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都是拿命拼出來的 zz

摘要:此人三年時間念完清華基礎科學班,得到綜合和專業GPA雙料第一。後到加州理工用8個月時間念完碩士。然後在華爾街工作。最忙的時候,此人能 長時間連續每天工作20小時。

From th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o Citigroup Corporate and Investment Banking

The Adventure of Lawrence Jiaqi Jin

《跳級在清華》

1.前言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段曆史,每一個人的 過往都可以寫一本書。我所記錄的,隻是自己簡單而平凡的故事,而且我始終相信,那些有理想,懂得把握自己的後來人們,一定會做 得更加出色。我不知道道命運會把我帶到什麼地方,但我一直會用善良維護左右。謹以此文,紀念我逝去的學生時代。

2.記憶封存中的懵懂歲月

國小時候的我,無非隻是淘氣和貪玩,雖然每件事情都會努力認真做好,但是我并不是好勝求強的 那種人。直到很偶然的因為《迎春杯》數學競賽的緣故保送到北京市重點中學---北京五中之後,才漸 漸開始知道努力超越的道理。國中三年級以後,我的成績一直保持在年級前三名,并且漸漸在數學實體化學上面嶄露頭角。除了大小的全國市區獎項得了不少之外, 由于高中數學實體聯賽一等獎的緣故,我在2002年被保送入清華大學的基礎科學班。在這個清華内部堪稱最苦最累的地方開始了一 段難忘的經曆。

基礎科學班是楊振甯教授在97年回國時候提議成立的,外界稱其為”諾貝爾班”,《Science》雜志也專門報道過。這個班目标是 培養有國際競争力的新世紀人才。基科班每年從全國聯賽保送生中選拔30人,再從清華3500名新生中選拔30人。是以成員不少 是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和各省聯考狀元。僅基科2000班60人中就有5名聯考狀元。競争之激烈,學生品質之高,可以想見。基礎科學班的學生擁有其他院系學生 沒有的特權。選課所受限制少,同時授課老師大多是該領域的權威教授,此外這個班的學生在大三可以在全校乃至全國範圍内選擇教授作為導師,并且開展富有挑戰 性的科研訓練。

3.跳級嘗試

進入基科班以後,前所未有的壓力接踵而來。我所在的班,一共62人,4位國 際奧林匹克金牌得主,2名聯考狀元,剩下的多是全國聯賽決賽圈的一二等獎獲得者。縱然我在中學裡算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但是跻身清華精英中的精英裡,實在是 遜色了不少。但是我一直有個信念,就是不管事情多難,我都要憑借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不管對手多強,我都要攀登高峰脫穎而出。擁有這股決心,我很快開始了 迅速上位的過程。我細心觀察周圍同學身上的優點,大到思維方式,小到課堂筆記,我都一一琢磨,争取盡量吸取其中精華并為己用。雖然我并不聰明,但是憑着直 覺和理想,我在普通實體,高等微積分等大一課程上都取得了接近滿分的成績,并且在2003年冬天開始運作跳級事宜,争取提前一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并且去到 世界超一流大學進一步深造。

大學跳級對于很多人來講想都沒有想過,更何況是在清華最難出頭的基礎科學班。我認真研究了整個大學四年的培養方案,然 後向學校提出了一套改編的計劃,專門為我跳級所用。然而不管在哪裡,保守勢力總是存在的,對于自主求新的我來講,是以遇到的阻 力的确不少。直到我在大一下學期修了高年級的量子力學和數值分析,并且獲得接近滿分的成績,又在電磁學考試半個年級不及格的情況下取得100分,阻礙我前 行的聲音才漸漸收斂。

2003年暑假,在教務處和學校上司的支援下,我成功轉入基科1字班,向着更高的夢想繼續 邁進。

4.GPA之争

所謂GPA,也就是學分積,是國外大學衡量大學生表現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不影響 去世界超一流大學,我對GPA自然是倍加重視。但是因為跳級,我在大一就要選大三大四的課程,體育課每學期上兩個不說,國小期 課程也要double。種種困難一一襲來,但是我都悉心應對。擁有每天工作20小時的功底,我終于在跳級完成之後依然在高年級位列最終綜合排名和專業排名 的雙料第一,為出國申請打下了好的基礎。

