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七世孫穿龍袍,手戴君王扳指,号召百官公開祭祖

作者:今史獨唱

喜歡多多分享一下,點贊收藏評論加“關注”是我持續更新的動力,感謝您的支援。

縱觀曆史,曆朝曆代的亡國皇室後裔,或被屠戮殆盡,或生活凄慘,或隐姓埋名過完一生,幾乎沒有被優待的曆史。

乾隆七世孫穿龍袍,手戴君王扳指,号召百官公開祭祖

清王朝後人的命運卻有所不同。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被迫退位,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

對于皇室成員的去留問題,北洋政府還是比較“仁義”的,沒有讓這些人從世界上消失,或許有袁世凱的原因,或許跟外敵入侵有關。

乾隆七世孫穿龍袍,手戴君王扳指,号召百官公開祭祖

不管如何,很大一部厘清朝皇族後裔還是選擇離開北京城,遠走他鄉。他們在不同的地方過着自己的生活。

按照當時北洋政府的規定,皇室成員除了免服兵役外,他們不再享受任何國家級别的待遇,也沒有掌握任何公權力,和普通百姓無異。

非要說他們的生活有何不同,那就是這些皇族後人在離開北京城時,他們帶走了部分家産,北洋政府承認并保護他們的私有财産。

乾隆七世孫穿龍袍,手戴君王扳指,号召百官公開祭祖

新中國成立後,經曆動蕩年代,很多後裔開始真正走向平民化。

從他們姓氏的改變就能看出,如愛新覺羅改姓金。

時至當下,有些出生于新中國的國人,卻開始以“清朝皇室後裔”的身份自居。

這是怎麼回事?具體還得從民國對清皇室後人的優待說起。

乾隆七世孫穿龍袍,手戴君王扳指,号召百官公開祭祖

清朝皇室貴族被優待

衆所周知,末代皇帝溥儀,無論是在僞滿洲國當傀儡皇帝,還是參與新中國的勞動改造,所有的經曆都有詳實的記載。

皇室其他人在改朝換代後,他們的生活雖沒有詳細的記錄,但還是有一定的保障。

主要在于袁世凱執掌政權後,他釋出了《皇室優待條例》。

此條例規定,北洋政府每年會給溥儀四百萬銀元作為生活費。皇室成員及其後代也不需要向政府納稅。

乾隆七世孫穿龍袍,手戴君王扳指,号召百官公開祭祖

對于袁世凱為什麼會優待皇室,是出于袁世凱的個人情感,還是為博得好名聲。

或者獲得皇室後裔的支援進行複辟,應該是各種因素的疊加。

不容否認的是,袁世凱對清王朝是有感情的,而且他對清廷具有一定的忠誠度。

乾隆七世孫穿龍袍,手戴君王扳指,号召百官公開祭祖

此條例出台後雖被批判,但它在確定皇室成員生活無虞方面,的确發揮了作用。

不過鑒于當時清廷皇室後人子弟衆多,無法全面覆寫,未能受益者心中有所抱怨,這也實屬正常。

清朝皇族成員當時的待遇有多好?

《清史稿》中記載,他們是按照人頭領取工資的。

無關大人或孩子,家裡有幾口人,就領幾個人的工資。

乾隆七世孫穿龍袍,手戴君王扳指,号召百官公開祭祖

說直白點,就是北洋政府出錢養着這些人。正是以他們沒事做就拼命生孩子,導緻後來皇室成員“越來越不值錢”。

當時有人開玩笑“随便在北京城裡扔一顆石子,都能砸中一個乾隆的後代。”

