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電影:跨過150億後,有三個問題要問!

一季度完結,電影市場好像恢複情況良好。于3月20日,中國内地2023年電影票房(不含預售)突破150億。同比2022年,票房跨過150億門檻的時間提前了2個月。在春節檔之後,這個背負着沉重希望的春天終于傳出了一絲喜悅。

但在剛出正月——春節檔影片上映的四周後,二三月份大盤多次出現周末票房單日跌破1億,甚至持續跌破四周。大鵬執導的電影《保你平安》在上映前,業内就有一種千呼萬喚始出來、企盼一場大救駕的氛圍,對這部在去年海南電影節放映過的高口碑話題電影給予了較高的期待。但此片第一周的結果并不完全盡如人意。

中國電影:跨過150億後,有三個問題要問!

【2012-2023 一季度票房對比(除2020年)】

一季度完結,票房共計158.57億,較去年上漲明顯,但同比2018年、2019年、2021年,一季度票房下降12%-21%。大盤想回到年票房600億,除了數字上的加減乘除能看到的困難,還有一些隐憂需要探讨。

電影是否真的變成節日消費了?

一季度的票房表現尚未完全恢複元氣,但包含在其中的春節檔票房達到67.65億,在中國電影春節檔票房曆史上排名第二。春節檔票房在全年票房的占比逐年攀升。疫情前為低幅度增加,疫情後急劇變化,至2022年占比高達20.17%。

中國電影:跨過150億後,有三個問題要問!

【2012-2022春節檔票房在全年票房中的占比對比(除2020)】

中國電影:跨過150億後,有三個問題要問!

【2012-2022春節檔票房在當年1季度票房中的占比對比(除2020)】

電影越來越顯示出節日化消費,而不再是日常消費。造成這種集聚消費的顯性原因是受疫情影響,觀衆日常減少聚集活動。不可否認,觀衆的消費行為在3年的時間被再塑。但更也不可忽視平行正在發生的情況——與電影争奪消費者注意力的娛樂項目增多、宏觀經濟壓力的變化。

在《2023麥肯錫中國消費者報告》中指出“經濟壓力還是令消費者在制定購物決策時更為審慎,他們在選擇産品時也越來越看重品質和功能。”

在内容為王的時代,電影行業更注重其内容屬性,但也不可忽視電影的功能性。它的價值核心是作為消費品本身的功能性和體驗性。電影有愉悅觀衆、給予觀衆情感體驗、價值傳導、品味象征等多方面的抽象意義和體驗感,但從更實際更具象的功能性出發是滿足社交需求,産生社交需求大機率與假期挂鈎。是以質疑電影是節日消費品這個觀點是個僞命題。

中國電影:跨過150億後,有三個問題要問!

【2012-2022大檔期票房在全年票房中的占比對比(除2020)】

不是電影變成節日消費,而是電影本身即有節日社交消費的功能,并且在目前消費環境中消費者更加看重節日社交娛樂的功能性。

大檔期票房在整體大盤中的占比浮動在40%-60%之間(除2022年高達69.17%),春節檔、國慶檔、暑期檔幾個巨型檔期占比不斷攀升,票房的祥瑞之光僅照耀在巨型檔期的幾部影片身上。馬太效應更加凸顯,質優、有競争力的影片為擷取最佳票房,選擇決戰大檔中的大檔。

由此,催化了非節日檔優質影片減少,無法疊buff給到觀衆豐富的選擇,進而大規模引導觀衆走進影院,出現了影片青黃不接、觀衆也青黃不接的現象。

觀衆的消費習慣在此種循環中更加強定成型,越來越多人選擇在節日才走進影院。故此,春節後的三月淡季越發“淡”了。中型體量的優秀影片無法大規模拉擡票房大盤,以及中小型影片的生存空間變小,惡性循環。

從3月影片的表現來看,卷内容的片方一般虧不了,但大盤想卷起來,大盤不再周日跌破1億,需要多部不同量級的影片組盤。

單片來說,如麥肯錫報告所說,2023年,品質和功能性是消費者決策的主要因素。高品質的單片也許拉升不了大盤,但也不會被大盤埋沒。《保你平安》在開拍前因其優秀的劇本,就在業内備受期待,經曆改名、兩次改檔的坎坷,依舊被機構和媒體給出7-8億的票房預測,上映首周票房雖不及市場預期,但由于其高口碑,票房高峰出現在第二周。大盤比較冷,但是單片是有可能在映後走起自己的高點。

中國電影:跨過150億後,有三個問題要問!