在交叉選課的過程中,我漸漸發現了靈活帶來的好處。很多高年級的課程對低年級課程有指導意義,同時低年級 課程中的淺顯例子又對了解高深的概念大有裨益。是以隻要搭配得當,方式巧妙,看似很難的跳躍交叉實際卻也是有途可循的。

5. 大學科研嘗試

最早選擇保送基礎科學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個班的學生可以在大三進入課題組師從國内權威院士專家

進行科研訓練,這無非對申 請出國讀graduate school提供了幫助。對我而言,因為跳級少了一年,大二進入課題組便成了必須,為此我花了很多功夫來了解清華各個院系的實驗室,最後在教育部重點實驗 室之一的量子資訊與測量實驗室以及清華大學微電子所同時展開科研,此外還會利用空餘去高等研究中心聽報告并與教授讨論問題。除了應付跳級帶來的沖擊,我每 天深夜看paper,并且嘗試在seminar上面做presentations,最後終于在大二結束前完成兩篇關于quantum information and quantumcomputation的文章并投Physical Review

《華 爾街的随機遊走》

6.

出國申請

在經過兩年的課程學習及科研訓練之後,我開始了申請之旅。除了 GRE, TOEFL之外,papers, personal statement, recommendation letters都是重要因素。我當時就想,既然我能兩年讀完别人三年的東西還拿到年級第一,其他幾樣也就一定不能差。往往推薦信3封就夠了,但是鑒于和各 個研究所都保持聯系,我可以得到更多的推薦信,并且做到有的放矢。最後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院士,實體系系主任朱邦芬院士,微電子所所長李志堅院士,以及物 理系和高等研究中心另外4位教授都不吝推薦,對我出國起了不少正面影響。

然而不管怎樣,由于我學了兩年大學就申 請graduate school,多少影響到外界對我實力的信任。我隻申請了全美最好的15所學校,拿到8個offer, 被3個decline, 剩下的包括interview全部withdraw.

7.

從實體轉電子工程

很早我就在電子工程和基礎科學班之間猶豫過,電子工程在全國大熱,不僅貼近實際,而且對數學實體要求很高富有挑戰性。借着申請出國的機會,我拿加州理工做 了個嘗試直接申EE,結果拿到fellowship。加州理工1999年曾排全美大學排行榜第一名,實體,應用實體以及天文學在世界上更是首屈一指。EE 也是她的工程強項。最後比較再三,我決定拒掉Berkeley, withdraw MIT的實體進入加州理工。05年8月,我在水木論壇上面寫下《跳級在清華---我的飛躍之旅》一文,介紹自己在清華近3年的經曆感受,9月上旬飛抵美國 洛杉矶。

8.

我在加州理工,8個月的碩士

來到加州理工,很快感覺到了教授和周 圍同學身上蘊藏的智慧。學校比我想象的還小,走走就出去了。然而卧虎藏龍卻是一點不假。加州理工是美國教育界公認的最累的地方之一,Nobel獎得主密度 最大,學生教授要想survive都要脫一層皮才行。不過有了清華2年10個月的跳級經曆,再難的情況我也有信心去處理。美國大學很多都是一年3個 quarter,每個quarter 十周左右。加州理工的大學有名的難念,就是因為一個quarter要選5-6門課程壓力很大。一到學校看了calendar,我發現隻要每個 quarter選8-9門課就可以在8個月裡面拿2個碩士出來,豈不是件好事。于是第一個quarter我狂選9門課73學分的課程并且得了接近全A+的 4.2 GPA, 但是後來由于學校規定所限,一年double master的計劃隻能叫停。

