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智元推薦
來源:HyperAI超神經
編輯:元子
【新智元導讀】被譽為漫畫之神的日本漫畫家手冢治蟲,已經離世 30 年,成為了很多人永遠的回憶。去年,日本半導體公司 Kioxia 發起了一個項目「TEZUKA2020」,用人工智能技術來繪制手冢治蟲風格的漫畫,希望延續他的作品。「新智元急聘主筆、編輯、營運經理、客戶經理,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如果漫畫家手冢治蟲還活着,會在漫畫中描繪出什麼樣的未來?AI 是否能夠幫他呈現?
2 月 27 日,由 AI 設計并繪制的已故手冢治蟲的新漫畫《ぱいどん》(《Paidon》),在漫畫雜志《モーニング》(《Morning》)中發表了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還在制作中,釋出日期尚未确定。據報道将在 3 月 19 日釋出
這部由 AI 設計并繪制的漫畫,是如何展現出手冢治蟲的風格的?是否足夠接近手冢治蟲作品的神韻呢?
緻敬漫畫之神:手冢治蟲
被譽為漫畫之神的手冢治蟲,是現代日式漫畫的鼻祖。有人這樣形容他:手冢治蟲之于日本,如凱撒之于羅馬。
他在 24 歲時創作的《鐵臂阿童木》轟動日本,26 歲的作品《火之鳥》至今仍普遍被認為是日本漫畫界的最高傑作。
很多人認為,手冢治蟲被譽為最偉大的漫畫家是實至名歸。
2019 年 10 月,日本東芝存儲器公司 Kioxia 發起名為「TEZUKA2020」的項目,旨在通過 AI 與人類合作,挑戰手冢治蟲創作新漫畫,以此向他緻敬。
在 Kioxia 看來,手冢治蟲的漫畫創造了超越了想象力的形象,他們要記錄他為人們留下的記憶,那些曾激發了大家對未來想象的記憶。
今年 2 月 26 日,Kioxia 召開了釋出會,表示新漫畫完成制作,并介紹了該項目的具體内容。
手冢治蟲的兒子手冢真(右二)也參與了該項目
AI 續寫手冢治蟲的未來世界
這部漫畫新作的名字叫做《ぱいどん》(Paidon),作品主題仍是手冢治蟲一向關心的未來。
新作講述了在 2030 年的日本,一個無家可歸的哲學家 Paidon,失去了記憶,他與機器小鳥 Apollo 共同解決了一系列刑事案件的故事。
作品中也融入了無人機、自動駕駛、人臉識别等多種人工智能技術
AI 技術通過學習手冢治蟲作品的畫風和思想,還原手冢治蟲的作品,并在此基礎上打造新的漫畫作品。
據介紹,該漫畫對手冢治蟲的 65 部作品進行了分析,其中包括《火之鳥》和《怪醫黑傑克》等經典作品。
通過分析其作品,人工智能産生了角色設計和基本故事情節。據悉,新漫畫的主人公是 AI 學習了 6000 張角色圖像之後生成的。之後由專業創作者添加諸如服裝和對話之類的元素以完善作品。
手冢治蟲的兒子和視訊創作者手冢真(Makoto Tezuka)也為該項目做出了貢獻。
他在東京的新聞釋出會上說道,「每當手冢治蟲的粉絲說不再能欣賞他的新作品時,我總是感到難過。AI 創造了他的新作品……這正是手冢漫畫中描繪的(技術先進的)世界。」
「我希望這項技術将被用于培養年輕的漫畫家,并将日本漫畫的獨特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實作「高仿」背後的技術
「TEZUKA2020」項目的主要成員,除了 Kioxia 公司的「TEZUKA2020」項目團隊之外,慶應義塾大學人工智能和計算專業教授栗原教授(Satoshi Kurihara)也在其中,他主要負責 AI 部分。
在項目釋出會上,栗原教授介紹了該項目的具體實作細節。
他們首先将手冢治蟲漫畫的 65 部主要劇情片的資料手動數字化了 29 項,并進行了視野和背景分析。此外,通過将 131 個短故事放到 13 個階段的場景結構模闆中,将它們轉換為資料。
将故事分為 13 個部分,轉換成資料。
然後,使用 Kurihara 實驗室的學生開發的 ASBS(自動場景建構系統)建立了約 130 個地塊。建立畫面時,他們會加入一個具有手冢治蟲獨特性的參數,讓畫面看起來更像是他的作品。在此基礎上,手冢真進一步提出設想,創作了劇本。
對于角色繪圖,他們使用了「StyleGAN」的樣式模型,并基于 NVIDIA 的真人面部學習模型,以及未來大學開發的技術,從漫畫中提取了成千上萬手冢治蟲的各種角色圖像,繼而通過遷移學習生成了這些圖像。
最終選擇的 No.81 角色作為漫畫主角。
看來,為了模仿手冢治蟲,AI 也着實下了不少功夫。
《Paidon》的釋出,為近期處于疫情之中的日本帶來了一個好消息。不過,有人認為,僅僅通過學習他過去的作品,創作出來的新漫畫能夠保留幾分手冢治蟲的神韻呢?
目前,我們知道 AI 創作的藝術作品也層出不窮,但它們是否能夠達到那些大神的真正水準呢?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衆号「HyperAI超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