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強任他強,拼的都是娘

他強任他強,拼的都是娘

文|十三姐

前幾天,我收到一位北京讀者的私信,感覺挺有意思的:

他強任他強,拼的都是娘

仔細一想:海澱卷是衆所周知的,但“朝陽家長對孩子學習要求不高”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呢。

更有意思的是,他把“朝陽不卷海澱卷”的理由歸納為:朝陽家長中做生意的多(意思是有錢),海澱家長中老師和公務員多(意思是高知)。換句話說:有錢的無所謂卷不卷,追求門面的才會更雞娃”。

你看,這是不是一個很有趣的想法?

他強任他強,拼的都是娘

我也問了一些北京的朋友,基本上對海澱的卷是公認的,并且連給出的解釋都是差不多的:

他強任他強,拼的都是娘
他強任他強,拼的都是娘

看出來沒?多次提到了“考一代”。

有一些卷,是來自于基因裡的卷,情不自禁地卷,下意識地卷......

他強任他強,拼的都是娘

但也有朝陽的家長表示不服,誰說朝陽家長 有錢 不注重教育?

他強任他強,拼的都是娘
他強任他強,拼的都是娘

正好前幾天我和一位朋友聊天,也有一點感觸。他是某知名英語教育訓練機構的托福老師。這家機構在上海有很多分校,我問他:“哪個校區學生的托福成績最好?”

他脫口而出:“浦東。”

浦東地大物博人也多,毋庸置疑是上海最卷的區,浦東的中國小競争之激烈,牛娃數量之龐大,整個浦西加起來也不一定能抗衡。

但是連托福和雅思都是浦東學生最卷,這說明啥,一個地方隻要卷,它在方方面面都是卷的,體制内孩子苦哈哈地拼,體制外孩子也同樣在賽道裡擠來擠去。

浦東的國際學校的家長們很有錢,他們一樣拼命在雞娃。浦東的張江高科、金橋開發區、自貿區,高精尖企業遍地,高知和精英都集中在浦東,他們一樣也在雞娃。

是以說,“有錢就對孩子教育要求不高”這樣的說法,至少在我看來是站不住腳的。

真正卷的地方,就連玩,都是能玩出鄙視鍊來的......

他強任他強,拼的都是娘

是以,要我說,咱們的目光不是應該盯着“海澱”或是“朝陽”,也不是“浦西”或“浦東”,更不是盯着一類家長或幾類家長,而應該從根上認清一個現實:哪裡都有卷的和不卷的,他們在同一片天空下互相看不慣對方,卻又暗自較着勁,但我們看到的或許都隻是表象,在教育這條路上,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困惑和堅持。

無論海澱還是朝陽,拼的都是娘。

差別并不是“這個區很卷、那個區可以躺平”,而是“這個區這樣卷,那個區那樣卷”。

每個區都有自己的卷法。

就像朝陽家長,可能跟海澱或順義比起來是佛一點,但你知不知道北京的“最晚熄燈小區”也在朝陽......号稱作業最多、孩子最辛苦的學區,恰恰就在朝陽。

是以沒有不卷的區,隻有不卷的人。

說到底,拼娃這件事本質上是對家長的一種考核。

再去看看那些不用在體制内搶賽道的順義老母們,她們的卷法又是另一套規則,但誰也沒有比誰輕松。

就像上海體制外學校牛校,卷起來其實是360度無死角。比如有的體制外高中托福成績要求115分,這是什麼概念?就這麼說吧,UC伯克利大學要求的托福分數也就110分......

他強任他強,拼的都是娘

如果說海澱的卷是龍卷風式的卷,一陣風過來橫掃遍地,誰也别想逃過......那麼朝陽的卷可能就像沙塵暴式的卷,風暴來的時候有人毫無招架之力,卷起來昏天暗地,但也有人提前把門窗關好,閉門不出,充耳不聞,他看起來就是那位讀者口中的“對孩子學習要求不高”的。

隻不過,誰是關窗閉門的,誰是迎風而上的,你并不一定真的知道。

但歸根到底,不管在哪,卷的都是家長的規劃能力,耐力和财力。

我兒子已經讀高一了,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别的地方我不清楚,但上海體制内的高中生真的可以說從高一就已經開始聯考了。所謂對綜合能力的評價考核,貫穿了整個三年,各種分支,這其間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學科之外,甚至要展現出大學生甚至研究所學生才具備的創新和研究能力,以此來證明你是比别人優秀的。

這是一場耐力跑,卷的是綜合實力和整合能力,越是優秀的娃,越是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學科以外,與此同時,學業還不能落下,成績還得穩住。

我的一個在外地的朋友說“上海學生好輕松”......我對他說如果讓你體驗一下上海學生的花式卷法,你不一定能hold得住。

他強任他強,拼的都是娘

也有不少家長很會規劃,早早地換賽道,其實也隻是換一種方式雞娃而已。

我有個老同學,由于太過佛系,不想孩子在公立國小被碾壓,就轉去了國際學校,讀了一年後她也開始雞娃了,帶孩子全世界帶着參加活動和比賽,還有各種小組,家裡的儀器裝置裝備都堆不下了,活脫脫成了一個全方位雞娃老母。用她的話說:“終于知道逃不掉了,畢竟全世界都在掐尖,憑啥我可以躺赢?”

所謂的卷與不卷,雞與不雞,都是在不同的環境下,在不同的橫向對比中才能得出的結論。

有的人以為自己很卷,換個圈子一看自己其實佛得很;有的人以為自己夠佛系了,後來明白了隻是在自己的圈内相對佛,出去一比才知道原來自己家孩子已經被卷得飛了起來。

他強任他強,拼的都是娘

是以說育兒這件事,真的不能去參考任何一個人的“經驗”或“告誡”,所有意見全在自己的内心,借鑒固然可以,但最重要的是客觀,先掂量自己和孩子能駕馭得了多大的風浪,再決定是否朝着風浪迎頭而上。

雞娃也不是一個很絕對的好詞或壞詞。

身為家長,憑什麼不能自由決定如何培養自己的孩子呢?隻是一個“度”的問題而已,選擇在适合自己家庭的賽道上努力。

至于那些不管三七二十一張嘴就來勸别人“不要雞娃”的人,我覺得根本不需要理會他們。他們可以指點,但不能指指點點。

一切不以客觀因素和環境名額為依據的指手畫腳,都是耍流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