在加州理工的8個月裡,我一面為了master degree努力,一面展開科研,在network coding & wireless communication領域的ISIT和ITA上發表國際論文。06年6月初我如願畢業

9. 轉入Yahoo! Inc. 開始business之路

對于academia,我一直心存懷疑,不知道适不适合 自己。親曆清華和加州理工,受到學術熏陶之後,我更加堅定了這不是我要的軌迹。正因如此,finance 和engineering 便成了我的關注對象。剛好我在加州理工修過Business, Economics andManagement的課程,而且取得很好成績并加入了相關club,是以經常能夠得到一些關于industry的資訊。06年4月底剛好搜尋引擎 三巨頭之一的Yahoo! Inc.要人去做intern。我看機會難得于是投履歷過去,經過電話面試和 on-site interview的多輪考驗之後,我擠掉了東岸MIT的競争對手,成功進入Yahoo! Inc.

在Yahoo! Search Marketing, 我的工作和modeling, finance, statistics, strategy都有關,是一個很富挑戰性的job。考慮到自己長遠的志向在business和industry,我最後決定将summer intern轉成full-time position,開始一段新的曆程。經過多方努力,我最終轉入Yahoo! Inc,這也同時意味着我的學生生涯就此告了一個段落.

10.

進入花旗投行部, Random Walk on Wall Street

06年9月中旬summer internship告罄,在10月1号H-1b正式生效之前,我選擇了東部旅行的方案。來到向往已久的New York City, 一頭紮進Wall Street。位處WorldTrade Center和海港之間,Wall Street空間雖小,但卻是精英荟萃。DB的大樓傲然矗立,60 Wall Street的大牌呈現眼前,NYSE鋪上巨幅美國國旗,又是一翻别樣風景。Times Square旁Morgan Stanley的大樓分外顯眼,Park Ave.上JPMorganChase & Co. 和UBS相映生輝。對于紐約這座世界金融中心,滿懷壯志的我自然格外喜歡。從subway中慢慢走出,看到落魄街頭的景象又不禁動容。當我們知道什麼是貧 苦失落,才知世間多少苦難,亦有人承受。我欲飛天發奮,隻圖燦爛一瞬而已。

在從Boston回洛杉矶的飛機上,我就暗下決心,一定要進入真正的financial industry,進入Wall Street的Bulge Bracket,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譜寫新的篇章。夢想雖好,但是要想成真,又是談何容易。對于隻來美國一年的我,沒有任何 金融背景和Banking Experience,想要進入這麼selective & competitive的領域實在不很trivial。然而先前磨練已然注定,看準的事情我就會全力以赴,直到微笑以對。縱然失敗一兩次,也要再爬起來。

帶着信心和理念,我開始了新的job hunting。對于I-bank和hedge fund,每家面試都在3大輪10小輪以上。Interviewers從quantitative skills, behavioral skills and teamwork spirits, 對industry的了解,brainteasers等很多方面進行考察。 每個公司的culture都不一樣,之前要做足research才行。為了interview重訪NYC,在Grand Haytt Hotel裡眺望曼哈頓的夜色,很快便被紐約的美所感染。不管蛻變也好,升華也罷,總是不很輕松。在嘗盡各種苦頭之後,我終于成功進入Citigroup Corporate and Investment Banking / SalomonSmith Barney的紐約總部,掀開了在華爾街的新篇章。Salomon Brothers曾是WallStreet上的中堅力量,後被Travelers Group收購。Citigroup由Citicorp和Travelers合并而成,目前位列世界500強中的第8位,Forbes Global 2000第一位,是世界上最profitable的financial services institution。Citigroup在debt, quantitative trading, wealth management,

M&A等很多領域獨樹一幟,并以 commercial banking為根基涉獵IB,在Wall Street上面既與全能型的BOA, JPMorgan Chase比拼, 又與傳統投行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Merrill Lynch等展開激烈競争。Citi在2005年奪走了Thompson Financial League Table25個categories中的14項第一名。有幸能在這樣優秀的群體中學習發展,實在對我是件益事。

