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業填坑”的青雲QingCloud如何加速跑?雲計算轉型的技術“坑”數字化轉型的模式“坑”

“專業填坑”的青雲QingCloud如何加速跑?雲計算轉型的技術“坑”數字化轉型的模式“坑”

青雲QingCloud CEO黃允松在2018年6月發了一條朋友圈,這樣評價青雲QingCloud的超融合系統“青雲軟體,精工制造,超十個資料中心部署,四年專業平坑,久經規模化壓力考驗的超融合戰士”。從此,“專業填坑”的梗就開始流行。

青雲QingCloud的“專業填坑”并非調侃。在7月27日,Cloud Insight Conference 2018雲計算峰會上,江蘇交通控股資訊中心(以下簡稱“江蘇交通控股”)副主任周宏表示:“我們發揮公有雲極緻的彈性伸縮特點,将江蘇交通控股協同指揮排程平台做成了一個基于公有雲的SaaS服務。全國的交通管理機構,無論省内省外,高速公路還是普通公路,都可以自由地、友善地使用我們的排程雲服務。這一切的實作都離不開青雲QingCloud的技術支援和服務保障。”

黃允松則強調:“雲計算的核心從不是‘為雲而雲’,而是圍繞企業需求解決實際問題。”經過五年的發展,青雲QingCloud完成了全棧雲産品線布局,Cloud Insight Conference 2018上一口氣推出了九大産品品牌矩陣,青雲技術服務則以解決方案及架構、咨詢與傳遞、定制開發、技術支援與客戶中心以及合作夥伴服務等五大服務,從此讓雲計算在高速路上加速奔跑。

雲計算轉型的技術“坑”

“專業填坑”的青雲QingCloud如何加速跑?雲計算轉型的技術“坑”數字化轉型的模式“坑”

(上圖為青雲QingCloud CEO黃允松)

黃允松所謂“專業填坑”有着多重解釋,其中之一的解釋是對青雲QingCloud産品的技術打磨。自2012年開始創業到2016年實作千萬級人民币稅後淨利潤,青雲QingCloud向市場證明了雲計算及其商業模式在中國的可行性,2017年6月更宣布獲10.8億元人民币D輪融資,但青雲QingCloud對于雲計算産品及技術的打磨并沒有終止。

從2013年開始正式上線,青雲啟用了QingCloud品牌,主要目的是對傳統IT進行資源層重新整合和管理。在Cloud Insight 2018上,黃允松強調,單純資源層的整合和重新管理、高度自動化,完全不足以代表雲計算。雲計算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它代表的是一種新的理念,以高度服務化和自動化,以資料驅動為導向,通過不斷疊代,使所有共享技術聚合體系平台化,完成傳統行業的改造和智能化,讓社會計算資源更加集約、低成本、高效率。

正因為雲計算是一個全新的理念,青雲QingCloud很長時間以來的發展戰略可以概括為“擴大戰線、高築門檻、全面破壞、徹底重建”。中國在5年到10年之前,整個ICT産業是基本以硬體、國外廠商、IOE為主的狀态,雲計算之是以在中國得到快速發展,在所有行業中興起雲化或者雲端遷移的熱潮,主要是傳統ICT不适應市場的需求,而青雲QingCloud要做的是全面破壞傳統ICT産業形态,在雲端重新構築面向未來的企業ICT傳遞形态,這就“全面破壞”和“徹底重建”。

Cloud Insight Conference 2018雲計算峰會上,青雲QingCloud啟動了多品牌戰略,推出了9大品牌矩陣和7款新品,彌補了向雲計算轉型的技術“坑”。其中9大品牌分别為:QingCloud雲平台、青立方超融合系統、QingStor軟體定義存儲、KubeSphere容器管理平台、iFCloud統一多雲管理平台、光格網絡EverVite智能廣域網服務、Anybox企業雲盤、OpenPitrix多雲應用管理平台、RadonDB分布式資料庫。在Cloud Insight Conference 2018上,除了原有的QingCloud雲平台,後增加的RadonDB分布式資料庫外,其它品牌首次亮相并推出了新品。

