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閻建鋼:《人生》與《人生之路》

編者按

《人生之路》船至江心,導演閻建鋼給我們發來了從《人生》到《人生之路》的創作體悟。他說,他不為了回應網上雜花生樹的解讀,隻是覺得現有媒體報道中各取所需的轉述,還不足以概括他的完整理念和行為依據,遂作此篇。

對一個導演而言,任何創作活動都是自覺行為。

做有價值的事情,是我的一種自覺。

是以我拍《人生之路》。

閻建鋼:《人生》與《人生之路》

我願意和更多的人重讀路遙的《人生》,把我的生命感受融入《人生之路》,發現和彰顯這部當代名著的曆史性、社會性、現實性價值。

01

四十年多前,《人生》影響了我,影響了許多人,影響了一個時代。

我對這部小說有着特殊的情感和情懷,情感是個人的,情懷是時代的。

我是小說中高加林的同代人,高加林的命運在我身上有着許多重合,也是一代人的命運疊影。我們能切身感受到高加林的痛楚、悲歡和困頓,也被他的堅韌、掙紮和奮起所震動。可以說,《人生》不僅是一部小說,也是一代人的命運印記,折射了中國的一段發展曆程。

在那個年代,個體的人生選擇權是極其有限的。高加林愛讀書,這讓他看到了山溝外的大千世界,是以他有不甘,不甘于重刻父輩“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宿命文本。他想改變,他想飛,飛出山溝,飛向遼闊處。

閻建鋼:《人生》與《人生之路》

不甘和求變,是高加林的原始動力,也是那個年代有識青年的共同心境。鑒于八十年代的城鄉差異和現實,聯考就成了第一甚至是唯一的選擇,考上大學,才能打開走向更大人生空間的大門。

高加林的命運,從聯考開始了波折和起伏,落榜的打擊,民辦教師的一線生機,進縣城當通訊員的命運起落,構成和印照了路遙小說的故事主體和奮鬥主題。正是這個故事,這個主題,讓一代人受到了靈魂震動,這種震動一直延續到今天,延續進《人生之路》。

我們希望《人生》的奮争精神不滅,人生之路的價值探究延續。

02

人是個體的,但個體價值存在和展現于社會。高加林的個人命運是私域的,但人物形象的價值是社會性的。

閻建鋼:《人生》與《人生之路》

我們每個人都生存在特定的曆史時期,不同的社會環境會塑造你的人生底色。高加林時代,有着嚴酷的社會性禁锢,但高加林做出了自己的抗争和努力,面對一次次跌落,他在迷惑、困頓甚至絕望後,最終選擇了奮起、拼搏。他堅信知識的力量,堅信改變才能新生,堅信追求就有希望。

這種青春表現,正是八十年代年輕人共同的生命基調,也是社會發展的基調,融入和鍛造了國家精神。

不管哪個時代的人,都會有自己的青春段落,都會面對“高加林課題”,在你所處的當下,必然還會遇到困頓、挫折甚至絕望。雖然時代不同、事件形态各異,但人生課題的核心是相同的,你該怎麼辦?你該怎樣走出自己的路?路遙在小說《人生》結尾給高加林的未來留下了一個省略号。

《人生之路》延續了《人生》的思考,試圖做出一種契合當今社會現實的回答。    

閻建鋼:《人生》與《人生之路》

03

路遙小說《人生》是現實主義經典作品,經典的價值就在于作品的生命力可以穿透歲月,直抵當代,直抵人心。

不管哪個年齡段的人,都行走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都在破解一道道生命難題,尋求更好的改變,尋求更美的明天。四十年前的高加林如果到了當代,他又會遇到什麼未知?他如何破解新的人生課題?他的奮鬥會有善果嗎?這正是《人生之路》的表達追求。

閻建鋼:《人生》與《人生之路》

當年的高加林一代,正是今天年輕人的父輩,無論是虛構的高加林,還是我們的父母,都用腳印踏出了自己的路徑,給出了浩瀚紛雜的解答,每一個人的路徑都有價值,每個人的命運軌迹都可比照,每個人的未來,都在自己腳下。

《人生之路》漫漫修遠,沒有标準答案。唯一的真谛,就是決不倒下,永遠向前走,走到蘇東坡詞中境界——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是為悟。

【文/閻建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