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意大利橄榄品種在閩南市五都區種植基地的引進。新華社記者 張文靜
新華社蘭州7月14日電(記者張文靜,翟哲)剛剛過半,甘肅省閩南市一家橄榄油生産企業在希臘舉行的國際橄榄油大賽中獲獎,獲得了國際同行的認可。消息傳到武都區外納貞村,50歲的橄榄油種植者朱子明興奮地拍了拍手,說道:"獲獎的橄榄油就是我們種的橄榄果。
橄榄油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樹種,原産于地中海沿岸,種子栽培覆寫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20世紀60年代,作為阿爾巴尼亞政府送給中國的"國禮",中國開始種植1萬多株橄榄幼苗。
在地理條件下,種植橄榄油的要求非常高。閩南市的氣候和土壤條件與地中海沿岸非常相似。1975年,閩南引進種植。從種子試驗的引進、示範和推廣到産業發展,作為我國油橄榄适宜區閩南已發展成為我國最重要的油橄榄種植基地,素有"中國橄榄油之鄉"之稱。
這是記者拍攝的閩南油橄榄樹的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文靜
過去,橄榄漂洋過海漂流到中國,并在中國紮根。現在,在中外技術合作和人才交流的支援下,中國自己的橄榄油也走向了海外,海外粉絲越來越多。
在閩南市武都區和家坪村油橄榄示範種植基地,記者看到,來自西班牙、希臘、意大利等國不同品種的油橄榄在這裡茁壯成長,郁郁蔥蔥,果壓樹枝,生機勃勃。
武都區油脂橄榄産業發展辦公室主任趙海雲介紹,西班牙、希臘、意大利等許多國家有着悠久的橄榄油種植曆史,栽培、加工技術先進。他們生産的橄榄油是烹饪必需品,因其高營養價值而被稱為"液體黃金"。近年來,橄榄油在中國市場一直在升溫。在市場的推動下,閩南需要與國外交流合作,生産出更優質的橄榄油,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2009年,佩德羅在閩南教授橄榄油種植技術。向受訪者提供地圖
從國外引進優質橄榄品種,學習國外先進的種植加工技術,武都區已成為符合國際标準的重要做法。在甘肅省科技廳、甘肅省林業草原局的支援下,來自世界主要橄榄油生産國的知名專家多次莅武都區進行教學和教育訓練,向田間農民講授種植技術,向企業深入介紹加工和儲存的注意事項。
早在2009年,西班牙橄榄樹苗專家佩德羅·羅德裡格斯(Pedro Rodriguez)就來到了沃州。當時,武都區标準化橄榄育種基地的幼苗存活率僅為50%左右,在佩德羅的技術幫助下,油橄榄育種的成活率大幅提高到90%以上。
趙海雲告訴記者,武都區多年來引進了西班牙、希臘、意大利等國家的優質橄榄品種,并将大面積樹種的表現呈現給普通種植者。朱祖明種植的各種橄榄油是從西班牙引進的。去年,她從橄榄油種植中賺了30多萬元。目前,該地區有超過20萬人受益于橄榄油行業。
這是象嶼公司生産的橄榄油等産品。新華社記者 張文靜
一滴橄榄油見證了中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2019年,甘肅時代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斥資600多萬元引進了兩條意大利Bearez橄榄油連續生産線。企業總經理李剛表示,這條生産線在世界範圍内處于先進水準,提高了橄榄油的加工效率,保證了橄榄油的品質。
6月,該公司的橄榄油在希臘舉行的國際橄榄油比賽中獲獎。"我們生産的每一滴橄榄油都是中外交流和融合的典範和結晶,"李說。
去年7月,在希臘舉行的第五屆雅典娜國際橄榄油大賽上,閩南市象嶼橄榄開發有限公司生産的特級初榨橄榄油在來自17個國家的430個樣品中獲得了雙金獎。
新冠肺炎的爆發并沒有阻止閩南橄榄油的"出國之旅"。去年8月,閩南生産的1.2噸橄榄油出口到南韓。今年3月,烏拉圭駐華大使盧格裡斯一行通路閩南。雙方同意在橄榄油引進、人才交流和技術教育訓練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
目前,武都區多家橄榄油生産企業正在與國外開展橄榄油生物利用合作。鹽南天天橄榄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白曉勇表示,橄榄葉富含橄榄苦味劑、類黃酮等化合物,是藥品和保健品的寶貴原料。他們與希臘雅典大學合作,提取和使用化合物,以提高橄榄油工業的附加值。
"從國外引進橄榄樹及其在中國的根基,為東西方交流與合作搭建了一座橋梁。甘肅省林業研究所研究員蔣成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