新海誠的情懷之作《鈴芽之旅》預售過億,短期拉升了大盤。但由于新海誠創作中的長期被人诟病的邏輯問題,以及各花入各眼的審美特點,目前看無法達成公映首日的8億票房預測。觀衆愈發成熟,基本上很難再存在爛片高票房、好片被埋沒的現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面對目前大檔期豪門盛宴、大快朵頤,日常檔期清湯寡水、僧多粥少的情況,從宏觀經濟之下的功能性消費的主流需求、觀衆對品質的要求出發,需要再塑觀衆消費習慣,把觀衆拉回影院,讓電影成為日常娛樂選擇,可以看看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讨。第一,上菜擺盤要豐富。從行業角度,為觀衆提供充足、豐富的電影選擇,大盤排片布局盡量擺脫對某個檔期或者某個單片的依賴;第二,提高功能性。電影創作和營銷中可以稍微側重考慮觀衆的消費場景需求,滿足其社交需求;第三,增加内容以外的體驗性。提升影院的整體娛樂化體驗,落地建構成人小型樂園,比如多家萬達影城在大廳組織砸金蛋活動、放置遊戲機等,也有不少新開的影院打造個性化體驗的影廳,情侶座、家庭座、兒童樂園影城等,形成内容+場景的娛樂消費體驗。幾年前就有人發出更新影院場景消費體驗的倡議,經此三年,這種更新需求越來越迫切,以及把對其的宣傳力度要上升到行業推廣性質、平台性質的。

三月底到四月初,陸續上映了《了不起的夜晚》《忠犬八公》《宇宙探索編輯部》《龍馬精神》《忠犬八公》等幾部類型多樣的中小成本影片,以及《超級馬裡奧》《名偵探柯南:貝克街亡靈》《龍與地下城》等大IP影片幾部外片,預測票房最高的影片也止步在3億,但周末大盤沒有再跌破過1億。讓觀衆回來,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電影庫存還夠不夠?

把觀衆拉回影院的基礎是充足的内容片單。1季度共上映新片77部,與往年的1季度相比,無論是與疫情前的2017-2019,還是與疫情後的2021-2022年相比,今年的1季度新片數是最少的。

中國電影:跨過150億後,有三個問題要問!

【2017-2022一季度新片數及全年上映新片數比較(除2020)】

2017-2019年全年上映新片數階梯上漲至547,疫情中2021年整體相對正常,與2017年基本持平。今年,截止到目前共定檔168部國内外電影,票房大盤要想恢複到2020年以前的票房,按照2017-2019年的全國新片數作比,相差還較遠。

中國電影:跨過150億後,有三個問題要問!

【貓眼2022年年度報告】

目前,還有大量大廠、大導、大制作的電影還未定檔,值得期待。英皇電影于3月釋出片單,《金手指》《海關戰線》《刺猬》《内幕》《爆裂點》等多部大制作、商業化賣點足的影片即将上映;中影、光線、歡喜傳媒、華策、華誼、開心麻花、儒意等中流砥柱制作公司都有待映或者定檔的影片,貓眼、阿裡淘票票也手握多部待公布檔期影片。國民大導、新一代商業片導演、崛起的文藝片導演均有作品在手等待上映。馮小剛、饒曉志也分别在日前表示自己的經典代表作即将開拍續作。

中國電影:跨過150億後,有三個問題要問!

【2023一季度部分開機電影項目】

今年也是走出疫情,全球發力的一年。多部好萊塢大片陸續定檔,部分确定引進,隻待如期上映。以及還有歐洲、日本、印度等多國批片作為我們的市場補充。

目前已經定檔的新片數與2019年全年新片數還有距離,但是存貨加上外片的補給,供給今年應該是是足夠的,但明後年的片源或成問題。

中國電影:跨過150億後,有三個問題要問!

【2017-2022年全國電影劇本備案劇情片數量】

疫情三年的備案數量較之前下降明顯,其中2022年備案電影數從2017年的3字頭斷崖跌到1字頭。備案數量的下降一方面令人擔心之後幾年的供給,另一方面,是對備案數下降的原因的擔心。是對行業信心不足,沒錢、沒人、沒公司立項了?

投融資是否順利?

在娛樂消費選擇日益多樣化的當下,不僅要面對線上的短視訊、遊戲等占用娛樂消費閱聽人大量時間的行業競品,以及不斷拓展的線下項目,比如脫口秀、沉浸式戲劇、劇本殺等這幾年風行的項目,電影的市場空間正在一步一步被擠壓。

中國電影:跨過150億後,有三個問題要問!

【 DT财經資料 - Z世代的線下消費選擇】

但電影對于商人來說是最容易産生規模效應的娛樂産業之一,對于消費者也是成本效益高的線下娛樂方式之一。商業模式存在,市場需求存在,電影對于投資者來說是有複利價值大、經濟效益長尾等優勢,投資電影依然是門好生意。高回報伴随着高風險,在追求穩定性的當下,是否有良性的輸血管道?