這句話有誇張的成分,但也從側面說明了清皇室後代人員繁多。

後來的人口統計中,能夠算得上清朝皇室成員的人口一度接近20萬。

乾隆七世孫穿龍袍,手戴君王扳指,号召百官公開祭祖

可能這也造成了當下,社會在推崇傳統文化傳承過程中,有些的确是姓愛新覺羅的人,跳出來“承擔”所謂的宗族責任。

随着軍閥混戰,到了1924年10月,民國不再承認清廷皇室成員身份。

袁世凱時期制定的條例也被廢止,伴随而來的就是補貼的取消。

這導緻他們的生活陷入困境。

有些人的“家底”比較厚實的,可以支撐生活。

有些希望且能夠自力更生的,尤其是一些有本領的閑散貴族,他們在各個軍閥隊伍中擔任職務。

乾隆七世孫穿龍袍,手戴君王扳指,号召百官公開祭祖

還有部分有志之士開始從事教育工作,多數人還是靠着人脈關系在政府部門謀得職位。

按照民國公職部門的待遇來看,他們的生活過得不錯。

按照《清史稿》記載,當時的北京警員中70%以上為滿族人,而且皇室子弟占比較高。

部分後人坐吃山空,或者變賣家财度日,他們最終過上了平凡的生活。極少數人投靠了日本,在侵華戰争中成為賣國者,做盡壞事。

乾隆七世孫穿龍袍,手戴君王扳指,号召百官公開祭祖

乾隆後人開始作怪?

說實話新城中國成立,很多清朝貴族子弟在家族的教導下,學識修養非常好,特别是國家在對外開放後,他們重拾自己比較感興趣的領域。

他們中有從事文物鑒定、考古、書法等行業的人員,其中也不乏大家,特别是在書畫界,湧現出衆多名家。

如啟功先生,他就在教育、書法等領域為大陸的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對于他的身份,這是經過官方認證,有據可靠的雍正帝弟弟弘晝後人。

乾隆七世孫穿龍袍,手戴君王扳指,号召百官公開祭祖

他們無論身份地位再高,都是低調做人、踏實做事。

可有些人無法考證且也未經官方認證,自诩為乾隆後人的人,憑借身份開始追名逐利。

比如吉林市滿族聯誼會會長愛新覺羅·恒紹,漢名為孫恒紹,自稱為溥儀的親兒子,乾隆的七世孫。

由于家庭條件不錯,他從小就開始接受傳統教育和滿族文化。

乾隆七世孫穿龍袍,手戴君王扳指,号召百官公開祭祖

他從小就對清朝文化比較感興趣。

可能是出于使命感和身份責任,他通過查閱史料,走訪調研,撰寫了《愛新覺羅·恒紹藏宮廷秘方集》。

他還通過開講座,成立社會組織的方式,來宣傳滿族文化。後來他對清朝文化的熱衷一度達到了癡迷的程度。

乾隆七世孫穿龍袍,手戴君王扳指,号召百官公開祭祖

如他會和家人在家中,穿戴清朝服飾、家裡也會按照清朝貴族的規制進行布置,客人做客也是按照清朝禮儀進行接待。

他所謂的這些清朝“禮儀、生活習慣”等到底是否正宗,一般人也無法做出評判。

畢竟是人家在自家以及朋友圈中,倡導這種生活方式,對他人和社會沒有危害,專業人士未能參與,也無法給出中肯評價。

本來成立的社會組織就是非官方的,他在文化傳承方面所做的事情也是國家提倡和支援的。

乾隆七世孫穿龍袍,手戴君王扳指,号召百官公開祭祖

以孫恒紹的癡迷來看,如果他能按照這個思路一直走下去,可能真的可以在該領域的民間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就。

然而事情永遠不會“理所當然”地按照人們預期的軌迹發展。

伴随孫恒紹名氣越來越大,他成立了相關的社會組織。

開始系統化宣傳清朝文化,特别是開展清朝祭祖活動後,該人的所作所為“變味”了。

剛開始他會按照史料記載的方式,參與者均身着清朝皇室傳統服飾,在家族的墓地進行祭祖。

乾隆七世孫穿龍袍,手戴君王扳指,号召百官公開祭祖

因為清朝遵循儒家思想,君王們也特别注重禮制。

這可是維護社會秩序和封建統治的重要工具,正是它的存在,才會将人劃分為三六九等。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王朝,可以說它是封建禮制的集大成者,《大清通禮》《皇朝禮儀圖示》等都對清朝禮樂制度進行詳細的規定。