11. 再見洛杉矶

回想我在洛城的一年多時光,曆經人世沉浮,每當事業跌到谷底,無不每日以淚洗面,無助并有無奈,又有苦痛掙紮。然而最初的夢想,一定會實作,這點我一直都 不曾動搖。我明白生命已經打開,我要哪種精彩,也知道如果驕傲沒被現實大海冷冷拍下,又怎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遠方。就要飛去東海岸,多少有些不舍。LA 的美,Santa Monica、Diamond Bar、Pasadena、Arcadia的情,還有夾雜其中我的辛苦,都一一浮現腦海。漸行漸遠,耳邊還是那首旋律:忘記一些憂傷,忘記一些迷惘,帶着 所有瘋狂,帶着所有勇敢……就在這燦爛的一瞬間,我的心悄然綻放,就在這綻放的一刹那,像荒草一樣燃燒……就在這燃燒的一瞬間,我的心悄然綻放,就在這綻 放的一刹那,我和你那麼輝煌……

未來總是充滿不确定性,到底什麼會等待着我們,沒有人能夠回答。但是凡此種種都 不能成為懶惰偷閑的借口,因為精彩的人生,是要靠用心有膽量的人一點一點鋪就的。這個世界從來都是不公平的, 但是每個人都有選擇卓越的權利。我總是覺得聰明不是決定因素,在高手雲集的清華和加州理工,大家的智商都不會太低。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把握自己,遇到困難 的時候不輕言放棄,一直堅持向前走。對于流言蜚語和人與人之間的猜忌攀比, 也要慢慢懂得了解寬容。

知道什麼是自己想要的,知道什麼是不可逆轉的;知道用什麼方式實作夢想,知道用什麼心情面對苦難,人就在轉瞬間感悟,進退得失與不離不棄也就都有了答案。

我不知道命運會把我帶到什麼地方,但我一直會用善良維護左右。

Jiaqi Jin

2006年11月30日于Pasadena, CA

牛人都是拿命拼出來的 zz

摘要:此人三年時間念完清華基礎科學班,得到綜合和專業GPA雙料第一。後到加州理工用8個月時間念完碩士。然後在華爾街工作。最忙的時候,此人能 長時間連續每天工作20小時。

From th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o Citigroup Corporate and Investment Banking

The Adventure of Lawrence Jiaqi Jin

《跳級在清華》

1.前言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段曆史,每一個人的 過往都可以寫一本書。我所記錄的,隻是自己簡單而平凡的故事,而且我始終相信,那些有理想,懂得把握自己的後來人們,一定會做 得更加出色。我不知道道命運會把我帶到什麼地方,但我一直會用善良維護左右。謹以此文,紀念我逝去的學生時代。

2.記憶封存中的懵懂歲月

國小時候的我,無非隻是淘氣和貪玩,雖然每件事情都會努力認真做好,但是我并不是好勝求強的 那種人。直到很偶然的因為《迎春杯》數學競賽的緣故保送到北京市重點中學---北京五中之後,才漸 漸開始知道努力超越的道理。國中三年級以後,我的成績一直保持在年級前三名,并且漸漸在數學實體化學上面嶄露頭角。除了大小的全國市區獎項得了不少之外, 由于高中數學實體聯賽一等獎的緣故,我在2002年被保送入清華大學的基礎科學班。在這個清華内部堪稱最苦最累的地方開始了一 段難忘的經曆。

基礎科學班是楊振甯教授在97年回國時候提議成立的,外界稱其為”諾貝爾班”,《Science》雜志也專門報道過。這個班目标是 培養有國際競争力的新世紀人才。基科班每年從全國聯賽保送生中選拔30人,再從清華3500名新生中選拔30人。是以成員不少 是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和各省聯考狀元。僅基科2000班60人中就有5名聯考狀元。競争之激烈,學生品質之高,可以想見。基礎科學班的學生擁有其他院系學生 沒有的特權。選課所受限制少,同時授課老師大多是該領域的權威教授,此外這個班的學生在大三可以在全校乃至全國範圍内選擇教授作為導師,并且開展富有挑戰 性的科研訓練。