電影行業經過飛速紅海發展之後,經曆這場黑天鵝事件要形成新的平衡——相信穿越過這個市場低沉的周期過後,會形成更良性的機制規則,會有更多人拿着新船票上這艘舊船。我們可以從多個次元觀察上船情況。

大型電影公司除了坐擁資本以外,牢牢把握國民導演和國民演員,持續重倉在電影領域。歡喜傳媒在22年底,電影行業前途并不明朗的時刻,釋出了集合張藝謀、甯浩、陳可辛、顧長衛等一衆大導的2023片單,并計劃多元布局,繼續在“内容為王”的主線政策上穩紮穩打。今年3月31日,歡喜傳媒釋出的财報中顯示從電影《滿江紅》中收益約12億。英皇電影3月中旬舉辦釋出會,現場集結多為行業前輩和五位影帝,重磅公布十餘個項目片單,宣傳智語為“初心不變,為電影喝彩”。

中國電影:跨過150億後,有三個問題要問!

從行業供應鍊的尾端起家的新型電影制作公司打通頭尾兩端,逐漸展露頭角,并為電影行業刮進新風。以發行發家的聯瑞電影從長年深入市場前線的發行經驗出發,出品或研發的《我的姐姐》《人生大事》《送你一朵小紅花》等以情感為中心、具有話題度的中小型體量電影,以小博大,票房賺得盆滿缽滿。聯瑞從末端下遊回遊到上遊,掌握頭尾上下遊兩端,市場和内容強結合,目前不斷加注内容制作投資。以營銷起家的麥特電影在劇集領域交出了《我在他鄉挺好的》優秀答卷,并且以對市場的敏銳嗅覺和決斷力,與青年導演展開合作。麥特今年出品的驚悚喜劇《了不起的夜晚》受到頗多關注。作為原生IP,拍攝手法和内容都很新穎,《了不起的夜晚》反映當下年輕人生活,給長期被核心影視圈把控的電影内容刮進一股新風,且這個IP具有可被延展開發至劇本殺、密室逃脫、遊戲的其他娛樂場景的複利可能性。新型電影公司的新不僅是想法新,也是挖掘新創作人,麥特多年與 FIRST 青年電影展共同合作“麥萌電影共同成長計劃獎”,在疫情期間也并為停下腳步,保持着對電影的信心,“他人恐懼我貪婪”,持續選拔“愣頭青”電影項目和電影創作者。

疫情在全球放開,中外電影節、創投會此起彼伏。4月3日,北影節公布創投評委會。4月8日,大導環繞、星光熠熠的“金鑰匙創投”計劃榮譽推薦大會舉辦成功。上影節創投買家注冊通道于4月17日開啟。戛納電影節于上周公布了競賽片單,積壓三年,今年的片單可謂為饕餮盛宴、滿漢全席。電影節、創投、電影交易市場熱鬧起來了,資金和人才的流動性也要起來了。

中國電影:跨過150億後,有三個問題要問!

距離2021年國家電影局釋出《“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已經過去一年多,《規劃》中的目标是旨在到2035年,大陸将建成電影強國,中國電影在世界電影格局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大幅提升。時間緊、任務重,而去年整個産業鍊都遭受了生死存亡的時刻。自去年12月底開始,電影定檔逐漸放開,春節檔順過一口氣,不再出現極限定檔的情況。也于去年年底電影局上任了新的執掌人電影“老人兒”毛羽,在即時穩住現有市場順過這口氣之後,就是關注調控制作精品内容,為資金與人才做嫁接,為電影強國聚集活水。

馬太效應存在于電影産業鍊的各個環節,特别是創投環節,“旱的旱死,澇的澇死”,政府基金扶持的電影項目的并非缺少投資,市場上不矚目的項目并非不是精品。今年的北京宣傳文化引導基金理事會、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都已經開啟,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資助申報工作也于4月17日釋出。行業需要政府基金與市場接軌,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增加扶持宣傳力度,擴大資助項目範圍,深入到普通創作者和傳媒中間,用普惠的土壤提升精品項目數量。以及行業需要政府更多的牽頭動作,把社會上、機構裡的意向基金與優秀影視作品、創作者、公司做配對。

中國電影:跨過150億後,有三個問題要問!

浙江宣傳公衆号也對浙江文化藝術發展基金進行了詳實、落地的介紹(https://mp.weixin.qq.com/s/8K7uvy5bXE2DQn9AZa3V0g),并且直指問題,很有參考意義。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國内電影行業同理,在客觀、主觀的混合因素下,電影行業經曆了“刮骨療傷”,供應鍊隐憂很多,需要一一戳穿,再精耕細作。在降本增效、經濟環境變換的當下,行業越來越卷,整體的工業化水準越來越高,内容越來越優質,觀衆的欣賞素養越來越多元化(《宇宙探索編輯部》票房突破5000萬),相信在供應鍊不斷修複的過程裡,良性的投資産出循環再跑起來,回歸以把觀衆當使用者,電影回歸産品本質,鞏固、創造消費場景,電影依舊是觀衆最友好的朋友。Ps. 趕緊、及時與z世代交上朋友吧,“過去三年的年輕化程序停滞”(貓眼2022年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