祭祀制度要求更是嚴格,作為最尊貴的君王,在祭祀祖先時也需要三跪九叩。其中君王谒陵儀更是繁瑣、複雜。

乾隆七世孫穿龍袍,手戴君王扳指,号召百官公開祭祖

孫恒紹雖不能完全展示皇家的祭祖禮儀,但殷實的家境還是可以支撐其完成簡單化的皇家祭祖流程。比如參拜大禮。

按照孫恒紹的介紹,這是向世人展示清朝皇家文化的一部分,而且通過現場示範,可以讓人們更好地了解和認識清朝皇家祭祖禮儀。

這本來是好事,可能是在參與過程中,他享受到了被人跪拜的“優越感”,野心也開始膨脹起來,越來越不滿足于小範圍内的祭祖示範。

乾隆七世孫穿龍袍,手戴君王扳指,号召百官公開祭祖

有一次他還将家中流傳下來的,據說是乾隆戴過的玉扳指戴在手上,身着龍袍,組織了上百餘人,有“宮女”“百官”,進行公開祭祖。

過程中他還重制了百官朝見的景象,并在媒體面前大談特談參與的感受,還邀請更多人參與其中。

當時鑒定專家也确認了他的玉扳指是貨真價實的君王扳指,價值約1億元,屬于家族傳承之物。

乾隆七世孫穿龍袍,手戴君王扳指,号召百官公開祭祖

因為了解清朝貴族文化的人都知道,當時貴族對家中子弟的教育非常嚴格,其中一條就是要低調做人和踏實做事。

孫恒紹的做法違背了清朝貴族教育的宗旨。

在他公開大規模開展類似活動後,人們發現他希望通過媒體宣傳,為自己積累名聲和擷取利益。

這讓真正想傳承清朝文化的人開始反感并遠離他。

乾隆七世孫穿龍袍,手戴君王扳指,号召百官公開祭祖

傳承傳統文化要适度

優秀的傳統文化,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宣傳和傳承,但孫恒紹事件提醒着人們,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要選對路徑。

無論是清朝文化,還是其他優秀的中華文化,曆經多年的發展,承載着深厚的曆史文化内涵,記載着曆史文化歲月的變遷。

後人希望的是更多地學習和弘揚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感受它們的獨特文化價值,并從内心深處提升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乾隆七世孫穿龍袍,手戴君王扳指,号召百官公開祭祖

基于此民間組織和個人在傳承過程中,除了進行基礎内容的傳播和講授外,更多的是需要讓閱聽人者了解文化的底蘊,感受文化的價值。

傳播和展示形式可以多元化,但最最重要的是傳播和傳承者需要深挖、研究和闡述所關注領域的文化的精髓與特色。

如清朝文化兼收并蓄的特征。它在清朝入關後,就開始注重吸收和大量接納儒家文化,鑄造出具有自身特點的滿清文化。

因清朝經濟和文化的高度發達,它的包容與兼并影響了民國甚至新中國,并成為後世發展的永恒動力。

乾隆七世孫穿龍袍,手戴君王扳指,号召百官公開祭祖

清朝文化也包括了勇于開拓的精神。

滿族本就是馬背上的民族,勇猛、拼搏和開拓的精神使得清朝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組建研究小組,組織論壇、會議,進行皇家祭祖示範等,隻要可以為不同地區和國家的人們提供平台進行清朝文化交流,促進清朝文化與其他文化的互相溝通,提升其傳播力和國際影響力,這都是良好的傳播途徑。

人們需要厘清的是,在優秀文化傳播和傳承過程中,到底要向閱聽人者傳達什麼内容,而非形式。

乾隆七世孫穿龍袍,手戴君王扳指,号召百官公開祭祖

結語

事實上,孫恒紹的做法有可圈可點之處。

他癡迷清朝文化,并以清朝皇室後人身份自居,雖其身份暫無定論,隻要他不做出危害國家和社會的行為,人們不應該對其進行批判。

但他以傳承清朝文化之名,行博取名利之實,這種做法令人不齒。

乾隆七世孫穿龍袍,手戴君王扳指,号召百官公開祭祖

故此人們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首要的就是樹立傳承的意識。明确要傳播和傳承的文化,其“核心價值”是什麼。

其次傳播者也需要将該文化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并将文化核心與當地的實際有機結合起來,使其能夠深植每個人的内心。

文化的傳承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官方、民間、媒體等各方的共同努力,通過不同的方式和途徑,共同擔負起優秀文化傳承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