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2歲時穿的一件旗袍改寫了她一生的命運,37歲辭掉工作,隻為……

作者:濟南時報-新黃河

張愛玲曾經說過:女人一生最該收藏的兩樣東西,一是玉镯,二是旗袍。在濟南鞭指巷窄窄的胡同内,非遺傳承人曲梓鑫經營着一家手工旗袍工作室,面積不大的店面内,擺滿了純手工縫制的旗袍。憑借對旗袍的一腔熱愛,她辭掉了工作,拜師學藝2年的時間,成為一名旗袍制作手藝人,用一針一線訴說東方芳華。

12歲時穿的一件旗袍改寫了她一生的命運,37歲辭掉工作,隻為……

辭掉工作學做手工旗袍 修的是技藝更是耐性

12歲那年,曲梓鑫穿上了人生中第一件旗袍,那是她姐姐親手縫制的。從那時起,旗袍的種子就開始在她心中生根發芽。“我姐姐就是一名裁縫,小時候經常給我做衣服穿,特别是那件旗袍,感覺穿上之後整個人的氣質都變了。”她對于旗袍的喜愛,由來已久。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曲梓鑫很快成為一名大姑娘,逐漸增長的年齡和閱曆不僅沒有改變她對旗袍的熱愛,反而讓她更加堅定決心,要在傳承旗袍制作技藝這條路上走到底。“旗袍是我們國家的特色服飾,代表着一種東方文化,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穿?”帶着這樣的疑問,她下定決心要讓更多的人領略旗袍之美。

2015年,37歲的曲梓鑫辭掉了銷售的工作,拜入發轫于清末民初的紅幫裁縫門下,開始學習制作旗袍。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學藝是枯燥的,要耐得住性子,她日複一日地練習裁剪、縫制、刺繡,一遍不行就兩遍,直到學會為止。“制作旗袍需要20多個工序,關鍵是量體打版,精髓在于滾邊和扣子的設計。”她邊學邊悟。兩年後,她習得技藝,學成出徒。

12歲時穿的一件旗袍改寫了她一生的命運,37歲辭掉工作,隻為……

一件旗袍要做一周時間 6米滾邊需縫數千針

2017年,曲梓鑫和師父成立了何陋軒九尺旗袍工作室。何為九尺旗袍?“九尺之台起于累土,告誡自己和學徒們做手藝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同時‘尺’‘寸’又是我們傳統的計量機關。”她道出了其中的緣由。

每年3月到9月底是旗袍制作的旺季,因為結婚的比較多,是剛需。在這段時間裡,曲梓鑫每天都泡在工作室裡穿針引線,每件都是私人定制。當有顧客來制作旗袍時,她會先與其聊上1個多小時,根據每名顧客的身形、膚色、形象氣質、穿着場合等制作專屬旗袍。

“做一件旗袍大約需要一周的時間,每天工作12個小時,慢工出細活嘛。手工縫制特别麻煩,旗袍上的滾邊長6米,每厘米縫3針,加起來得有好幾千針。”曲梓鑫伸出手說,縫的時候需要用手指墊在下面感覺針的位置,被紮是家常便飯,而且旗袍的材質都比較“嬌嫩”,比如真絲,手上不能有肉刺,否則很容易劃傷布料。

現如今,到曲梓鑫這裡定制旗袍的顧客中,80%以上是年輕人,不乏高學曆女性和企業家,這些群體也是支撐她“活下去”的重要客戶。“我姐姐做了15年裁縫,最後因為做衣服的人越來越少,沒有了收入,也就放棄了。”她說道,隻有先保證生存,才能把這項技藝傳承下去。

12歲時穿的一件旗袍改寫了她一生的命運,37歲辭掉工作,隻為……

嘗試制作改良旗袍 更加适合年輕人穿着

一件精美的手工旗袍,面料和手工費相加,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這讓東方美學作品與大衆消費觀拉開了不小的距離。貴,總是有貴的道理。“就拿最簡單的縫制來說,手工縫制可以更好地控制針腳的密度,穿上後感覺更加柔軟舒适,而機器縫制的偏硬。”曲梓鑫介紹道,學會做旗袍容易,但想做好了卻很難。用現在的一句流行語形容就是,一看就會,一做就廢。

近年來,旗袍在國際時裝舞台頻頻亮相,并作為一種具有民族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交禮儀場合。旗袍的頻頻“出圈”,也讓越來越多的女性對其喜愛有加,更日常、更親民的旗袍成了大衆訴求。乘着這股東風,曲梓鑫開始嘗試制作改良旗袍,特别是适合年輕人穿着的旗袍。

“制作旗袍面料有好幾十種,像模特身上這件旗袍,材質是真絲面料,在胳膊和肩膀處,做成了連體,顯得衣服線條更加柔和。”曲梓鑫手指的改良旗袍,由于款式偏年輕化,顔色也比較流行,成了最近店裡受歡迎的一款,這款簡約又不失韻味的旗袍,也幫她吸引了不少新客人。

12歲時穿的一件旗袍改寫了她一生的命運,37歲辭掉工作,隻為……

堅守做旗袍要充滿熱情與毅力 希望有人接續傳承

旗袍分為海派與京派,分别代表着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标新且靈活多樣。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曲梓鑫選擇了前者。“要想在手工旗袍這一行堅持做下去,就需要看市場、氛圍、消費理念。現在的人趨向于快消費,追求個性化,是以海派旗袍會讓更多的人接受。”她說出了當初選擇海派旗袍的原因。

除了做日常訂單,曲梓鑫還收了一部分學徒。王天惠就是其中之一,從大一入學到畢業,她在何陋軒九尺旗袍工作室已經學習了4年時間。她幾乎天天到工作室和師傅學習,有時會呆一整天時間,而且家人也非常支援她。

旗袍的深厚文化内涵,深深地吸引着王天惠。旗袍的設計帶有東方式的象征風格,如同東方女子溫順文雅的品質,同時又代表着中華民族悠久的曆史文化。“如果說我之前是喜歡旗袍,那現在就是沉溺。”她說道。

“做手工旗袍需要有熱情,有毅力。希望能從學徒中發現好的苗子,讓這項技藝接續發展。”對于手工旗袍的未來,曲梓鑫表達了擔憂,不過卻又信心滿滿,雖然現在還沒有合适的人選,但将來總會有的。

新黃河記者:王铮 李焜染

編輯:韓璐瑩

繼續閱讀