青雲這麼多的産品線和産品品牌,都是從QingCloud公有雲自下而上成長出來的,實作了與整個QingCloud雲平台的松耦合,可以獨立的産品形式傳遞。為什麼要在QingCloud公有雲品牌之外獨立這麼多品牌,青雲QingCloud營運副總裁林源表示,這是因為在面向企業級客戶傳遞解決方案時,可以軟硬一體方式提供單獨的産品而無需購買整個青雲QingCloud雲服務。比如QingStor就可以獨立傳遞,本次大會釋出的SD-WAN可以在公有雲上使用、也可以通過線下私有部署的形式使用,容器平台也一樣是獨立傳遞,桌面是屬于雲+端的形式,其它均可以軟體形式傳遞。

換言之,青雲從大規模的QingCloud公有雲中磨煉出不同的企業級軟體,再應用于小規模的企業私有和混合IT場景中,即“以軟體為靈魂去建構ICT服務”。林源強調,到目前為止,能看到很多所謂的雲計算廠商還是以硬體為核心的商業模式發展,而對于青雲QingCloud來說軟體就是最大的武器。在企業向雲計算環境遷移的過程中,雲平台與超融合、容器、軟體定義存儲、CMP多雲管理、應用雲化與管理平台、分布式資料庫、SD-WAN等,都是非常關鍵的産品與服務産品,在這些産品領域,青雲QingCloud都有卡位,這也就是9大品牌的由來。

除了産品以外,服務也是青雲QingCloud從一開始就努力填的一個“坑”。對于雲計算來說,特别是企業級雲計算,服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林源介紹,青雲QingCloud有一支百人的服務團隊,提供解決方案與架構、咨詢與傳遞、定制開發、技術支援和客戶中心五大類服務。而青雲QingCloud能夠以百人的服務團隊,就支援了到目前為止的9萬家客戶,原因之一是通過總結經驗形成課程再賦能給服務合作夥伴,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青雲QingCloud沉澱了一個專門用于IT服務的平台工具,通過平台工具提高服務效率。

黃允松強調:“青雲QingCloud從單一品牌起步,經過五年的努力,已成為以軟體定義為中心,為企業級使用者提供全棧雲模式ICT技術、産品、方案和服務的綜合服務商。青雲QingCloud提供的體系化管理工具、可細粒度營運的綜合雲平台,已經幫助衆多傳統大型行業、機構和企業集團實作了以行業雲、集團雲、區域雲等為載體的雲服務模式。”

數字化轉型的模式“坑”

“專業填坑”的青雲QingCloud如何加速跑?雲計算轉型的技術“坑”數字化轉型的模式“坑”

(上圖為青雲QingCloud營運副總裁林源)

“大家說了幾年的網際網路思維模式,好像世界上所有的應用程式都會變成網際網路應用,悲劇的告訴大家,網際網路創新型架構程式占全中國應用程式的份額是微不足道的,絕大多數承載了各行各業核心應用,包括制造業、金融、運輸業、旅遊業等,都是經典傳統IT架構。我們做雲計算的,不能隻看創新的網際網路内架構,這是我經常在很多場合提到的全模概念。”黃允松在Cloud Insight Conference 2018上強調。

去年底,青雲QingCloud提出了全模雲概念。企業尤其是傳統企業要完成數字化轉型必須解決的兩個問題,一是傳統集中式核心上雲,二是雲端網際網路分布式新核心的建構,以及這兩個核心的統一管理。這是非常核心且重要的話題,青雲QingCloud用了很長時間才具備了全模雲能力,為的正是支援企業核心和網際網路新核心,支撐企業全面數字化轉型。

全模雲主要是針對企業數字化轉型最核心的問題,即傳統集中式核心應用如何上雲?用Oracle支撐的大型應用該如何上雲?對于傳統集中式核心業務,青雲QingCloud推薦企業使用實體主機+商業資料庫+NeonSAN。泰康線上采用Oracle資料庫支撐其财險核心業務,之前用的是Oracle Exadata一體機,但擴容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特别是當業務完全網際網路化後就會出現資料和業務量爆發性增長,必須尋找一個可行且低成本的新出路。在這種情況下,泰康保險在NeonSAN剛推出後便進行測試,采用NeonSAN後Oracle整體性能提升30%。

