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次世界大戰均幸免于難,瑞士為何能獨善其身?全憑三張王牌

兩次世界大戰不僅對全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也讓60多個國家,20多億人口遭受戰火的侵擾,而神奇的是,瑞士作為一個中立小國,在各大勢力的包圍下,卻每次都能安然無恙,免受戰亂之苦,難道中立就是免死金牌嗎?

要知道,在當時中立國不止瑞士一個,而最終能夠獨善其身的卻隻有瑞士,這究竟是為什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兩次世界大戰均幸免于難,瑞士為何能獨善其身?全憑三張王牌

逃過兩次戰争摧殘 中立國瑞士有多神奇

瑞士是一個位于歐洲中部的内陸國家,北與德國相鄰,西與法國接壤,東是列支敦士登以及奧地利,南面則是意大利,全境面積約為41284平方公裡,人口873.8萬。

瑞士全國地勢都非常高,中部和南部都位于阿爾卑斯山區,西北部則是汝拉山區,僅中部分布着少量平原,且瑞士礦産資源比較匮乏,僅有少量煤、鐵、錳、鹽。生産生活所需的能源以及工業原料基本都依賴于進口,不過瑞士水力資源非常豐富,且使用率能夠達到95%,另外淡水資源能夠占到整個歐洲的6%,其中萊茵河、羅納河、因河三大河流均發源于瑞士。

兩次世界大戰均幸免于難,瑞士為何能獨善其身?全憑三張王牌

瑞士史前曾是歐洲土著民凱爾特人的主要活動範圍,如今除了瑞士人外,還有26.5%的外籍人口,當地官方語言共有四種,其中德語占62.8%,法語22.9%,還有8.2%的意大利語和0.5%的拉丁羅曼語,以及5.6%的其他語言,民族構成比較複雜。

曆史上的瑞士是一個十分好戰的國家,畢竟瑞士雇傭兵可是遠近聞名,自14世紀到19世紀,在歐洲大陸爆發的大規模戰争中,幾乎都能看到瑞士雇傭兵的身影,可以說瑞士絕對是一個争強好勝的民族,加上又處在地緣複雜的歐洲,瑞士很難獨善其身。15世紀末,法國為争奪意大利半島與意大利展開鬥争,被夾在中間的瑞士就曾被迫做出選擇,但是瑞士從開始的支援法國,轉而倒向意大利,這一舉動令法國十分惱火,于是在1515年擊敗瑞士,瑞士也為此付出慘痛代價,自此,瑞士便明白夾在大國中間,要麼選擇成為大國附庸國,要麼就是選擇中立。最終瑞士選擇了後者。

兩次世界大戰均幸免于難,瑞士為何能獨善其身?全憑三張王牌

不過很快,拿破侖開始崛起,并在1798年帶兵占領瑞士全境,并将其變成法蘭西第一帝國下屬的一個共和國。

但即便如此,瑞士還是選擇中立,既不倒向法國,也不偏向反法同盟。直到1815年,拿破侖戰敗,歐洲各國在維也納召開會議,瑞士趁機得到列強的承認,成為永久中立國。

但回顧曆史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一戰的協約國和同盟國的酣戰,還是二戰軸心國與同盟國的對峙,瑞士都被對立雙方包圍其中,但神奇的是,瑞士都完美逃過了兩次戰争摧殘,難道中立這一頭銜真的這麼好使嗎?

兩次世界大戰均幸免于難,瑞士為何能獨善其身?全憑三張王牌

瑞士為何能夠獨善其身

事實上,打鐵還需自身硬,一戰時,由于瑞士地理位置特殊,兩大陣營均在瑞士周邊調兵遣将,瑞士直接下令,動員全國,集結數十萬軍隊在邊境嚴防死守,并明确表示誰敢進入瑞士,定會奉陪到底。對于當時的兩大勢力來說,拿下瑞士其實并不是沒有可能,隻是處于混亂局面中的各大帝國,實力正在不斷被消耗,對付瑞士勞民傷财屬實沒這個必要。是以瑞士就這樣安然無恙的躲過了一戰。

二戰時,德國閃擊波蘭,擊敗法國後,一直對家門口的瑞士抱有觊觎之心,而瑞士也并不怕事,相關媒體曾多次公開抨擊德國,對于德國而言這完全違背了一個中立國本該持有的态度,是以希特勒對瑞士的厭惡程度也與日俱增,而且德國二戰時相當激進,周圍鄰國幾乎都被折服,唯獨瑞士突兀的矗立在第三帝國的版圖之上,這讓德國非常不爽。但要德國真的與瑞士硬碰硬,還真不見的有多大勝算。

兩次世界大戰均幸免于難,瑞士為何能獨善其身?全憑三張王牌

首先,瑞士複雜的地形便是最大底氣之一。瑞士境内山地面積占9成以上,中部和東南部阿爾卑斯山脈,就占了瑞士總面積的62.5%,平均海拔能夠達到1700米,最高海拔4634米,該山脈也是歐洲最高山。

二戰時,瑞士就很好的利用了阿爾卑斯山,幾乎相當于将爾卑斯山掏空建設數不勝數的堡壘掩體和隧道,建設到位的地方,不僅通水通電,内部還配備電梯和可供坦克、軍車行駛的公路,戰鬥機更是可以直接在懸崖上完成起飛降落。

兩次世界大戰均幸免于難,瑞士為何能獨善其身?全憑三張王牌

實際上這種物資充足,功能強大,裝備齊全的僞裝堡壘,不僅僅是爾卑斯山,瑞士山區内幾乎随處可見,是以 “敵人”在暗,我在明。德國即便想要拿下瑞士,也會被這一無堅不摧的屏障擋在門外,甚至還要時刻提防瑞士的各種道地遊擊戰,即便德國實力足以碾壓瑞士,在這種處境中也很難速戰速決,這就已經違背了德國閃擊戰的戰鬥政策。

其次,瑞士中立頭銜可不是随便說說,而是用實際行動換來的。瑞士被德國、意大利兩大軸心國包圍,西面的法國又僅迎戰38天便投降,周圍幾乎都是德國勢力,被包圍其中的瑞士處境非常不利。

兩次世界大戰均幸免于難,瑞士為何能獨善其身?全憑三張王牌

當時瑞士正規軍也不過才十幾萬人,但這并不代表瑞士就會服軟。瑞士幾乎全民皆兵,家家戶戶都會配備武器裝備,隻要風向不對,穿上軍裝就是戰士,而且瑞士的小孩國小就會接受軍事訓練,做派非常硬核。

二戰剛剛開始,瑞士軍隊就冒險将邊境所有橋梁全部炸毀。甚至還會在所有可能會遭到入侵的通道處埋雷,以此阻止外敵入侵的步伐,總之就是,擋不住你,也不能讓你完整的進來。

兩次世界大戰均幸免于難,瑞士為何能獨善其身?全憑三張王牌

最後便是在與其他國家關系上下功夫,就像二戰時,瑞士上有中立頭銜保護,下有自身過硬條件,别的國家打的熱火朝天,瑞士則是什麼賺錢幹什麼,甚至還憑借着中立國這一身份,與德國展開軍事貿易,瑞士銀行還給德國提供了周到的外彙服務,以保證德軍的日常開銷,瑞士甚至還向德國工廠提供電力,并一直持續到1954年,瑞士也借此發了一比不小的戰争财,是以在利益驅使下,瑞士的中立也并不是那麼純粹,這也是瑞士常被人诟病的一大關鍵原因,當然站在瑞士的角度,在哪一方都不得罪的前提下,力求自保對他們來說也沒什麼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