3.跳級嘗試

進入基科班以後,前所未有的壓力接踵而來。我所在的班,一共62人,4位國 際奧林匹克金牌得主,2名聯考狀元,剩下的多是全國聯賽決賽圈的一二等獎獲得者。縱然我在中學裡算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但是跻身清華精英中的精英裡,實在是 遜色了不少。但是我一直有個信念,就是不管事情多難,我都要憑借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不管對手多強,我都要攀登高峰脫穎而出。擁有這股決心,我很快開始了 迅速上位的過程。我細心觀察周圍同學身上的優點,大到思維方式,小到課堂筆記,我都一一琢磨,争取盡量吸取其中精華并為己用。雖然我并不聰明,但是憑着直 覺和理想,我在普通實體,高等微積分等大一課程上都取得了接近滿分的成績,并且在2003年冬天開始運作跳級事宜,争取提前一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并且去到 世界超一流大學進一步深造。

大學跳級對于很多人來講想都沒有想過,更何況是在清華最難出頭的基礎科學班。我認真研究了整個大學四年的培養方案,然 後向學校提出了一套改編的計劃,專門為我跳級所用。然而不管在哪裡,保守勢力總是存在的,對于自主求新的我來講,是以遇到的阻 力的确不少。直到我在大一下學期修了高年級的量子力學和數值分析,并且獲得接近滿分的成績,又在電磁學考試半個年級不及格的情況下取得100分,阻礙我前 行的聲音才漸漸收斂。

2003年暑假,在教務處和學校上司的支援下,我成功轉入基科1字班,向着更高的夢想繼續 邁進。

4.GPA之争

所謂GPA,也就是學分積,是國外大學衡量大學生表現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不影響 去世界超一流大學,我對GPA自然是倍加重視。但是因為跳級,我在大一就要選大三大四的課程,體育課每學期上兩個不說,國小期 課程也要double。種種困難一一襲來,但是我都悉心應對。擁有每天工作20小時的功底,我終于在跳級完成之後依然在高年級位列最終綜合排名和專業排名 的雙料第一,為出國申請打下了好的基礎。

在交叉選課的過程中,我漸漸發現了靈活帶來的好處。很多高年級的課程對低年級課程有指導意義,同時低年級 課程中的淺顯例子又對了解高深的概念大有裨益。是以隻要搭配得當,方式巧妙,看似很難的跳躍交叉實際卻也是有途可循的。

5. 大學科研嘗試

最早選擇保送基礎科學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個班的學生可以在大三進入課題組師從國内權威院士專家

進行科研訓練,這無非對申 請出國讀graduate school提供了幫助。對我而言,因為跳級少了一年,大二進入課題組便成了必須,為此我花了很多功夫來了解清華各個院系的實驗室,最後在教育部重點實驗 室之一的量子資訊與測量實驗室以及清華大學微電子所同時展開科研,此外還會利用空餘去高等研究中心聽報告并與教授讨論問題。除了應付跳級帶來的沖擊,我每 天深夜看paper,并且嘗試在seminar上面做presentations,最後終于在大二結束前完成兩篇關于quantum information and quantumcomputation的文章并投Physical Review

《華 爾街的随機遊走》

6.

出國申請

在經過兩年的課程學習及科研訓練之後,我開始了申請之旅。除了 GRE, TOEFL之外,papers, personal statement, recommendation letters都是重要因素。我當時就想,既然我能兩年讀完别人三年的東西還拿到年級第一,其他幾樣也就一定不能差。往往推薦信3封就夠了,但是鑒于和各 個研究所都保持聯系,我可以得到更多的推薦信,并且做到有的放矢。最後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院士,實體系系主任朱邦芬院士,微電子所所長李志堅院士,以及物 理系和高等研究中心另外4位教授都不吝推薦,對我出國起了不少正面影響。

然而不管怎樣,由于我學了兩年大學就申 請graduate school,多少影響到外界對我實力的信任。我隻申請了全美最好的15所學校,拿到8個offer, 被3個decline, 剩下的包括interview全部withdraw.

