于蘇丹首都喀土穆的薩凡納生活公司則表示,他們手上有60至70噸的阿拉伯膠采購訂單,但由于内戰關系,他們正擔憂能否如期出貨。

蘇丹内戰,影響了全球可樂供應?

喀土穆(蘇丹首都)居民:所有的加油站都已停止服務,就算有燃料,也隻在黑市上出售。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

從蘇丹内戰到可樂供銷,二者之間的傳導如同蝴蝶效應一般,遠方的變化帶動了整個可樂生産鍊條的連鎖反應。蘇丹内戰可以影響可樂的供應,更可以想見對當地和周邊國家的人民造成了多麼大的創傷。

來源:微信公衆号“國家人文曆史”

作者:馬紫晨

編輯:以凡

【聲明:本号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