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十月革命是猶太人上司的革命
"十月革命"後成立的政府中,蘇聯第一屆執委,猶太人占了3/4。七個俄共中央委員,猶太人就占了四個,包括當時蘇共事實上的二把手、列甯的親密戰友托洛茨基。還有在國際共運史和蘇俄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和斯維爾德洛夫。至于蘇俄進階幹部,在556名蘇俄黨政軍上司人中,猶太人竟達到448人,超過80%。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十月革命就是猶太人上司的革命。
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希特勒說:“蘇俄革命是猶太人想要改革和統治世界的陰謀。”這也為後來在人類戰争史上留下一筆的蘇德戰争埋下了伏筆。
俄國沙皇排猶的始末
伊凡四世是俄羅斯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1547年,17歲的伊凡四世決定不再用莫斯科大公的稱号,而是加冕為沙皇。從沙皇建國起,至瓜分波蘭,随着東正教的強化與15世紀晚期異教運動的興起,猶太人在俄國境内的遭遇發生了逆轉,他們開始受到沙俄政府的驅逐。沙皇十分擔憂俄國東正教的信仰危機,危機原因是猶太人大量湧入,尤其在15世紀末所謂的“信仰猶太化”的争議期間。猶太人的宗教遺産導緻莫斯科的神職人員和政治精英一種尖銳的猶太恐懼症。伊凡四世在1547年即位後,俄國猶太人遭到驅逐或被迫改變宗教信仰。
伊凡四世認為猶太人“将毒藥帶入俄羅斯帝國并使基督教誤入歧途”,同他禁止猶太人自由出入俄國,并嚴密監視在俄猶太人的行動。
1613年建立羅曼諾夫王朝後,政府再次頒布法令禁止非羅斯人特别是猶太人在莫斯科及其周邊地區從事商業活動。
作為最崇尚歐洲文化的彼得一世,也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彼得大帝統治期間,對猶太定居點的禁令雖然沒有被取消,但也沒被恢複和重申。
到了女皇葉卡捷琳娜大帝時,由于瓜分了波蘭,世居波蘭的猶太人在沙俄的統治之下,這樣女皇隻能被迫接受這個事實。但是她建立了“栅欄區制度”,把猶太人排斥在帝國的邊緣位置,限制他們深入内地。卡捷琳娜一世下令不準猶太人擁有包稅權,不允許猶太商人獲得金銀币,隻允許他們擁有銅币,并在烏克蘭、斯摩棱斯克省和裡夫蘭省驅逐猶太人。
亞曆山大二世時代,猶太人經曆了短暫的黃金時代。由于亞曆山大二世受歐洲"自由博愛"思潮的影響,猶太人的生存環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這段時間極短,不過30年左右。
1881年,亞曆山大二世被保守派刺殺。繼承皇位的亞曆山大三世立即回歸保守主義。他栽贓是猶太人刺殺了亞曆山大二世(其實不是),于是頒布了一系列瘋狂的反猶政策。各種針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在葉卡捷琳諾斯拉夫、雅爾塔、羅斯托夫等城市相繼發生,史稱"波格魯姆"。所謂"波格魯姆",在俄語中就是毀滅性大屠殺的意思,包括房屋、财産和生命的一并戕滅。亞曆山大三世還頒布了一系列專門針太人的法令,史稱《五月法》,極力扼殺猶太人的生存空間。這些法令包括:不禁止猶太人購買房産;禁止猶大人抵押貸款;縮減猶太人集居的"栅欄區"。
沙俄王朝的最後歲月中,曆次的颠覆活動都有猶太人的影子,這也是他們刻在骨子裡的仇恨
猶太人對蘇聯短暫的支配後,被斯大林清洗
列甯去世後,六位蘇共大佬,隻有斯大林笑到最後,其他五人四個被秘密槍決一個被殺。
托洛茨基,蘇聯工農紅軍之父,綽号“列甯的棍子”,僅次于列甯排名第二。讓斯大林膽寒的人,斯大林上台後流亡國外,最後還是在墨西哥的寓所被斯大林派的殺手用冰斧殺死。另有幾個猶太人領袖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等16人也在"基洛夫被刺"案中,被最高法院判處死刑。
斯大林借"基洛夫被刺案"對上司集團中的猶太人進行"大清洗",幾乎把猶太人一掃而空,或槍決或流放。據當時的内務部長普列漢諾夫的一份報告:在所有政治犯中,70%都是猶太人。
斯大林時期, 猶太醫生案件是一起發生于1952年到1953年蘇聯斯大林統治之下最有戲劇性的反猶事件,由此“揭開”了一群主要為猶太人的知名莫斯科醫生陰謀刺殺蘇聯上司人的事件。與該事件一同發生的還有擺樣子公審和全國性的反猶宣傳。
猶太人在沙皇俄國時期,猶太人執着信仰猶太教,與東正教猶信仰沖突,導緻俄國排猶情緒。另外猶太人從商,謀取利益。如果沙俄統治者在民生不順之時,為了逃避責任,将所有的罪過歸結給猶太人,說他們牟取暴利,導緻人民生活水準下降,其實完全沒有關系。
斯大林,他是格魯吉亞人,在列甯死後,為了赢得政治鬥争。将他的對手,列甯的戰友托洛茨基等人說成猶太人複國陰謀,是為了颠覆蘇聯政權,以此獲得支援。說到底猶太人淪為政治鬥争的犧牲品,還是名不正,言不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