7.

從實體轉電子工程

很早我就在電子工程和基礎科學班之間猶豫過,電子工程在全國大熱,不僅貼近實際,而且對數學實體要求很高富有挑戰性。借着申請出國的機會,我拿加州理工做 了個嘗試直接申EE,結果拿到fellowship。加州理工1999年曾排全美大學排行榜第一名,實體,應用實體以及天文學在世界上更是首屈一指。EE 也是她的工程強項。最後比較再三,我決定拒掉Berkeley, withdraw MIT的實體進入加州理工。05年8月,我在水木論壇上面寫下《跳級在清華---我的飛躍之旅》一文,介紹自己在清華近3年的經曆感受,9月上旬飛抵美國 洛杉矶。

8.

我在加州理工,8個月的碩士

來到加州理工,很快感覺到了教授和周 圍同學身上蘊藏的智慧。學校比我想象的還小,走走就出去了。然而卧虎藏龍卻是一點不假。加州理工是美國教育界公認的最累的地方之一,Nobel獎得主密度 最大,學生教授要想survive都要脫一層皮才行。不過有了清華2年10個月的跳級經曆,再難的情況我也有信心去處理。美國大學很多都是一年3個 quarter,每個quarter 十周左右。加州理工的大學有名的難念,就是因為一個quarter要選5-6門課程壓力很大。一到學校看了calendar,我發現隻要每個 quarter選8-9門課就可以在8個月裡面拿2個碩士出來,豈不是件好事。于是第一個quarter我狂選9門課73學分的課程并且得了接近全A+的 4.2 GPA, 但是後來由于學校規定所限,一年double master的計劃隻能叫停。

在加州理工的8個月裡,我一面為了master degree努力,一面展開科研,在network coding & wireless communication領域的ISIT和ITA上發表國際論文。06年6月初我如願畢業

9. 轉入Yahoo! Inc. 開始business之路

對于academia,我一直心存懷疑,不知道适不适合 自己。親曆清華和加州理工,受到學術熏陶之後,我更加堅定了這不是我要的軌迹。正因如此,finance 和engineering 便成了我的關注對象。剛好我在加州理工修過Business, Economics andManagement的課程,而且取得很好成績并加入了相關club,是以經常能夠得到一些關于industry的資訊。06年4月底剛好搜尋引擎 三巨頭之一的Yahoo! Inc.要人去做intern。我看機會難得于是投履歷過去,經過電話面試和 on-site interview的多輪考驗之後,我擠掉了東岸MIT的競争對手,成功進入Yahoo! Inc.

在Yahoo! Search Marketing, 我的工作和modeling, finance, statistics, strategy都有關,是一個很富挑戰性的job。考慮到自己長遠的志向在business和industry,我最後決定将summer intern轉成full-time position,開始一段新的曆程。經過多方努力,我最終轉入Yahoo! Inc,這也同時意味着我的學生生涯就此告了一個段落.

10.

進入花旗投行部, Random Walk on Wall Street

06年9月中旬summer internship告罄,在10月1号H-1b正式生效之前,我選擇了東部旅行的方案。來到向往已久的New York City, 一頭紮進Wall Street。位處WorldTrade Center和海港之間,Wall Street空間雖小,但卻是精英荟萃。DB的大樓傲然矗立,60 Wall Street的大牌呈現眼前,NYSE鋪上巨幅美國國旗,又是一翻别樣風景。Times Square旁Morgan Stanley的大樓分外顯眼,Park Ave.上JPMorganChase & Co. 和UBS相映生輝。對于紐約這座世界金融中心,滿懷壯志的我自然格外喜歡。從subway中慢慢走出,看到落魄街頭的景象又不禁動容。當我們知道什麼是貧 苦失落,才知世間多少苦難,亦有人承受。我欲飛天發奮,隻圖燦爛一瞬而已。