青雲QingCloud的全模雲,源自去年底釋出的三款産品:裸金屬架構實體主機、QingStor NeonSAN共享塊存儲以及RadonDB分布式資料庫。比如,青雲QingCloud實體主機提供與實體伺服器一樣的性能體驗,同時又有雲主機的體驗,用雲的方式傳遞實體主機資源,與實體機托管最大的差別還在于自動化運維的程度——實體主機與虛拟主機的使用體驗一緻,這意味着資源在實體主機和虛拟主機之間互相遷移和擴充都非常友善。而NeonSAN既可以在虛拟主機上使用,也可以在實體主機上使用,還可以在容器主機上使用,在這三種場景下面可以跑各種關系型資料庫,與RadonDB搭配的效果也很好。

在用“全模雲”解決了傳統集中式IT應用上雲的問題後,青雲QingCloud本次又集中釋出了9大品牌、7款新産品,提出了“全棧雲”的新定位。所謂“全棧雲”,其實就是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所需要的所有技術、産品與服務。林源強調,青雲QingCloud選擇的道路是大平台,是涵蓋企業ICT全部核心服務的大平台方式。本次Cloud Insight 2018大會推出的光格網絡EverVite 智能廣域網服務品牌以及光格網絡SD-WAN産品就屬于CT通信領域,能夠分鐘級建構企業專屬廣域網,實作企業在雲端、資料中心和企業分支三者之間任意互聯,讓企業能夠以低成本的組網方式快速建構專屬廣域網。而企業網絡通信服務,是企業上雲以及數字化轉型中最大的“坑”,因為雲計算非常依賴網絡通信的品質與服務。

“全模雲”是深度、“全棧雲”是廣度,從兩個次元全面解決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需求。在此基礎上,青雲QingCloud具備了為企業組建行業雲的能力,這就是B2B2B模式,也就是青雲QingCloud為企業搭建行業雲,行業雲再服務于更多的企業。通過自己的實踐,青雲QingCloud認為有四種行業雲模式:集團雲,讓企業集團總部IT成為公有雲營運商;行業全棧雲,為本行業的企業和生态提供具有開發和營運能力的行業雲;行業應用雲,以SaaS形式為行業提供基于雲模式的軟體服務;以及品牌定制雲。其中,青雲QingCloud可承建集團雲、為行業全棧雲提供底層技術、為行業應用雲提供PaaS+IaaS以及把自己的技術OEM給企業成為品牌定制雲。

總部位于香港的太平保險集團,去年經過多輪技術評分,最後選擇青雲QingCloud來提供集團共享雲服務。實際上,太平集團早有專門的共享中心,隻是沒有雲平台來幫助把共享服務能力真正落地。太平保險首席資訊官熊明在Cloud Insight 2018指出:“太平保險建構的面向太平集團、以高效的應用傳遞和營運支撐為目标的統一雲計算平台——太平雲,正是基于QingCloud集團雲。太平雲在應用即服務領域及自動計費領域達到行業先進水準,展現了IT資源服務化的先進理念,為太平保險集團打造了一艘數字化的航空母艦。”

作為青雲QingCloud在交通行業的标杆使用者,江蘇交通控股已借助青雲QingCloud雲平台建成包括事件處置、協同關聯、智能偵測、統計分析四大系統,以及視訊監控、情報闆、氣象、語音、裡程樁、綜合路況、單兵、視訊對講八大功能子產品的系統架構,在集團所屬17家路橋機關的指揮排程分中心部署應用。江蘇交通控股資訊中心副主管王棟因在青雲QingCloud不斷成長和創新過程中作出的突出貢獻,成為了青雲QingCloud的第一位MVP。

從最開始的“雲之基石、自由計算”到現在的“以軟體定義為中心,為企業使用者提供‘全棧雲模式’ICT技術、産品、方案和服務”,青雲QingCloud自身定位的變化反映了整個雲計算行業在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務實、也越來越貼近實際的客戶需求。正是這樣一個“不為了雲而雲”的務實态度,讓青雲QingCloud赢得了越來越多的使用者。承德高新區最近就啟動與青雲QingCloud的全面戰略合作,建構雲計算營運及城市級ICT服務,服務也不局限于本地企業,還能夠輻射至整個京津冀地區的更多政企客戶。

黃允松在Cloud Insight 2018上強調:做雲計算必須要落地;管理工具必須體系化、獨立化和SaaS服務化;必須實作可細粒度營運。“出了問題應該找誰?研發工程師能不能直接參與解決客戶工單問題?”正是這種較真的精神,讓青雲QingCloud成為了“填坑”能手,而被“填過坑”的雲計算産業,也将讓企業數字化轉型真正加速奔跑。(文/甯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