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8年,孝莊太後病重。臨終前,她緊緊抓住女兒阿圖的手。康熙知道她的擔心:“祖母放心,朕定會照顧好姑母,讓她頤養天年!”孝莊了卻心事,終于安心地走了。
康熙嘴裡說的“姑母”指的是孝莊文皇後的二女兒愛新覺羅·阿圖,也是順治帝的同胞姐姐。她是皇太極的第五個女兒,在她五歲那年,父親皇太極建立大清,順利稱帝,阿圖被封為固倫公主。
阿圖遺傳了孝莊的好基因,生得非常貌美,具有沉魚落雁之貌。但有時候出衆的外貌并不是件好事,特别是生在帝王家。因為長相出衆,崇德六年(1641年),年僅10歲的阿圖就被皇太極定好了婚約。
為了建立起滿蒙之間溝通的橋梁,他決定讓阿圖與爾喀蒙古額驸博爾濟吉特氏恩格德裡之子索爾哈聯姻。
崇德八年(1643年),年僅12歲的阿圖就嫁給了索爾哈,而索爾哈在成為皇太極的女婿後,得以晉封爵位,成為世襲三等輕車都尉。
一般情況下來說,聯姻雙方大多不是被迫的,很少有幸福美滿的,但是阿圖公主的婚姻卻是例外,兩人生活美滿幸福,恩愛有加,相處得也十分融洽,兩人郎才女貌,就像天造地設的一對。
但不幸的是,好景不長,這段婚姻并沒有持續太久,幾年後索爾哈就去世了,阿圖公主成了寡婦。
此時皇太極也已經去世,順治帝即位時年僅6歲,由于年紀尚幼,順治無法掌握實權,隻是明面上的皇帝,實權都掌握在多爾衮手裡。
阿圖是順治的胞姐,為了削弱順治的實力,多爾衮并不希望阿圖回京城。是以沒過幾年阿圖又被安排了另一門親事。
他們又在蒙古給阿圖找了一位丈夫,此人就是蒙古巴林部輔國公博爾濟吉特氏色布騰。
巴林部在蒙古具有極高話語權,是蒙古時間最長的部族,人人皆知的成吉思汗就是他們的先祖。而色布騰是成吉思汗第21世孫,功勳卓著,年輕時就被封為輔國公。
幸運的是,阿圖公主與色布騰聯姻後,生活也很美滿幸福,色布騰對阿圖公主也是疼愛有加。
阿圖公主和色布騰成雙入對,無論走到哪裡都形影不離,蒙古百姓将他們稱作神仙眷侶。
阿圖在蒙古巴林部生活了近半個世紀,做了許多善事,為巴林部的繁榮進步做出了許多貢獻,深受百姓的愛戴。
阿圖公主嫁到蒙古巴林部時,陪嫁的工匠衆多,工匠們幫助當地人們生産、創造,極大推動了巴林草原的物質發展。
她為幫助道教的傳播發揚,在草原上建了虎王廟,以友善當地的人們學習。同時,她也希望這個廟能成為大家的信念标志,讓大家能夠在沮喪的時候因為這個廟宇而燃起對未來生活的希望。
她四處走訪,關心百姓疾苦,也經常幫助當地人們改善生活,這讓巴林部的子民都很擁戴她。
她在四處探訪中發現西拉木倫河附近漲潮時常常會發大水,給周圍的居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于是,阿圖公主便下令建造了一座雙孔石橋。
有了這座橋以後,人們得以安居樂業,附近百姓是以将這座橋取名為公主橋,以此感念阿圖公主的恩德
然而第二段婚姻也沒能走到最後,康熙十二年,色布騰去世,阿圖公主再次成為寡婦,此時她已經42歲了。
兩任丈夫接連死去,阿圖公主也是以落下了“克夫”的嫌疑。
當時孝莊太後生病,念女心切,一心想要見見自己疼愛的女兒,此時在位的康熙帝便把姑姑阿圖公主接回宮中陪伴孝莊太後。
孝莊太後自知年事已高,時日無多,念女心切的她臨死前将阿圖公主托付給康熙帝,懇求皇帝在自己死後妥善安排照顧好公主。
康熙帝向來與孝莊太後感情深厚,便欣然答應,承諾說:“待姑姑年老後,朕将姑姑迎回都城。凡全部使用之物,朕皆承理,以終天年。”
後來康熙帝也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對祖母的承諾,完全做到了照顧好自己的姑姑阿圖公主。
孝莊太後死後,阿圖公主被恩養在京城,衣食無憂 ,一個人度過了将近三十年的時光。
康熙三十九年,阿圖公主病危,康熙帝親自前往府中探望。在康熙的陪伴下,阿圖公主“淺笑而逝”。
#曆史開講#
作者:三摩地
參考文獻:《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