在從Boston回洛杉矶的飛機上,我就暗下決心,一定要進入真正的financial industry,進入Wall Street的Bulge Bracket,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譜寫新的篇章。夢想雖好,但是要想成真,又是談何容易。對于隻來美國一年的我,沒有任何 金融背景和Banking Experience,想要進入這麼selective & competitive的領域實在不很trivial。然而先前磨練已然注定,看準的事情我就會全力以赴,直到微笑以對。縱然失敗一兩次,也要再爬起來。

帶着信心和理念,我開始了新的job hunting。對于I-bank和hedge fund,每家面試都在3大輪10小輪以上。Interviewers從quantitative skills, behavioral skills and teamwork spirits, 對industry的了解,brainteasers等很多方面進行考察。 每個公司的culture都不一樣,之前要做足research才行。為了interview重訪NYC,在Grand Haytt Hotel裡眺望曼哈頓的夜色,很快便被紐約的美所感染。不管蛻變也好,升華也罷,總是不很輕松。在嘗盡各種苦頭之後,我終于成功進入Citigroup Corporate and Investment Banking / SalomonSmith Barney的紐約總部,掀開了在華爾街的新篇章。Salomon Brothers曾是WallStreet上的中堅力量,後被Travelers Group收購。Citigroup由Citicorp和Travelers合并而成,目前位列世界500強中的第8位,Forbes Global 2000第一位,是世界上最profitable的financial services institution。Citigroup在debt, quantitative trading, wealth management,

M&A等很多領域獨樹一幟,并以 commercial banking為根基涉獵IB,在Wall Street上面既與全能型的BOA, JPMorgan Chase比拼, 又與傳統投行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Merrill Lynch等展開激烈競争。Citi在2005年奪走了Thompson Financial League Table25個categories中的14項第一名。有幸能在這樣優秀的群體中學習發展,實在對我是件益事。

11. 再見洛杉矶

回想我在洛城的一年多時光,曆經人世沉浮,每當事業跌到谷底,無不每日以淚洗面,無助并有無奈,又有苦痛掙紮。然而最初的夢想,一定會實作,這點我一直都 不曾動搖。我明白生命已經打開,我要哪種精彩,也知道如果驕傲沒被現實大海冷冷拍下,又怎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遠方。就要飛去東海岸,多少有些不舍。LA 的美,Santa Monica、Diamond Bar、Pasadena、Arcadia的情,還有夾雜其中我的辛苦,都一一浮現腦海。漸行漸遠,耳邊還是那首旋律:忘記一些憂傷,忘記一些迷惘,帶着 所有瘋狂,帶着所有勇敢……就在這燦爛的一瞬間,我的心悄然綻放,就在這綻放的一刹那,像荒草一樣燃燒……就在這燃燒的一瞬間,我的心悄然綻放,就在這綻 放的一刹那,我和你那麼輝煌……

未來總是充滿不确定性,到底什麼會等待着我們,沒有人能夠回答。但是凡此種種都 不能成為懶惰偷閑的借口,因為精彩的人生,是要靠用心有膽量的人一點一點鋪就的。這個世界從來都是不公平的, 但是每個人都有選擇卓越的權利。我總是覺得聰明不是決定因素,在高手雲集的清華和加州理工,大家的智商都不會太低。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把握自己,遇到困難 的時候不輕言放棄,一直堅持向前走。對于流言蜚語和人與人之間的猜忌攀比, 也要慢慢懂得了解寬容。

知道什麼是自己想要的,知道什麼是不可逆轉的;知道用什麼方式實作夢想,知道用什麼心情面對苦難,人就在轉瞬間感悟,進退得失與不離不棄也就都有了答案。

我不知道命運會把我帶到什麼地方,但我一直會用善良維護左右。

Jiaqi Jin

2006年11月30日于Pasadena, CA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